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灶神爷和山神娘
推荐阅读:我,爽文大男主,能受虐文的气?、大宋第一杀神、喜当爹:我老婆是千亿大佬、我也想纯情,但她们不允许、遮天:我,昊天,人族第一帝!、九幽天帝、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夫人带崽离婚后,霍总悔疯了、出狱后,养活三个绝色嫂嫂、我的低保,每天到账1000万、
庐江郡南邻长江,东靠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这里距离建康不过三百余里,诞生过周瑜、左慈等著名的人物,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名郡。
马车沿着官道前行,道路两侧水田遍布,稻谷青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次的目的地不是郡城,而是城外大约二十里处的村落,那里有一座山,名为灶孔山,因有巨大的天洞像灶孔而得名,时常引得文人墨客过来采风赏景。
经过一天一夜的走走停停,唐禹和喜儿终于在八月初二的黄昏,到达了目的地。
可看到山下村落的时候,唐禹还是有些震惊。
什么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简直连贫民窟都不如,破落的草房比比皆是,偶有几间泥瓦房也是残破不堪,四处漏风。
农户们衣衫褴褛,或者干脆就不穿衣服,裸着上身聚集在一起,似乎要做什么事。
部分人穿着草鞋,更多的人是没鞋穿,光着脚踩在地上,面黄肌瘦,身影佝偻,像是一头头恶鬼,死盯着唐禹两人。
他们似乎有些害怕,把小孩子护在身后,全神戒备。
唐禹看向四周,田里依旧种着稻谷,发黄的稻苗意味着很快便要丰收,与这里的贫苦似乎完全不相符。
他忍不住低声道:“怎么回事?我看这里庄稼也种得好,官道也维护得不错,怎么百姓穷成这样?”
喜儿则是有些诧异地看向唐禹,道:“地又不是他们的,庄稼好不好,与他们何干?”
“我说过了,出了建康城,你才会知道建康城的好。”
“那里繁华,歌舞升平,外边却直接就是修罗炼狱。”
说完话,喜儿从身上掏出几个铜钱,大声道:“来个人问话!有赏钱拿!”
话音落下的瞬间,无数人对着他们冲了过来,那阵仗像是打仗一般。
“夫人!夫人问小人!小人什么都知道!”
“大人,大人可怜可怜我吧,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
无数的喊声如山崩海啸一般席卷而来,伴随着无数人被踩踏,伴随着幼童惊慌的啼哭,这安静的村落,破落的地方,像是迎来了最热闹、最有希望的时刻。
官道并不算宽,两侧又是水田,人们挤着过来,喊着,伸着手,像是从深渊里冒出的怪物,试图把人拉下去。
唐禹脸色僵硬,看到这一幕,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
喜儿则是面色一冷,运着内力呵斥道:“都给我闭嘴!你们两个过来!其他的滚远点!当心打断你们的腿!”
她像是一个神明,仅仅是一句话,就吓得其他人纷纷倒退,想上前又害怕,只能渴望地看着这边。
而被她指着的中年男人和他的小女儿则是待在原地,一副中大奖的模样,谄媚地跪着,磕着头。
喜儿扔了个铜钱过去,淡淡问道:“这里是不是有山神祭奠仪式啊?什么时候开始?去哪里祭奠?”
中年男人捡了钱,兴奋无比,喘着粗气说道:“夫人,我们要拜灶神爷和山神娘,我们天黑了去,我们昨天也拜了,拜了好些时候了,五六天了。”
显然是没读过书的,说话也没逻辑,但大致还是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喜儿看着四周,觉得有些嘈杂,于是沉声道:“上马车!先离开再说!”
她拉着唐禹上了马车,而中年男人却不敢上来,弯着腰拉着女儿的手,跟在马车旁边。
唐禹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
但喜儿直接打断了他的念想:“别想着让他们上来,他们不敢。”
唐禹道:“为什么?”
喜儿冷笑道:“皇帝让你去坐龙椅,你敢坐吗?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份。”
唐禹被噎住了,一时间找不到话说。
他看到了马车内壁缝制的软包,看到了小案几上的精致果盘,盘子里装着荔枝、梨和红豆点心。
再掀开帘子,中年男人走得脚步飞快,像是获得了无穷的力量,死死攥着那一枚铜钱。
六七岁的小姑娘跟在身后小跑着,咧着嘴带着笑意,赤裸的脚踩在泥上,残破的麻衣露出了细小的手臂。
唐禹深深吸了口气,低声道:“那小姑娘跟不上马车,要不让她上来?”
喜儿瞥了他一眼,耸了耸肩,道:“随你,反正这是谢家的马车,车夫也是谢家的人,你可以决定一切。”
唐禹当即道:“停!”
他急忙掀开帘子,笑道:“让小姑娘上来吧,她光着脚走路也不方便。”
听到这句话,中年男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惊喜万分,急忙跪在地上磕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他把自己的女儿拉着,捏着她的小脸道:“还不快道谢!快啊!大人看上你是你的福气!”
“大人!你别看她瘦小!其实她已经十岁了!”
“她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肯做!”
“只要…只要一百个铜钱!一百个铜钱就好!”
唐禹僵住了,看着跪在地上的父女,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喜儿淡淡道:“你害了她,如果你现在不买下她,她免不了一顿毒打。”
“因为他爹会认为她一定是什么行为犯了错,惹了你不高兴,才导致你不买她。”
唐禹喃喃道:“我…我只是看她可怜,想让她上来坐一下,吃点东西。”
喜儿道:“她爹可不这么想,她爹以为你想买他女儿做小女奴。”
唐禹道:“才六七岁。”
喜儿轻笑道:“是十岁没错,只是没吃的长得慢而已。”
唐禹沉默了。
他低下了头,最终说道:“那买下来吧。”
喜儿道:“行啊,全天下有数之不清的这种小女孩,你都买下来吧,大圣人。”
唐禹摇头道:“我做不到,但万事开头,总要往好的地方去做,这是我碰见的第一个可怜孩子,算是缘分,我买下她。”
喜儿冷笑道:“你怎么照顾她?我们万里迢迢北上,还要带个累赘?极乐宫不是专门做善事的地方。”
唐禹道:“我让车夫把她送到谢家。”
喜儿乐道:“谢秋瞳估计会把她直接扔进池塘喂鱼。”
“省省吧唐禹,别幼稚了,你真把自己当大贵族了?就那么想有个小女奴?”
唐禹靠在了车壁上,闭上了眼睛,再不言语。
而喜儿懒得理他,命令马车朝前,确认那些村民没有追上来之后,又慢慢问了起来。
事情终于清楚了起来,大约十多天前,这灶孔山上每到深夜,就有狐鸣之声。
好奇的村民上去,恰好遇到了几个方士老爷做法,唤醒了山神娘和灶神爷,把狐妖除去了。
事迹传开,周围数十里的村民都来看热闹,请求方士老爷帮忙,让山神娘和灶神爷发发慈悲,给点东西吃,给点衣服穿。
于是,盛大的祭祀仪式就开始了。
就在灶孔山的鞍部平地上,敲着锣,烧着火,耍着铜钱剑,唤醒了沉睡的灶神爷和山神娘。
人们捐献着粮食,祈求更多的粮食。
据说只要祭祀九场,就能获得吃不完的粮食,穿不完的衣服。
今晚,是第六场祭祀仪式了。
又给了几个铜钱,喜儿将父女打发走了,才缓缓道:“今晚我们上山,看看是谁在变戏法装神弄鬼。”
唐禹看向前方,灶孔山巍巍伫立,像是一尊巨人,俯瞰着大地上哀嚎的蝼蚁。
他回头,隔着数百里,似乎也看到了繁华的建康城。
那是另外一个世界。
这里距离建康不过三百余里,诞生过周瑜、左慈等著名的人物,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名郡。
马车沿着官道前行,道路两侧水田遍布,稻谷青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次的目的地不是郡城,而是城外大约二十里处的村落,那里有一座山,名为灶孔山,因有巨大的天洞像灶孔而得名,时常引得文人墨客过来采风赏景。
经过一天一夜的走走停停,唐禹和喜儿终于在八月初二的黄昏,到达了目的地。
可看到山下村落的时候,唐禹还是有些震惊。
什么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简直连贫民窟都不如,破落的草房比比皆是,偶有几间泥瓦房也是残破不堪,四处漏风。
农户们衣衫褴褛,或者干脆就不穿衣服,裸着上身聚集在一起,似乎要做什么事。
部分人穿着草鞋,更多的人是没鞋穿,光着脚踩在地上,面黄肌瘦,身影佝偻,像是一头头恶鬼,死盯着唐禹两人。
他们似乎有些害怕,把小孩子护在身后,全神戒备。
唐禹看向四周,田里依旧种着稻谷,发黄的稻苗意味着很快便要丰收,与这里的贫苦似乎完全不相符。
他忍不住低声道:“怎么回事?我看这里庄稼也种得好,官道也维护得不错,怎么百姓穷成这样?”
喜儿则是有些诧异地看向唐禹,道:“地又不是他们的,庄稼好不好,与他们何干?”
“我说过了,出了建康城,你才会知道建康城的好。”
“那里繁华,歌舞升平,外边却直接就是修罗炼狱。”
说完话,喜儿从身上掏出几个铜钱,大声道:“来个人问话!有赏钱拿!”
话音落下的瞬间,无数人对着他们冲了过来,那阵仗像是打仗一般。
“夫人!夫人问小人!小人什么都知道!”
“大人,大人可怜可怜我吧,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
无数的喊声如山崩海啸一般席卷而来,伴随着无数人被踩踏,伴随着幼童惊慌的啼哭,这安静的村落,破落的地方,像是迎来了最热闹、最有希望的时刻。
官道并不算宽,两侧又是水田,人们挤着过来,喊着,伸着手,像是从深渊里冒出的怪物,试图把人拉下去。
唐禹脸色僵硬,看到这一幕,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
喜儿则是面色一冷,运着内力呵斥道:“都给我闭嘴!你们两个过来!其他的滚远点!当心打断你们的腿!”
她像是一个神明,仅仅是一句话,就吓得其他人纷纷倒退,想上前又害怕,只能渴望地看着这边。
而被她指着的中年男人和他的小女儿则是待在原地,一副中大奖的模样,谄媚地跪着,磕着头。
喜儿扔了个铜钱过去,淡淡问道:“这里是不是有山神祭奠仪式啊?什么时候开始?去哪里祭奠?”
中年男人捡了钱,兴奋无比,喘着粗气说道:“夫人,我们要拜灶神爷和山神娘,我们天黑了去,我们昨天也拜了,拜了好些时候了,五六天了。”
显然是没读过书的,说话也没逻辑,但大致还是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喜儿看着四周,觉得有些嘈杂,于是沉声道:“上马车!先离开再说!”
她拉着唐禹上了马车,而中年男人却不敢上来,弯着腰拉着女儿的手,跟在马车旁边。
唐禹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
但喜儿直接打断了他的念想:“别想着让他们上来,他们不敢。”
唐禹道:“为什么?”
喜儿冷笑道:“皇帝让你去坐龙椅,你敢坐吗?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份。”
唐禹被噎住了,一时间找不到话说。
他看到了马车内壁缝制的软包,看到了小案几上的精致果盘,盘子里装着荔枝、梨和红豆点心。
再掀开帘子,中年男人走得脚步飞快,像是获得了无穷的力量,死死攥着那一枚铜钱。
六七岁的小姑娘跟在身后小跑着,咧着嘴带着笑意,赤裸的脚踩在泥上,残破的麻衣露出了细小的手臂。
唐禹深深吸了口气,低声道:“那小姑娘跟不上马车,要不让她上来?”
喜儿瞥了他一眼,耸了耸肩,道:“随你,反正这是谢家的马车,车夫也是谢家的人,你可以决定一切。”
唐禹当即道:“停!”
他急忙掀开帘子,笑道:“让小姑娘上来吧,她光着脚走路也不方便。”
听到这句话,中年男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惊喜万分,急忙跪在地上磕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他把自己的女儿拉着,捏着她的小脸道:“还不快道谢!快啊!大人看上你是你的福气!”
“大人!你别看她瘦小!其实她已经十岁了!”
“她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肯做!”
“只要…只要一百个铜钱!一百个铜钱就好!”
唐禹僵住了,看着跪在地上的父女,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喜儿淡淡道:“你害了她,如果你现在不买下她,她免不了一顿毒打。”
“因为他爹会认为她一定是什么行为犯了错,惹了你不高兴,才导致你不买她。”
唐禹喃喃道:“我…我只是看她可怜,想让她上来坐一下,吃点东西。”
喜儿道:“她爹可不这么想,她爹以为你想买他女儿做小女奴。”
唐禹道:“才六七岁。”
喜儿轻笑道:“是十岁没错,只是没吃的长得慢而已。”
唐禹沉默了。
他低下了头,最终说道:“那买下来吧。”
喜儿道:“行啊,全天下有数之不清的这种小女孩,你都买下来吧,大圣人。”
唐禹摇头道:“我做不到,但万事开头,总要往好的地方去做,这是我碰见的第一个可怜孩子,算是缘分,我买下她。”
喜儿冷笑道:“你怎么照顾她?我们万里迢迢北上,还要带个累赘?极乐宫不是专门做善事的地方。”
唐禹道:“我让车夫把她送到谢家。”
喜儿乐道:“谢秋瞳估计会把她直接扔进池塘喂鱼。”
“省省吧唐禹,别幼稚了,你真把自己当大贵族了?就那么想有个小女奴?”
唐禹靠在了车壁上,闭上了眼睛,再不言语。
而喜儿懒得理他,命令马车朝前,确认那些村民没有追上来之后,又慢慢问了起来。
事情终于清楚了起来,大约十多天前,这灶孔山上每到深夜,就有狐鸣之声。
好奇的村民上去,恰好遇到了几个方士老爷做法,唤醒了山神娘和灶神爷,把狐妖除去了。
事迹传开,周围数十里的村民都来看热闹,请求方士老爷帮忙,让山神娘和灶神爷发发慈悲,给点东西吃,给点衣服穿。
于是,盛大的祭祀仪式就开始了。
就在灶孔山的鞍部平地上,敲着锣,烧着火,耍着铜钱剑,唤醒了沉睡的灶神爷和山神娘。
人们捐献着粮食,祈求更多的粮食。
据说只要祭祀九场,就能获得吃不完的粮食,穿不完的衣服。
今晚,是第六场祭祀仪式了。
又给了几个铜钱,喜儿将父女打发走了,才缓缓道:“今晚我们上山,看看是谁在变戏法装神弄鬼。”
唐禹看向前方,灶孔山巍巍伫立,像是一尊巨人,俯瞰着大地上哀嚎的蝼蚁。
他回头,隔着数百里,似乎也看到了繁华的建康城。
那是另外一个世界。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7/7000/50017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