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 章 什么是舆论
推荐阅读:模拟万次,成就人族横炼大帝、重生八零: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斗罗:绝世之邪魔之主、我刚满级,你们让我当傀儡皇帝?、边军悍卒、凡人修仙之问道长生、太荒吞天诀、杀人加点的我,被迫直播死亡游戏、灵卡杂货铺、男友和白月光求婚后,我嫁给他死对头、
“小余大人,我家老爷说你可以回去了!”
“不行,我不能离开,圣人言: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
服侍高知府多年的书童彻底的无奈了。
现在让余令走,余令竟然不走了。
他不知道余令是真的不会种地,还是故意装着不会种地。
自己老爷在长安的七亩地,被这小子快给祸害完了。
使劲施肥,使劲浇水,七亩地现在只剩下三亩。
剩下的三亩估摸着够呛了,估摸着也活不过这两日了。
人家浇粪是半桶粪半桶水,这小子浇粪实打实的粪,一点水都不掺杂的。
他浇粪的时候还是选择天最热的时候。
那一瓢粪水下去,又是晌午正热的时候,就算是铁打的苗子也扛不住,一个不注意苗子就蔫了。
肥过量给烧死的。
今日余令又来了,是挑着鸡粪来的。
这鸡粪要是铺到了地里,剩下的三亩地就别要了,直接颗粒无收。
长安知府高攀喜此时无奈了。
他此刻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他记住了余令的聪慧,怨恨余令和阉党走的太近,但忽略了余令的年纪。
如今已经有不好的风声传来了。
一个四品的知府,一个德高望重的读书人,一个科举考试考出来的命官,欺负一个半大的孩子。
让人家孩子一个人给他照看七亩地。
还很过分的不让别人帮忙,只让他一个人干!
这明显就是折磨人。
这算什么父母官,这算什么长辈,这算什么读书人,他的先生,父母是怎么教的?
教他这么折腾人?
不是所有的读书人心都是冷的,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惧怕知府。
比如那个考童生很多次都考上的苟不教。
他自认自己的学问不好,但他坚持认为自己读的是圣人文章。
年老的他开始为余令奔走,他要告诉所有人,知府这么做就是错的。
有了他打头,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如今麦子灌浆的关键时刻已经到了。
水塘,沟渠,拦水坝这些先前看似“无用功”的作用一下子都体现出来了。
虽然水很少,远达不到让麦苗喝的饱饱的程度,但最起码能让麦子喝一个半饱。
只要灌浆结束,那今年就有收成了。
这都是余令把大家组织到一起,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大家都知道
百姓不敢骂官员,但百姓敢说实话。
尤其是那些妇人,三五个聚在一起,一顿指手画脚加点头……
一个有理有据的故事就出现了,什么守孝期还不近女色,什么那啥喝药都聚不起来了还不收敛等等
别管这些谣言真不真了,反正绝对够野。
不要指望妇人的嘴里能说出什么优美动人的话语来。
她们爱听那些野的。
如今的长安街头……
知府高攀喜是个糊涂官,是靠着家里的关系买来官,是个见不得百姓好的贪官,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群妇人甚至把长安城内高知府包养的女人都扒了出来。
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偷偷的说,如今直接光明正大的讨论,反正长安这么多人都在说。
如今市面的上的谣言就差从河道里挖出来一个石人,就差一首童谣了。
只要两者具备,这几年长安一直干旱的原因那就是找到了。
那就是父母官高知府不是个好官。
因为他来了,长安这些年才干旱。
百姓们细细一算,发现果真是这样的,这知府高攀喜一来,长安就没有一个好年景。
小肥已经把石头刻好了,不管像不像,有个模样就行。
苟不教掂量着手里的银子老泪纵横,一百两,足足一百两。
不是说读书没用么?
这还是有用的,说了几句大实话而已,就有人给一百两,儿子下半辈子饿不死了,这钱够用了。
沈毅望着余令的大计划遍体生寒。
这小子的心太狠了,他把每一步,每一天,甚至某人说什么话都计划好了。
而且绝对不是诬陷,绝对不是瞎说,全部都是有理有据。
沈毅不止一次的想
这小子就该进宫,就该去执掌东厂,就该去当今后太子的大伴。
这样的人如果推荐给万岁爷,让他帮万岁爷去跟朝堂的那群人吵架,谁玩的过他啊。
示敌以弱,找到口子,黏住就不撒手,这得多恶心。
高知府如今莫名的恐惧。
他从长安的流言里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国本之争时他们用的也是这种依托大义的法子,可这种法子是在官员之间流传。
站在制高点,以大义压人。
如今……
如今这法子比当初更厉害,现在就把自己献祭给龙王爷,让龙王爷下雨了。
长安百姓也参与了,这背后一定有人,高攀喜不知道这人是谁。
是朱家皇室,还是龙首原的南宫。
一定是沈毅,这死太监,也只有他才会这种阴毒的法子。
他从没怀疑的余令。
但这件事里,他从未怀疑的过的人就是始作俑者。
流言就像是讨厌的苍蝇,只要出来了,它就会疯狂的繁殖,根本就杀不绝,也找不到头。
始作俑者的余令现在每天的日子很固定。
早晨的时候会牵着毛驴准时的出现在长安街头,带着她的妹妹闷闷,挨家挨户的收粪水。
尿一个桶,屎一个桶,垃圾分类。
因为这样分类威力大,一瓢尿水下去就能烧死一大片。
望着余令和他妹妹那脏兮兮的小脸,听着两人糯糯的喊着自己叔伯婶婶,长安人的心都碎了。
在得知两人在很小的时候都没了娘亲,长安妇孺对余令和闷闷的爱都溢出来了。
关上门,朝着知府衙门狠狠的吐了口唾沫。
“这狗官造的什么孽啊,连没娘的孩子都欺负,老天爷,你怎么不打雷劈死这些狗日的狗官啊……”
高知府想结束这场越来越汹涌的闹剧,他已经告诉余令无数次,不要去他的土地里忙活了。
他说,他只是开了个玩笑。
可余令依旧风雨无阻。
开玩笑,这事是开玩笑么,自己没惹你,你这么折腾我,余令觉得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高知府心里那个恨,可他当下一点法子都没有。
除非把自己家的七亩地砌上围墙,不然根本就堵不住余令,可谁家没事把自己的地砌上围墙啊。
高知府现在恨不得杀了余令。
可他知道这根本不可能,要杀除非把南宫也杀了,把长安人都杀了。
这个念头他根本就敢有,只要余令出事了……
他就是杀官,他就是在造反。
这么近的距离,卫所的那群粗胚转瞬即至。
文官压了武将这么多年,文武之争数百年,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余令,本官让你回去,麦子要灌浆了,大雁塔也停工这么久了,去做你的事情吧,做好了,本大人亲自给你举功。”
余令把一瓢粪泼到麦苗的根部,憨笑道:
“大人是小的见过的最高的官,为知府看管麦子,这是小子的荣幸,小子也是读过朱圣人的书的,知道以力贯之!”
见高知府不说话,余令笑道:
“知府请放心,夏收结束以后小子还来,大人的菜园需要有人看管,小子会种菜,今后就交给小的吧!”
高攀喜深吸一口气:“余令,先前我真的是开了一个玩笑!”
“大人放心,这是小子自愿的,大人年纪大了,是父母官,大人不说小子也愿意来,真的,小子愿意!”
高知府彻底的怕了。
他此刻终于明白被人讹是什么感觉了,他知道他被余令讹住了。
如果余令是军户,这点事不算什么。
问题是余令是童生,是卫所的总旗,是咸宁县主薄。
虽然是买来的官,但起码是个官,官员不该被折辱,这样今后谁愿意跟着他做事。
这是底线,不能开这个先例。
这时若是招来了锦衣卫,他们拿去做文章,哪怕朝中与御史为口舌,自己也要掉层皮。
但要论关系,东厂才是皇帝的内臣,沈毅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自己是东林学派出来的,万岁爷知道,万岁爷厌恶自己这群人厌恶到骨子里了。
自己走了一步死棋。
锦衣卫,东厂以及其他人可以将自己的军了。
“我让你滚,听到了没有,我让你滚~~~”
余令直起腰,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高大人,小子自认没惹你,你一回来就折辱我,让长安所有人看我笑话,一句滚就结束了?”
望着似笑非笑的余令,望着那张白净的面庞
笑意如刀,高知府只觉得全身上下的鸡皮疙瘩仿佛苏醒了般一层层的冒了出来。
“原来是你?”
“高知府说什么啊,小子不懂!”
高知府突然想起了先前自己对书童说的话
什么天才,什么是熬鹰训驴,这本是自己夸自己,没想到天才竟然在自己眼前。
“好小子,好狠的心啊!”
余令朝着闷闷招了招手,望着躲在麦子里纳凉的闷闷跑了过来,余令脸上的笑逐渐森然了起来。
“高知府,你说灞河里面会不会挖出一个石人呢?”
“小子你敢!”
余令脸上的笑又变得人畜无害起来,故作卑微道:
“知府大人,大慈恩寺修缮万岁爷已经知道了,苦大师要受封为僧官的,今年若修不好,那可是你的原因哦!”
“小子,你这是找死,明明是你停的工!”
“是啊,但是因为你驱使我给你种地才停的工啊,不信你去长安问问,我余小子可是长安人人认同的良善人家!”
余令舔了舔嘴唇,继续道:
“修缮大慈恩寺是我筹集来的钱,只要做工的百姓那可是一天都没亏欠过,甚至一个子都没亏欠过。
如今麦子灌浆了。
因为我带着大家修水渠,挖池塘,无数百姓受益,我余令那是百姓口中的良善人家
你说,这怎么是我停的工呢?”
“小子你在养望!”
望着龇牙咧嘴的知府高攀喜,余令深深吸了口气:
“知府大人什么是养望呢,小子跟那些穷苦百姓一样,想好好地活着,余家的心永远是真诚的!”
“我不信!”
余令把空荡荡的粪桶挑了起来,望着高攀喜喃喃道:
“圣人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私心就是道!”
听闻王守仁的话,高攀喜闻言彻底大怒,望着余令离开的背影,突然两眼一黑……
他能忍受余令的讹人,但他忍不了余令称王守仁为圣人。
他忍受不了自己驳斥了快一辈子的人竟然比自己强。
“小子,你在杀人诛心啊!”
“不行,我不能离开,圣人言: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
服侍高知府多年的书童彻底的无奈了。
现在让余令走,余令竟然不走了。
他不知道余令是真的不会种地,还是故意装着不会种地。
自己老爷在长安的七亩地,被这小子快给祸害完了。
使劲施肥,使劲浇水,七亩地现在只剩下三亩。
剩下的三亩估摸着够呛了,估摸着也活不过这两日了。
人家浇粪是半桶粪半桶水,这小子浇粪实打实的粪,一点水都不掺杂的。
他浇粪的时候还是选择天最热的时候。
那一瓢粪水下去,又是晌午正热的时候,就算是铁打的苗子也扛不住,一个不注意苗子就蔫了。
肥过量给烧死的。
今日余令又来了,是挑着鸡粪来的。
这鸡粪要是铺到了地里,剩下的三亩地就别要了,直接颗粒无收。
长安知府高攀喜此时无奈了。
他此刻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他记住了余令的聪慧,怨恨余令和阉党走的太近,但忽略了余令的年纪。
如今已经有不好的风声传来了。
一个四品的知府,一个德高望重的读书人,一个科举考试考出来的命官,欺负一个半大的孩子。
让人家孩子一个人给他照看七亩地。
还很过分的不让别人帮忙,只让他一个人干!
这明显就是折磨人。
这算什么父母官,这算什么长辈,这算什么读书人,他的先生,父母是怎么教的?
教他这么折腾人?
不是所有的读书人心都是冷的,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惧怕知府。
比如那个考童生很多次都考上的苟不教。
他自认自己的学问不好,但他坚持认为自己读的是圣人文章。
年老的他开始为余令奔走,他要告诉所有人,知府这么做就是错的。
有了他打头,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如今麦子灌浆的关键时刻已经到了。
水塘,沟渠,拦水坝这些先前看似“无用功”的作用一下子都体现出来了。
虽然水很少,远达不到让麦苗喝的饱饱的程度,但最起码能让麦子喝一个半饱。
只要灌浆结束,那今年就有收成了。
这都是余令把大家组织到一起,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大家都知道
百姓不敢骂官员,但百姓敢说实话。
尤其是那些妇人,三五个聚在一起,一顿指手画脚加点头……
一个有理有据的故事就出现了,什么守孝期还不近女色,什么那啥喝药都聚不起来了还不收敛等等
别管这些谣言真不真了,反正绝对够野。
不要指望妇人的嘴里能说出什么优美动人的话语来。
她们爱听那些野的。
如今的长安街头……
知府高攀喜是个糊涂官,是靠着家里的关系买来官,是个见不得百姓好的贪官,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群妇人甚至把长安城内高知府包养的女人都扒了出来。
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偷偷的说,如今直接光明正大的讨论,反正长安这么多人都在说。
如今市面的上的谣言就差从河道里挖出来一个石人,就差一首童谣了。
只要两者具备,这几年长安一直干旱的原因那就是找到了。
那就是父母官高知府不是个好官。
因为他来了,长安这些年才干旱。
百姓们细细一算,发现果真是这样的,这知府高攀喜一来,长安就没有一个好年景。
小肥已经把石头刻好了,不管像不像,有个模样就行。
苟不教掂量着手里的银子老泪纵横,一百两,足足一百两。
不是说读书没用么?
这还是有用的,说了几句大实话而已,就有人给一百两,儿子下半辈子饿不死了,这钱够用了。
沈毅望着余令的大计划遍体生寒。
这小子的心太狠了,他把每一步,每一天,甚至某人说什么话都计划好了。
而且绝对不是诬陷,绝对不是瞎说,全部都是有理有据。
沈毅不止一次的想
这小子就该进宫,就该去执掌东厂,就该去当今后太子的大伴。
这样的人如果推荐给万岁爷,让他帮万岁爷去跟朝堂的那群人吵架,谁玩的过他啊。
示敌以弱,找到口子,黏住就不撒手,这得多恶心。
高知府如今莫名的恐惧。
他从长安的流言里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国本之争时他们用的也是这种依托大义的法子,可这种法子是在官员之间流传。
站在制高点,以大义压人。
如今……
如今这法子比当初更厉害,现在就把自己献祭给龙王爷,让龙王爷下雨了。
长安百姓也参与了,这背后一定有人,高攀喜不知道这人是谁。
是朱家皇室,还是龙首原的南宫。
一定是沈毅,这死太监,也只有他才会这种阴毒的法子。
他从没怀疑的余令。
但这件事里,他从未怀疑的过的人就是始作俑者。
流言就像是讨厌的苍蝇,只要出来了,它就会疯狂的繁殖,根本就杀不绝,也找不到头。
始作俑者的余令现在每天的日子很固定。
早晨的时候会牵着毛驴准时的出现在长安街头,带着她的妹妹闷闷,挨家挨户的收粪水。
尿一个桶,屎一个桶,垃圾分类。
因为这样分类威力大,一瓢尿水下去就能烧死一大片。
望着余令和他妹妹那脏兮兮的小脸,听着两人糯糯的喊着自己叔伯婶婶,长安人的心都碎了。
在得知两人在很小的时候都没了娘亲,长安妇孺对余令和闷闷的爱都溢出来了。
关上门,朝着知府衙门狠狠的吐了口唾沫。
“这狗官造的什么孽啊,连没娘的孩子都欺负,老天爷,你怎么不打雷劈死这些狗日的狗官啊……”
高知府想结束这场越来越汹涌的闹剧,他已经告诉余令无数次,不要去他的土地里忙活了。
他说,他只是开了个玩笑。
可余令依旧风雨无阻。
开玩笑,这事是开玩笑么,自己没惹你,你这么折腾我,余令觉得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高知府心里那个恨,可他当下一点法子都没有。
除非把自己家的七亩地砌上围墙,不然根本就堵不住余令,可谁家没事把自己的地砌上围墙啊。
高知府现在恨不得杀了余令。
可他知道这根本不可能,要杀除非把南宫也杀了,把长安人都杀了。
这个念头他根本就敢有,只要余令出事了……
他就是杀官,他就是在造反。
这么近的距离,卫所的那群粗胚转瞬即至。
文官压了武将这么多年,文武之争数百年,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余令,本官让你回去,麦子要灌浆了,大雁塔也停工这么久了,去做你的事情吧,做好了,本大人亲自给你举功。”
余令把一瓢粪泼到麦苗的根部,憨笑道:
“大人是小的见过的最高的官,为知府看管麦子,这是小子的荣幸,小子也是读过朱圣人的书的,知道以力贯之!”
见高知府不说话,余令笑道:
“知府请放心,夏收结束以后小子还来,大人的菜园需要有人看管,小子会种菜,今后就交给小的吧!”
高攀喜深吸一口气:“余令,先前我真的是开了一个玩笑!”
“大人放心,这是小子自愿的,大人年纪大了,是父母官,大人不说小子也愿意来,真的,小子愿意!”
高知府彻底的怕了。
他此刻终于明白被人讹是什么感觉了,他知道他被余令讹住了。
如果余令是军户,这点事不算什么。
问题是余令是童生,是卫所的总旗,是咸宁县主薄。
虽然是买来的官,但起码是个官,官员不该被折辱,这样今后谁愿意跟着他做事。
这是底线,不能开这个先例。
这时若是招来了锦衣卫,他们拿去做文章,哪怕朝中与御史为口舌,自己也要掉层皮。
但要论关系,东厂才是皇帝的内臣,沈毅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自己是东林学派出来的,万岁爷知道,万岁爷厌恶自己这群人厌恶到骨子里了。
自己走了一步死棋。
锦衣卫,东厂以及其他人可以将自己的军了。
“我让你滚,听到了没有,我让你滚~~~”
余令直起腰,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高大人,小子自认没惹你,你一回来就折辱我,让长安所有人看我笑话,一句滚就结束了?”
望着似笑非笑的余令,望着那张白净的面庞
笑意如刀,高知府只觉得全身上下的鸡皮疙瘩仿佛苏醒了般一层层的冒了出来。
“原来是你?”
“高知府说什么啊,小子不懂!”
高知府突然想起了先前自己对书童说的话
什么天才,什么是熬鹰训驴,这本是自己夸自己,没想到天才竟然在自己眼前。
“好小子,好狠的心啊!”
余令朝着闷闷招了招手,望着躲在麦子里纳凉的闷闷跑了过来,余令脸上的笑逐渐森然了起来。
“高知府,你说灞河里面会不会挖出一个石人呢?”
“小子你敢!”
余令脸上的笑又变得人畜无害起来,故作卑微道:
“知府大人,大慈恩寺修缮万岁爷已经知道了,苦大师要受封为僧官的,今年若修不好,那可是你的原因哦!”
“小子,你这是找死,明明是你停的工!”
“是啊,但是因为你驱使我给你种地才停的工啊,不信你去长安问问,我余小子可是长安人人认同的良善人家!”
余令舔了舔嘴唇,继续道:
“修缮大慈恩寺是我筹集来的钱,只要做工的百姓那可是一天都没亏欠过,甚至一个子都没亏欠过。
如今麦子灌浆了。
因为我带着大家修水渠,挖池塘,无数百姓受益,我余令那是百姓口中的良善人家
你说,这怎么是我停的工呢?”
“小子你在养望!”
望着龇牙咧嘴的知府高攀喜,余令深深吸了口气:
“知府大人什么是养望呢,小子跟那些穷苦百姓一样,想好好地活着,余家的心永远是真诚的!”
“我不信!”
余令把空荡荡的粪桶挑了起来,望着高攀喜喃喃道:
“圣人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私心就是道!”
听闻王守仁的话,高攀喜闻言彻底大怒,望着余令离开的背影,突然两眼一黑……
他能忍受余令的讹人,但他忍不了余令称王守仁为圣人。
他忍受不了自己驳斥了快一辈子的人竟然比自己强。
“小子,你在杀人诛心啊!”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070/53444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