第十三章 永乐肇始:山河归一
推荐阅读:四合院:开局获得一象之力、人在大明,无法无天、重回61:我赶山御兽带全家吃肉!、权道游龙、全民海岛求生:我能听到万物心声、火影:宇智波不是雷影!、箱子里的战锤40K、抗战从淞沪开始、综漫:开局就打宿傩?、御兽:我的灵宠拥有游戏面板、
第十三章永乐肇始:山河归一
建文元年六月十五日,寅时三刻,南京皇宫文华殿。
朱瞻膳盯着新绘制的《梅花卫肃清图》,地图上的红色标记已从三十七个锐减至七个,皆集中在北平与大宁卫交界处。春桃立于案侧,手中银簪缠着素梅的最后一缕面纱,正将济南府衙的标记用朱砂圈死。
小王爷,徐增寿传来密报,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朱顺昌在押解凤阳途中绝食,却在袖中藏着半片梅花瓣——与当年宁国公主府的毒梅一致。
朱瞻膳摩挲着山河珏,珏身的血迹已凝结成暗红色纹路,形似并蒂莲。他忽然想起昨夜奉先殿的祭天仪式,当朱棣将并蒂莲佩交给朱允炆时,两人的指尖在玉佩缺口处短暂相触,那一瞬间,玉佩竟发出奇异的清鸣。
辰时初刻·谨身殿早朝
金銮殿上,朱允炆身着明黄龙袍,腰间悬挂的并蒂莲佩在晨光中璀璨夺目。左侧文臣队列中,方孝孺捧着《皇明祖训》修订本;右侧武将队列前,朱棣按剑而立,铠甲上的燕纹与朱允炆的龙纹遥相呼应。
诸位爱卿,朱允炆的声音透着久病初愈的清润,梅花卫之乱已平,但北元蠢蠢欲动,朵颜三卫仍在边境徘徊。朕意以忠勇伯朱瞻膳为征虏大将军,率十万大军北伐,诸位以为如何?
殿中群臣交头接耳,唯有户部尚书王钝出列:陛下,国库粮草仅够维持五万大军三月之用
臣愿以燕藩私粮补足差额,朱棣朗声打断,且燕军皆善用火器,可携带济南缴获的'春雷'火器三十万件。
朱允炆点头,目光落在朱瞻膳身上:忠勇伯,此次北伐,朕许你'先斩后奏'之权。他忽然解下并蒂莲佩,放在朱瞻膳掌心,若遇困境,可凭此佩调动沿边九镇兵马。
殿外忽然传来鹤鸣,朱瞻膳抬头,看见一只白鹤掠过谨身殿飞檐,口中衔着朵素心梅。他握紧玉佩,触感温润如玉,却在边缘处摸到细微刻痕——竟是永乐二字,与朱元璋的笔迹判若两人。
巳时正刻·南京校场
点兵的鼓声中,朱瞻膳望着麾下将士。燕军的靖难旗与朝廷的明字旗并列而立,旗面上的并蒂莲与龙纹交织,形成奇异的图腾。春桃为他系上玄铁剑,剑柄处的素梅面纱已被绣成并蒂莲形状,花瓣上用金线绣着山河永固。
小王爷,她忽然低声,昨夜我在玄武湖底,看见朱妙锦的尸体旁有块木牌,上面刻着'永乐元年'。
朱瞻膳瞳孔骤缩,想起朱允炆方才的永乐刻痕。他忽然意识到,这或许不是巧合——梅花卫的最终阴谋,可能与年号有关。
申时三刻·北伐途中
大军行至徐州时,探马急报:启禀将军!前方发现梅花卫余党,打着'清君侧'旗号,为首者自称'大明正统'!
朱瞻膳策马登上土丘,望见对方旗号上赫然写着建文已薨,永乐当立,士兵甲胄上皆缀着梅花徽记。春桃取出望远镜,镜头里的领军者竟是失踪的胡广,他身着蟒纹华服,腰间悬挂的玉佩与朱妙锦的如出一辙。
原来他才是真正的首座!春桃惊道,朱妙锦不过是他推出来的幌子!
胡广勒住马,高声喊道:忠勇伯!当今陛下暗中毒害太祖血脉,罪不可赦!我等奉太祖遗诏,特来清君侧!他忽然取出一卷黄绫,请看,这才是真正的遗诏,'燕王朱棣,可即皇帝位'!
朱瞻膳望着那卷遗诏,心中却无半分惊讶。他摸出朱允炆给的并蒂莲佩,玉佩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竟将胡广的遗诏照得透亮——纸背赫然有建文元年制的水印,分明是伪造。
胡广,你以为用假遗诏就能惑众?他挥剑指向对方,太祖爷的遗诏用的是宣德纸,而你这张...他忽然冷笑,用的是永乐坊的纸,当我看不出来?
胡广脸色剧变,忽然挥刀劈来。两军混战中,朱瞻膳注意到梅花卫士兵的火器发射频率异于常人——他们竟在使用改良版的连珠火铳,每柄可连续发射五弹。
春桃,带一队人去烧他们的火药库!他高声下令,记住,重点找带'寿'字标记的木箱!
酉时初刻·火药库遗址
春桃带着死士冲进山谷时,果然看见无数木箱上印着寿字。她挥刀劈开木箱,却惊觉里面装的不是火药,而是成册的《大明日历》,每本封面上都写着永乐元年。
小王爷,这是...她拿起一本,发现日历中的建文元年被尽数划去,replacedby永乐。
朱瞻膳接过日历,忽然想起南京内库的青铜鼎,鼎身二十八宿的位置与这些日历的日期完全对应。他猛然抬头,望向徐州城方向的天空——今晚正是六月十五,满月当空。
他们想在满月之夜,用'永乐'年号取代'建文',他沉声分析,通过篡改历法,制造'天命所归'的假象。
春桃握紧拳头:所以朱妙锦的'永乐元年'木牌、胡广的假遗诏,都是为了这个!
戌时三刻·徐州城头
胡广见阴谋败露,竟点燃了城头的春雷火器。朱瞻膳看着冲天火光,忽然想起济南府衙的地道图——徐州城的地下水脉与黄河相通,若火器引爆地下水,整座城将沦为泽国。
快!阻止他们引爆第二排火器!他冲向城头,却被胡广的亲卫拦住。春桃的梅花袖箭几乎同时射出,正中胡广持火把的手。
朱瞻膳,你以为赢了?胡广咬牙切齿,就算没有我,还有千万个'胡广'!太祖爷的遗诏,终究会
太祖爷的遗诏,在这里。朱允炆的声音忽然从城下传来,他身着素色常服,手持真遗诏,在方孝孺与朱棣的陪同下登上城头,胡广,你伪造遗诏、篡改历法,该当何罪?
胡广望着真遗诏上的燕王可辅政,不可称帝,忽然狂笑:你以为这样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燕王的野心,你难道看不出来?他忽然指向朱棣,他早已在北平打造龙椅,就等时机成熟
住口!朱棣拔剑出鞘,剑光映出胡广惊恐的脸,我朱棣对天发誓,此生唯大明皇权是从,若有二心,天地不容!
朱允炆望着朱棣手中的剑,忽然轻笑:四叔不必动怒。胡广之所以如此猖獗,不过是因为他以为...朕命不久矣。
众人皆惊,朱瞻膳这才注意到朱允炆脸色异常苍白,嘴角隐约有青黑之色——竟是慢性中毒的征兆。
亥时正刻·徐州行辕
军医退下后,行辕内气氛凝重。方孝孺捧着药碗,声音颤抖:陛下中的是'梅花醉',无药可解...臣查过,这是梅花卫的独门毒药,需用首座的心头血为引。
朱允炆摆摆手:不必徒劳了。朕已知天命,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排后事。他转向朱棣,四叔,朕若不测,还望你辅佐新君,固守大明江山。
朱棣扑通跪地:陛下何出此言!臣愿率燕军踏平梅花卫老巢,为陛下寻来解药!
朱允炆摇头,取出一封密旨递给朱瞻膳:忠勇伯,这是朕的遗诏。若朕不幸,你可凭此诏拥立...新君。他忽然剧烈咳嗽,血沫溅在并蒂莲佩上,竟与玉佩的红色东珠融为一体。
朱瞻膳握紧密旨,只觉掌心一片湿润。他知道,朱允炆早已察觉自己身中剧毒,却一直隐忍不发,为的就是彻底肃清梅花卫。此刻,这位年轻的帝王正用生命践行着天子守国门的誓言。
子时初刻·黄河渡口
月光下的黄河水泛着银光,朱瞻膳独自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的梅花卫据点。春桃轻轻走来,递上温热的姜茶:小王爷,陛下的密旨
不必说了,他打断她,我只问你,若有一日,燕藩与朝廷必须做出抉择,你会选哪一边?
春桃望着他的侧脸,银簪上的并蒂莲纹与山河珏的刻痕在月光下重叠:小王爷在哪边,我就在哪边。
朱瞻膳笑了,忽然抽出玄铁剑,剑尖挑起河面上的一片梅花:梅花卫以为,用毒、用火、用阴谋就能颠覆大明,却忘了,真正的大明根基,是千万个像你我这样的人。
话音未落,对岸突然燃起冲天大火,探马急报:启禀将军!燕王亲率三千轻骑,已攻破梅花卫渡口!
朱瞻膳转身,看见朱棣的帅旗在火光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燕纹已被染成红色,宛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他忽然明白,父亲的野心,从来不是皇位,而是守护这片山河的决心。
丑时三刻·梅花卫总部
当朱瞻膳率军攻入梅花卫总部时,眼前景象令人震惊:中央石台上摆着个巨大的浑天仪,仪身上刻满永乐字样,周围环绕着十二具身着紫衣的骷髅,每具骷髅手中都捧着不同年份的《大明日历》。
胡广跪在浑天仪前,手中握着最后一本日历:你们来晚了!历法已经修改,天命已经归
归谁?朱允炆在方孝孺搀扶下走入,归你这个伪造遗诏的逆贼?
胡广忽然抓起骷髅手中的匕首刺向朱允炆,却被朱瞻膳一剑封喉。他倒地前,目光落在浑天仪的缝隙中,那里藏着枚铜印,印文正是永乐元年。
方孝孺捡起铜印,忽然惊呼:这是...内府的制印!陛下,梅花卫竟混入了内府工匠!
朱允炆盯着铜印,忽然露出了然的微笑:原来如此。胡广,你果然是最危险的棋子。他转身看向朱瞻膳,忠勇伯,烦请你将这些伪造的日历全部焚毁,务必让天下人知道,大明只有建文年号,并无'永乐'。
寅时正刻·黄河岸边
熊熊烈火中,永乐日历化作灰烬,飘向黎明前的天空。朱允炆望着火光,忽然伸手摘下皇冠,让风吹散束发的玉簪:朕登基以来,日夜忧虑江山稳固,却忘了,真正的稳固,不在于年号,不在于权谋,而在于民心。
他转向朱棣,将皇冠轻轻放在对方手中:四叔,若有一日,大明需要你挺身而出,请勿推辞。
朱棣震惊跪地,皇冠上的金龙在晨光中栩栩如生:陛下!臣万死不敢接受!
朱允炆摇头:这不是皇位,而是责任。忠勇伯,他看向朱瞻膳,朕命你即日起为燕王副将,协助处理北方军务。记住,大明的山河,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来守护。
朱瞻膳叩首领命,抬头时看见东方既白,一轮红日正从黄河尽头升起。他忽然想起太祖爷的《皇明祖训》开篇: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此刻的朝阳,正照亮每一寸被梅花卫践踏过的土地,也照亮了大明的未来。
春桃站在他身旁,望着渐渐消散的火光,轻声道:小王爷,你说太祖爷在天之灵,会看到这一切吗?
朱瞻膳摸向腰间的山河珏,珏身的血迹已被晨光染成金色:他不仅看到了,还在告诉我们,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大明的山河,终将归一。
晨风吹过黄河两岸,带来泥土的芬芳。朱瞻膳望着朱棣手中的皇冠,忽然明白,有些责任会跨越血缘与身份,最终汇聚成一股力量,让这个王朝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而他,将用一生来守护这份力量,让大明的光辉,永远照耀着这片山河。
(第十三章完)
建文元年六月十五日,寅时三刻,南京皇宫文华殿。
朱瞻膳盯着新绘制的《梅花卫肃清图》,地图上的红色标记已从三十七个锐减至七个,皆集中在北平与大宁卫交界处。春桃立于案侧,手中银簪缠着素梅的最后一缕面纱,正将济南府衙的标记用朱砂圈死。
小王爷,徐增寿传来密报,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朱顺昌在押解凤阳途中绝食,却在袖中藏着半片梅花瓣——与当年宁国公主府的毒梅一致。
朱瞻膳摩挲着山河珏,珏身的血迹已凝结成暗红色纹路,形似并蒂莲。他忽然想起昨夜奉先殿的祭天仪式,当朱棣将并蒂莲佩交给朱允炆时,两人的指尖在玉佩缺口处短暂相触,那一瞬间,玉佩竟发出奇异的清鸣。
辰时初刻·谨身殿早朝
金銮殿上,朱允炆身着明黄龙袍,腰间悬挂的并蒂莲佩在晨光中璀璨夺目。左侧文臣队列中,方孝孺捧着《皇明祖训》修订本;右侧武将队列前,朱棣按剑而立,铠甲上的燕纹与朱允炆的龙纹遥相呼应。
诸位爱卿,朱允炆的声音透着久病初愈的清润,梅花卫之乱已平,但北元蠢蠢欲动,朵颜三卫仍在边境徘徊。朕意以忠勇伯朱瞻膳为征虏大将军,率十万大军北伐,诸位以为如何?
殿中群臣交头接耳,唯有户部尚书王钝出列:陛下,国库粮草仅够维持五万大军三月之用
臣愿以燕藩私粮补足差额,朱棣朗声打断,且燕军皆善用火器,可携带济南缴获的'春雷'火器三十万件。
朱允炆点头,目光落在朱瞻膳身上:忠勇伯,此次北伐,朕许你'先斩后奏'之权。他忽然解下并蒂莲佩,放在朱瞻膳掌心,若遇困境,可凭此佩调动沿边九镇兵马。
殿外忽然传来鹤鸣,朱瞻膳抬头,看见一只白鹤掠过谨身殿飞檐,口中衔着朵素心梅。他握紧玉佩,触感温润如玉,却在边缘处摸到细微刻痕——竟是永乐二字,与朱元璋的笔迹判若两人。
巳时正刻·南京校场
点兵的鼓声中,朱瞻膳望着麾下将士。燕军的靖难旗与朝廷的明字旗并列而立,旗面上的并蒂莲与龙纹交织,形成奇异的图腾。春桃为他系上玄铁剑,剑柄处的素梅面纱已被绣成并蒂莲形状,花瓣上用金线绣着山河永固。
小王爷,她忽然低声,昨夜我在玄武湖底,看见朱妙锦的尸体旁有块木牌,上面刻着'永乐元年'。
朱瞻膳瞳孔骤缩,想起朱允炆方才的永乐刻痕。他忽然意识到,这或许不是巧合——梅花卫的最终阴谋,可能与年号有关。
申时三刻·北伐途中
大军行至徐州时,探马急报:启禀将军!前方发现梅花卫余党,打着'清君侧'旗号,为首者自称'大明正统'!
朱瞻膳策马登上土丘,望见对方旗号上赫然写着建文已薨,永乐当立,士兵甲胄上皆缀着梅花徽记。春桃取出望远镜,镜头里的领军者竟是失踪的胡广,他身着蟒纹华服,腰间悬挂的玉佩与朱妙锦的如出一辙。
原来他才是真正的首座!春桃惊道,朱妙锦不过是他推出来的幌子!
胡广勒住马,高声喊道:忠勇伯!当今陛下暗中毒害太祖血脉,罪不可赦!我等奉太祖遗诏,特来清君侧!他忽然取出一卷黄绫,请看,这才是真正的遗诏,'燕王朱棣,可即皇帝位'!
朱瞻膳望着那卷遗诏,心中却无半分惊讶。他摸出朱允炆给的并蒂莲佩,玉佩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竟将胡广的遗诏照得透亮——纸背赫然有建文元年制的水印,分明是伪造。
胡广,你以为用假遗诏就能惑众?他挥剑指向对方,太祖爷的遗诏用的是宣德纸,而你这张...他忽然冷笑,用的是永乐坊的纸,当我看不出来?
胡广脸色剧变,忽然挥刀劈来。两军混战中,朱瞻膳注意到梅花卫士兵的火器发射频率异于常人——他们竟在使用改良版的连珠火铳,每柄可连续发射五弹。
春桃,带一队人去烧他们的火药库!他高声下令,记住,重点找带'寿'字标记的木箱!
酉时初刻·火药库遗址
春桃带着死士冲进山谷时,果然看见无数木箱上印着寿字。她挥刀劈开木箱,却惊觉里面装的不是火药,而是成册的《大明日历》,每本封面上都写着永乐元年。
小王爷,这是...她拿起一本,发现日历中的建文元年被尽数划去,replacedby永乐。
朱瞻膳接过日历,忽然想起南京内库的青铜鼎,鼎身二十八宿的位置与这些日历的日期完全对应。他猛然抬头,望向徐州城方向的天空——今晚正是六月十五,满月当空。
他们想在满月之夜,用'永乐'年号取代'建文',他沉声分析,通过篡改历法,制造'天命所归'的假象。
春桃握紧拳头:所以朱妙锦的'永乐元年'木牌、胡广的假遗诏,都是为了这个!
戌时三刻·徐州城头
胡广见阴谋败露,竟点燃了城头的春雷火器。朱瞻膳看着冲天火光,忽然想起济南府衙的地道图——徐州城的地下水脉与黄河相通,若火器引爆地下水,整座城将沦为泽国。
快!阻止他们引爆第二排火器!他冲向城头,却被胡广的亲卫拦住。春桃的梅花袖箭几乎同时射出,正中胡广持火把的手。
朱瞻膳,你以为赢了?胡广咬牙切齿,就算没有我,还有千万个'胡广'!太祖爷的遗诏,终究会
太祖爷的遗诏,在这里。朱允炆的声音忽然从城下传来,他身着素色常服,手持真遗诏,在方孝孺与朱棣的陪同下登上城头,胡广,你伪造遗诏、篡改历法,该当何罪?
胡广望着真遗诏上的燕王可辅政,不可称帝,忽然狂笑:你以为这样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燕王的野心,你难道看不出来?他忽然指向朱棣,他早已在北平打造龙椅,就等时机成熟
住口!朱棣拔剑出鞘,剑光映出胡广惊恐的脸,我朱棣对天发誓,此生唯大明皇权是从,若有二心,天地不容!
朱允炆望着朱棣手中的剑,忽然轻笑:四叔不必动怒。胡广之所以如此猖獗,不过是因为他以为...朕命不久矣。
众人皆惊,朱瞻膳这才注意到朱允炆脸色异常苍白,嘴角隐约有青黑之色——竟是慢性中毒的征兆。
亥时正刻·徐州行辕
军医退下后,行辕内气氛凝重。方孝孺捧着药碗,声音颤抖:陛下中的是'梅花醉',无药可解...臣查过,这是梅花卫的独门毒药,需用首座的心头血为引。
朱允炆摆摆手:不必徒劳了。朕已知天命,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排后事。他转向朱棣,四叔,朕若不测,还望你辅佐新君,固守大明江山。
朱棣扑通跪地:陛下何出此言!臣愿率燕军踏平梅花卫老巢,为陛下寻来解药!
朱允炆摇头,取出一封密旨递给朱瞻膳:忠勇伯,这是朕的遗诏。若朕不幸,你可凭此诏拥立...新君。他忽然剧烈咳嗽,血沫溅在并蒂莲佩上,竟与玉佩的红色东珠融为一体。
朱瞻膳握紧密旨,只觉掌心一片湿润。他知道,朱允炆早已察觉自己身中剧毒,却一直隐忍不发,为的就是彻底肃清梅花卫。此刻,这位年轻的帝王正用生命践行着天子守国门的誓言。
子时初刻·黄河渡口
月光下的黄河水泛着银光,朱瞻膳独自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的梅花卫据点。春桃轻轻走来,递上温热的姜茶:小王爷,陛下的密旨
不必说了,他打断她,我只问你,若有一日,燕藩与朝廷必须做出抉择,你会选哪一边?
春桃望着他的侧脸,银簪上的并蒂莲纹与山河珏的刻痕在月光下重叠:小王爷在哪边,我就在哪边。
朱瞻膳笑了,忽然抽出玄铁剑,剑尖挑起河面上的一片梅花:梅花卫以为,用毒、用火、用阴谋就能颠覆大明,却忘了,真正的大明根基,是千万个像你我这样的人。
话音未落,对岸突然燃起冲天大火,探马急报:启禀将军!燕王亲率三千轻骑,已攻破梅花卫渡口!
朱瞻膳转身,看见朱棣的帅旗在火光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燕纹已被染成红色,宛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他忽然明白,父亲的野心,从来不是皇位,而是守护这片山河的决心。
丑时三刻·梅花卫总部
当朱瞻膳率军攻入梅花卫总部时,眼前景象令人震惊:中央石台上摆着个巨大的浑天仪,仪身上刻满永乐字样,周围环绕着十二具身着紫衣的骷髅,每具骷髅手中都捧着不同年份的《大明日历》。
胡广跪在浑天仪前,手中握着最后一本日历:你们来晚了!历法已经修改,天命已经归
归谁?朱允炆在方孝孺搀扶下走入,归你这个伪造遗诏的逆贼?
胡广忽然抓起骷髅手中的匕首刺向朱允炆,却被朱瞻膳一剑封喉。他倒地前,目光落在浑天仪的缝隙中,那里藏着枚铜印,印文正是永乐元年。
方孝孺捡起铜印,忽然惊呼:这是...内府的制印!陛下,梅花卫竟混入了内府工匠!
朱允炆盯着铜印,忽然露出了然的微笑:原来如此。胡广,你果然是最危险的棋子。他转身看向朱瞻膳,忠勇伯,烦请你将这些伪造的日历全部焚毁,务必让天下人知道,大明只有建文年号,并无'永乐'。
寅时正刻·黄河岸边
熊熊烈火中,永乐日历化作灰烬,飘向黎明前的天空。朱允炆望着火光,忽然伸手摘下皇冠,让风吹散束发的玉簪:朕登基以来,日夜忧虑江山稳固,却忘了,真正的稳固,不在于年号,不在于权谋,而在于民心。
他转向朱棣,将皇冠轻轻放在对方手中:四叔,若有一日,大明需要你挺身而出,请勿推辞。
朱棣震惊跪地,皇冠上的金龙在晨光中栩栩如生:陛下!臣万死不敢接受!
朱允炆摇头:这不是皇位,而是责任。忠勇伯,他看向朱瞻膳,朕命你即日起为燕王副将,协助处理北方军务。记住,大明的山河,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来守护。
朱瞻膳叩首领命,抬头时看见东方既白,一轮红日正从黄河尽头升起。他忽然想起太祖爷的《皇明祖训》开篇: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此刻的朝阳,正照亮每一寸被梅花卫践踏过的土地,也照亮了大明的未来。
春桃站在他身旁,望着渐渐消散的火光,轻声道:小王爷,你说太祖爷在天之灵,会看到这一切吗?
朱瞻膳摸向腰间的山河珏,珏身的血迹已被晨光染成金色:他不仅看到了,还在告诉我们,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大明的山河,终将归一。
晨风吹过黄河两岸,带来泥土的芬芳。朱瞻膳望着朱棣手中的皇冠,忽然明白,有些责任会跨越血缘与身份,最终汇聚成一股力量,让这个王朝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而他,将用一生来守护这份力量,让大明的光辉,永远照耀着这片山河。
(第十三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647/52895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