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捷报临应天,朱元璋的震惊!
推荐阅读:直播赶海:开局暴揍噬人鲨、出家为尼后,哥哥们跪求我还俗、我靠烧香爆红娱乐圈、重生60带空间、九叔:我成了千鹤道长,威震道门、龙王令、让你代管新兵连,全成特种部队了、苏辰孟欣儿、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的确是汗血宝马,而且还是罕见的黑汗血。”
“昔日西楚霸王的乌骓就是这种。”
“说起来,也是你运气好。”
“这是在这蛮吉儿将府的马厩里找到的。”
“此番听闻你失了战马,本将做主将这战马赐予你了。”傅友德笑着道。
看着眼前高大的战马,朱应脸上也是露出了一种喜色,走上前,轻轻一抚,这战马浑身都透出了一种力感。
作为军中武将,如若不喜战马,那自然是假的。
一直以来。
朱应驾驭的都是普通战马,从北疆到这金城,朱应已经换了几匹战马了。
一则是他力量变大,普通战马根本无法承受,二则也是战马不行。
但眼前战马。
汗血宝马,这可真的是马中的极品。
有了它,朱应能够更好地在战场驰骋杀敌。
“多谢傅将军厚赠。”
“末将却之不恭了。”
朱应当即道谢。
这汗血宝马,不要才怪了。
“哈哈,宝马配英雄。”
“这匹马合该是你的。”
“不过宝马认主,在马厩找到此马时,那喂马的小厮说蛮吉儿一直都未曾驯服,你可要小心点。”傅友德笑道。
“那末将可要试试了。”
朱应笑了笑。
直接从一旁兵卒手中接过了马缰,当即翻身上马。
也就在上马的一刻。
战马发出了一声嘶鸣,前面双腿直接抬了起来,似乎要将朱应甩下去。
“就这?”
朱应稳稳的抓住,悍然坐在马鞍上不动。
然后。
悄然加大了坐下的力量。
踏踏踏。
踏踏踏。
战马疯狂踏动,在这偌大的府邸内疯狂奔腾着,同时还疯狂的甩,有着一种野性难驯。
‘看来还是小看你了。’
“那就再加大力气。”
看着这战马如此野性难驯,朱应则是更为满意了。
然后继续加大力量,双腿也在夹紧马腹。
随着朱应力量加大,身下的汗血宝马也停止了乱窜,四肢猛然承受不住,直接跪在了地上,但它还在继续挣扎着,朱应就如同千斤坠一样,疯狂压制。
持续了好一阵后。
身下的汗血宝马停止了挣扎,并且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嘶鸣,似表示臣服。
“很好。”
朱应笑了一声,松开了夹紧马腹的力量,汗血宝马立刻站直了起来,不再反抗。
而傅友德还有众将看到这一幕,第一次看到了朱应的勇力。
之前进攻金城时乃是夜幕之下,他们没有看到朱应的冲杀的英姿,但此番驯马,他们却是看到了朱应力量的展现。
“好。”
“看来真的是送对了。”
“如此野性难驯的宝马竟然被你如此轻易驯服。”
“宝马择主,朱应你不给它取个名字?”傅友德笑着道。
“此马浑身尽是黑色毛发,便为“乌”,其野性难驯,但也颇具灵性,更有一种军人的锋芒,便唤它为“乌锋”。”朱应想了想,立刻说道。
“好。”
“乌锋。”
“倒是一个好名字。”
“昔日西楚霸王坐骑乌骓因西楚霸王而名扬天下,传诵古今。”
“希望这乌锋能够与那乌骓一样,能够凭你朱应之名而名扬天下,千古传诵。”傅友德带着真挚的祝福道。
朱应翻身下马,抱拳道:“末将一定向着这个目标前行。”
……
北平!
燕王府!
内殿内。
朱棣握着一封密报,脸上的神情带着一种思虑,更带着一种惊震。
“王爷。”
“你已经拿着这一封密报看了很久了,究竟是何事能够让你如此?”
“这倒是少见了。”
一旁的姚广孝握着佛珠,也是颇为讶异的看着朱棣。
“你这和尚不是能卜算吗?那何不算算本王手中的是什么密报?”
朱棣抬起头,带着几分笑意的看着姚广孝。
“如今能够让王爷如此关切,并且密报如此快传来的唯有辽东。”
“看来是辽东出了什么事,让王爷如此关切了。”姚广孝淡淡一笑。
“你这和尚聪明过头了。”
朱棣看了一眼,随后又看向了手中的密报。
“可还记得前些日子在北疆驰骋的朱应?”朱棣问道。
“自然。”
“少年英豪,能够带领数千兵卒在北疆异域杀了那么多鞑子,还斩其族长,如此能力,不得了。”姚广孝也是颇为赞叹的说道。
话音落下。
姚广孝也立刻想到了什么:“难道是这朱应从北疆安全归来了?”
“他可不仅仅是归来了,还得到了父皇还有大哥的封赏啊。”
“如今他北疆之功已经让他获封世袭县男,加封指挥佥事,统领万军。”朱棣颇为感慨的说道。
“封爵晋位,这不是早就得到的消息吗?”
“王爷何须如此?”姚广孝不解问道。
“我北平府有多少骑兵?”朱棣则是严肃的问道。
“北平卫所,骑兵一万,步卒四万。”
“大宁也是如此。”姚广孝平静回道,但目光则是落在朱棣身上。
“大哥对这朱应的看重当真是太恩重了。”
“大宁新设了一个佥事营,一个完整的骑兵佥事营。”
“这朱应当真悍将,更是骁将智将。”
“他灭了鞑子一万多骑兵,带回来万匹战马。”
“这些战马也让他统领着完整的骑兵佥事营啊!”朱棣有些感慨的说道。
但神情带着几分严肃,不知是在感慨大宁卫所军制变化,还是在感慨他的大哥朱标对朱应的恩重,又或者是自己有其他几分心思。
“大宁府本就靠近辽东,原本就有两个骑兵佥事营,如今再增一个,便是三个。”
“如此兵力,如此骑兵,已然脱离了卫所军制了。”
“太子,这是要着重培养朱应,更是要着重在大宁培养军力了,只待辽东平定之后,或许未来大宁不再是卫所,而是都司了。”姚广孝思虑一刻,则是终开看透了事情的本质。
听到都司二字。
朱棣眼中也闪过一道凝重。
“你说我大哥命数不长,本王信了。”
“但大哥如若一直春秋鼎盛,本王也要收起不该有的心思。”
“大哥若在,本王不会有任何机会的。”
“和尚,你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
朱棣转过头,一脸严肃的对着姚广孝道,这目光自然是带着一种无言的压迫。
姚广孝则是自信一笑:“命数如此,自会有印证之时。”
“当初贫僧说过要送王爷一顶白帽子,那就不会食言。”
“如若未来做不到,王爷尽管拿下贫僧这一颗人头。”
听到这。
朱棣也不再多说此事。
随后凝视着手中的密报:“这朱应的确是能力非常,自北疆归来后,又立新功了,以此功,足够他再至少官升一级。”
“傅友德与蓝玉分别进攻辽东的金城和开原城,苦攻半月而不破。”
“那些淮西悍将也是对朱应有些嫉妒,故而举荐了朱应领兵攻城。”
“结果,那防卫森严的金城,有着近八万大军把守的金城竟然真的被他攻破了。”
“而且,他不知用的什么战法,以骑兵破城。”
“此子,如若未来不能拉拢,必是大敌啊!”
说出此话时。
朱棣的手也不由得握紧了密报。
显然。
对于朱应,朱棣是充满了好奇与忌惮。
不同于淮西。
他们虽然在军中声望极高,也的确是善于统兵,可大多已经是四十以上了,未来的时间很长,朱棣熬得过他们,而且自己父皇对淮西早就有怨,说不低那一天就处置了。
可朱应不同。
他还如此年轻,未来还很长。
此番表现出的统兵之力,战力,无不令人心惊。
“朱应。”
“此子的确是令人意外。”
“自北疆展现的能力已经足可让人高看,也让他进入了应天视线。”
“此番金城再立新功,未来不可限量。”姚广孝也说道。
朱棣从密报下又取出了一张纸条。
“这是朱应的生辰。”
“乃是军籍之中记载的。”
“你不是善于推算吗?”
“就用他的生辰来推算一番。”
朱棣抽出了这一张纸对着姚广孝一递。
姚广孝走上前,接过来一看。
“洪武五年,七月。”
姚广孝看到这年龄,心念默念。
随之。
又沉默的坐了回去,手中盘着佛珠,脸上带着一种郑重之色,似心底在推算。
朱棣也并不着急,平静等待着。
好半天后。
姚广孝睁开眼睛。
“从生辰八字来看,此子应该十分平庸。”姚广孝缓缓开口道。
“那你可算错了。”
“如若朱应如今还算平庸,那天下间就无出彩之人了。”
“十六岁开创如此战果,谈何平庸?”朱棣淡笑一声。
“或许吧。”
“此子要么生辰为错,要么就是逆天改命。”姚广孝缓缓说道。
“朱应。”
“本王对你越来越好奇了。”
“可惜本王不能离开封地,否则真的想要一见。”
朱棣缓缓开口道,眼中也有着一种向往之色。
……
时间逐渐流逝!
大明都城,应天!
踏踏踏。
踏踏踏。
一匹快骑背后插着令旗,快马从城外向着城内疾驰。
“辽东急报。”
“闪开。”
“都闪开。”
快骑快速冲进,
镇守在城门的兵卒立刻移开拒马。
快骑迅速通过。
城中许多百姓面面相觑,但也不敢阻挡,纷纷退让到了街道两侧。
“辽东急报。”
“朝廷终于对辽东动兵了。”
“辽东原本就是我华夏的疆域,如今终于要夺回来了。”
“太好了……”
许多百姓听着急报兵高呼辽东急报,每一个都是面带期待之色。
对于他们而言。
辽东。
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华夏的疆域,如今中原光复,重新归于华夏汉家,可辽东之地却是一直沦落到了北元掌控,今夕大明对辽东动兵,定然是要将辽东重新归于华夏疆域了。
急报快骑一路疾驰,直入宫门,没有任何阻碍。
奉天大殿!
“启奏皇上。”
“第二批粮草辎重已经开始调集,如今已经开始运送。”户部尚书赵勉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此番户部做的不错。”
“粮草辎重未曾断绝。”
“倒是在辽东,冯胜他们让咱失望了。”
朱元璋带着对赵勉的夸赞,也带着对征伐辽东大军攻势的不满。
“臣多谢皇上夸赞。”
“此番户部能够这么快筹集粮草辎重,一切皆因皇上恩抚治理天下,吾大明也未曾有天灾人祸,故而有所收成。”
“一切都是托皇上洪福。”赵勉则是不卑不亢的道。
听到这。
朱元璋一笑:“户部,记一功。”
“臣多谢皇上。”赵勉脸上浮起喜色,当即道谢,随后退回了班列。
“启奏皇上。”
“自大宁府动兵以来,大宁府边军已经伤亡诸多。”
“如今兵部已经收到了四千余人阵亡名册,还有一千余众负伤退伍名册。”
“这些将士还需抚恤。”
“此事还需皇上定夺。”
兵部尚书唐铎站出来,大声道。
“太子。”
“抚恤之事一直都是你来办的,此番如何?”朱元璋将目光落在朱标身上。
闻声。
朱标看向了唐铎,面带思虑。随后道:“对于为国尽忠的将士!孤只有一句话,恩待,恩抚,恩养。”
“为国阵亡!以吾大明所定阵亡抚恤发放,由兵部主导,户部为辅,确保抚恤发放至英烈家属手中。”
“为国负伤而残!以吾大明伤残抚恤发放,除此外,在其乡间为伤残将士谋取差事,确保归乡无忧。”
“对于这些为国尽忠英烈家小,朝廷恩抚。”
“具体举措,孤会亲自拟定一封旨意。”
听到朱标所言。
唐铎与赵勉当即一拜:“臣领旨。”
“太子的话诸卿应该听到了。”
“针对为国尽忠将士的抚恤,咱只有一句话,胆敢贪墨,夷其九族。”
“各部主官当责。”朱元璋扫视朝堂一眼,冷冷喝道。
在这冷冽目光之下。
整个朝堂的大臣都是心底一凛,无不畏惧。
当今皇上的狠辣,当今皇上的厉害。
朝堂谁人不知?
天下谁人不知?
昔日不可一世的李善长。
昔日不可一世,权倾朝野的胡惟庸。
昔日不可一世的杨宪。
最终的下场是什么?
他们虽然高高在上,可最终就是被朱元璋给灭了门,夷了族。
皇权至上,权柄在握。
他说夷灭九族就是九族。
这就是朱元璋!
“臣等谨遵皇上旨意。”群臣纷纷躬身对着朱元璋一拜。
看到这番态度,朱元璋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于朱元璋而言。
对于朝堂上的大臣,他表面上相信,可心底实则是不相信的。
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完全是零容忍。
虽然大明有他定下来的制度,律法!
可财帛动人心。
朱元璋必须要给予满朝压力,这样那些贪官污吏才会收敛。
“如今距离冯胜领兵进攻辽东已经一个月了。”
“不知辽东是何情况。”
朱元璋缓缓开口道,带着几分期待,同样也有着一种威压。
朱标当即站出来,一笑:“请父皇放心,宋国公一定会给父皇一个满意的交代。”
“纳哈出定无法抗衡我大明王师。”
“辽东之地也终将重归华夏。”
朱元璋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
“报。”
自殿外。
一个高呼声响彻。
只见急报兵快步跑入了大殿内,手中高举着急报。
“辽东急报。”
“冯胜大将军呈上。”
急报兵跪在了大殿内,大声禀告道。
“终于来了。”
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一抹喜色。
“快呈上来。”
朱标当即一摆手。
此刻。
辽东急报传来。
任谁都可以想得到是好消息。
如若不是捷报,冯胜或许都不敢上禀而来。
一旁侍奉的太监总管云奇大步走入殿内,双手从急报兵手中捧起了这一战报。
转而直接呈奏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朱元璋当即打开,一看,双眼立刻睁大,涌现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继而仔细定睛看着。
似有不相信。
而朝堂之上的大臣目光全部汇聚,都是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在忐忑。
接下来是天威圣恩,还是雷霆震怒。
就看这一急报之上了。
持续了一阵后。
朱元璋将这急报仔细看了几遍,确定无误。
“哈哈哈。”
“辽东,朱应。”
“咱大明真的是得到了一个年轻的骁将啊。”
“此子不错。”
“很不错。”
朱元璋大笑着道。
“父皇。”
“朱应又怎么了?”
“难道他在辽东建功了不成?”朱标笑了笑,直接问道。
整个朝堂之上也只有他敢直接询问。
而朝堂群臣抬起头,面面相觑的看着。
朱应?
这个名字又出现在了朝堂了?
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吧?
从第一次出现让朱元璋父子惊讶,记下了这一个名字,之后每一次出现都是伴随着战功,伴随着杀敌报国。
如今难道在辽东也是如此?
“不愧是咱的儿子,就是聪明。”
“没错。”
“朱应,这小子很不错,又为咱大明立下大功了。”
“他为咱大明率军攻破了金城,破开了辽东屏障。”朱元璋大笑着说道。
闻言!
朱标面带诧异之色:“朱应不是才刚刚自北疆归来,而且组建的可是骑兵佥事营,他如何破城?如何立此战功的?”
这一刻。
朱标也是有些想不到了。
不仅是他。
朝堂文武也是如此,一脸茫然。
破开金城,这与骑兵何干?
又与朱应何干?
……
PS:第二更五千字送上,上架首日万字送上,拜谢兄弟们支持。明天跑高速,稿子已经码好了,感谢支持。
“昔日西楚霸王的乌骓就是这种。”
“说起来,也是你运气好。”
“这是在这蛮吉儿将府的马厩里找到的。”
“此番听闻你失了战马,本将做主将这战马赐予你了。”傅友德笑着道。
看着眼前高大的战马,朱应脸上也是露出了一种喜色,走上前,轻轻一抚,这战马浑身都透出了一种力感。
作为军中武将,如若不喜战马,那自然是假的。
一直以来。
朱应驾驭的都是普通战马,从北疆到这金城,朱应已经换了几匹战马了。
一则是他力量变大,普通战马根本无法承受,二则也是战马不行。
但眼前战马。
汗血宝马,这可真的是马中的极品。
有了它,朱应能够更好地在战场驰骋杀敌。
“多谢傅将军厚赠。”
“末将却之不恭了。”
朱应当即道谢。
这汗血宝马,不要才怪了。
“哈哈,宝马配英雄。”
“这匹马合该是你的。”
“不过宝马认主,在马厩找到此马时,那喂马的小厮说蛮吉儿一直都未曾驯服,你可要小心点。”傅友德笑道。
“那末将可要试试了。”
朱应笑了笑。
直接从一旁兵卒手中接过了马缰,当即翻身上马。
也就在上马的一刻。
战马发出了一声嘶鸣,前面双腿直接抬了起来,似乎要将朱应甩下去。
“就这?”
朱应稳稳的抓住,悍然坐在马鞍上不动。
然后。
悄然加大了坐下的力量。
踏踏踏。
踏踏踏。
战马疯狂踏动,在这偌大的府邸内疯狂奔腾着,同时还疯狂的甩,有着一种野性难驯。
‘看来还是小看你了。’
“那就再加大力气。”
看着这战马如此野性难驯,朱应则是更为满意了。
然后继续加大力量,双腿也在夹紧马腹。
随着朱应力量加大,身下的汗血宝马也停止了乱窜,四肢猛然承受不住,直接跪在了地上,但它还在继续挣扎着,朱应就如同千斤坠一样,疯狂压制。
持续了好一阵后。
身下的汗血宝马停止了挣扎,并且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嘶鸣,似表示臣服。
“很好。”
朱应笑了一声,松开了夹紧马腹的力量,汗血宝马立刻站直了起来,不再反抗。
而傅友德还有众将看到这一幕,第一次看到了朱应的勇力。
之前进攻金城时乃是夜幕之下,他们没有看到朱应的冲杀的英姿,但此番驯马,他们却是看到了朱应力量的展现。
“好。”
“看来真的是送对了。”
“如此野性难驯的宝马竟然被你如此轻易驯服。”
“宝马择主,朱应你不给它取个名字?”傅友德笑着道。
“此马浑身尽是黑色毛发,便为“乌”,其野性难驯,但也颇具灵性,更有一种军人的锋芒,便唤它为“乌锋”。”朱应想了想,立刻说道。
“好。”
“乌锋。”
“倒是一个好名字。”
“昔日西楚霸王坐骑乌骓因西楚霸王而名扬天下,传诵古今。”
“希望这乌锋能够与那乌骓一样,能够凭你朱应之名而名扬天下,千古传诵。”傅友德带着真挚的祝福道。
朱应翻身下马,抱拳道:“末将一定向着这个目标前行。”
……
北平!
燕王府!
内殿内。
朱棣握着一封密报,脸上的神情带着一种思虑,更带着一种惊震。
“王爷。”
“你已经拿着这一封密报看了很久了,究竟是何事能够让你如此?”
“这倒是少见了。”
一旁的姚广孝握着佛珠,也是颇为讶异的看着朱棣。
“你这和尚不是能卜算吗?那何不算算本王手中的是什么密报?”
朱棣抬起头,带着几分笑意的看着姚广孝。
“如今能够让王爷如此关切,并且密报如此快传来的唯有辽东。”
“看来是辽东出了什么事,让王爷如此关切了。”姚广孝淡淡一笑。
“你这和尚聪明过头了。”
朱棣看了一眼,随后又看向了手中的密报。
“可还记得前些日子在北疆驰骋的朱应?”朱棣问道。
“自然。”
“少年英豪,能够带领数千兵卒在北疆异域杀了那么多鞑子,还斩其族长,如此能力,不得了。”姚广孝也是颇为赞叹的说道。
话音落下。
姚广孝也立刻想到了什么:“难道是这朱应从北疆安全归来了?”
“他可不仅仅是归来了,还得到了父皇还有大哥的封赏啊。”
“如今他北疆之功已经让他获封世袭县男,加封指挥佥事,统领万军。”朱棣颇为感慨的说道。
“封爵晋位,这不是早就得到的消息吗?”
“王爷何须如此?”姚广孝不解问道。
“我北平府有多少骑兵?”朱棣则是严肃的问道。
“北平卫所,骑兵一万,步卒四万。”
“大宁也是如此。”姚广孝平静回道,但目光则是落在朱棣身上。
“大哥对这朱应的看重当真是太恩重了。”
“大宁新设了一个佥事营,一个完整的骑兵佥事营。”
“这朱应当真悍将,更是骁将智将。”
“他灭了鞑子一万多骑兵,带回来万匹战马。”
“这些战马也让他统领着完整的骑兵佥事营啊!”朱棣有些感慨的说道。
但神情带着几分严肃,不知是在感慨大宁卫所军制变化,还是在感慨他的大哥朱标对朱应的恩重,又或者是自己有其他几分心思。
“大宁府本就靠近辽东,原本就有两个骑兵佥事营,如今再增一个,便是三个。”
“如此兵力,如此骑兵,已然脱离了卫所军制了。”
“太子,这是要着重培养朱应,更是要着重在大宁培养军力了,只待辽东平定之后,或许未来大宁不再是卫所,而是都司了。”姚广孝思虑一刻,则是终开看透了事情的本质。
听到都司二字。
朱棣眼中也闪过一道凝重。
“你说我大哥命数不长,本王信了。”
“但大哥如若一直春秋鼎盛,本王也要收起不该有的心思。”
“大哥若在,本王不会有任何机会的。”
“和尚,你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
朱棣转过头,一脸严肃的对着姚广孝道,这目光自然是带着一种无言的压迫。
姚广孝则是自信一笑:“命数如此,自会有印证之时。”
“当初贫僧说过要送王爷一顶白帽子,那就不会食言。”
“如若未来做不到,王爷尽管拿下贫僧这一颗人头。”
听到这。
朱棣也不再多说此事。
随后凝视着手中的密报:“这朱应的确是能力非常,自北疆归来后,又立新功了,以此功,足够他再至少官升一级。”
“傅友德与蓝玉分别进攻辽东的金城和开原城,苦攻半月而不破。”
“那些淮西悍将也是对朱应有些嫉妒,故而举荐了朱应领兵攻城。”
“结果,那防卫森严的金城,有着近八万大军把守的金城竟然真的被他攻破了。”
“而且,他不知用的什么战法,以骑兵破城。”
“此子,如若未来不能拉拢,必是大敌啊!”
说出此话时。
朱棣的手也不由得握紧了密报。
显然。
对于朱应,朱棣是充满了好奇与忌惮。
不同于淮西。
他们虽然在军中声望极高,也的确是善于统兵,可大多已经是四十以上了,未来的时间很长,朱棣熬得过他们,而且自己父皇对淮西早就有怨,说不低那一天就处置了。
可朱应不同。
他还如此年轻,未来还很长。
此番表现出的统兵之力,战力,无不令人心惊。
“朱应。”
“此子的确是令人意外。”
“自北疆展现的能力已经足可让人高看,也让他进入了应天视线。”
“此番金城再立新功,未来不可限量。”姚广孝也说道。
朱棣从密报下又取出了一张纸条。
“这是朱应的生辰。”
“乃是军籍之中记载的。”
“你不是善于推算吗?”
“就用他的生辰来推算一番。”
朱棣抽出了这一张纸对着姚广孝一递。
姚广孝走上前,接过来一看。
“洪武五年,七月。”
姚广孝看到这年龄,心念默念。
随之。
又沉默的坐了回去,手中盘着佛珠,脸上带着一种郑重之色,似心底在推算。
朱棣也并不着急,平静等待着。
好半天后。
姚广孝睁开眼睛。
“从生辰八字来看,此子应该十分平庸。”姚广孝缓缓开口道。
“那你可算错了。”
“如若朱应如今还算平庸,那天下间就无出彩之人了。”
“十六岁开创如此战果,谈何平庸?”朱棣淡笑一声。
“或许吧。”
“此子要么生辰为错,要么就是逆天改命。”姚广孝缓缓说道。
“朱应。”
“本王对你越来越好奇了。”
“可惜本王不能离开封地,否则真的想要一见。”
朱棣缓缓开口道,眼中也有着一种向往之色。
……
时间逐渐流逝!
大明都城,应天!
踏踏踏。
踏踏踏。
一匹快骑背后插着令旗,快马从城外向着城内疾驰。
“辽东急报。”
“闪开。”
“都闪开。”
快骑快速冲进,
镇守在城门的兵卒立刻移开拒马。
快骑迅速通过。
城中许多百姓面面相觑,但也不敢阻挡,纷纷退让到了街道两侧。
“辽东急报。”
“朝廷终于对辽东动兵了。”
“辽东原本就是我华夏的疆域,如今终于要夺回来了。”
“太好了……”
许多百姓听着急报兵高呼辽东急报,每一个都是面带期待之色。
对于他们而言。
辽东。
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华夏的疆域,如今中原光复,重新归于华夏汉家,可辽东之地却是一直沦落到了北元掌控,今夕大明对辽东动兵,定然是要将辽东重新归于华夏疆域了。
急报快骑一路疾驰,直入宫门,没有任何阻碍。
奉天大殿!
“启奏皇上。”
“第二批粮草辎重已经开始调集,如今已经开始运送。”户部尚书赵勉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此番户部做的不错。”
“粮草辎重未曾断绝。”
“倒是在辽东,冯胜他们让咱失望了。”
朱元璋带着对赵勉的夸赞,也带着对征伐辽东大军攻势的不满。
“臣多谢皇上夸赞。”
“此番户部能够这么快筹集粮草辎重,一切皆因皇上恩抚治理天下,吾大明也未曾有天灾人祸,故而有所收成。”
“一切都是托皇上洪福。”赵勉则是不卑不亢的道。
听到这。
朱元璋一笑:“户部,记一功。”
“臣多谢皇上。”赵勉脸上浮起喜色,当即道谢,随后退回了班列。
“启奏皇上。”
“自大宁府动兵以来,大宁府边军已经伤亡诸多。”
“如今兵部已经收到了四千余人阵亡名册,还有一千余众负伤退伍名册。”
“这些将士还需抚恤。”
“此事还需皇上定夺。”
兵部尚书唐铎站出来,大声道。
“太子。”
“抚恤之事一直都是你来办的,此番如何?”朱元璋将目光落在朱标身上。
闻声。
朱标看向了唐铎,面带思虑。随后道:“对于为国尽忠的将士!孤只有一句话,恩待,恩抚,恩养。”
“为国阵亡!以吾大明所定阵亡抚恤发放,由兵部主导,户部为辅,确保抚恤发放至英烈家属手中。”
“为国负伤而残!以吾大明伤残抚恤发放,除此外,在其乡间为伤残将士谋取差事,确保归乡无忧。”
“对于这些为国尽忠英烈家小,朝廷恩抚。”
“具体举措,孤会亲自拟定一封旨意。”
听到朱标所言。
唐铎与赵勉当即一拜:“臣领旨。”
“太子的话诸卿应该听到了。”
“针对为国尽忠将士的抚恤,咱只有一句话,胆敢贪墨,夷其九族。”
“各部主官当责。”朱元璋扫视朝堂一眼,冷冷喝道。
在这冷冽目光之下。
整个朝堂的大臣都是心底一凛,无不畏惧。
当今皇上的狠辣,当今皇上的厉害。
朝堂谁人不知?
天下谁人不知?
昔日不可一世的李善长。
昔日不可一世,权倾朝野的胡惟庸。
昔日不可一世的杨宪。
最终的下场是什么?
他们虽然高高在上,可最终就是被朱元璋给灭了门,夷了族。
皇权至上,权柄在握。
他说夷灭九族就是九族。
这就是朱元璋!
“臣等谨遵皇上旨意。”群臣纷纷躬身对着朱元璋一拜。
看到这番态度,朱元璋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于朱元璋而言。
对于朝堂上的大臣,他表面上相信,可心底实则是不相信的。
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完全是零容忍。
虽然大明有他定下来的制度,律法!
可财帛动人心。
朱元璋必须要给予满朝压力,这样那些贪官污吏才会收敛。
“如今距离冯胜领兵进攻辽东已经一个月了。”
“不知辽东是何情况。”
朱元璋缓缓开口道,带着几分期待,同样也有着一种威压。
朱标当即站出来,一笑:“请父皇放心,宋国公一定会给父皇一个满意的交代。”
“纳哈出定无法抗衡我大明王师。”
“辽东之地也终将重归华夏。”
朱元璋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
“报。”
自殿外。
一个高呼声响彻。
只见急报兵快步跑入了大殿内,手中高举着急报。
“辽东急报。”
“冯胜大将军呈上。”
急报兵跪在了大殿内,大声禀告道。
“终于来了。”
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一抹喜色。
“快呈上来。”
朱标当即一摆手。
此刻。
辽东急报传来。
任谁都可以想得到是好消息。
如若不是捷报,冯胜或许都不敢上禀而来。
一旁侍奉的太监总管云奇大步走入殿内,双手从急报兵手中捧起了这一战报。
转而直接呈奏到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朱元璋当即打开,一看,双眼立刻睁大,涌现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继而仔细定睛看着。
似有不相信。
而朝堂之上的大臣目光全部汇聚,都是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在忐忑。
接下来是天威圣恩,还是雷霆震怒。
就看这一急报之上了。
持续了一阵后。
朱元璋将这急报仔细看了几遍,确定无误。
“哈哈哈。”
“辽东,朱应。”
“咱大明真的是得到了一个年轻的骁将啊。”
“此子不错。”
“很不错。”
朱元璋大笑着道。
“父皇。”
“朱应又怎么了?”
“难道他在辽东建功了不成?”朱标笑了笑,直接问道。
整个朝堂之上也只有他敢直接询问。
而朝堂群臣抬起头,面面相觑的看着。
朱应?
这个名字又出现在了朝堂了?
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吧?
从第一次出现让朱元璋父子惊讶,记下了这一个名字,之后每一次出现都是伴随着战功,伴随着杀敌报国。
如今难道在辽东也是如此?
“不愧是咱的儿子,就是聪明。”
“没错。”
“朱应,这小子很不错,又为咱大明立下大功了。”
“他为咱大明率军攻破了金城,破开了辽东屏障。”朱元璋大笑着说道。
闻言!
朱标面带诧异之色:“朱应不是才刚刚自北疆归来,而且组建的可是骑兵佥事营,他如何破城?如何立此战功的?”
这一刻。
朱标也是有些想不到了。
不仅是他。
朝堂文武也是如此,一脸茫然。
破开金城,这与骑兵何干?
又与朱应何干?
……
PS:第二更五千字送上,上架首日万字送上,拜谢兄弟们支持。明天跑高速,稿子已经码好了,感谢支持。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207/50846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