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举德政肃威刑,师承昭烈帝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氪命修行:从锦衣卫开始长生财阀小娇妻:叔,你要宠坏我了!你是我的万千星辰薄夜唐诗寄宿妈妈的闺蜜家后,阿姨破产了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别叫我恶魔栾青峰绝世狂医从天才开始无敌于斗破只想让女主摆脱渣男的我,竟成了牛头人?

    筑水。
    这是流经房陵的一条大河,向东汇入汉水,也属于汉水的支流。
    立城十里。
    一座小型坞壁的雏形映入眼帘。
    李辅寻了个石头坐下,右手擦拭额头的汗水。
    作为孟达的亲信,李辅自然不用亲自去修工事,只需要去督促众军士。
    即便如此,李辅也是累得够呛。
    想到这几年在秭归的安逸生活,李辅就是一阵怀念。
    刘备入了川,江陵有关羽。
    秭归的孟达军除了日常训练也就偶尔出城剿剿匪,如此七八年,生活要多滋润有多滋润。
    作为军中校尉的李辅,日子更是舒坦。
    李辅在秭归光是小妾就纳了三个,而在秭归置办的田宅也有多处。
    不曾想离了秭归后,这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苦累。
    李辅不由有些后悔了。
    倘若当初选择留在秭归,这宜都太守就不是樊友而是自己了。
    想到樊友只是留驻秭归啥也没干就当了宜都太守,李辅心中直呼樊友真是走了狗屎运竟如此的命好!
    不仅李辅如此,在筑水河畔修工事的众军士亦是如此。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惯了安逸日子的秭归兵,忽然日子变得不安逸了,这怨言是不可能小的。
    李辅也没有去制止众军士的埋怨。
    亦或者说。
    李辅是故意在纵容众军士的埋怨。
    如此一来,或许就会令刘封放弃让众军士来修工事。
    有役夫在,何必非得让众军士亲自来修工事啊!
    正胡思乱想间。
    一骑呼啸而至,高呼“副军将军到”。
    李辅一个激灵站起身来,将手中的鞭子甩得“噼啪”响,对着众军士佯装高喝:“都加把劲,一个个平日里都自诩勇士,怎能连修工事都没气力!”
    待得刘封抵达,李辅又屁颠屁颠的迎上,满脸的谄媚相:“末尉李辅,见过副军将军。”
    刘封扬鞭立马,看着前方一脸“恭敬”的李辅,下意识的想到了司马懿诱降李辅和邓贤的事。
    一个是孟达的亲信一个是孟达的外甥,竟然都选择了背叛孟达。
    不论孟达再怎么吹有“乐毅之量”,李辅和邓贤的背叛就足以证明孟达平日里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以至于到了危急时刻身边的亲信为了活命就行反叛之事。
    再瞧刘备。
    即便夷陵之战败得那么惨,也有骁将傅肜死战断后,兵员死尽后依旧高呼“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
    刘封心思一转,起了招揽李辅的心思。
    相较于邓贤,李辅的能力更为出众,史载这李辅最终能以降将的身份做到魏国的前将军。
    这不是仅仅依靠谄媚上司就能办到的。
    没有才能的人谄媚上司,最多只能当个背黑锅的狗腿子,是不可能升到要职高位的。
    刘封没有立即向李辅抛出招揽之意,而是先围着工事巡视了一圈。
    史载归史载。
    是不是同一个人都尚未可知。
    刘封不是个盲目相信史载的人,唯有将史载跟实际结合在一起才更值得相信。
    巡视工事,也是为了验证李辅是否真的有被招揽的资格。
    李辅忐忑的走在刘封前方,向刘封介绍工事的规划和进度,生怕刘封寻机问罪。
    擅长谄媚的人也擅长察言观色。
    李辅也不傻。
    自刘封被任命为副军将军后,孟达屡屡想寻刘封的不痛快都以失败告终,只敢在私底下埋怨刘封。
    甚至于,昨日众军校群情激奋想要找刘封理论时,孟达都不敢带头。
    孟达都不敢公然得罪的人,李辅更不敢公然得罪。
    不论私底下怨念有多深,该办的事李辅也是一丝不苟的办了,避免被刘封抓住问题一顿呵斥。
    也为了避免这好不容易才当上的校尉就被刘封给卸了。
    若真如此,那就亏死了。
    “李校尉,没看出来你对修工事还挺有心得的。”刘封似笑非笑的盯着李辅。
    李辅不敢大意,小心翼翼的道:“末尉不敢居功,只是在遵照副军将军的吩咐办事。”
    刘封不吝赏赐,让田七取了一袋钱币给李辅:“功就是功,又岂有不敢居功之理?”
    “这袋钱币虽然也就够你买坛好酒,但这也是我要表达的态度: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你作为军中校尉,未能如期让军士抵达房陵城,故而我罚你今日来修工事;你修的工事符合我的预期,故而我赏你一袋钱币。”
    “希望你今后能再接再厉,待得大战一起,立的功劳能让你更进一步也升个偏将军来当当。”
    李辅机敏的听出了刘封话中隐含的信息,不确定地问道:“将军方才说有大战,莫非有魏狗要来攻打房陵城?”
    刘封轻笑:“常言道,有备无患。我虽然不能告诉你是否有魏狗要来攻打房陵城,但我能告诉你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李辅心头一紧。
    想到刘封又是雨后行军又是大修工事,再有刘封方才话中的隐意,李辅嗅到到了大战来袭的味道。
    跟着孟达来上庸三郡,李辅原本就是想来立功的。
    如今机会近在眼前,李辅自然不肯放弃。
    “末尉拜谢副军将军的提点,此恩定不会忘。”李辅低头拱手,略微表态。
    刘封又赞了李辅几句后,就策马离开了这处工事。
    李辅那句“此恩定不会忘”虽然未必是真心,但刘封也不在意这句话是否真心。
    刘封提点李辅,也只是在李辅心头埋下一颗种子。
    一颗能让李辅看到跟着谁才能建功立业的种子。
    只要李辅今后看到跟着刘封才能建功立业,忠诚自然就会献上,“此恩定不会忘”也会由一句虚假的承诺变成真正的承诺。
    在离开李辅的工事后,刘封又相继去了十几处工事,对督修工事的秭归军校或是如对李辅一般的提点,或是嘘寒问暖。
    对办事不力的军校也会严惩不贷。
    孟达骤然觉察到了不对劲。
    负责去打探各处工事军心的邓贤也给孟达带来了不妙的消息。
    这十几处工事的军心,一部分竟由最初的怨声道载变得积极主动了!
    邓贤更是给出了判断:校尉李辅,暗投刘封了。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708/53337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