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 章 三个和尚

推荐阅读:大日我都吞了,你说我练错了?不复合,不原谅!裴先生净身出户被逼入赘,我种田崛起横扫天下惨死重生后,冰山老公变疯批了万古之王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不败战神杨辰太上武神诀高手下山被七个姐姐宠上天哈哈哈,大明

    余员外要做什么并未告诉任何人。
    自那慧心和尚走后,余员外给了厨娘很多钱,让她去买了很多的肉。
    厨娘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认认真真的去做了。
    余员外也是胃口大开,饭量大增。
    如今的京城除了粮食没涨价,什么都在涨价。
    粮食没涨,那是因为万岁爷命户部发米粮二十万石平粜。
    平粜也就是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
    厨娘虽然没读过书,但她不傻。
    她知道这是在京城,朝廷怕难民闹事,把粮食平粜卖给全城百姓。
    她可是听说了,京城外面的粮食可是价格高的吓人。
    忙了一天的余令见老爹能吃格外的开心,这就说明身子已经慢慢的恢复过来了。
    在这年头能吃就是福,一旦年纪大了,胃口不好了,就不好活。
    中年人其实很少发烧,可一旦发烧,哪怕是低烧也会让人很痛苦。
    余令只顾得开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老爹要做什么。
    余员外在暗暗的准备着。
    一旦他觉得他的病好了,他就去找那个慧心和尚,亲手捅了这个妖僧。
    这个和尚说的话太邪了,要求也是满满的恶意。
    礼佛之人,哪有不懂佛的,佛怎么会要求百姓把自己的孩子献给佛。
    真要这样,那就不是佛。
    那是邪教。
    余令看到老爹的胃口好了起来,非常开心。
    饭桌上余令把所见所闻的的趣事都讲了出来,逗的余员外哈哈大笑。
    闷闷也很开心,她现在有很多的玩具,有了新的布老虎,抱着就不撒手。
    除了给余令看,任何人都不给,理由是这是怕你弄脏了。
    在清晨的朝阳里,余令和小肥拿着厨娘做好的包子朝着皇城走去。
    门房老叶打着哈欠,跟在余令身后。
    “叶叔,你要去城里买东西?”
    “嗯,逛逛!”
    “哦!”
    “晚上散工的时候我等你。”
    “在哪里!”
    “大柳树!”
    “嗯,记住了。”
    走的浑身冒汗,余令才终于走到自己的案桌前。
    余令到来,一个汉子拿着抹布快速跑开,远远地冲着余令傻笑。
    余令不认识他。
    其实在昨日的时候这个汉子就来了,也是干同样的活。
    用不知道在哪里捡来的一块破布,把余令这个账房的桌椅擦的铮亮。
    主要原因可能是余令给了他一个鸭掌。
    其实余令也特别喜欢吃鸭掌,因为全是皮,很有味。
    余令其实也不想给他。
    但余令实在受不了自己坐在那儿吃,他在那儿咽口水。
    在他的眼神下,余令觉得自己不是个人。
    余令觉得自己就是那种穷凶极恶之人,负罪感满满。
    在他的眼神注视下,嘴里的鸭肉都没味道。
    所以就给了他一个鸭爪子。
    这一个举动把陈婶婶气得不行,她小声的嘀咕着。
    说什么这么好的肉凭什么给一个不相干的外人。
    余令很好奇他为什么不拿着竹签去磨一天“洋工”。
    现在干活的都是这么做的。
    只要衙役不在,坟头大小的土堆二十多人干,若是衙役一天都不在。
    第二天接着干。
    大集体干活,只要不是多劳多得,指望着所有人卖力的去干几乎不可能。
    干的再多,粮食就是一升。
    苏怀瑾知道这人的时候他也很好奇,他特意去查了一下。
    回来后说他家住在正阳门边,这一户人家叫什么他也不知道,衙门户籍里没有这一户。
    现在应该只剩下这么一个孩子了。
    苏怀瑾还说了,这一户大雨之前是有人的,靠着收夜肥养家糊口。
    现在没人了,房子都不见了。
    如今衙门都说没有这一户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外来的,要么就是跟余令先前一样是“黑户”。
    这汉子似乎对余令格外地有兴趣。
    余令干活他在旁边盯着看,余令在地上写字他也在远处盯着看。
    无论余令做什么他都盯着看。
    等余令散工走后,他会快步跑过去,把地上散落的点点糜子捡起来,聚集在掌心凑成一小把。
    然后全部喂在嘴里。
    生吃糜子。
    这是小肥说的,他昨日特意的躲在远处看到的。
    今日余令又见到了他,余令感觉他有点有气无力。
    招了招手……
    这家伙见余令朝着他招手,如野牛一般冲了过来。
    跑到余令跟前后故意弯着腰,不断的朝着余令作揖。
    这时候余令才发现眼前这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汉子。
    这明显就是一个半大的小子,嘴角的绒毛还在。
    再细细的一看,余令发现了不同。
    这人眼眸的颜色,鼻梁和别人有所不同,有些西域的特色。
    余令觉得这小子应该是个混血。
    “为什么老看着我!”
    这孩子明显有点失望了,他以为余令招手是跟前日一样给他吃的。
    没想到是来问话的,吃的没有。
    “他们说你人好!”
    余令笑了笑,好奇道:“你有名字么?”
    “如意。”
    余令一愣,以为名字是什么狗儿,老鼠之类的好养活的贱名。
    没想到他的名字倒是出人意料的好听。
    “咦,你这名字还怪好听的,对了,我前日见到你了,你的父母呢?”
    “烧了!”
    余令闻言立马说不出来了,一旁在谷子里挑石子的陈婶也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抬起了头来。
    “吃了么?”
    “没吃!”
    余令又在身上开始摸索,摸索了半天,铜板没有碎银倒是有。
    咬了咬牙,余令把一粒碎银给了如意。
    “去买点吃的吧!”
    如意望着余令,有些不可置信的望着手里的一小粒碎银。
    然后又如野牛一般跑了出去,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这一次,陈婶什么都没说。
    她是当娘的人,别的或许触动不了她,但一个没父母的孩子却能直击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就在余令以为自此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意的时候,他竟然又回来了。
    他用银钱买了三张饼,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还给了余令。
    他只花了三个钱。
    他没说话,开始蹲在那里吃饼子。
    一手拿着饼往嘴里塞,一手张开接着饼子掉落的碎屑,三张饼没能等到一盏茶的时间。
    可能有点渴,他又跑开了,直接跑到沟渠边上,伸着头就开始喝水。
    余令刚喊出不能喝,他已经喝了好几口。
    “唉,喝不得啊!”
    “干净的,我昨日都喝了。”
    余令的心又被如意给揪了一把。
    知道水是干净的,那是看着干净,混浊物是沉了下去,但这水是死水。
    “要烧开喝!”
    “家没了,东西都被冲走了,烧不了水,我的身子好,小时候都是这么喝的,没事的,我都习惯了!”
    短短的几句话,听的余令心都在抖。
    这生活听着都让人喘不过气来,他还能笑着有问有答。
    “给你!”
    见余令手中的竹签,如意眼睛一亮,随后又轻微的摇了摇头:
    “我不要,拿回去也没东西煮,浪费!”
    “那也不能饿死啊!”
    “今日我已经吃饱了,明日的事情明日再说,实在不行的话明日我就去城墙底下挖甜根。”
    如意低下了头:“我知道哪儿最多……”
    如意的话让余令无话可说,看着年纪不大,却成熟的可怕。
    原先以为小肥就已经成熟了,没想到来个更狠的。
    这话里的意思都透露着看淡生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都是被生活逼的。
    怪不得所有人都对工地里,拿着比他身高都高工具的“童工”无动于衷呢。
    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罢了。
    “一会儿散工帮我分粮食,你若做的好,明日我依旧给你买吃的,你看行不行,但前提是不能喝生水!”
    如意抬起头,指着自己的眼睛道:
    “我娘生我之前是个娼妇,我爹是一个从北面来的鞑子,所有人都说我是杂种,你就不嫌弃我是一个杂种?”
    余令笑了笑,摇了摇头。
    其实余令很想说见过比他更杂的,号称九国混血并以此为荣的都见过。
    “这是你能决定的么?”
    如意猛的抬起头,余令的这个回答让他心里莫名的好受。
    他看着余令,记住余令的模样后点了点头:
    “好!”
    望着远处那三个光头又出现了,余令不着痕迹的笑了笑。
    余令不是傻子,这群人自打出现时就一直在偷偷的盯着自己。
    第一天可能没发现,这都连续好几天了,余令又怎么会没注意到。
    那眼神就跟自己和小老虎做事去踩点的眼神一样。
    那是干坏事的眼神。
    “如意,那几个和尚你认识么?”
    如意闻言一愣,扭头看着那三个和尚。
    这几天他也注意到这三个人,注意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光头。
    而是他们坐的地方就是自己倒塌的家。
    “他们不是和尚!”
    “不是和尚?”
    “对,不是和尚,他们是假的,我娘说他们是专门骗人的,他们还有儿子呢,就住在北城,别人不知道罢了!”
    余令笑了,起身直接朝着三个和尚走去。
    “他怎么过来了?难道他发现了?”
    就在三人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余令已经来到三人面前,好奇的打量着三人那光亮的脑门。
    “阿弥陀佛!”
    “别阿弥陀佛了,一个戒疤都没有,说明你们不是高僧,修为肯定是没有,说吧,盯着我做啥呢?”
    自己的老爹是信佛的,供桌上供奉着佛像。
    老爹说,不是每个和尚都有戒疤,但有戒疤的和尚就很厉害。
    因为戒疤的数量通常和他的修为有关。
    随着对佛法的深入学习,头顶上戒疤的数量也会增加,最高可达十二个。
    如果有十二个戒疤的人,那就是“菩萨戒
    老爹还说,如果头上有戒疤的和尚,人品是信得过的。
    有十二个戒疤的人,那是可以托付全家性命的人。
    三个人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子会懂这么多,其中一人笑道:
    “我们是在为死去的人祈祷,来世不当可怜人。”
    余令笑了笑:“等着,我去把衙役喊来,看看你们三个到底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
    我怎么感觉你们三个就是拍花子的。”
    余令说罢就走。
    在余令走后三个和尚明显有点乱了,当看着余令真的去找衙役,并且朝着自己这边指手画脚后更慌了。
    “散工的时候动手!”
    “天没黑,不好动手!”
    “那就制造点乱子,就说朝廷在余账房这里会发精米,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让人群乱一阵,多耗一点时间!”
    (ps:戒疤是在宋朝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在明朝时期逐渐普及,烫戒疤的过程非常痛苦,一般人扛不住。)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070/50359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