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一个辽卒的新生
推荐阅读:网游:我把刺客玩成狙击手、谍战1937:开局血洗特高科、许大茂的四合院、长生:开局即巅峰、萧云元婴老祖、重生60带空间、大奇术师、上城之下、末世:想要变强?唯有囤积女神!、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1637年6月15日,北瀛岛,开平堡(今函馆市)。
沈阿四拖着一条跛腿,缓缓爬上瞭望塔,却见值哨的兄弟正靠坐在木壁上,歪着脑袋酣然熟睡,嘴角还挂着一丝涎水。
沈阿四皱了皱眉,这般不警醒,要搁在辽东,怕是早死了几道了。
“小柱,换值了!”沈阿四抬脚踢了踢同伴。
“嗯?……“刘宝柱猛地一个激灵,立时从木板上坐了起来,待看清是沈阿四,才松了口气,“四哥……“
稍顷,他又有些不安地看着沈阿四:“四哥,你……你莫要跟孙头说。方才,我只是打了一个盹,根本就没睡沉……”
“好了,好了,赶紧的下去吧。”沈阿四摆了摆手,不耐地说道。
“哦……”刘宝柱将单筒望远镜和火枪交接与他,然后走向木梯。
“四哥,我……”下了一半木梯,他又爬了上来。
“晓得了,我不给刘头说。”沈阿四举着单筒望远镜,朝四下观望着,“不过,以后值哨时,可莫要如此。整个寨子百多个兄弟的性命,那可不是儿戏!”
“我知道了,四哥。”刘宝柱心下一松,“下次值哨的时候,我断不会再睡觉了!”
沈阿四挥了挥手,头转向一边,继续观望着。
开平堡占地不大,长宽不过二百余米,二十多栋原木搭建的屋舍挤挤挨挨。中央几栋砖石建筑是军械库、粮仓、议事厅以及公共食堂和澡堂子,屋顶铺着从临海(今北海道钏路市)运来的青瓦,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护墙由合抱粗的落叶松树干深埋土中构成,顶部削尖,外缘还挖了两尺深的壕沟——这规格比起辽东的军堡简陋得多,但对付土著和倭人足矣。
北瀛岛拓殖队先后往该地补充了两次人手,使得整个据点驻守人员达到一百二十余人,也算的上周边数十里内较为强横的一股武装势力了。
为了加强这座距离倭人最近的据点安全,北瀛岛拓殖队还为驻守人员配备了三门火炮,再加上一百余支火枪和数十副胸背甲,可谓是武装到牙齿。
新华人决定于此设立屯殖据点,可以说是对松前藩以及德川幕府的一次大胆试探。
若是对方没有任何反应,或者反对声音不大,那么北瀛岛拓殖队便会将继续增设拓殖点,将整个箱馆湾一举囊括进去,顺理成章地将势力扩展至津轻海峡。
可要是松前藩做出强硬反应,不顾双方之间密切的商业合作关系,将此事上报德川幕府,逼迫新华人退出该地区。
那么,北瀛岛拓殖队则会采取有限的退让,宣布该据点仅作为贸易联络点,并承诺不会将其武装化,对松前藩以及周边所有阿依努人开放,免受任何交易税费。
嗯,我们就是在这里建了一个交易点,大家都可以来此做买卖,无需太过紧张,伤了和气。
也不知道是倭人迟钝,还是该堡寨隐于海湾深处不易发现,这一年来竟然平安无事地矗立到现在。
“希望今日也无事……”沈阿四收起单筒望远镜,然后抓起旁边的火枪,仔细检查了一下枪管、燧石和扳机,确认没有任何故障后,便抱着它,慢慢地坐了下来。
沈阿四祖籍浙江余姚人,祖父因事被流配辽东,自此便再也没有返回家乡。
天启二年,鞑子破了辽阳,他随逃难的辽民挤上了登州的粮船,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最终流落到皮岛。
是时,东江刚刚开镇,毛大帅带着百来号人,硬生生在鞑子眼皮底下扎了根。
岛上缺粮少械,但毛大帅总是拍着胸脯说,“朝廷的饷银快到了!咱们守着皮岛,便是插在鞑子心口的刀子!”
大帅善用商贾,皮岛渐渐成了海上的“黑市”。
朝鲜的米、大明的铁、倭国的银,全在沈世魁老爷的船队里流转。
他便在那时,跟着老兵学放铳,成了毛大帅的一个兵。
夜里,常常听老兵们吹嘘:“……那年,奇袭镇江,大帅带咱们砍了鞑子贝勒的脑袋!鞑子恨得牙痒,却不敢渡海来攻!”
可是,过了没几年,袁督师突然将大帅给召了去,大帐外列满了关宁军的铁甲。
毛大帅方至未久,袁督师便厉声数他十二罪,尚不及辩,刀已落下。
血溅帅旗时,刘兴祚的亲兵围住了沈阿四等人,刀口架在脖子上。
好在,袁督师说:“朝廷养着尔等,今后分四协,听令行事!”
这让他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小命。
毛大帅死了,岛上人顿时心惶惶。
陈继盛将军接掌东协,暂摄东江镇,但他却成日里缩在帐中写奏疏,求朝廷给大帅平反,还说刘氏兄弟欲再投建奴。
刘兴治兄弟趾高气扬,带着“朝廷嫡系亲军”的旗号,极尽克扣东江各部官兵的粮饷。
老兵们暗地里啐道:“姓刘的早年给鞑子当奴才,如今却倒成了大明忠臣!”
没过多久,刘兴祚在永平死于鞑子刀下。
消息传到皮岛后,刘兴治在灵前哭得天崩地裂。
陈继盛将军带人吊唁,刚进灵堂,伏兵四起。
沈阿四当时吓得缩在门外,未敢上前,就听见陈将军嘶吼:“尔等假传孙阁老(即孙承宗)军令,必遭天谴!”
刀斧声过后,刘兴治提着人头出帐,狞笑道:“从今往后,皮岛我说了算!”
然而,朝廷的饷银依旧拖欠,岛上饿殍遍地,逃兵不断。
刘兴治暗中联络鞑子,却哄骗说是借朝鲜的粮。
那一天,沈世魁老爷悄悄找到沈阿四等老东江系心腹,说要在夜里带着他们去西滩。
那晚,沈阿四端着火铳,与数百东江老兵突袭了刘府,沈老爷一刀便捅进了刘兴治的心窝,并大喊一声,“大帅的仇,今日方报了一半!”
可是,随后未多久,朝廷却派了黄龙总兵接管皮岛。
这位大人一来便要清查走私,沈老爷为了脱开干系,将那位献了几道的女儿又转手给了黄龙,才堪堪保住大半走私利益。
事后,沈老爷跟耿仲裕等东江军将密谋了许久,接着就发生了一场兵变,将黄龙给关押了起来。
沈老爷在旁冷眼,直到尚可喜那厮带兵突然闯至皮岛,他才惊呼:“快护总兵大人安全!”
经此一事,黄龙是在皮岛是彻底待不下去了。
没多久,山东的孔有德、耿仲明反了,还有许多东江军将跟着响应。
黄龙便借口平叛的名义,带兵离开了皮岛,终使沈老爷彻底掌控了那里。
从那以后,皮岛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
当然,这除了走私贸易更加繁盛外,还有新华人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粮食运来,让岛上的军民不再一天饿两顿,三天饿五顿了。
还有更关键一点就是,岛上的辽民越来越少了。
他们都被新华人拉到了新洲大陆。
据说,那里可以吃饱饭,可以分到地。
那里,还没有无休无止的战争和动乱。
那里,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税赋和各种压榨。
不过,沈阿四是不信的。
这个世界,哪里没有官府,哪里没有老爷,哪里没有剥削和压榨。
皇道乐土,或者世外桃源,那只是存在于梦里。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北瀛岛,终于相信,新华人的地界真的是那样的。
崇祯七年八月(1634年),在建奴入寇宣府、大同,沈阿四随同数路东江军奔袭建奴后方,于战斗中被建奴硬弓射中了小腿,救治不及,便落下了残疾,跛了一只脚。
沈老爷出于对他的体贴爱惜,便劝他跟随新华移民船前往新洲大陆“享福”。
原本以为自己残了,就么被东江镇就这给丢弃了,扔给新华人做牛做马,沈阿四当时是心如死灰。
他带着家人来到北瀛岛时,主持移民的新华官员问他有什么手艺和特长。
他想了很久,最后嗫嗫地说,只会放铳杀人。
却没想到,新华人似乎并没有嫌弃他跛了一只脚,反倒是对他厮杀十余年的战场经历很感兴趣,便将他留在了北瀛岛,成为一名自卫队民兵。
在接受了一番新式火铳训练后,他先是被派驻海宁堡(今北海道苫小牧市)驻守。
今年四月,又被调至这座刚刚建立不到一年的据点,防御可能存在的外来危险。
说实话,北瀛岛上虽然有生藩,也有倭人,但在沈阿四看来,皆不过“土鸡瓦狗”,战力尚不及建奴两成,根本构不成对他们的威胁。
更何况,北瀛岛拓殖队还给他们装备了如此多的火器,还有火炮,在武力上完全碾压那些生藩和倭人。
真正担心遭到外来威胁的,怕是他们才对!
按照新华官人说的,只要他再扛两年枪,就能分得四十亩好田,跟着家人一起过上宁静而又稳定的日子。
至于官府所征收的正赋,只有田赋,而且仅收两成,没有丁银,也没有地方杂税,更没有额外加派。
也就是说,大明那种“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
老天爷嘞,这不就是老百姓所期盼仁政嘛!
轻徭薄赋!
吏不呼门,夜不闭户!
“嘿嘿……”想到此节,沈阿四不由咧开嘴,乐出了声。
“呼!”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扶着木柱站了起来,抓起单筒望远镜,朝四下观望起来。
“嗯?……”在转向海面时,视线中出现了几道淡淡的帆影,正朝着他们所在的开平堡驶来。
“嘟嘟……”
沈阿四立时弯腰将挂在壁柱上的一只号角抓在手里,然后鼓起腮帮,使劲地吹响。
——
沈阿四拖着一条跛腿,缓缓爬上瞭望塔,却见值哨的兄弟正靠坐在木壁上,歪着脑袋酣然熟睡,嘴角还挂着一丝涎水。
沈阿四皱了皱眉,这般不警醒,要搁在辽东,怕是早死了几道了。
“小柱,换值了!”沈阿四抬脚踢了踢同伴。
“嗯?……“刘宝柱猛地一个激灵,立时从木板上坐了起来,待看清是沈阿四,才松了口气,“四哥……“
稍顷,他又有些不安地看着沈阿四:“四哥,你……你莫要跟孙头说。方才,我只是打了一个盹,根本就没睡沉……”
“好了,好了,赶紧的下去吧。”沈阿四摆了摆手,不耐地说道。
“哦……”刘宝柱将单筒望远镜和火枪交接与他,然后走向木梯。
“四哥,我……”下了一半木梯,他又爬了上来。
“晓得了,我不给刘头说。”沈阿四举着单筒望远镜,朝四下观望着,“不过,以后值哨时,可莫要如此。整个寨子百多个兄弟的性命,那可不是儿戏!”
“我知道了,四哥。”刘宝柱心下一松,“下次值哨的时候,我断不会再睡觉了!”
沈阿四挥了挥手,头转向一边,继续观望着。
开平堡占地不大,长宽不过二百余米,二十多栋原木搭建的屋舍挤挤挨挨。中央几栋砖石建筑是军械库、粮仓、议事厅以及公共食堂和澡堂子,屋顶铺着从临海(今北海道钏路市)运来的青瓦,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护墙由合抱粗的落叶松树干深埋土中构成,顶部削尖,外缘还挖了两尺深的壕沟——这规格比起辽东的军堡简陋得多,但对付土著和倭人足矣。
北瀛岛拓殖队先后往该地补充了两次人手,使得整个据点驻守人员达到一百二十余人,也算的上周边数十里内较为强横的一股武装势力了。
为了加强这座距离倭人最近的据点安全,北瀛岛拓殖队还为驻守人员配备了三门火炮,再加上一百余支火枪和数十副胸背甲,可谓是武装到牙齿。
新华人决定于此设立屯殖据点,可以说是对松前藩以及德川幕府的一次大胆试探。
若是对方没有任何反应,或者反对声音不大,那么北瀛岛拓殖队便会将继续增设拓殖点,将整个箱馆湾一举囊括进去,顺理成章地将势力扩展至津轻海峡。
可要是松前藩做出强硬反应,不顾双方之间密切的商业合作关系,将此事上报德川幕府,逼迫新华人退出该地区。
那么,北瀛岛拓殖队则会采取有限的退让,宣布该据点仅作为贸易联络点,并承诺不会将其武装化,对松前藩以及周边所有阿依努人开放,免受任何交易税费。
嗯,我们就是在这里建了一个交易点,大家都可以来此做买卖,无需太过紧张,伤了和气。
也不知道是倭人迟钝,还是该堡寨隐于海湾深处不易发现,这一年来竟然平安无事地矗立到现在。
“希望今日也无事……”沈阿四收起单筒望远镜,然后抓起旁边的火枪,仔细检查了一下枪管、燧石和扳机,确认没有任何故障后,便抱着它,慢慢地坐了下来。
沈阿四祖籍浙江余姚人,祖父因事被流配辽东,自此便再也没有返回家乡。
天启二年,鞑子破了辽阳,他随逃难的辽民挤上了登州的粮船,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最终流落到皮岛。
是时,东江刚刚开镇,毛大帅带着百来号人,硬生生在鞑子眼皮底下扎了根。
岛上缺粮少械,但毛大帅总是拍着胸脯说,“朝廷的饷银快到了!咱们守着皮岛,便是插在鞑子心口的刀子!”
大帅善用商贾,皮岛渐渐成了海上的“黑市”。
朝鲜的米、大明的铁、倭国的银,全在沈世魁老爷的船队里流转。
他便在那时,跟着老兵学放铳,成了毛大帅的一个兵。
夜里,常常听老兵们吹嘘:“……那年,奇袭镇江,大帅带咱们砍了鞑子贝勒的脑袋!鞑子恨得牙痒,却不敢渡海来攻!”
可是,过了没几年,袁督师突然将大帅给召了去,大帐外列满了关宁军的铁甲。
毛大帅方至未久,袁督师便厉声数他十二罪,尚不及辩,刀已落下。
血溅帅旗时,刘兴祚的亲兵围住了沈阿四等人,刀口架在脖子上。
好在,袁督师说:“朝廷养着尔等,今后分四协,听令行事!”
这让他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小命。
毛大帅死了,岛上人顿时心惶惶。
陈继盛将军接掌东协,暂摄东江镇,但他却成日里缩在帐中写奏疏,求朝廷给大帅平反,还说刘氏兄弟欲再投建奴。
刘兴治兄弟趾高气扬,带着“朝廷嫡系亲军”的旗号,极尽克扣东江各部官兵的粮饷。
老兵们暗地里啐道:“姓刘的早年给鞑子当奴才,如今却倒成了大明忠臣!”
没过多久,刘兴祚在永平死于鞑子刀下。
消息传到皮岛后,刘兴治在灵前哭得天崩地裂。
陈继盛将军带人吊唁,刚进灵堂,伏兵四起。
沈阿四当时吓得缩在门外,未敢上前,就听见陈将军嘶吼:“尔等假传孙阁老(即孙承宗)军令,必遭天谴!”
刀斧声过后,刘兴治提着人头出帐,狞笑道:“从今往后,皮岛我说了算!”
然而,朝廷的饷银依旧拖欠,岛上饿殍遍地,逃兵不断。
刘兴治暗中联络鞑子,却哄骗说是借朝鲜的粮。
那一天,沈世魁老爷悄悄找到沈阿四等老东江系心腹,说要在夜里带着他们去西滩。
那晚,沈阿四端着火铳,与数百东江老兵突袭了刘府,沈老爷一刀便捅进了刘兴治的心窝,并大喊一声,“大帅的仇,今日方报了一半!”
可是,随后未多久,朝廷却派了黄龙总兵接管皮岛。
这位大人一来便要清查走私,沈老爷为了脱开干系,将那位献了几道的女儿又转手给了黄龙,才堪堪保住大半走私利益。
事后,沈老爷跟耿仲裕等东江军将密谋了许久,接着就发生了一场兵变,将黄龙给关押了起来。
沈老爷在旁冷眼,直到尚可喜那厮带兵突然闯至皮岛,他才惊呼:“快护总兵大人安全!”
经此一事,黄龙是在皮岛是彻底待不下去了。
没多久,山东的孔有德、耿仲明反了,还有许多东江军将跟着响应。
黄龙便借口平叛的名义,带兵离开了皮岛,终使沈老爷彻底掌控了那里。
从那以后,皮岛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
当然,这除了走私贸易更加繁盛外,还有新华人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粮食运来,让岛上的军民不再一天饿两顿,三天饿五顿了。
还有更关键一点就是,岛上的辽民越来越少了。
他们都被新华人拉到了新洲大陆。
据说,那里可以吃饱饭,可以分到地。
那里,还没有无休无止的战争和动乱。
那里,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税赋和各种压榨。
不过,沈阿四是不信的。
这个世界,哪里没有官府,哪里没有老爷,哪里没有剥削和压榨。
皇道乐土,或者世外桃源,那只是存在于梦里。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北瀛岛,终于相信,新华人的地界真的是那样的。
崇祯七年八月(1634年),在建奴入寇宣府、大同,沈阿四随同数路东江军奔袭建奴后方,于战斗中被建奴硬弓射中了小腿,救治不及,便落下了残疾,跛了一只脚。
沈老爷出于对他的体贴爱惜,便劝他跟随新华移民船前往新洲大陆“享福”。
原本以为自己残了,就么被东江镇就这给丢弃了,扔给新华人做牛做马,沈阿四当时是心如死灰。
他带着家人来到北瀛岛时,主持移民的新华官员问他有什么手艺和特长。
他想了很久,最后嗫嗫地说,只会放铳杀人。
却没想到,新华人似乎并没有嫌弃他跛了一只脚,反倒是对他厮杀十余年的战场经历很感兴趣,便将他留在了北瀛岛,成为一名自卫队民兵。
在接受了一番新式火铳训练后,他先是被派驻海宁堡(今北海道苫小牧市)驻守。
今年四月,又被调至这座刚刚建立不到一年的据点,防御可能存在的外来危险。
说实话,北瀛岛上虽然有生藩,也有倭人,但在沈阿四看来,皆不过“土鸡瓦狗”,战力尚不及建奴两成,根本构不成对他们的威胁。
更何况,北瀛岛拓殖队还给他们装备了如此多的火器,还有火炮,在武力上完全碾压那些生藩和倭人。
真正担心遭到外来威胁的,怕是他们才对!
按照新华官人说的,只要他再扛两年枪,就能分得四十亩好田,跟着家人一起过上宁静而又稳定的日子。
至于官府所征收的正赋,只有田赋,而且仅收两成,没有丁银,也没有地方杂税,更没有额外加派。
也就是说,大明那种“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
老天爷嘞,这不就是老百姓所期盼仁政嘛!
轻徭薄赋!
吏不呼门,夜不闭户!
“嘿嘿……”想到此节,沈阿四不由咧开嘴,乐出了声。
“呼!”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扶着木柱站了起来,抓起单筒望远镜,朝四下观望起来。
“嗯?……”在转向海面时,视线中出现了几道淡淡的帆影,正朝着他们所在的开平堡驶来。
“嘟嘟……”
沈阿四立时弯腰将挂在壁柱上的一只号角抓在手里,然后鼓起腮帮,使劲地吹响。
——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185/52558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