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想要御驾亲征,又怕被偷家的李二!
推荐阅读:请不要质疑多周目玩家、带着签到系统穿古代、征服女帝后,我成就无上剑仙、斗罗:武魂奇门阵,掌控万物!、惊!糙汉老公是年代文隐藏大佬、七零:随军辣媳带飞大院暴富逆袭、太奶托梦喊我回家后,灵气复苏了、恶雌娇软,全大陆雄性失控沦陷、斗罗绝世:不朽龙族、斗罗:武魂九头相柳,吞天噬地!、
高句丽是扶余人建立的一个北方政权。
自两汉南北朝以来,一直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或接受册封。
可到了隋文帝时期,高句丽便屡屡挑战中原王朝的宗主国地位,不但‘驱逼靺鞨,禁锢契丹’,出兵入寇辽西,而且南征新罗和百济,大有强力扩张的架势。
而这种嚣张的行径,自然让中原王朝很是愤怒。
毕竟蕞尔小国,竟然也敢藐视天朝权威,企图称霸一方?
这当然无法忍受。
于是隋朝便先后对高句丽发动了四次规模浩大的远征。
其中隋文帝更是发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但因为瘟疫流行,粮草不继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被迫撤兵。
结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还没有与高句丽真正交战,就损失了八成以上的兵力。
到了隋炀帝时代,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更是连续三次亲征高句丽,仅第一次出兵就多达一百多万人。后两次也都在百万以上。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的铩羽而归。
最后一次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征高句丽竟成了一个帝国由盛转衰的致命拐点,短短几年后,一度繁荣的隋朝,就因为国力耗尽,民变四起而轰然崩塌。
对于杨广来说,桀骜不驯的蕞尔小国,是他生命中的滑铁卢,而对于代隋的唐朝来说,该死的高句丽,依旧不让人省心。
李世民看到无舌递过来的辽东急报,脸色瞬间就沉了下去,然后‘嘭’的一声将急报扔在了地上,怒道:“区区蛮夷,竟敢跟我大唐玩暗渡陈仓这一套!他们把我大唐当什么了?!”
此话一出,房玄龄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因为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辽东有战事发生了。
而且,还是高句丽单方面的戏弄大唐。
这对大唐来说,绝对是无法忍受的。
却听李世民几乎不假思索的朝殿外吼道:“来人!给朕将李靖,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知节,对了,还有太子,一同请来!”
“诺!”
殿外立刻应诺一声,正准备转身离开。
就在这时,一道急促的禀报声,再次传来:“陛下!太子邀请您去军事学院一趟,说朝廷众将都在军事学院内等您!”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旋即下意识看向房玄龄。
却听房玄龄反应过来似的道:“启禀陛下,据臣所知,太子在军事学院内建造了一副巨大的沙盘地图,是专门用来排兵布阵的。朝中不少将领,最近经常去军事学院推演战法,有时候都要排队,据说在那沙盘地图上推演战法,除了不能流血,几乎跟战场作战没有什么区别!”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顿时来了兴趣:“你说这沙盘地图,真有这么神奇?”
“回陛下,老臣虽没有亲眼见过这沙盘地图,但李靖,杜如晦他们都见过,而且都十分推崇,绝对是指挥作战的利器!”房玄龄笑着点头道。
李世民的兴趣越来越浓,来不及任何犹豫,当即就朝殿外吩咐道:“来人,备车,朕要去军事学院!”
“是!”
殿外应了一声。
很快,李世民就带着房玄龄一起出了皇宫。
与此同时,军事学院内。
李承乾拿着一根竹竿,指着前方的沙盘地图,环顾众将道:“辽东地区左邻渤海,右濒黄海,背依东北腹地,是海陆通衢的战略要地,所以,高句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修建了五十八座山城,以及大量的据点。”
“而这些山城与据点,大多数分布于山,海,河交汇之地,易守难攻。也便于监控周边的地区,确保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的战略纵深和防御能力。”
“此外!”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在李靖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接着道:“高句丽还通过修筑城墙,设置哨所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其在辽东的防御力。”
“最终,高句丽在辽东地区建立了以辽东城为核心,重点营建辽东,卑沙,乌骨,盖牟,扶余,白岩等新城的防御体系。”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龟壳。”
“所以,他们才敢突然对我大唐发动袭击,而不怕我大唐短时间内报复他们!”
听完李承乾的分析,包括李靖在内的所有将领,不由面面相觑。
虽然大唐自立国之初到现在,一直与高句丽存在各种外交矛盾,但双方并未大规模交战过。
而这些将领,也大多数崛起于隋末,对高句丽的印象,还停留在隋朝时期。
所以,当李承乾一套完整的分析讲完之后,他们才清楚的明白了一个事实,为什么隋朝四征高句丽会铩羽而归。
因为高句丽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蕞尔小国,这可是一个拥有完整防御体系的小霸王。
“那依太子殿下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对付他们?”
李靖率先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蹙眉凝望李承乾问道。
却听李承乾笑道:“高句丽本来是汉朝的四郡之地,只是后来汉朝动乱,以致他们沦为了异域,倘若我们发兵进攻辽东,高句丽必然倾全国之力与我大唐交战,到时候,再派遣一支海军,从东莱至平壤,海陆夹击,攻取高句丽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是,现在这个时段,从海上进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陆地上与高句丽交战,则会被他们拖入战争的泥潭里,就像隋朝四征高句丽一样,容易铩羽而归!”
“这岂不是说,我们拿他们依旧没有办法吗?”
尉迟恭有些郁闷地道:“他们可杀了我们不少人,还劫掠了我们三座城池,这口气,我是真的咽不下去!”
听到这话,众将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以至于气氛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沉默。
想一想后世的满清想要啃掉这些坚城,花了多少时间。
而现在的唐朝,想要从幽州杀到辽东,其实完全不比满清花费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从东北杀到山海关前的难度要小多少。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高句丽可不是后世的棒子国。
现在的高句丽,经过十几年的和平发展,已经有了大国气象。
根据《旧唐书》记载,高句丽灭亡的时候,有六十九万七千户。按一户五口人算,也有约莫三百五十五人。
要知道,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了隋朝四征,以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两朝四代帝王的持续打击之后,甚至是在李世民征伐高句丽,被打得‘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的大残版高句丽。
所以,此时的辽东全局,巅峰时期的高句丽人口,可能多达五百人之多。
五百万人,哪怕巅峰时期的突厥,也只有三百万人。
由此可见,高句丽能调动的全国兵马,少说也有五十万,而大唐如今的兵力,也不过才六十多万。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为什么隋唐两朝,四代帝王会不予余力的攻打高句丽。
实在是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以及军事实力,相当于在隋唐两朝头顶上悬了一把利剑。
所以,在辽东名义上属于大唐,实际上尽在高句丽掌控中的情况下,如果高句丽继续南下,那么
别的先不谈,就谈华夏历史。
第一次契丹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从此北宋只能耗费大量的金银,组建最强大的禁军,以免被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
毕竟如果让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只需半个月,就能抵达开封,然后被一波带走。
第二次是女真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实现了契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一波带走了北宋,造就了靖康之耻。
第三次还是女真人,他们依旧从这个地方杀了进来,然后建立了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四次就是小日子了,他们从这个地方,一步一步吞并整个华北,横扫数省之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新国建立,决不允许丑国踏过鸭绿江的根本原因。
历史的教训都是血淋淋,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那么话又说回来,李承乾真的没办法对付此时的高句丽吗?
答案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
因为有一个人,肯定比他还想动高句丽。
“启禀太子殿下!陛下驾到!”
就在众将都陷入沉默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
众将顿时精神一震,然后齐刷刷地看向李承乾。
却听李承乾淡笑道:“快请!”
“是!”
门外应了一声。
很快,李世民就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军事学院课堂。
“臣等参见陛下——”
众将见到李世民的第一时间,便立刻朝他行礼。
但李世民的目光却第一时间被眼前的沙盘地图吸引了。
只见他感慨似的道:“好东西啊!这东西好啊!”
“呵呵,儿臣参见父皇!”
李承乾也笑着上前行了个礼。
“这是你弄出来的?”
李世民看了眼沙盘地图,又看了眼李承乾,至今都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却听他笑着点头道:“是的父皇,这确实是儿臣命人打造的沙盘地图,从这里可一窥辽东全貌!”
“不错!果然跟朕记忆中的辽东地形相差无几,甚至更具体,更形象!”
李世民表示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才将目光落在众将身上,肃然道:“辽东的急报,想必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区区小国,也敢侵袭我大唐,不可不讨伐!”
“这个.”
众将闻言,不禁互相对视,一脸苦涩。
却听李靖率先开口道:“回禀陛下,适才太子与我们分析了高句丽的情况,现在攻打高句丽,并非明智之举!”
“怎么不是明智之举?”
李世民脸色一黑,当即回怼李靖道:“难道我们被人都打上门来了,还要忍辱负重?这可不是朕刚登基那会儿!”
“陛下息怒,且听臣把话说完!”
眼见李世民语气不善,李靖连忙将李承乾的分析,给他复述了一遍。
直听得他一愣一愣的,最后也不由陷入了沉默。
隔了好半晌,才见他将目光落在李承乾脸上,蹙眉道:“太子也不支持与高句丽开战?”
“回父皇,儿臣不是不支持与高句丽开战,而是不支持贸然与高句丽开战。”
李承乾正色解释道:“想必父皇应该清楚,高句丽在突袭我大唐之前,派遣了一名使者来我大唐。”
“这是自儿臣囚禁高延寿,李思远两名高句丽使者后,高句丽第二次派遣使者来我大唐!”
“虽然这名使者出使我大唐,有麻痹我大唐的意思。但高句丽不可能不明白,出兵我大唐意味着什么。所以,这名使者按理来说,应该凶多吉少。”
“那么,高句丽为什么还要派他出使我大唐呢?难道只是为了麻痹我大唐吗?儿臣想来应该不全是!”
“所以,依儿臣之见,不妨先派兵进驻辽东边境,阻止高句丽南下的势头,再等这名使臣来长安,一探究竟,再决定是否对高句丽全面开战!”
“这”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然后环顾众将,蹙眉道:“你们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赞同太子殿下的办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算我大唐是被动挨打的一方,也要了解清楚具体详情,才好排兵布阵。否则,仓促迎战,不一定能讨到便宜!”
李靖依旧率先开口道。
但李世民却没有接他的话,而是把目光扫向了其他众将,最终把目光落在了侯君集身上,淡淡地道:“兵部尚书如何看?”
“这个.”
侯君集斟酌了一下,随即躬身道:“回陛下,臣以为,高句丽罪大,诚当致讨,但由谁来讨伐,尤为重要。遥想隋朝两代帝王,皆在高句丽铩羽而归。这才致使高句丽狂妄自大,不将我中原王朝放在眼里。”
“故而,兵法有云:兵贵胜,不贵久。真正的胜利是通过一次决战彻底解决问题的,就像陛下当初在虎牢关大破窦建德一样!”
“不错!朕也这样觉得,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
很明显,侯君集这番话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
他不仅想要跟高句丽开战,而且还想自己御驾亲征。
然而,他的话音刚刚落下,房玄龄就连忙站出来劝谏他道:“陛下,臣也支持讨伐高句丽,但命二三猛将,率四五万之众,仗陛下威名去,取之易如反掌,实在没必要亲自出马!”
“况且.”
说到这里,他下意识看了眼李承乾,又叹息道:“太子尚且年幼,天子更不易御驾亲征!”
“是啊陛下!臣等也支持讨伐高句丽,但陛下龙体贵重,万不可以身犯险!”
“陛下!你就放心交给我们吧!我们一定会狠狠教训那群蛮夷的!”
“陛下三思啊!”
听到众将纷纷劝谏自己,特别是房玄龄提到了李承乾的那番话,让李世民不禁有些踌躇。
然而,就在这时,门外忽地传来一道新的禀报声:“启禀陛下,古儿汗国传来急报!”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旋即扭头看向李承乾。
只见李承乾二话不说的就朝门外下令道:“将急报拿进来!”
“是!”
很快,一名士兵就将急报拿了进来。
“父皇,我来念吧!”
李承乾当仁不让的接过急报,直接朝李世民请命。
李世民知道古儿汗国跟李承乾应该有点关系,于是也没多说什么的便点头同意了。
却听李承乾展开急报读道;“五月十日,古儿汗国大可汗突利,召开联盟会议时,突然遭到刺客袭击,幸得执失思力护卫,才免遭刺杀。五月二十日,突利伤势加重,薛延陀酋长乙失夷男发动叛乱,取代突利,成为了新的大可汗,各盟国陆续归附。”
“五月二十五日,古儿汗国改名薛延陀汗国。”
“五月二十九日,薛延陀汗国派兵逼近我大唐边境,并派遣使者,要求娶我大唐公主。”
念到这里,李承乾的脸色也黑了下去。
因为这件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也没想到突利这么废,居然让人给夺走了汗位。
要知道,突利可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大可汗。
却听李世民怒不可遏地道:“简直岂有此理!乙失夷男弑君篡权,大逆不道,今又出兵威胁我大唐,不可饶恕!”
说完这话,一个冷眼扫向李承乾,沉沉地道:“太子还不支持我大唐出兵讨伐他们吗?”
“陛下是打算双线作战?”
李承乾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淡淡的反问了他一句。
只见李世民愣了一下,冷笑道:“你不是对你的火器很自信吗?怎么,你怕了?”
“陛下要这么说的话,那就没意思了。”
“没意思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打!”
李承乾直接了当道:“儿臣支持父皇御驾亲征!”
“好!”
李世民面色大喜,正准备下令准备战争,忽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道:“朕御驾亲征,那太子呢?”
李承乾闻言,下意识摸了下鼻子,讪笑道:“儿臣自然是坐镇京师,等待父皇凯旋啊!”
李世民:“.”
好家伙!
这逆子在这等着自己呢!?
自两汉南北朝以来,一直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或接受册封。
可到了隋文帝时期,高句丽便屡屡挑战中原王朝的宗主国地位,不但‘驱逼靺鞨,禁锢契丹’,出兵入寇辽西,而且南征新罗和百济,大有强力扩张的架势。
而这种嚣张的行径,自然让中原王朝很是愤怒。
毕竟蕞尔小国,竟然也敢藐视天朝权威,企图称霸一方?
这当然无法忍受。
于是隋朝便先后对高句丽发动了四次规模浩大的远征。
其中隋文帝更是发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但因为瘟疫流行,粮草不继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被迫撤兵。
结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还没有与高句丽真正交战,就损失了八成以上的兵力。
到了隋炀帝时代,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更是连续三次亲征高句丽,仅第一次出兵就多达一百多万人。后两次也都在百万以上。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的铩羽而归。
最后一次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征高句丽竟成了一个帝国由盛转衰的致命拐点,短短几年后,一度繁荣的隋朝,就因为国力耗尽,民变四起而轰然崩塌。
对于杨广来说,桀骜不驯的蕞尔小国,是他生命中的滑铁卢,而对于代隋的唐朝来说,该死的高句丽,依旧不让人省心。
李世民看到无舌递过来的辽东急报,脸色瞬间就沉了下去,然后‘嘭’的一声将急报扔在了地上,怒道:“区区蛮夷,竟敢跟我大唐玩暗渡陈仓这一套!他们把我大唐当什么了?!”
此话一出,房玄龄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因为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辽东有战事发生了。
而且,还是高句丽单方面的戏弄大唐。
这对大唐来说,绝对是无法忍受的。
却听李世民几乎不假思索的朝殿外吼道:“来人!给朕将李靖,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知节,对了,还有太子,一同请来!”
“诺!”
殿外立刻应诺一声,正准备转身离开。
就在这时,一道急促的禀报声,再次传来:“陛下!太子邀请您去军事学院一趟,说朝廷众将都在军事学院内等您!”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旋即下意识看向房玄龄。
却听房玄龄反应过来似的道:“启禀陛下,据臣所知,太子在军事学院内建造了一副巨大的沙盘地图,是专门用来排兵布阵的。朝中不少将领,最近经常去军事学院推演战法,有时候都要排队,据说在那沙盘地图上推演战法,除了不能流血,几乎跟战场作战没有什么区别!”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顿时来了兴趣:“你说这沙盘地图,真有这么神奇?”
“回陛下,老臣虽没有亲眼见过这沙盘地图,但李靖,杜如晦他们都见过,而且都十分推崇,绝对是指挥作战的利器!”房玄龄笑着点头道。
李世民的兴趣越来越浓,来不及任何犹豫,当即就朝殿外吩咐道:“来人,备车,朕要去军事学院!”
“是!”
殿外应了一声。
很快,李世民就带着房玄龄一起出了皇宫。
与此同时,军事学院内。
李承乾拿着一根竹竿,指着前方的沙盘地图,环顾众将道:“辽东地区左邻渤海,右濒黄海,背依东北腹地,是海陆通衢的战略要地,所以,高句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修建了五十八座山城,以及大量的据点。”
“而这些山城与据点,大多数分布于山,海,河交汇之地,易守难攻。也便于监控周边的地区,确保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的战略纵深和防御能力。”
“此外!”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在李靖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接着道:“高句丽还通过修筑城墙,设置哨所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其在辽东的防御力。”
“最终,高句丽在辽东地区建立了以辽东城为核心,重点营建辽东,卑沙,乌骨,盖牟,扶余,白岩等新城的防御体系。”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龟壳。”
“所以,他们才敢突然对我大唐发动袭击,而不怕我大唐短时间内报复他们!”
听完李承乾的分析,包括李靖在内的所有将领,不由面面相觑。
虽然大唐自立国之初到现在,一直与高句丽存在各种外交矛盾,但双方并未大规模交战过。
而这些将领,也大多数崛起于隋末,对高句丽的印象,还停留在隋朝时期。
所以,当李承乾一套完整的分析讲完之后,他们才清楚的明白了一个事实,为什么隋朝四征高句丽会铩羽而归。
因为高句丽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蕞尔小国,这可是一个拥有完整防御体系的小霸王。
“那依太子殿下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对付他们?”
李靖率先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蹙眉凝望李承乾问道。
却听李承乾笑道:“高句丽本来是汉朝的四郡之地,只是后来汉朝动乱,以致他们沦为了异域,倘若我们发兵进攻辽东,高句丽必然倾全国之力与我大唐交战,到时候,再派遣一支海军,从东莱至平壤,海陆夹击,攻取高句丽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是,现在这个时段,从海上进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陆地上与高句丽交战,则会被他们拖入战争的泥潭里,就像隋朝四征高句丽一样,容易铩羽而归!”
“这岂不是说,我们拿他们依旧没有办法吗?”
尉迟恭有些郁闷地道:“他们可杀了我们不少人,还劫掠了我们三座城池,这口气,我是真的咽不下去!”
听到这话,众将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以至于气氛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沉默。
想一想后世的满清想要啃掉这些坚城,花了多少时间。
而现在的唐朝,想要从幽州杀到辽东,其实完全不比满清花费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从东北杀到山海关前的难度要小多少。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高句丽可不是后世的棒子国。
现在的高句丽,经过十几年的和平发展,已经有了大国气象。
根据《旧唐书》记载,高句丽灭亡的时候,有六十九万七千户。按一户五口人算,也有约莫三百五十五人。
要知道,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了隋朝四征,以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两朝四代帝王的持续打击之后,甚至是在李世民征伐高句丽,被打得‘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的大残版高句丽。
所以,此时的辽东全局,巅峰时期的高句丽人口,可能多达五百人之多。
五百万人,哪怕巅峰时期的突厥,也只有三百万人。
由此可见,高句丽能调动的全国兵马,少说也有五十万,而大唐如今的兵力,也不过才六十多万。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为什么隋唐两朝,四代帝王会不予余力的攻打高句丽。
实在是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以及军事实力,相当于在隋唐两朝头顶上悬了一把利剑。
所以,在辽东名义上属于大唐,实际上尽在高句丽掌控中的情况下,如果高句丽继续南下,那么
别的先不谈,就谈华夏历史。
第一次契丹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从此北宋只能耗费大量的金银,组建最强大的禁军,以免被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
毕竟如果让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只需半个月,就能抵达开封,然后被一波带走。
第二次是女真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实现了契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一波带走了北宋,造就了靖康之耻。
第三次还是女真人,他们依旧从这个地方杀了进来,然后建立了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四次就是小日子了,他们从这个地方,一步一步吞并整个华北,横扫数省之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新国建立,决不允许丑国踏过鸭绿江的根本原因。
历史的教训都是血淋淋,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那么话又说回来,李承乾真的没办法对付此时的高句丽吗?
答案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
因为有一个人,肯定比他还想动高句丽。
“启禀太子殿下!陛下驾到!”
就在众将都陷入沉默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
众将顿时精神一震,然后齐刷刷地看向李承乾。
却听李承乾淡笑道:“快请!”
“是!”
门外应了一声。
很快,李世民就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军事学院课堂。
“臣等参见陛下——”
众将见到李世民的第一时间,便立刻朝他行礼。
但李世民的目光却第一时间被眼前的沙盘地图吸引了。
只见他感慨似的道:“好东西啊!这东西好啊!”
“呵呵,儿臣参见父皇!”
李承乾也笑着上前行了个礼。
“这是你弄出来的?”
李世民看了眼沙盘地图,又看了眼李承乾,至今都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却听他笑着点头道:“是的父皇,这确实是儿臣命人打造的沙盘地图,从这里可一窥辽东全貌!”
“不错!果然跟朕记忆中的辽东地形相差无几,甚至更具体,更形象!”
李世民表示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才将目光落在众将身上,肃然道:“辽东的急报,想必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区区小国,也敢侵袭我大唐,不可不讨伐!”
“这个.”
众将闻言,不禁互相对视,一脸苦涩。
却听李靖率先开口道:“回禀陛下,适才太子与我们分析了高句丽的情况,现在攻打高句丽,并非明智之举!”
“怎么不是明智之举?”
李世民脸色一黑,当即回怼李靖道:“难道我们被人都打上门来了,还要忍辱负重?这可不是朕刚登基那会儿!”
“陛下息怒,且听臣把话说完!”
眼见李世民语气不善,李靖连忙将李承乾的分析,给他复述了一遍。
直听得他一愣一愣的,最后也不由陷入了沉默。
隔了好半晌,才见他将目光落在李承乾脸上,蹙眉道:“太子也不支持与高句丽开战?”
“回父皇,儿臣不是不支持与高句丽开战,而是不支持贸然与高句丽开战。”
李承乾正色解释道:“想必父皇应该清楚,高句丽在突袭我大唐之前,派遣了一名使者来我大唐。”
“这是自儿臣囚禁高延寿,李思远两名高句丽使者后,高句丽第二次派遣使者来我大唐!”
“虽然这名使者出使我大唐,有麻痹我大唐的意思。但高句丽不可能不明白,出兵我大唐意味着什么。所以,这名使者按理来说,应该凶多吉少。”
“那么,高句丽为什么还要派他出使我大唐呢?难道只是为了麻痹我大唐吗?儿臣想来应该不全是!”
“所以,依儿臣之见,不妨先派兵进驻辽东边境,阻止高句丽南下的势头,再等这名使臣来长安,一探究竟,再决定是否对高句丽全面开战!”
“这”
李世民迟疑了一下,然后环顾众将,蹙眉道:“你们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赞同太子殿下的办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算我大唐是被动挨打的一方,也要了解清楚具体详情,才好排兵布阵。否则,仓促迎战,不一定能讨到便宜!”
李靖依旧率先开口道。
但李世民却没有接他的话,而是把目光扫向了其他众将,最终把目光落在了侯君集身上,淡淡地道:“兵部尚书如何看?”
“这个.”
侯君集斟酌了一下,随即躬身道:“回陛下,臣以为,高句丽罪大,诚当致讨,但由谁来讨伐,尤为重要。遥想隋朝两代帝王,皆在高句丽铩羽而归。这才致使高句丽狂妄自大,不将我中原王朝放在眼里。”
“故而,兵法有云:兵贵胜,不贵久。真正的胜利是通过一次决战彻底解决问题的,就像陛下当初在虎牢关大破窦建德一样!”
“不错!朕也这样觉得,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
很明显,侯君集这番话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
他不仅想要跟高句丽开战,而且还想自己御驾亲征。
然而,他的话音刚刚落下,房玄龄就连忙站出来劝谏他道:“陛下,臣也支持讨伐高句丽,但命二三猛将,率四五万之众,仗陛下威名去,取之易如反掌,实在没必要亲自出马!”
“况且.”
说到这里,他下意识看了眼李承乾,又叹息道:“太子尚且年幼,天子更不易御驾亲征!”
“是啊陛下!臣等也支持讨伐高句丽,但陛下龙体贵重,万不可以身犯险!”
“陛下!你就放心交给我们吧!我们一定会狠狠教训那群蛮夷的!”
“陛下三思啊!”
听到众将纷纷劝谏自己,特别是房玄龄提到了李承乾的那番话,让李世民不禁有些踌躇。
然而,就在这时,门外忽地传来一道新的禀报声:“启禀陛下,古儿汗国传来急报!”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旋即扭头看向李承乾。
只见李承乾二话不说的就朝门外下令道:“将急报拿进来!”
“是!”
很快,一名士兵就将急报拿了进来。
“父皇,我来念吧!”
李承乾当仁不让的接过急报,直接朝李世民请命。
李世民知道古儿汗国跟李承乾应该有点关系,于是也没多说什么的便点头同意了。
却听李承乾展开急报读道;“五月十日,古儿汗国大可汗突利,召开联盟会议时,突然遭到刺客袭击,幸得执失思力护卫,才免遭刺杀。五月二十日,突利伤势加重,薛延陀酋长乙失夷男发动叛乱,取代突利,成为了新的大可汗,各盟国陆续归附。”
“五月二十五日,古儿汗国改名薛延陀汗国。”
“五月二十九日,薛延陀汗国派兵逼近我大唐边境,并派遣使者,要求娶我大唐公主。”
念到这里,李承乾的脸色也黑了下去。
因为这件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也没想到突利这么废,居然让人给夺走了汗位。
要知道,突利可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大可汗。
却听李世民怒不可遏地道:“简直岂有此理!乙失夷男弑君篡权,大逆不道,今又出兵威胁我大唐,不可饶恕!”
说完这话,一个冷眼扫向李承乾,沉沉地道:“太子还不支持我大唐出兵讨伐他们吗?”
“陛下是打算双线作战?”
李承乾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淡淡的反问了他一句。
只见李世民愣了一下,冷笑道:“你不是对你的火器很自信吗?怎么,你怕了?”
“陛下要这么说的话,那就没意思了。”
“没意思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打!”
李承乾直接了当道:“儿臣支持父皇御驾亲征!”
“好!”
李世民面色大喜,正准备下令准备战争,忽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道:“朕御驾亲征,那太子呢?”
李承乾闻言,下意识摸了下鼻子,讪笑道:“儿臣自然是坐镇京师,等待父皇凯旋啊!”
李世民:“.”
好家伙!
这逆子在这等着自己呢!?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729/51970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