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新厂房
推荐阅读: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多子多福,从娶妻开始争霸天下、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隆庆中兴、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给星穹铁道来点死亡震撼、让我当傀儡皇帝?我直升陆地神仙、我不是戏神、镇守魔渊十万年,你们却要灭我全族?、
文化局最近人少了很多,据说要进行政务改革,这也是五年规划中的一部分,要给政务部门减负,优化办事流程。
但是一直到后世的近几年中才微有成效,但是在西北这种自治的环境下,相对内地好了不少,上令下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在文化局中像放映科这种历史特色的部门,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林晓倩这种岗位的人就要转岗到其他部门,或者调到其他局里工作了。
苏阳想着,如果他愿意,倒是可以到鉴定所来,到时候新的鉴定所成立后,正是需要人的时候。
毕竟都是知根知底的人。
而像鉴定科、核验科、河床测量科这种和田特色的部门倒是保留了下来。
摩托车一路来到了鉴定科,停在办公楼的下面,苏阳便拎着东西上了二楼。办公室里没几个人,大家偶尔上来喝个茶聊个天,过一会就下去了,基本上办公都在工作间。
这会大伙儿正在休息,瞅了一眼,江老不在办公室,往里走了两步,便听到走廊尽头传来江老吵吵的声音。
“老子跟你说撒,下一步就要将你的军!”
“哎哎哎,老子要将你的军,你吃老子的马儿做啥子?”
苏阳顺着声音走去,看到江老正在隔壁办公室里下棋,眼瞅着就要兵败如山倒,正想办法悔棋呢。
苏阳推门进来,看到江老,帮忙解围道:“江老,您忙着呢?”
江老一看有人来找,神情忽变,立马把棋子一推,“行嘛行嘛,今天咱们就到这儿了,算是平棋嘛,回头咱们再耍嘛。”
江老随即拉着苏阳走出门外,嘟囔道:“巴郎子,要不是你来嘛,老子就杀到他老巢去了。”
苏阳笑笑没说话,早已经习惯这老头的作风了。
虽然棋品不咋地,但是为人还是可以的。
起码对自己也没少帮忙。
“江老,您说您老欺负人家干啥,要不咱们俩杀一盘?”
江老听说要跟苏阳下棋,心里顿时怯了气,以前一有机会就拉着苏阳下棋,后来一次都没赢过,就再也不拉着苏阳下棋了,随即连忙摆手,“算咯算咯,老子腰板都快坐塌了。哎对了,你小子今天来文化局有啥子事嘛?”
说着,两个人就下了楼。
朝着文化局后面的院子里走去。
后面是一些老掉牙的健身器材,还有两个篮球架,上次文化局举办的运动会,据说江老还获得了象棋的冠军,奖状如今还挂在办公室里面。
“我来给您送烟抽。”说着,便将手里的塑料袋敞开看了看:“我先帮您拎着,回头您留着慢慢抽。”
“哎呦,搞什么名堂嘛,我还缺你的烟抽嘛,真的是哦...”
“江老,我想跟您打听个事,咱们局里最近是不是在搞什么政务改革?”
江老从兜里掏出烟,递给苏阳一根,点着抽了起来,“是的嘛,现在不光是咱们文化局,其他局里也在搞嘛。”
江老说着,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以后像你这种临时岗就没有了撒,你要是还想在局里挂职,我可以帮你说说撒,让你正式转到咱们鉴定科来嘛。”
苏阳笑笑:“还是算了,咱也不能浪费国家的资源嘛。是这样的江老,我是想说,现在我那边的鉴定工作,单子也越来越多,要是每次都送货到咱们鉴定室核验,再上报审批发证,这种工作就太繁琐了,您看能不能让我们自己核验,独立出证,但是受咱们文化局的监督,算是咱们文化局的一个附属性质,这样我们的大家的工作都能快着些。”
江老听完,砸吧着嘴,仔细想了想。
事实也是如此,现在玉石鉴定已经成为行业趋势,这也是文化局需要提前预准备的变化。
最近看报纸上,内地已经有很多家玉石鉴定所成立了。
他们局里开会也研究过这种新兴的东西,而且和田地区就苏阳这一家,也算是走在了市场前列。
有了第一家,那以后肯定会出现第二家第三家,到时候文化局的工作就太繁琐了。
只是他们还没想到有效的预想办法,原本是想找苏阳过来开个扩大会议,听一下意见的。
“巴郎子,你这个想法很好嘛,这个我们也想过,但是这个是事情需要上头考虑清楚嘛,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我,到时候我写提议上去嘛!等大家开会再讨论,你看咋样?”
“太好了江老,这事就拜托你了。”
现在正好是局里收集提议的时候,大家有什么对工作和岗位的提议都可以上提讨论。
随后,两个人边走边说,苏阳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末了,还补充了一句。
“江老,如果这个通过了,虽然不用文化局帮忙做这个繁琐的工作了,但是我们的鉴证费和工本费还是照常上交,这点请局里放心。”
江老也点点头,知道这是他开的条件,文化局每个月平白无故的收到一笔钱,不动心那是假的,苏阳也是想拿钱买个方便。
说完了正事,苏阳悬着的心放下了半截,剩下的就是要等消息了。
随后他们来到工作间。
屋里的石料子依旧琳琅满目。
大家看到苏阳,下意识咧嘴笑了,知道今天可以下个早班了。
苏阳按照惯例,后面跟着两个人,一个人拿笔记,一个人贴标签。
苏阳在石料架前来回走动,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把他们一天的工作量给干完了。
苏阳也没有逗留,准备走的时候,江老拿出一个信封塞到他手里,说是这两个月的工资。
苏阳没好意思要,毕竟自己十天半个月的来一趟,传出去被人诟病,便推了回去,塞到了江老自己的口袋里。
苏阳随后又骑着车子回到了店里。
大胡子在家闲的没事,刚好在店里帮忙,主要还是等苏阳回来,问问关于鉴定所的事情。自打昨天要说让他负责鉴定所的筹办,就做了一晚上的梦,吃过早饭就过来等着了。
“巴郎子你回来了嘛,我就是想问问,咱们鉴定所开在哪里嘛?怎么开嘛?要招多少人嘛....”
大胡子一连串的问题问了出来,感觉比自己想的都多。
苏阳现在还没思考那么多的细节,目前就是先找到地方才行,首先就要满足车来车往的交通条件,还有工人上工的便利条件,这就需要一个很大的地方,而且距离市区还不要太远。
“阿达西,你有什么地方推荐嘛,要便宜的嘛,还要地方大一些的!”
大胡子思索一会,想起了一个地方。
“我倒是有一个地方嘛!”
“就在鸽子巷后面的古兰街嘛,现在有个废弃的厂子,原来是个农业种子厂,前段时间因为推广棉花,现在搬到县里去了,你可以去看看嘛!”
“行,那就去看看。”
随后,苏阳带着古丽一起去了古兰街。
古兰街是民族街,基本都是当地维族人,街上的店铺都是严格遵循着民族的饮食和风俗,比较清真。
街道的拱形门廊上,缠绕着干枯的葡萄藤,褪色的蓝漆木牌用汉维双语写着“古兰巴扎”。
刚踏进石板路,烤包子坑里腾起的白雾就裹着孜然香扑面而来,戴白帽的老者正用铁钩翻动着金黄的馕饼,铜壶里的砖茶在炭火上咕嘟作响。
“亚克西姆赛斯!”
卖哈密瓜的姑娘笑着用围裙擦手,古丽熟门熟路地接过递来的瓜瓣,都是一起长大的朋友,那姑娘长的也是十分有特色,看到苏阳热情的递上一块哈密瓜。
苏阳注意到每个摊位后都挂着艾德莱斯绸缝制的布袋,彩色菱纹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个小彩虹。
转过晒满红花干的晾架,便来到了废弃的种子厂,厂房的铁门还没关,里面的人刚搬走,看起来还比较干净整洁。
一行人走进厂房,映入眼帘的是三排整齐的平房,每排约七八间,绵延三十余米。首排房屋前是个宽敞的院落,搭着停车棚,一排水龙头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旁边矗立着一台锈迹斑斑的变压器。
斑驳的水泥墙上,褪色的玉米产量图表依稀可辨。墙角处,冬青与骆驼刺从裂缝中探出头来,给这废弃的场所平添几分生气,乍看竟有几分校园的模样。
“苏阳,这里早年是养马场。”古丽抚摸着斑驳的墙皮,眼中泛起回忆的涟漪,“我小时候常来这儿喂马呢。”
“条件比想象中好。”苏阳环视四周,脑海中已勾勒出蓝图。
首排作鉴定室,次排当仓库,末排改成员工宿舍兼食堂。只是想到民族街的特殊性,他不免担心会无意触犯某些禁忌。
“巴郎子,你看这里怎么样,大家伙离家也近,上下班也方便嘛。”大胡子推开一间屋子,里面还有很多剩下的桌子板凳,还有地上洒落的种子粒。
“这地方很不错,有家的感觉。”苏阳看向大胡子,“阿达西,你在这人脉广,认识的人多,到时候招人的时候还得你多费心,技术方面.....”
话未说完,大胡子蒲扇般的手掌已重重拍在他肩上:“巴郎子放心,我们维族有句谚语说'盐和馕要分着吃’,我办事绝对不胡里麻汤!”
古丽蹲下身捡起颗玉米粒,忽然笑出声:“放心吧苏阳,这里的厂房是属于民族团结办公室的,阿塔和阿恰克都跟他们认识,让他们帮你去谈谈就好了。”
民族团结办公室是90年代南疆的叫法,其实跟街道办差不多一个意思,但是多了一个统战的职能。
“那就太好了,就心辛苦你们了,咱们再去里面看看。”
但是一直到后世的近几年中才微有成效,但是在西北这种自治的环境下,相对内地好了不少,上令下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在文化局中像放映科这种历史特色的部门,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林晓倩这种岗位的人就要转岗到其他部门,或者调到其他局里工作了。
苏阳想着,如果他愿意,倒是可以到鉴定所来,到时候新的鉴定所成立后,正是需要人的时候。
毕竟都是知根知底的人。
而像鉴定科、核验科、河床测量科这种和田特色的部门倒是保留了下来。
摩托车一路来到了鉴定科,停在办公楼的下面,苏阳便拎着东西上了二楼。办公室里没几个人,大家偶尔上来喝个茶聊个天,过一会就下去了,基本上办公都在工作间。
这会大伙儿正在休息,瞅了一眼,江老不在办公室,往里走了两步,便听到走廊尽头传来江老吵吵的声音。
“老子跟你说撒,下一步就要将你的军!”
“哎哎哎,老子要将你的军,你吃老子的马儿做啥子?”
苏阳顺着声音走去,看到江老正在隔壁办公室里下棋,眼瞅着就要兵败如山倒,正想办法悔棋呢。
苏阳推门进来,看到江老,帮忙解围道:“江老,您忙着呢?”
江老一看有人来找,神情忽变,立马把棋子一推,“行嘛行嘛,今天咱们就到这儿了,算是平棋嘛,回头咱们再耍嘛。”
江老随即拉着苏阳走出门外,嘟囔道:“巴郎子,要不是你来嘛,老子就杀到他老巢去了。”
苏阳笑笑没说话,早已经习惯这老头的作风了。
虽然棋品不咋地,但是为人还是可以的。
起码对自己也没少帮忙。
“江老,您说您老欺负人家干啥,要不咱们俩杀一盘?”
江老听说要跟苏阳下棋,心里顿时怯了气,以前一有机会就拉着苏阳下棋,后来一次都没赢过,就再也不拉着苏阳下棋了,随即连忙摆手,“算咯算咯,老子腰板都快坐塌了。哎对了,你小子今天来文化局有啥子事嘛?”
说着,两个人就下了楼。
朝着文化局后面的院子里走去。
后面是一些老掉牙的健身器材,还有两个篮球架,上次文化局举办的运动会,据说江老还获得了象棋的冠军,奖状如今还挂在办公室里面。
“我来给您送烟抽。”说着,便将手里的塑料袋敞开看了看:“我先帮您拎着,回头您留着慢慢抽。”
“哎呦,搞什么名堂嘛,我还缺你的烟抽嘛,真的是哦...”
“江老,我想跟您打听个事,咱们局里最近是不是在搞什么政务改革?”
江老从兜里掏出烟,递给苏阳一根,点着抽了起来,“是的嘛,现在不光是咱们文化局,其他局里也在搞嘛。”
江老说着,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以后像你这种临时岗就没有了撒,你要是还想在局里挂职,我可以帮你说说撒,让你正式转到咱们鉴定科来嘛。”
苏阳笑笑:“还是算了,咱也不能浪费国家的资源嘛。是这样的江老,我是想说,现在我那边的鉴定工作,单子也越来越多,要是每次都送货到咱们鉴定室核验,再上报审批发证,这种工作就太繁琐了,您看能不能让我们自己核验,独立出证,但是受咱们文化局的监督,算是咱们文化局的一个附属性质,这样我们的大家的工作都能快着些。”
江老听完,砸吧着嘴,仔细想了想。
事实也是如此,现在玉石鉴定已经成为行业趋势,这也是文化局需要提前预准备的变化。
最近看报纸上,内地已经有很多家玉石鉴定所成立了。
他们局里开会也研究过这种新兴的东西,而且和田地区就苏阳这一家,也算是走在了市场前列。
有了第一家,那以后肯定会出现第二家第三家,到时候文化局的工作就太繁琐了。
只是他们还没想到有效的预想办法,原本是想找苏阳过来开个扩大会议,听一下意见的。
“巴郎子,你这个想法很好嘛,这个我们也想过,但是这个是事情需要上头考虑清楚嘛,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我,到时候我写提议上去嘛!等大家开会再讨论,你看咋样?”
“太好了江老,这事就拜托你了。”
现在正好是局里收集提议的时候,大家有什么对工作和岗位的提议都可以上提讨论。
随后,两个人边走边说,苏阳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末了,还补充了一句。
“江老,如果这个通过了,虽然不用文化局帮忙做这个繁琐的工作了,但是我们的鉴证费和工本费还是照常上交,这点请局里放心。”
江老也点点头,知道这是他开的条件,文化局每个月平白无故的收到一笔钱,不动心那是假的,苏阳也是想拿钱买个方便。
说完了正事,苏阳悬着的心放下了半截,剩下的就是要等消息了。
随后他们来到工作间。
屋里的石料子依旧琳琅满目。
大家看到苏阳,下意识咧嘴笑了,知道今天可以下个早班了。
苏阳按照惯例,后面跟着两个人,一个人拿笔记,一个人贴标签。
苏阳在石料架前来回走动,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把他们一天的工作量给干完了。
苏阳也没有逗留,准备走的时候,江老拿出一个信封塞到他手里,说是这两个月的工资。
苏阳没好意思要,毕竟自己十天半个月的来一趟,传出去被人诟病,便推了回去,塞到了江老自己的口袋里。
苏阳随后又骑着车子回到了店里。
大胡子在家闲的没事,刚好在店里帮忙,主要还是等苏阳回来,问问关于鉴定所的事情。自打昨天要说让他负责鉴定所的筹办,就做了一晚上的梦,吃过早饭就过来等着了。
“巴郎子你回来了嘛,我就是想问问,咱们鉴定所开在哪里嘛?怎么开嘛?要招多少人嘛....”
大胡子一连串的问题问了出来,感觉比自己想的都多。
苏阳现在还没思考那么多的细节,目前就是先找到地方才行,首先就要满足车来车往的交通条件,还有工人上工的便利条件,这就需要一个很大的地方,而且距离市区还不要太远。
“阿达西,你有什么地方推荐嘛,要便宜的嘛,还要地方大一些的!”
大胡子思索一会,想起了一个地方。
“我倒是有一个地方嘛!”
“就在鸽子巷后面的古兰街嘛,现在有个废弃的厂子,原来是个农业种子厂,前段时间因为推广棉花,现在搬到县里去了,你可以去看看嘛!”
“行,那就去看看。”
随后,苏阳带着古丽一起去了古兰街。
古兰街是民族街,基本都是当地维族人,街上的店铺都是严格遵循着民族的饮食和风俗,比较清真。
街道的拱形门廊上,缠绕着干枯的葡萄藤,褪色的蓝漆木牌用汉维双语写着“古兰巴扎”。
刚踏进石板路,烤包子坑里腾起的白雾就裹着孜然香扑面而来,戴白帽的老者正用铁钩翻动着金黄的馕饼,铜壶里的砖茶在炭火上咕嘟作响。
“亚克西姆赛斯!”
卖哈密瓜的姑娘笑着用围裙擦手,古丽熟门熟路地接过递来的瓜瓣,都是一起长大的朋友,那姑娘长的也是十分有特色,看到苏阳热情的递上一块哈密瓜。
苏阳注意到每个摊位后都挂着艾德莱斯绸缝制的布袋,彩色菱纹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个小彩虹。
转过晒满红花干的晾架,便来到了废弃的种子厂,厂房的铁门还没关,里面的人刚搬走,看起来还比较干净整洁。
一行人走进厂房,映入眼帘的是三排整齐的平房,每排约七八间,绵延三十余米。首排房屋前是个宽敞的院落,搭着停车棚,一排水龙头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旁边矗立着一台锈迹斑斑的变压器。
斑驳的水泥墙上,褪色的玉米产量图表依稀可辨。墙角处,冬青与骆驼刺从裂缝中探出头来,给这废弃的场所平添几分生气,乍看竟有几分校园的模样。
“苏阳,这里早年是养马场。”古丽抚摸着斑驳的墙皮,眼中泛起回忆的涟漪,“我小时候常来这儿喂马呢。”
“条件比想象中好。”苏阳环视四周,脑海中已勾勒出蓝图。
首排作鉴定室,次排当仓库,末排改成员工宿舍兼食堂。只是想到民族街的特殊性,他不免担心会无意触犯某些禁忌。
“巴郎子,你看这里怎么样,大家伙离家也近,上下班也方便嘛。”大胡子推开一间屋子,里面还有很多剩下的桌子板凳,还有地上洒落的种子粒。
“这地方很不错,有家的感觉。”苏阳看向大胡子,“阿达西,你在这人脉广,认识的人多,到时候招人的时候还得你多费心,技术方面.....”
话未说完,大胡子蒲扇般的手掌已重重拍在他肩上:“巴郎子放心,我们维族有句谚语说'盐和馕要分着吃’,我办事绝对不胡里麻汤!”
古丽蹲下身捡起颗玉米粒,忽然笑出声:“放心吧苏阳,这里的厂房是属于民族团结办公室的,阿塔和阿恰克都跟他们认识,让他们帮你去谈谈就好了。”
民族团结办公室是90年代南疆的叫法,其实跟街道办差不多一个意思,但是多了一个统战的职能。
“那就太好了,就心辛苦你们了,咱们再去里面看看。”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12/52357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