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此张说之孙
推荐阅读:春池欲涨、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沈闲周挽、吞噬古帝、史上最强废材逆袭陆仁云青瑶、打赏主播,10倍提现当首富、最强狂兵2:黑暗荣耀、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大一开学日,校花学姐超治愈、最强赶海王、
张岱感觉到裴敦复握住自己手腕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看着居然比自己还要激动。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唐人、尤其是盛唐时流,并不崇尚内敛含蓄,人和事越是奔放雄奇则就越推崇。今天这一件事固然过程很曲折,但结果却是非常的大快人心,甚至堪称传奇。
无论是裴敦复顶着强大压力取士,还是张岱以才情折服那些叫闹起哄的选人、甚至是宰相,都大大值得传颂。
尽管张岱才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但是裴敦复能慧眼识珠且刚正不阿、不屈强权,也足以在其履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眼下才知是一个京兆府七品功曹,但若因此引起某位朝中大佬的赏识将之举荐入朝,自此平步青云,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甚至哪怕他百年之后,这件事都值得在其墓志中大书几笔!
话说回来,经历此事之后,张岱与裴敦复也都会有一个深刻的绑定,来年其人去世时,说不得张岱还得提笔给其写一篇墓志铭,怀缅一下他们这一件风光事迹。
在场一众时流们也都激动得很,一些人大声吟诵着张岱诗赋的词句,另一些人来得晚,还不了解事情的经过,也都纷纷向旁人打听,而后便击掌赞叹。
一直等到这些看热闹的人群已经严重干扰到中书省事务,才有南衙卫兵入前驱逐,众人这才依依不舍的散开。
“张郎解头实至名归,解文明日亲送府上。应试一日,想已身心俱疲,快快回家休息!”
裴敦复满脸热情的拍着张岱的手背笑语说道,之前他还只是受玉真公主请托帮个忙,但在经历了今天之事后,他也可以称得上是张岱的半个座主。
如果说他是平康坊的业主,那张岱就是他手下最有名的妖艳头牌,关系自然是变得亲密无比,他也对张岱呵护备至。
张岱也的确是有些倦怠了,虽然说之前诗赋都是抄的,但最后两篇策论却要亲笔撰写。而且一场解试考下来发生了这么多波折,让他的心情也为之起伏不定,这会儿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也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他本来还要先送裴敦复和席豫往东城去,但正在这时候,他叔叔张垍却匆匆自外行来,穿过人群后来到他面前大声道:“雒、宗之,你大父已经在端门外候你多时了!”
“大父也来了?”
张岱听到这话后自是一奇,但也不敢怠慢,连忙向裴敦复等拱手作别,然后便和张垍一起往天街行去。
张均本来还在中书省官署中徘徊不定,想要再入堂细察一下宰相李元纮的态度如何,但终究还是不敢,得知父亲到来后,便索性也直接离省,匆匆行出。
此时的端门外百官离司归坊,人马往来络绎不绝,张家的马车就停在端门的侧方,张说神情严肃的深坐车中,透过车帘的缝隙看着皇城行出的官员们,心内自是感慨万千。
“大父几时来的?”
张岱匆匆行出后便直往自家马车方位而来,待至近前便欠身问道。
张说从马车里探出头来,望着张岱沉声道:“选人们哗闹于都省时,有故僚入坊告我,才知你并非往河南府应试,竟然遭受这般人事诘责!”
“孩儿处事不妥,让大父担心了。姚氏子新迁河南府功曹,阻我应试,恐扰大父安养、未敢进告,求于玉真长公主门,因得补京兆府试。所幸艺能可称,竟得错爱,举得解头!”
张岱讲到这里,也有几分自豪,今日事情峰回路转,但他总算是做到了最好。
张说早从过往朝士闲聊口中得知结果,此时再听张岱讲起过程,心中又不免感慨不已。
他不顾自己的病体,直接走下了车来,紧紧抓住张岱的手,口中则沉声说道:“你大父如今尚可保全几分颜面,儿郎之力!有孙如此,当真快哉,人间谁能笑我?”
他这段时间积郁成疾、又因忧惧而加深病情,但今总算可以一吐积聚多时的闷气,心情也是畅快至极。
“张燕公竟然至此……燕公有好孙,恭喜恭喜!”
这时候,一些朝士们也注意到了站在车旁的张说,便有人走上来作揖寒暄。
“门下孝孙今日都省应试,恐他应对不周,入此等候。”
张说将张岱拉在自己的身边,然后又指着身边的孙子向着往这里聚来的朝士们笑语说道:“此张说之孙,诸位今日有见,才性堪赏否?”
他仿佛一株饱受风吹雨打的残枝老树,陡见到根旁一棵新苗茁壮长出,于是便喜不自胜,急于向世人炫耀自夸。
“张郎才情高逸、文采雄奇,今日百司群僚尽有所闻,各有称异,明春省试必能蟾宫折桂,燕公家学得所传承!”
一些素来便与张说友善的官员们这会儿也都不吝夸奖,夸的张岱都有点脸红了。
张说听到这话后却更高兴,便又笑语道:“区区解试,不值一提。唯此小子能得当世才流称赞,来日于家设宴款谢赏识!”
遭厄以来,张说便一直闭门谢客,许多旧日的僚属亲故都求见不得,唯其子张均近日行事颇为招摇,也让时流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时听到张说居然要开门设宴款待宾客,一些朝士也都欣喜不已,连连表示一定前往道贺。
这时候,张均也气喘吁吁的从皇城中行出,听到他父亲此言,一时间脸色不免微微一变,待到群徒稍退,他才入前来小声道:“阿耶,阿六取解小事而已,因此大宴宾客有些不妥罢?”
张说刚才还是满脸笑颜,这会儿脸色却是陡地一沉,瞥了张均一眼也没有说话,眼神冷漠的仿佛在看陌生人一般,转身上车摆手示意家人们回家。
张均被晾在了当场,脸色自是青白不定,举步却又落回,神情很是落寞。
张岱行出几步后,想了想又折转回来,向着张均说道:“阿耶为人子,儿亦为人子,窃为阿耶度事,天下岂有父子成仇?阿耶日前行事的确有些乖张,但能庭前恭立受杖,大父又怎么会长久怨望?”
“我儿知我!你大父今甚喜你,归后为我进言,待其怨怀有转,我再归家认错。”
张均听到这话后,连忙抓住儿子手疾声道,他忧愁不知该要如何获得父亲谅解,这会儿也顾不得再拿架子,对儿子都用起了央求的语气。
“阿耶此言谬矣!人情所以交恶,大半都是生疏所致。我父子日前所以疏远,便在于久不相见、见亦无言。我还想问阿耶,谁教阿耶避出于外?若是家奴进言,此奴实应杖杀!”
张岱向来有仇必报,哪怕是他老子也不能免,可是如今张均住在外边,吵闹起来难免搞得满城风雨,就是得把他两口子再劝回张家,然后再关起门来收拾。
张均听到这话后,不由得也是老脸一红,老实说在见到就连他直属上司李元纮都难能刁难张岱后,再想到自己之前被李元纮骂的狗血淋头,他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要以何种态度面对这个儿子,心中对其所言也是暗生信服。
这种心理说白了就是畏强,之前敬畏父亲、不敢忤逆,但是随着父亲权势渐衰,他便不复恭敬。对夫人郑氏的信服,也是出于对荥阳郑氏这一门第的敬仰。
而今随着他儿子展现出来的才能越出众、时誉也越高,他也渐渐的开始生出顺服的心理。
“阿六你说得对,我的确不该……只不过当时你并不在家,不知你大父如何顽固,实在难与细言,只能避出于外。
但今你一鸣惊人,勇拔京兆府解头,来年及第易如反掌,也是家门一喜。希望你大父念在我为家续此良嗣,肯于原宥……”
张均想了想之后,便点头说道。
张岱听到这话后,便微笑道:“阿耶当真有意以我为嗣?”
“这、唉……夫人其实也有将你视若己出之想,只不过幼少见疏,长成后情难弥合,但她常常以你做榜样教诲你阿弟。”
张均讲到这里,左右瞧了一瞧,然后更加凑近张岱,小声说道:“我身为人父,哪个孩儿长进也是我乐见的。况且禀赋才性的差距高下立判,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养能够补足。
择嗣以贤,宗族乃昌,这个道理我怎么会不懂?只不过如今家事有序、名份难逾,我亦为难,只盼望孩儿们莫贪父禄,人间勇进!”
张岱听到这话后,心里暗暗给他老子竖个大拇指,这货真是绝了,你说他蠢吧,他还有点腹黑。说他精明吧,心机又跟和尚头顶的虱子一样无从遮掩。
“夫人是何人性,我知并不比阿耶更浅。她或薄我怨我,但待阿耶总还有一腔真心,不会任由阿耶苦苦受此伦理孤立的困境。
阿耶可共夫人双双归家、负荆请罪。况且夫人于家将有添丁之功,游移在外,人情能安?”
张岱又跟张均说了一声,让他别忘了把郑氏一起带回家分担怒火。两口子加起来大几十岁了,做事还跟个小孩似的,你们不回家,怎么方便我收拾你们?
张均闻言后又连连点头应是,当即表示这便去引郑氏一同回家,又叮嘱张岱一定先替他美言几句。
待到张岱赶上他爷爷的马车,张说从车里探头出来,小声问道:“你父子言何事?”
“我劝阿耶归家,凡所纠纷,事定于内、勿乱于外。”
张岱也没隐瞒,直接回答道。
“他答应了?”
张说又问了一句,待见张岱点头,他神情先是一缓,然后又叹息一声:“尸必以孙,古人诚不欺我。观其行事,无孙,吾祭绝矣!”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唐人、尤其是盛唐时流,并不崇尚内敛含蓄,人和事越是奔放雄奇则就越推崇。今天这一件事固然过程很曲折,但结果却是非常的大快人心,甚至堪称传奇。
无论是裴敦复顶着强大压力取士,还是张岱以才情折服那些叫闹起哄的选人、甚至是宰相,都大大值得传颂。
尽管张岱才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但是裴敦复能慧眼识珠且刚正不阿、不屈强权,也足以在其履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眼下才知是一个京兆府七品功曹,但若因此引起某位朝中大佬的赏识将之举荐入朝,自此平步青云,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甚至哪怕他百年之后,这件事都值得在其墓志中大书几笔!
话说回来,经历此事之后,张岱与裴敦复也都会有一个深刻的绑定,来年其人去世时,说不得张岱还得提笔给其写一篇墓志铭,怀缅一下他们这一件风光事迹。
在场一众时流们也都激动得很,一些人大声吟诵着张岱诗赋的词句,另一些人来得晚,还不了解事情的经过,也都纷纷向旁人打听,而后便击掌赞叹。
一直等到这些看热闹的人群已经严重干扰到中书省事务,才有南衙卫兵入前驱逐,众人这才依依不舍的散开。
“张郎解头实至名归,解文明日亲送府上。应试一日,想已身心俱疲,快快回家休息!”
裴敦复满脸热情的拍着张岱的手背笑语说道,之前他还只是受玉真公主请托帮个忙,但在经历了今天之事后,他也可以称得上是张岱的半个座主。
如果说他是平康坊的业主,那张岱就是他手下最有名的妖艳头牌,关系自然是变得亲密无比,他也对张岱呵护备至。
张岱也的确是有些倦怠了,虽然说之前诗赋都是抄的,但最后两篇策论却要亲笔撰写。而且一场解试考下来发生了这么多波折,让他的心情也为之起伏不定,这会儿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也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他本来还要先送裴敦复和席豫往东城去,但正在这时候,他叔叔张垍却匆匆自外行来,穿过人群后来到他面前大声道:“雒、宗之,你大父已经在端门外候你多时了!”
“大父也来了?”
张岱听到这话后自是一奇,但也不敢怠慢,连忙向裴敦复等拱手作别,然后便和张垍一起往天街行去。
张均本来还在中书省官署中徘徊不定,想要再入堂细察一下宰相李元纮的态度如何,但终究还是不敢,得知父亲到来后,便索性也直接离省,匆匆行出。
此时的端门外百官离司归坊,人马往来络绎不绝,张家的马车就停在端门的侧方,张说神情严肃的深坐车中,透过车帘的缝隙看着皇城行出的官员们,心内自是感慨万千。
“大父几时来的?”
张岱匆匆行出后便直往自家马车方位而来,待至近前便欠身问道。
张说从马车里探出头来,望着张岱沉声道:“选人们哗闹于都省时,有故僚入坊告我,才知你并非往河南府应试,竟然遭受这般人事诘责!”
“孩儿处事不妥,让大父担心了。姚氏子新迁河南府功曹,阻我应试,恐扰大父安养、未敢进告,求于玉真长公主门,因得补京兆府试。所幸艺能可称,竟得错爱,举得解头!”
张岱讲到这里,也有几分自豪,今日事情峰回路转,但他总算是做到了最好。
张说早从过往朝士闲聊口中得知结果,此时再听张岱讲起过程,心中又不免感慨不已。
他不顾自己的病体,直接走下了车来,紧紧抓住张岱的手,口中则沉声说道:“你大父如今尚可保全几分颜面,儿郎之力!有孙如此,当真快哉,人间谁能笑我?”
他这段时间积郁成疾、又因忧惧而加深病情,但今总算可以一吐积聚多时的闷气,心情也是畅快至极。
“张燕公竟然至此……燕公有好孙,恭喜恭喜!”
这时候,一些朝士们也注意到了站在车旁的张说,便有人走上来作揖寒暄。
“门下孝孙今日都省应试,恐他应对不周,入此等候。”
张说将张岱拉在自己的身边,然后又指着身边的孙子向着往这里聚来的朝士们笑语说道:“此张说之孙,诸位今日有见,才性堪赏否?”
他仿佛一株饱受风吹雨打的残枝老树,陡见到根旁一棵新苗茁壮长出,于是便喜不自胜,急于向世人炫耀自夸。
“张郎才情高逸、文采雄奇,今日百司群僚尽有所闻,各有称异,明春省试必能蟾宫折桂,燕公家学得所传承!”
一些素来便与张说友善的官员们这会儿也都不吝夸奖,夸的张岱都有点脸红了。
张说听到这话后却更高兴,便又笑语道:“区区解试,不值一提。唯此小子能得当世才流称赞,来日于家设宴款谢赏识!”
遭厄以来,张说便一直闭门谢客,许多旧日的僚属亲故都求见不得,唯其子张均近日行事颇为招摇,也让时流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时听到张说居然要开门设宴款待宾客,一些朝士也都欣喜不已,连连表示一定前往道贺。
这时候,张均也气喘吁吁的从皇城中行出,听到他父亲此言,一时间脸色不免微微一变,待到群徒稍退,他才入前来小声道:“阿耶,阿六取解小事而已,因此大宴宾客有些不妥罢?”
张说刚才还是满脸笑颜,这会儿脸色却是陡地一沉,瞥了张均一眼也没有说话,眼神冷漠的仿佛在看陌生人一般,转身上车摆手示意家人们回家。
张均被晾在了当场,脸色自是青白不定,举步却又落回,神情很是落寞。
张岱行出几步后,想了想又折转回来,向着张均说道:“阿耶为人子,儿亦为人子,窃为阿耶度事,天下岂有父子成仇?阿耶日前行事的确有些乖张,但能庭前恭立受杖,大父又怎么会长久怨望?”
“我儿知我!你大父今甚喜你,归后为我进言,待其怨怀有转,我再归家认错。”
张均听到这话后,连忙抓住儿子手疾声道,他忧愁不知该要如何获得父亲谅解,这会儿也顾不得再拿架子,对儿子都用起了央求的语气。
“阿耶此言谬矣!人情所以交恶,大半都是生疏所致。我父子日前所以疏远,便在于久不相见、见亦无言。我还想问阿耶,谁教阿耶避出于外?若是家奴进言,此奴实应杖杀!”
张岱向来有仇必报,哪怕是他老子也不能免,可是如今张均住在外边,吵闹起来难免搞得满城风雨,就是得把他两口子再劝回张家,然后再关起门来收拾。
张均听到这话后,不由得也是老脸一红,老实说在见到就连他直属上司李元纮都难能刁难张岱后,再想到自己之前被李元纮骂的狗血淋头,他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要以何种态度面对这个儿子,心中对其所言也是暗生信服。
这种心理说白了就是畏强,之前敬畏父亲、不敢忤逆,但是随着父亲权势渐衰,他便不复恭敬。对夫人郑氏的信服,也是出于对荥阳郑氏这一门第的敬仰。
而今随着他儿子展现出来的才能越出众、时誉也越高,他也渐渐的开始生出顺服的心理。
“阿六你说得对,我的确不该……只不过当时你并不在家,不知你大父如何顽固,实在难与细言,只能避出于外。
但今你一鸣惊人,勇拔京兆府解头,来年及第易如反掌,也是家门一喜。希望你大父念在我为家续此良嗣,肯于原宥……”
张均想了想之后,便点头说道。
张岱听到这话后,便微笑道:“阿耶当真有意以我为嗣?”
“这、唉……夫人其实也有将你视若己出之想,只不过幼少见疏,长成后情难弥合,但她常常以你做榜样教诲你阿弟。”
张均讲到这里,左右瞧了一瞧,然后更加凑近张岱,小声说道:“我身为人父,哪个孩儿长进也是我乐见的。况且禀赋才性的差距高下立判,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养能够补足。
择嗣以贤,宗族乃昌,这个道理我怎么会不懂?只不过如今家事有序、名份难逾,我亦为难,只盼望孩儿们莫贪父禄,人间勇进!”
张岱听到这话后,心里暗暗给他老子竖个大拇指,这货真是绝了,你说他蠢吧,他还有点腹黑。说他精明吧,心机又跟和尚头顶的虱子一样无从遮掩。
“夫人是何人性,我知并不比阿耶更浅。她或薄我怨我,但待阿耶总还有一腔真心,不会任由阿耶苦苦受此伦理孤立的困境。
阿耶可共夫人双双归家、负荆请罪。况且夫人于家将有添丁之功,游移在外,人情能安?”
张岱又跟张均说了一声,让他别忘了把郑氏一起带回家分担怒火。两口子加起来大几十岁了,做事还跟个小孩似的,你们不回家,怎么方便我收拾你们?
张均闻言后又连连点头应是,当即表示这便去引郑氏一同回家,又叮嘱张岱一定先替他美言几句。
待到张岱赶上他爷爷的马车,张说从车里探头出来,小声问道:“你父子言何事?”
“我劝阿耶归家,凡所纠纷,事定于内、勿乱于外。”
张岱也没隐瞒,直接回答道。
“他答应了?”
张说又问了一句,待见张岱点头,他神情先是一缓,然后又叹息一声:“尸必以孙,古人诚不欺我。观其行事,无孙,吾祭绝矣!”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843/49164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