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熬锅。
推荐阅读:官术、以牙还牙、盘龙神剑、将军短命?换亲后我旺他百年、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乔念萧衡小说、爹爹开门,系窝呀、阴阳鼎、我见过很多变态,他们都叫我变态、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柯南之柯学漫画家工藤悠二、
清明前一日,林知夏在开放式厨房煮藜麦粥。
德国进口的珐琅锅腾起薄雾,将岛台后的陆明泽映得模糊。他穿着定制的深灰羊绒衫,后腰的医用护具被剪裁利落的衣料遮盖,只在抬手取咖啡杯时,露出意大利手工皮带下的哑光金属扣。
“火候够了。”他的声音混着咖啡机的研磨声,“昨晚教你的‘冰裂纹’釉配比,记在平板里了?”
林知夏关掉炉火,看见他腕间的智能监测手环闪着红光——那是提醒该换药的信号。蒋韵穿着香奈儿早秋套装下楼,指尖的珊瑚色美甲轻叩大理石台面:“又偷偷停了止痛药?”她递给他一颗糖衣药片,“陈墨从瑞士带的缓释型,不影响釉料手感。”
晨光透过270度落地窗铺进来,在三人身上织出温柔的金边。林知夏望着蒋韵精心搭配的丝巾扣——那是陆明泽用她打碎的“宝石红”残片定制的,忽然想起昨夜在衣帽间,看见蒋韵对着陆明泽的住院病历发呆,指尖抚过“骨转移”三个字,像在摩挲一块易碎的。
上午的私立医院走廊铺着静音地毯,陆明泽坐在电动轮椅上翻看《CeramicsMonthly》。
林知夏替他调整靠垫,触到护具里藏着的热敷贴——那是蒋韵凌晨四点起来熨的艾草包。
蒋韵在前台办理VIP通道,高跟鞋踏在意大利大理石上,声音轻得像她常穿的真丝旗袍掠过瓷面。
“陆先生,轮到您了。”护士推来移动CT机。
陆明泽忽然握住林知夏的手,指腹擦过她掌心的薄茧:“记得把新到的星霜石放在第三层恒温柜,湿度控制在58%。”他说得从容,可拇指却在她手背上轻轻敲了三下——这是他们的暗号,代表“帮我藏好诊断书”。
蒋韵转身时,手里多了杯现榨橙汁:“先喝这个,上次你说医院的太酸。”她替他调整轮椅扶手,动作熟稔得像在校准陶轮转速,“下午陈墨的画廊开幕式,我们一起去?”
林知夏望着两人交叠的手,忽然想起工作室里的三口智能窑炉——陆明泽的窑膛刻着古罗马数字,蒋韵的嵌着施华洛世奇水晶,而她的窑门内侧,用纳米技术刻着三人的指纹图案。
CT机的蓝光映在蒋韵脸上,她珊瑚色的口红褪了些,露出原本的唇色,像块未上釉的素胎。
深夜的工作室亮如白昼,林知夏在智能釉料间调试“流金釉”。
窗外的春雨敲着玻璃幕墙,她听见电梯提示音,知道是陆明泽和蒋韵从理疗中心回来。
“疼就说,别学当年硬扛。”蒋韵的声音带着少见的尖锐。
“釉料间的温控系统该升级了。”陆明泽的声音混着电梯运行的嗡鸣,“知夏说新到的锂辉石总受潮。”
林知夏关掉超声波震荡仪,看见两人走进来。蒋韵的风衣搭在臂弯,露出里面的黑色蕾丝内搭——那是她特意为陆明泽选的,说黑色显瘦。
陆明泽的护具边缘渗着血,在白衬衫上洇出不规则的形状,像极了她刻意追求的“窑变流痕”。
“我来吧。”她取出消毒棉片,触到他后腰的皮肤时,发现比恒温窑的温度低了两度。蒋韵递来新的纱布,指尖在他脊椎旁轻轻按压,这是她跟理疗师学的放松手法。三人在智能灯光下沉默协作,像在完成一件精密的陶艺作品——蒋韵是沉稳的底色,陆明泽是跳动的纹路,而她是调和一切的釉料。
立夏清晨,林知夏在顶层露台晾晒星霜石。
老宅的花园里,樱花正盛,她望着远处的江,忽然想起昨夜在陆明泽书房,看见的那份瑞士医疗报告。“建议立即手术”的字样被红笔圈住,旁边是他的字迹:“等知夏的个展结束”。
“在想什么?”陆明泽坐着悬浮轮椅过来,膝头盖着蒋韵织的羊绒毯,“当心风大,吹乱了矿石纹路。”
她转身时,看见他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在晨雾中闪着细芒,像极了她新研的“碎钻釉”。蒋韵穿着米色风衣走来,手里端着燕窝粥,指甲换成了与樱花同色的淡粉:“医生说你该补胶原蛋白。”
林知夏望着两人,忽然明白为什么蒋韵总在陆明泽的粥里加珍珠粉,为什么陆明泽坚持用她调的“止痛釉,为什么自己总在深夜发现他们互相揉肩的背影——有些真相像窑变,必须隔着雾看,才能品出其中的温柔。
端午前夜,三人在米其林餐厅包粽子。蒋韵特意选了景德镇青花餐具,粽叶在她指尖折出优雅的弧度,陆明泽则用3D打印的竹刀辅助,动作虽慢却精准。
“当年在研究所,我总把粽子包成茶壶状。”蒋韵笑着看陆明泽,“他说像未烧好的坯体,气得我三天没理他。”
林知夏往粽叶里加了颗黑松露,看陆明泽挑眉:“奢侈过头了,当心烧窑时塌坯。”可他眼里却闪过一丝骄傲,像在看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窗外的雨幕中,智能温室亮着暖光,里面种着蒋韵的兰花和陆明泽的釉料植物。林知夏忽然握住两人的手,蒋韵的美甲轻轻刮过她掌心,陆明泽的老茧擦过她虎口,三种不同的触感在雾气中交融,像釉料在窑炉里自然晕染。
夏至正午,工作室的全息投影里,三人的作品并列展出。蒋韵的“宝石红”釉瓶透着温润的光,陆明泽的“冰裂纹”瓷板藏着金属细芒,而林知夏的“流金釉”装置艺术中,隐隐可见三人的剪影。
“这叫‘三环套釉’。”陆明泽向宾客介绍,“每层釉独立成景,却在火中融为一体。”
林知夏望着他站在辅助外骨骼中,身姿挺拔如他年轻时的模样。蒋韵穿着定制的青瓷色旗袍,站在他右侧——这是他们的老习惯,他总说“右边离心脏近”。宾客散去后,陆明泽忽然握住两人的手,在全息投影的光影中,三人的影子重叠成完美的圆。
立秋傍晚,三人坐在家里的屋顶花园。陆明泽的腿上盖着蒋韵新织的素白毛毯,林知夏往他茶里加了片金边玫瑰——这是蒋韵从云南空运的,说能缓解疼痛。
“下个月去瑞士吧。”蒋韵望着黄浦江的落日,“我订了能看见阿尔卑斯山的疗养院。”
陆明泽转头看林知夏,眼里映着即将熄灭的霞光:“这次换你当老师,教我们调‘雪山白’釉。”
她笑出声,却看见蒋韵悄悄将陆明泽的止痛药混进茶里,而他假装没察觉,仰头喝下时,指尖在蒋韵手背轻轻敲了三下——那是他们的暗号,代表“谢谢你”。暮色漫过花园时,智能灯次第亮起,在三人周围投出柔和的光晕,像极了窑炉开窑时的第一缕光。
林知夏闭上眼睛,感受着江风带来的湿润气息,听见蒋韵的轻笑、陆明泽的咳嗽,还有自己心跳的声音,像极了窑炉里稳定的火候。有些情绪不必言说,就像釉料在窑中的变化,看似无声,却在时光里烧出了最复杂、最动人的纹路——那是爱、是责任、是彼此成就的温柔,是属于他们三人的,永不褪色的釉色流金。
秋分前夜,林知夏在智能釉料间调试“蚀骨红”。3D扫描仪投射出的光谱里,她反复调整朱砂与氧化铜的比例,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月光穿过百页窗,在地面织出冷白色的格子,像极了陆明泽病历上的CT断层图。
“还不睡?”陆明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磁疗仪的电流声。他穿着NASA联名的智能康复服,后腰的护具与衣服融为一体,看不出半点痕迹。
她慌忙关掉扫描仪,却不小心碰翻了钴蓝粉末罐。深蓝色的粉末在月光下流淌,像极了他手术同意书落款处的墨痕——那行“陆明泽”的签名,力透纸背,却在“日期”栏留下刺目的空白。
“在调新釉?”他弯腰帮她收拾,动作流畅得像从未受过伤,“上次说的‘蚀骨红’,或许该加点骨灰。”
她指尖一颤,钴蓝粉末沾在虎口,像道永远洗不掉的伤痕。想起昨夜在他书房,看见的那份《人体骨骼陶艺应用报告》,里面夹着张便签:“知夏的手适合握修坯刀,却不该碰手术刀。”
立冬那日,林知夏的“灼痕”个展在陈墨的画廊开幕。她穿着蒋韵送的黑色露背礼服,后颈的碎钻项链恰好遮住蝴蝶骨——那是陆明泽用她第一次烧成功的“碎钻釉”定制的。
“恭喜。”蒋韵递来杯香槟,指甲上的酒红色与展墙上的“蚀骨红”相映,“明泽在VIP室等你。”
推开镀金大门时,林知夏看见陆明泽坐在轮椅上,膝头盖着她织到一半的围巾。他的白衬衫领口露出半截纱布,边缘染着淡红,像朵即将凋零的窑变花。
“这系列很惊艳。”他指了指墙上的《灼痕III》,画面中扭曲的釉色像极了他脊椎的MRI影像,“用了我的骨粉?”
她猛地转身,礼服的鱼尾裙摆扫过地毯。展灯在他眼底投出细碎的光,像极了她釉料里的金斑,却比任何金属都要灼人。
“是锆英石。”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你该多休息。”
他轻笑,轮椅轻轻向前,停在她身后:“知夏,有些灼痕是藏不住的。就像你釉料里的体温,别人以为是科技,其实是”
“明泽!”蒋韵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医生说你该服药了。”
林知夏望着两人交叠的身影,蒋韵的高跟鞋踩在她裙摆上,陆明泽的指尖擦过她后腰,像在给瓷坯描边。三重影子在展墙上摇晃,她忽然想起窑房里的三口窑炉——如今只剩她的还在运转,像具空壳,等着填入不属于自己的釉料。
除夕深夜,陆家老宅的露台飘着细雪。林知夏在给陆明泽换药,蒋韵在厨房煮陈皮茶。智能护具解开时,他后腰的伤口在暖光中泛着粉红,像片即将融化的雪。
“疼吗?”她的声音轻得像雪。
“你调的‘止痛釉’挺管用。”他轻笑,指尖划过她手腕,“不过下次记得少加薄荷脑,冻得人睡不着。”
她别过脸去,看见床头柜。
浴室传来吹风机的声音,蒋韵在吹头发,哼着八十年代的老情歌,像极了她每次调釉时的习惯。
“知夏,”陆明泽忽然抓住她手腕,“别学蒋韵,把什么都藏在釉料里。”
她转头看他,发现他眼底映着她发红的眼眶,像面蒙了雾的镜子。雪粒子打在玻璃上,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极了窑炉里失控的火势。
“我只是”她忽然哽咽,“想让你们都好好的。”
他叹了口气,将她轻轻拉进怀里。她闻到他身上混着雪松与碘伏的气息,听见蒋韵的脚步声从楼梯传来,却再也无法动弹,像块被高温定形的陶坯。
春分前夜,林知夏在书房整理陆明泽的医疗文件。瑞士医院的最新报告摊开在桌面,“癌细胞扩散至肋骨”的字样刺得她眼眶发疼。抽屉最深处,躺着本陈旧的素描本,里面画满了她的侧脸,每张旁边都写着“知夏的釉色该更亮些”。
“在找什么?”蒋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端着热牛奶。她穿着陆明泽送的真丝睡袍,领口露出的锁骨上,有块淡褐色的胎记——与陆明泽后腰的疤形状相似。
林知夏慌忙合上素描本,却碰倒了旁边的香炉。沉香灰撒在病历上,像层薄薄的釉料,将“死亡”二字盖得模糊。
“他总说你像‘雨过天青’。”蒋韵放下牛奶,指尖抚过素描本上的炭笔痕,“清清冷冷,却藏着烧不透的热。”
窗外的春雷隐隐作响,林知夏望着蒋韵涂着酒红色指甲油的手,忽然想起陆明泽手术那天,这个女人坐在手术室门口,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始终没掉一滴泪。
“蒋姐,”她忽然开口,“你后悔吗?”
蒋韵一愣,继而笑了,指尖替她拂去头发上的沉香灰:“陶艺家从不后悔开窑,哪怕崩裂,也是命定的釉色。”
德国进口的珐琅锅腾起薄雾,将岛台后的陆明泽映得模糊。他穿着定制的深灰羊绒衫,后腰的医用护具被剪裁利落的衣料遮盖,只在抬手取咖啡杯时,露出意大利手工皮带下的哑光金属扣。
“火候够了。”他的声音混着咖啡机的研磨声,“昨晚教你的‘冰裂纹’釉配比,记在平板里了?”
林知夏关掉炉火,看见他腕间的智能监测手环闪着红光——那是提醒该换药的信号。蒋韵穿着香奈儿早秋套装下楼,指尖的珊瑚色美甲轻叩大理石台面:“又偷偷停了止痛药?”她递给他一颗糖衣药片,“陈墨从瑞士带的缓释型,不影响釉料手感。”
晨光透过270度落地窗铺进来,在三人身上织出温柔的金边。林知夏望着蒋韵精心搭配的丝巾扣——那是陆明泽用她打碎的“宝石红”残片定制的,忽然想起昨夜在衣帽间,看见蒋韵对着陆明泽的住院病历发呆,指尖抚过“骨转移”三个字,像在摩挲一块易碎的。
上午的私立医院走廊铺着静音地毯,陆明泽坐在电动轮椅上翻看《CeramicsMonthly》。
林知夏替他调整靠垫,触到护具里藏着的热敷贴——那是蒋韵凌晨四点起来熨的艾草包。
蒋韵在前台办理VIP通道,高跟鞋踏在意大利大理石上,声音轻得像她常穿的真丝旗袍掠过瓷面。
“陆先生,轮到您了。”护士推来移动CT机。
陆明泽忽然握住林知夏的手,指腹擦过她掌心的薄茧:“记得把新到的星霜石放在第三层恒温柜,湿度控制在58%。”他说得从容,可拇指却在她手背上轻轻敲了三下——这是他们的暗号,代表“帮我藏好诊断书”。
蒋韵转身时,手里多了杯现榨橙汁:“先喝这个,上次你说医院的太酸。”她替他调整轮椅扶手,动作熟稔得像在校准陶轮转速,“下午陈墨的画廊开幕式,我们一起去?”
林知夏望着两人交叠的手,忽然想起工作室里的三口智能窑炉——陆明泽的窑膛刻着古罗马数字,蒋韵的嵌着施华洛世奇水晶,而她的窑门内侧,用纳米技术刻着三人的指纹图案。
CT机的蓝光映在蒋韵脸上,她珊瑚色的口红褪了些,露出原本的唇色,像块未上釉的素胎。
深夜的工作室亮如白昼,林知夏在智能釉料间调试“流金釉”。
窗外的春雨敲着玻璃幕墙,她听见电梯提示音,知道是陆明泽和蒋韵从理疗中心回来。
“疼就说,别学当年硬扛。”蒋韵的声音带着少见的尖锐。
“釉料间的温控系统该升级了。”陆明泽的声音混着电梯运行的嗡鸣,“知夏说新到的锂辉石总受潮。”
林知夏关掉超声波震荡仪,看见两人走进来。蒋韵的风衣搭在臂弯,露出里面的黑色蕾丝内搭——那是她特意为陆明泽选的,说黑色显瘦。
陆明泽的护具边缘渗着血,在白衬衫上洇出不规则的形状,像极了她刻意追求的“窑变流痕”。
“我来吧。”她取出消毒棉片,触到他后腰的皮肤时,发现比恒温窑的温度低了两度。蒋韵递来新的纱布,指尖在他脊椎旁轻轻按压,这是她跟理疗师学的放松手法。三人在智能灯光下沉默协作,像在完成一件精密的陶艺作品——蒋韵是沉稳的底色,陆明泽是跳动的纹路,而她是调和一切的釉料。
立夏清晨,林知夏在顶层露台晾晒星霜石。
老宅的花园里,樱花正盛,她望着远处的江,忽然想起昨夜在陆明泽书房,看见的那份瑞士医疗报告。“建议立即手术”的字样被红笔圈住,旁边是他的字迹:“等知夏的个展结束”。
“在想什么?”陆明泽坐着悬浮轮椅过来,膝头盖着蒋韵织的羊绒毯,“当心风大,吹乱了矿石纹路。”
她转身时,看见他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在晨雾中闪着细芒,像极了她新研的“碎钻釉”。蒋韵穿着米色风衣走来,手里端着燕窝粥,指甲换成了与樱花同色的淡粉:“医生说你该补胶原蛋白。”
林知夏望着两人,忽然明白为什么蒋韵总在陆明泽的粥里加珍珠粉,为什么陆明泽坚持用她调的“止痛釉,为什么自己总在深夜发现他们互相揉肩的背影——有些真相像窑变,必须隔着雾看,才能品出其中的温柔。
端午前夜,三人在米其林餐厅包粽子。蒋韵特意选了景德镇青花餐具,粽叶在她指尖折出优雅的弧度,陆明泽则用3D打印的竹刀辅助,动作虽慢却精准。
“当年在研究所,我总把粽子包成茶壶状。”蒋韵笑着看陆明泽,“他说像未烧好的坯体,气得我三天没理他。”
林知夏往粽叶里加了颗黑松露,看陆明泽挑眉:“奢侈过头了,当心烧窑时塌坯。”可他眼里却闪过一丝骄傲,像在看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窗外的雨幕中,智能温室亮着暖光,里面种着蒋韵的兰花和陆明泽的釉料植物。林知夏忽然握住两人的手,蒋韵的美甲轻轻刮过她掌心,陆明泽的老茧擦过她虎口,三种不同的触感在雾气中交融,像釉料在窑炉里自然晕染。
夏至正午,工作室的全息投影里,三人的作品并列展出。蒋韵的“宝石红”釉瓶透着温润的光,陆明泽的“冰裂纹”瓷板藏着金属细芒,而林知夏的“流金釉”装置艺术中,隐隐可见三人的剪影。
“这叫‘三环套釉’。”陆明泽向宾客介绍,“每层釉独立成景,却在火中融为一体。”
林知夏望着他站在辅助外骨骼中,身姿挺拔如他年轻时的模样。蒋韵穿着定制的青瓷色旗袍,站在他右侧——这是他们的老习惯,他总说“右边离心脏近”。宾客散去后,陆明泽忽然握住两人的手,在全息投影的光影中,三人的影子重叠成完美的圆。
立秋傍晚,三人坐在家里的屋顶花园。陆明泽的腿上盖着蒋韵新织的素白毛毯,林知夏往他茶里加了片金边玫瑰——这是蒋韵从云南空运的,说能缓解疼痛。
“下个月去瑞士吧。”蒋韵望着黄浦江的落日,“我订了能看见阿尔卑斯山的疗养院。”
陆明泽转头看林知夏,眼里映着即将熄灭的霞光:“这次换你当老师,教我们调‘雪山白’釉。”
她笑出声,却看见蒋韵悄悄将陆明泽的止痛药混进茶里,而他假装没察觉,仰头喝下时,指尖在蒋韵手背轻轻敲了三下——那是他们的暗号,代表“谢谢你”。暮色漫过花园时,智能灯次第亮起,在三人周围投出柔和的光晕,像极了窑炉开窑时的第一缕光。
林知夏闭上眼睛,感受着江风带来的湿润气息,听见蒋韵的轻笑、陆明泽的咳嗽,还有自己心跳的声音,像极了窑炉里稳定的火候。有些情绪不必言说,就像釉料在窑中的变化,看似无声,却在时光里烧出了最复杂、最动人的纹路——那是爱、是责任、是彼此成就的温柔,是属于他们三人的,永不褪色的釉色流金。
秋分前夜,林知夏在智能釉料间调试“蚀骨红”。3D扫描仪投射出的光谱里,她反复调整朱砂与氧化铜的比例,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月光穿过百页窗,在地面织出冷白色的格子,像极了陆明泽病历上的CT断层图。
“还不睡?”陆明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磁疗仪的电流声。他穿着NASA联名的智能康复服,后腰的护具与衣服融为一体,看不出半点痕迹。
她慌忙关掉扫描仪,却不小心碰翻了钴蓝粉末罐。深蓝色的粉末在月光下流淌,像极了他手术同意书落款处的墨痕——那行“陆明泽”的签名,力透纸背,却在“日期”栏留下刺目的空白。
“在调新釉?”他弯腰帮她收拾,动作流畅得像从未受过伤,“上次说的‘蚀骨红’,或许该加点骨灰。”
她指尖一颤,钴蓝粉末沾在虎口,像道永远洗不掉的伤痕。想起昨夜在他书房,看见的那份《人体骨骼陶艺应用报告》,里面夹着张便签:“知夏的手适合握修坯刀,却不该碰手术刀。”
立冬那日,林知夏的“灼痕”个展在陈墨的画廊开幕。她穿着蒋韵送的黑色露背礼服,后颈的碎钻项链恰好遮住蝴蝶骨——那是陆明泽用她第一次烧成功的“碎钻釉”定制的。
“恭喜。”蒋韵递来杯香槟,指甲上的酒红色与展墙上的“蚀骨红”相映,“明泽在VIP室等你。”
推开镀金大门时,林知夏看见陆明泽坐在轮椅上,膝头盖着她织到一半的围巾。他的白衬衫领口露出半截纱布,边缘染着淡红,像朵即将凋零的窑变花。
“这系列很惊艳。”他指了指墙上的《灼痕III》,画面中扭曲的釉色像极了他脊椎的MRI影像,“用了我的骨粉?”
她猛地转身,礼服的鱼尾裙摆扫过地毯。展灯在他眼底投出细碎的光,像极了她釉料里的金斑,却比任何金属都要灼人。
“是锆英石。”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你该多休息。”
他轻笑,轮椅轻轻向前,停在她身后:“知夏,有些灼痕是藏不住的。就像你釉料里的体温,别人以为是科技,其实是”
“明泽!”蒋韵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医生说你该服药了。”
林知夏望着两人交叠的身影,蒋韵的高跟鞋踩在她裙摆上,陆明泽的指尖擦过她后腰,像在给瓷坯描边。三重影子在展墙上摇晃,她忽然想起窑房里的三口窑炉——如今只剩她的还在运转,像具空壳,等着填入不属于自己的釉料。
除夕深夜,陆家老宅的露台飘着细雪。林知夏在给陆明泽换药,蒋韵在厨房煮陈皮茶。智能护具解开时,他后腰的伤口在暖光中泛着粉红,像片即将融化的雪。
“疼吗?”她的声音轻得像雪。
“你调的‘止痛釉’挺管用。”他轻笑,指尖划过她手腕,“不过下次记得少加薄荷脑,冻得人睡不着。”
她别过脸去,看见床头柜。
浴室传来吹风机的声音,蒋韵在吹头发,哼着八十年代的老情歌,像极了她每次调釉时的习惯。
“知夏,”陆明泽忽然抓住她手腕,“别学蒋韵,把什么都藏在釉料里。”
她转头看他,发现他眼底映着她发红的眼眶,像面蒙了雾的镜子。雪粒子打在玻璃上,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极了窑炉里失控的火势。
“我只是”她忽然哽咽,“想让你们都好好的。”
他叹了口气,将她轻轻拉进怀里。她闻到他身上混着雪松与碘伏的气息,听见蒋韵的脚步声从楼梯传来,却再也无法动弹,像块被高温定形的陶坯。
春分前夜,林知夏在书房整理陆明泽的医疗文件。瑞士医院的最新报告摊开在桌面,“癌细胞扩散至肋骨”的字样刺得她眼眶发疼。抽屉最深处,躺着本陈旧的素描本,里面画满了她的侧脸,每张旁边都写着“知夏的釉色该更亮些”。
“在找什么?”蒋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端着热牛奶。她穿着陆明泽送的真丝睡袍,领口露出的锁骨上,有块淡褐色的胎记——与陆明泽后腰的疤形状相似。
林知夏慌忙合上素描本,却碰倒了旁边的香炉。沉香灰撒在病历上,像层薄薄的釉料,将“死亡”二字盖得模糊。
“他总说你像‘雨过天青’。”蒋韵放下牛奶,指尖抚过素描本上的炭笔痕,“清清冷冷,却藏着烧不透的热。”
窗外的春雷隐隐作响,林知夏望着蒋韵涂着酒红色指甲油的手,忽然想起陆明泽手术那天,这个女人坐在手术室门口,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始终没掉一滴泪。
“蒋姐,”她忽然开口,“你后悔吗?”
蒋韵一愣,继而笑了,指尖替她拂去头发上的沉香灰:“陶艺家从不后悔开窑,哪怕崩裂,也是命定的釉色。”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364/51602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