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听说李二被射瞎了一只眼睛?【求双
推荐阅读:众仙俯首、狂龙觉醒,开局拿下冷艳后妈、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序列:吃神者、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修为尽失后,撩女主就能万倍返还、谍影:命令与征服、武道天帝、鸿途奇才、谁教你这么御兽的、
皇宫,甘露殿。
李世民穿着随意的斜靠在凉席上,淡笑道:“爱卿还真是尽职啊,休沐还来求见朕,若不是你,朕都去避暑了!”
“陛下恕罪,臣也是拿不定主意,才来求见陛下的!”房玄龄一脸歉意的作揖道。
李世民无所谓地摆了摆手,道:“没事,朕也就随便说说,你先说你的事吧!”
“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当即表明自己的来意:“启禀陛下,高句丽又派了使者来我大唐,说要跟陛下好好谈谈,但他先去了辽东刺史杜君绰那里,据杜君绰上奏的意思,他感觉高句丽应该另有所图,请陛下定夺!”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他们之前派的使者,好像被太子囚禁了吧?”李世民蹙眉说道。
房玄龄笑着点头道:“是的陛下,他们现在正按太子的意思,绘制高句丽的勘舆图!”
“呵!”
李世民也笑了:“怎么,他是打算要回这两名使者?那让他去太子那里要吧,看他有没有这本事!”
“可是,臣听说他并不是来要回这两名使者的,而是对我大唐有意扶持新罗和百济,有些不满,”
“哼,我大唐扶持谁,还要经过他们的同意?简直笑话!”
李世民不屑地冷哼了一声,然后沉沉地道:“不管这名使者有什么目的,先让鸿胪寺的人跟他谈,谈得好,朕才见他,谈不好,就让他回去!”
“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正准备领命离开,忽听李世民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朕让礼部拟的圣旨,你看了吗?”
房玄龄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道:“看了。”
“那你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不由有些好笑的道:“连你也没有意见,看来朕这次是做对了?”
“呃,这个……”
房玄龄尴尬了一瞬,而后一脸为难地道:“不瞒陛下,臣虽然对此事没有意见,但不代表臣赞同陛下的决定。”
“什么意思?”
李世民眉头大皱:“既然不赞同,为何又没有意见?莫非你打算欺君?”
“不敢!”
房玄龄连忙惶恐作揖:“臣对此事没有意见,是因为太子担得起陛下的加封。而臣之所以不赞同,是从国家的层面去考虑的。”
“陛下您想想,一旦太子承了您的加封,他的威望是不是越来越大?而大唐目前的政治格局,依旧是陛下主导。如果太子的威望与陛下齐平,臣担心政令会有偏差!”
“呵!”
李世民闻言,不由得再次一笑:“朕还以为你担心什么,原来是担心的这个啊!”
“不瞒你说,这个朕早就考虑到了,太子他有能力,有想法,朕不是太上皇,朕不会压制朕的儿子,朕要告诉天下人,只要他遵从孝道,朕会最大限度的支持他。这是朕的拳拳父爱!”
“至于你说的政令会有偏差,这个也不用担心,朕相信太子的决断,如果朕和他的决断出现了不同,那就以他的决断为准,朕不会再干预他!”
“什么?!”
房玄龄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惊呆了,心说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陛下吗?
他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太子与陛下的矛盾由来已久,如今又没有发生什么大事,陛下怎么可能向太子妥协得这么彻底?
难道……
只是一瞬间,房玄龄就想到了某种可能,不由下意识咽了咽口水,暗道,这该不会是捧杀吧?
陛下居然打算捧杀太子?!
“这……”
房玄龄一时竟无言以对。
而这时,殿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启禀陛下,辽东急报!”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于是当即朝殿外下令:“快将急报拿进来!”
………
另一边,太子府。
“最近的天气怎么这么闷热,该不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吧?”
李承乾站在一处阁楼上,看着外面的艳阳高照,皱眉嘟囔道。
一旁的王绩则笑呵呵地道:“想不到太子殿下也信这玄学之道?”
“不是我信,是我觉得,人要有敬畏之心,毕竟有些东西,很难说清。”
李承乾摇了摇头,然后转身看向王绩道:“王先生,我让你编写的军歌,编写得咋样了?”
“呵呵,不瞒太子,这还是我第一次编写这样的曲子。但有太子的指点,已经在谱曲了,相信再过几天,应该就能出来。”
“嗯,镇守使果然没推荐错人,你确实是个人才!”
“太子过奖了,比起魏小友,在下还是差了点。”王绩一脸谦虚地说道。
李承乾闻言,认真看了他一眼,又缓缓走进阁楼里面,拿起一杯冰茶啜了一口,淡淡道:“孤听说了一件事,你罢官归乡,是因为你兄长王凝得罪了朝廷大臣,导致你兄弟二人皆不被重用,遂托疾罢归,不知是否确有其事啊?”
“这个……”
王绩心中一震,不禁面露迟疑之色。
如果他回答是,那么就有欺君之嫌,如果他回答不是,同样有欺君之嫌。
只不过,前者可能要命,后者会被再次弃用。
是前途要紧?还是命要紧?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肯定是命要紧,但问这个问题的是李承乾啊!
他可是大唐最负盛名的史上第一太子。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怕是只能在乡野间饮酒作乐了。
如果能有一份更好的前途,谁愿蹉跎乡野?
想到这里,王绩最终暗牙一咬,然后噗通一声,朝李承乾跪了下去,叩首道:“回禀太子殿下,确有其事!”
“哦?说来听听!”
“是!”
王绩应了一声,旋即将当年之事娓娓道来,听得李承乾眉头大皱,不由得沉声道:“想不到我李唐皇室如此错综复杂,还好现在没有外戚干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哎,纵使现在没有外戚干政,但隐患还是有的,任人唯亲,迟早会酿成大患!”
“不错,你说的很有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孤确实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规范外戚干政!”
李承乾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好奇的问道:“你兄长王通之子,王福畤,现在在何处任职啊?”
“这个……”
王绩愣了一下,连忙答道:“回禀太子殿下,小侄目前任太常博士。”
“哦,在长安吗?”
“在的!”
“那你有空问问他,有没有兴趣到锦衣卫经历司任职,我那里正好缺个管事的,如果没兴趣就算了!”
“不不不,有有有,能得太子殿下赏识,是小侄的福份,他一定会愿意的!”王绩闻言,连忙替自己侄子拿了主意。
李承乾淡淡一笑,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因为他这样做,只是想弥补一下上辈子的遗憾。
毕竟王勃那首《滕王阁序》,可是难了他几天才背完,他必须要为难一下这小子。
嗯,就从他爹开始。
而就在李承乾脑中恶趣味丛生的时候,楼梯口忽然传来一阵咚咚地的爬楼梯声。
“启禀太子殿下,宫里派人来传旨了!”
“传旨就传旨呗,你这么慌慌张张的干嘛?莫非宫里的天塌了?”
“哎哟我的太子殿下,您可别胡说,是大事儿!而且与您有关!”
来福罕见的露出一脸失态的表情,急急忙忙的来到李承乾身边,看了眼王绩,又压低声音道:“现在整个长安都知道陛下来给您传旨了,连陛下的仪仗队都出宫了!”
“说是您接完旨后,得马上进宫,进太庙祭拜天地!”
“嗯?”
李承乾一愣,心说这是什么情况?
李二又在搞什么?整这么大的阵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承乾收起了刚才玩世不恭的态度,正色问道。
却见来福苦着脸摇头道:“奴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此次来传旨的不是内侍监的人,是尚书省的人!”
“尚书省?”
李承乾眉头大皱。
因为按照以往的传统,一般小事都是由内侍监的人去宣读圣旨,只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才由尚书省的人去宣读。
所以,但从这个传统的改变,李承乾就意识到此事果然不简单。
却听一直沉默的王绩冷不防地道:“敢问来福总管,宣读圣旨有鼓乐吗?”
“嗯?”
来福愣了一下,然后蹙眉道:“没有又如何?”
“若是没有,一般都是皇帝直接下旨,然后由门下省直接通过的圣旨。而这样的圣旨,一般被视作通天旨。也就是说,礼部根本来不及准备相应仪仗,才由陛下的仪仗代替。不过,这恰恰说明了一件事。”
王绩话到这里,朝李承乾躬身一礼,又接着道:“这份旨意是冲着太子殿下来的!”
“哦?”
李承乾眼睛一眯:“你说是冲着我来的?意思是,来者不善?”
“虽说不是来者不善,但对太子殿下,应该有利有弊!”
“呵,倒是有点意思。那我们就去看看,我父皇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承乾笑了笑,旋即快步走向楼梯口。
没过多久,他就来到了太子府会客厅。
此时,会客厅已经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太子府官吏,以及前来宣旨的尚书省官员,金吾位。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刚一出现在会客厅,众人就齐齐朝他行礼。
但他只是淡淡地摆了摆手,就将目光落在了前来宣旨的尚书省官员身上。
却听他笑着道:“李新奇,你怎么被调到尚书省了?”
“不瞒太子殿下,臣也是今天刚被调到尚书省的,还没来得及向您禀报,就被安排来给您宣读圣旨了。”李新奇苦笑着说道。
李承乾恍然点头,倒也没在意。
毕竟李二若想算计他,有很多种方法,若一个一个去斟酌,会浪费很多精力。
却听他又笑着道:“既如此,那就宣旨吧!”
“是!”
李新奇应了一声,然后缓缓展开圣旨。
可是,当圣旨上面的内容映入他眼帘的时候,他的瞳孔猛然地缩了一下。
“这……”
“怎么了?可是圣旨有什么问题?”
“没,没问题……”
面对李承乾疑惑的询问,李新奇仓惶地摇了摇头,然后定了定心神,稳了稳情绪,高声道:“大唐皇帝昭曰,太子李承乾,德才兼备,仁孝纯深,幼立大志,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然不足其威望,故改立承乾为圣太子,标其忠孝仁义,以传子孙,圣人品洁,望群公卿士,股肱王室,望天下臣民,皆为榜样。”
念到这里,李新奇下意识看了眼李承乾,发现李承乾正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又立刻道:“大唐贞观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臣等,参见圣太子!”
随着李新奇的话音落点,他身后的所有扈从,包括几名金吾位,当即朝李承乾恭敬行礼。
而在场的太子府官吏,则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心说什么情况这是?
陛下居然加封太子为'圣太子',这不是将太子的位置抬到了几乎与他平起平坐的位置吗?
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还是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太子未来的路堵死?
一旦太子站在了德行的最高点,天下的所有人都会盯着他,哪怕他犯一点点错,都会被放大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这对太子以后想做的事,估计也是千难万难。
想到这里,太子府的所有官吏,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落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却见李承乾依旧面无表情的看着李新奇,直到李新奇鬓角滴落一滴一滴的汗水,才听他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说道:“圣太子,陛下的意思是,让您接旨之后,跟随臣等进宫,您看这……”
“孤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
李承乾闻言,平静地道了一句,然后环顾在场的所有太子府官吏,又道:“你们也都下去吧!”
“是!”
众太子府官吏不约而同地应了一声,立刻陆续退出了会客厅。
但李新奇等人却没有离开,而是一脸为难的站在那里。
直到李承乾再次将目光落在他们身上,蹙眉道:“怎么,孤的命令不好使了?”
“不是的太子殿下,是陛下他……”
李新奇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李承乾依旧面无表情地道:“这圣旨我接了,你回去告诉我父皇,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必要再折腾了,如果想再折腾,我可以陪他折腾个大的,就看他顶不顶得住!”
“啊?这……”
李新奇吓了一跳,这话他可不敢替李承乾传。
但李承乾的脾气,他也是一清二楚的。
如今李承乾虽然没有发火,但不代表李承乾没有火气。
而李承乾之所以隐忍不发,估计跟自己是他的人有关。
否则,李二陛下也不可能派自己来传旨。
这是摆明了李承乾会给自己一个面子。
想到这里,李新奇无奈的暗叹了口气,然后看了眼身后的其他人,拱手道:“圣太子宽心,臣等告退!”
说完这话,他便二话不说的带人离开了。
而这份旨意,也很快传了出去,弄得满城皆知。
“太子殿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尽管这件事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眼见李新奇等人走后,李承乾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王绩唏嘘着上前劝慰道。
却听李承乾瓮声瓮气地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正如你之前说的那样,有利也有弊!”
“我父皇可能是太担心我会走他的老路了,才会想出这一招。”
“不过。”
说着,他冷笑一声,然后话锋一转:“他还是太小瞧我了,能被道德绑架的人,都是有道德的!”
“呃,这……”
王绩嘴角一抽,但还是忍不住劝慰道:“虽说成王败寇,但自古帝王,哪个不注重道德?此乃阳谋也,还望太子殿下三思!”
“嗯,你说得有道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乱来的!”
李承乾虚心受教的点了点头,又道:“军事学院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王绩想了想,道:“回太子殿下,按照您的要求,现在每个学员都在学习算学,其中有不少学员,已经摸到了数据战争的门道,还有一部分学员,已经开始研究军粮对战争的影响了。总之,这是一条全新的战争思想,整个军事学院的学习热情都很高。”
“嗯,不错。除了数据战争,还要多进行实战演练,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诺!”
王绩应诺一声,正准备继续开口。
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禀报声。
“启禀太子,辽东急报,高句丽突然朝我大唐边境发动夜袭,一夜连破三城!”
“但凡所过的村庄,城池,全都被大肆掠夺杀戮,浮尸遍地!”
“什么!?”
李承乾听到禀报声,不由大吃一惊。
心说高句丽这么勇吗?居然敢主动袭击大唐?
难道棒子那个历史传说是真的?
李二被他们那个什么先祖射瞎了一只眼睛?!
李世民穿着随意的斜靠在凉席上,淡笑道:“爱卿还真是尽职啊,休沐还来求见朕,若不是你,朕都去避暑了!”
“陛下恕罪,臣也是拿不定主意,才来求见陛下的!”房玄龄一脸歉意的作揖道。
李世民无所谓地摆了摆手,道:“没事,朕也就随便说说,你先说你的事吧!”
“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当即表明自己的来意:“启禀陛下,高句丽又派了使者来我大唐,说要跟陛下好好谈谈,但他先去了辽东刺史杜君绰那里,据杜君绰上奏的意思,他感觉高句丽应该另有所图,请陛下定夺!”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他们之前派的使者,好像被太子囚禁了吧?”李世民蹙眉说道。
房玄龄笑着点头道:“是的陛下,他们现在正按太子的意思,绘制高句丽的勘舆图!”
“呵!”
李世民也笑了:“怎么,他是打算要回这两名使者?那让他去太子那里要吧,看他有没有这本事!”
“可是,臣听说他并不是来要回这两名使者的,而是对我大唐有意扶持新罗和百济,有些不满,”
“哼,我大唐扶持谁,还要经过他们的同意?简直笑话!”
李世民不屑地冷哼了一声,然后沉沉地道:“不管这名使者有什么目的,先让鸿胪寺的人跟他谈,谈得好,朕才见他,谈不好,就让他回去!”
“是!”
房玄龄应了一声,正准备领命离开,忽听李世民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朕让礼部拟的圣旨,你看了吗?”
房玄龄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道:“看了。”
“那你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不由有些好笑的道:“连你也没有意见,看来朕这次是做对了?”
“呃,这个……”
房玄龄尴尬了一瞬,而后一脸为难地道:“不瞒陛下,臣虽然对此事没有意见,但不代表臣赞同陛下的决定。”
“什么意思?”
李世民眉头大皱:“既然不赞同,为何又没有意见?莫非你打算欺君?”
“不敢!”
房玄龄连忙惶恐作揖:“臣对此事没有意见,是因为太子担得起陛下的加封。而臣之所以不赞同,是从国家的层面去考虑的。”
“陛下您想想,一旦太子承了您的加封,他的威望是不是越来越大?而大唐目前的政治格局,依旧是陛下主导。如果太子的威望与陛下齐平,臣担心政令会有偏差!”
“呵!”
李世民闻言,不由得再次一笑:“朕还以为你担心什么,原来是担心的这个啊!”
“不瞒你说,这个朕早就考虑到了,太子他有能力,有想法,朕不是太上皇,朕不会压制朕的儿子,朕要告诉天下人,只要他遵从孝道,朕会最大限度的支持他。这是朕的拳拳父爱!”
“至于你说的政令会有偏差,这个也不用担心,朕相信太子的决断,如果朕和他的决断出现了不同,那就以他的决断为准,朕不会再干预他!”
“什么?!”
房玄龄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惊呆了,心说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陛下吗?
他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太子与陛下的矛盾由来已久,如今又没有发生什么大事,陛下怎么可能向太子妥协得这么彻底?
难道……
只是一瞬间,房玄龄就想到了某种可能,不由下意识咽了咽口水,暗道,这该不会是捧杀吧?
陛下居然打算捧杀太子?!
“这……”
房玄龄一时竟无言以对。
而这时,殿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启禀陛下,辽东急报!”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于是当即朝殿外下令:“快将急报拿进来!”
………
另一边,太子府。
“最近的天气怎么这么闷热,该不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吧?”
李承乾站在一处阁楼上,看着外面的艳阳高照,皱眉嘟囔道。
一旁的王绩则笑呵呵地道:“想不到太子殿下也信这玄学之道?”
“不是我信,是我觉得,人要有敬畏之心,毕竟有些东西,很难说清。”
李承乾摇了摇头,然后转身看向王绩道:“王先生,我让你编写的军歌,编写得咋样了?”
“呵呵,不瞒太子,这还是我第一次编写这样的曲子。但有太子的指点,已经在谱曲了,相信再过几天,应该就能出来。”
“嗯,镇守使果然没推荐错人,你确实是个人才!”
“太子过奖了,比起魏小友,在下还是差了点。”王绩一脸谦虚地说道。
李承乾闻言,认真看了他一眼,又缓缓走进阁楼里面,拿起一杯冰茶啜了一口,淡淡道:“孤听说了一件事,你罢官归乡,是因为你兄长王凝得罪了朝廷大臣,导致你兄弟二人皆不被重用,遂托疾罢归,不知是否确有其事啊?”
“这个……”
王绩心中一震,不禁面露迟疑之色。
如果他回答是,那么就有欺君之嫌,如果他回答不是,同样有欺君之嫌。
只不过,前者可能要命,后者会被再次弃用。
是前途要紧?还是命要紧?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肯定是命要紧,但问这个问题的是李承乾啊!
他可是大唐最负盛名的史上第一太子。
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怕是只能在乡野间饮酒作乐了。
如果能有一份更好的前途,谁愿蹉跎乡野?
想到这里,王绩最终暗牙一咬,然后噗通一声,朝李承乾跪了下去,叩首道:“回禀太子殿下,确有其事!”
“哦?说来听听!”
“是!”
王绩应了一声,旋即将当年之事娓娓道来,听得李承乾眉头大皱,不由得沉声道:“想不到我李唐皇室如此错综复杂,还好现在没有外戚干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哎,纵使现在没有外戚干政,但隐患还是有的,任人唯亲,迟早会酿成大患!”
“不错,你说的很有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孤确实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规范外戚干政!”
李承乾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好奇的问道:“你兄长王通之子,王福畤,现在在何处任职啊?”
“这个……”
王绩愣了一下,连忙答道:“回禀太子殿下,小侄目前任太常博士。”
“哦,在长安吗?”
“在的!”
“那你有空问问他,有没有兴趣到锦衣卫经历司任职,我那里正好缺个管事的,如果没兴趣就算了!”
“不不不,有有有,能得太子殿下赏识,是小侄的福份,他一定会愿意的!”王绩闻言,连忙替自己侄子拿了主意。
李承乾淡淡一笑,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因为他这样做,只是想弥补一下上辈子的遗憾。
毕竟王勃那首《滕王阁序》,可是难了他几天才背完,他必须要为难一下这小子。
嗯,就从他爹开始。
而就在李承乾脑中恶趣味丛生的时候,楼梯口忽然传来一阵咚咚地的爬楼梯声。
“启禀太子殿下,宫里派人来传旨了!”
“传旨就传旨呗,你这么慌慌张张的干嘛?莫非宫里的天塌了?”
“哎哟我的太子殿下,您可别胡说,是大事儿!而且与您有关!”
来福罕见的露出一脸失态的表情,急急忙忙的来到李承乾身边,看了眼王绩,又压低声音道:“现在整个长安都知道陛下来给您传旨了,连陛下的仪仗队都出宫了!”
“说是您接完旨后,得马上进宫,进太庙祭拜天地!”
“嗯?”
李承乾一愣,心说这是什么情况?
李二又在搞什么?整这么大的阵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承乾收起了刚才玩世不恭的态度,正色问道。
却见来福苦着脸摇头道:“奴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此次来传旨的不是内侍监的人,是尚书省的人!”
“尚书省?”
李承乾眉头大皱。
因为按照以往的传统,一般小事都是由内侍监的人去宣读圣旨,只有大事发生的时候,才由尚书省的人去宣读。
所以,但从这个传统的改变,李承乾就意识到此事果然不简单。
却听一直沉默的王绩冷不防地道:“敢问来福总管,宣读圣旨有鼓乐吗?”
“嗯?”
来福愣了一下,然后蹙眉道:“没有又如何?”
“若是没有,一般都是皇帝直接下旨,然后由门下省直接通过的圣旨。而这样的圣旨,一般被视作通天旨。也就是说,礼部根本来不及准备相应仪仗,才由陛下的仪仗代替。不过,这恰恰说明了一件事。”
王绩话到这里,朝李承乾躬身一礼,又接着道:“这份旨意是冲着太子殿下来的!”
“哦?”
李承乾眼睛一眯:“你说是冲着我来的?意思是,来者不善?”
“虽说不是来者不善,但对太子殿下,应该有利有弊!”
“呵,倒是有点意思。那我们就去看看,我父皇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承乾笑了笑,旋即快步走向楼梯口。
没过多久,他就来到了太子府会客厅。
此时,会客厅已经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太子府官吏,以及前来宣旨的尚书省官员,金吾位。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刚一出现在会客厅,众人就齐齐朝他行礼。
但他只是淡淡地摆了摆手,就将目光落在了前来宣旨的尚书省官员身上。
却听他笑着道:“李新奇,你怎么被调到尚书省了?”
“不瞒太子殿下,臣也是今天刚被调到尚书省的,还没来得及向您禀报,就被安排来给您宣读圣旨了。”李新奇苦笑着说道。
李承乾恍然点头,倒也没在意。
毕竟李二若想算计他,有很多种方法,若一个一个去斟酌,会浪费很多精力。
却听他又笑着道:“既如此,那就宣旨吧!”
“是!”
李新奇应了一声,然后缓缓展开圣旨。
可是,当圣旨上面的内容映入他眼帘的时候,他的瞳孔猛然地缩了一下。
“这……”
“怎么了?可是圣旨有什么问题?”
“没,没问题……”
面对李承乾疑惑的询问,李新奇仓惶地摇了摇头,然后定了定心神,稳了稳情绪,高声道:“大唐皇帝昭曰,太子李承乾,德才兼备,仁孝纯深,幼立大志,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然不足其威望,故改立承乾为圣太子,标其忠孝仁义,以传子孙,圣人品洁,望群公卿士,股肱王室,望天下臣民,皆为榜样。”
念到这里,李新奇下意识看了眼李承乾,发现李承乾正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又立刻道:“大唐贞观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臣等,参见圣太子!”
随着李新奇的话音落点,他身后的所有扈从,包括几名金吾位,当即朝李承乾恭敬行礼。
而在场的太子府官吏,则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心说什么情况这是?
陛下居然加封太子为'圣太子',这不是将太子的位置抬到了几乎与他平起平坐的位置吗?
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还是说,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太子未来的路堵死?
一旦太子站在了德行的最高点,天下的所有人都会盯着他,哪怕他犯一点点错,都会被放大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这对太子以后想做的事,估计也是千难万难。
想到这里,太子府的所有官吏,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落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却见李承乾依旧面无表情的看着李新奇,直到李新奇鬓角滴落一滴一滴的汗水,才听他忍不住小心翼翼地说道:“圣太子,陛下的意思是,让您接旨之后,跟随臣等进宫,您看这……”
“孤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
李承乾闻言,平静地道了一句,然后环顾在场的所有太子府官吏,又道:“你们也都下去吧!”
“是!”
众太子府官吏不约而同地应了一声,立刻陆续退出了会客厅。
但李新奇等人却没有离开,而是一脸为难的站在那里。
直到李承乾再次将目光落在他们身上,蹙眉道:“怎么,孤的命令不好使了?”
“不是的太子殿下,是陛下他……”
李新奇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李承乾依旧面无表情地道:“这圣旨我接了,你回去告诉我父皇,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必要再折腾了,如果想再折腾,我可以陪他折腾个大的,就看他顶不顶得住!”
“啊?这……”
李新奇吓了一跳,这话他可不敢替李承乾传。
但李承乾的脾气,他也是一清二楚的。
如今李承乾虽然没有发火,但不代表李承乾没有火气。
而李承乾之所以隐忍不发,估计跟自己是他的人有关。
否则,李二陛下也不可能派自己来传旨。
这是摆明了李承乾会给自己一个面子。
想到这里,李新奇无奈的暗叹了口气,然后看了眼身后的其他人,拱手道:“圣太子宽心,臣等告退!”
说完这话,他便二话不说的带人离开了。
而这份旨意,也很快传了出去,弄得满城皆知。
“太子殿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尽管这件事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眼见李新奇等人走后,李承乾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王绩唏嘘着上前劝慰道。
却听李承乾瓮声瓮气地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正如你之前说的那样,有利也有弊!”
“我父皇可能是太担心我会走他的老路了,才会想出这一招。”
“不过。”
说着,他冷笑一声,然后话锋一转:“他还是太小瞧我了,能被道德绑架的人,都是有道德的!”
“呃,这……”
王绩嘴角一抽,但还是忍不住劝慰道:“虽说成王败寇,但自古帝王,哪个不注重道德?此乃阳谋也,还望太子殿下三思!”
“嗯,你说得有道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乱来的!”
李承乾虚心受教的点了点头,又道:“军事学院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王绩想了想,道:“回太子殿下,按照您的要求,现在每个学员都在学习算学,其中有不少学员,已经摸到了数据战争的门道,还有一部分学员,已经开始研究军粮对战争的影响了。总之,这是一条全新的战争思想,整个军事学院的学习热情都很高。”
“嗯,不错。除了数据战争,还要多进行实战演练,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诺!”
王绩应诺一声,正准备继续开口。
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禀报声。
“启禀太子,辽东急报,高句丽突然朝我大唐边境发动夜袭,一夜连破三城!”
“但凡所过的村庄,城池,全都被大肆掠夺杀戮,浮尸遍地!”
“什么!?”
李承乾听到禀报声,不由大吃一惊。
心说高句丽这么勇吗?居然敢主动袭击大唐?
难道棒子那个历史传说是真的?
李二被他们那个什么先祖射瞎了一只眼睛?!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729/51970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