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陆挺进队

推荐阅读:骗师尊双修后,我带宗门走向无敌重生官场从阶下囚到封疆大吏穿越七零,遇最强军官我逆天改命重生1961:我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混沌圣体,开局被仙子强迫双修混沌古鼎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无限轮回:求生从石村号开始快穿炮灰她不走寻常路边军悍卒

    考虑到方恒的人身安全以及其重要性,最终方恒无奈上了BAN位。
    好在这段时间的鬼子正在全力筹备“北上计划”,动作幅度小了不少,只有鬼子特务的活动越发频繁,刺杀事件频频发生。
    不过上了BAN位的方恒,也并没有坐以待毙。
    他询问了一下旅长之后,主动建议道:“旅长,其实我们刚开始搞化肥的时候,由于人手不足的原因,有一部分杨庄老百姓曾经加入过生产作业的过程中,我觉得不如将这一点利用起来?”
    旅长眼睛一亮:“杨庄的老百姓都是值得信任的,一直以来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你打算怎么处理?”
    “是这样的,杨庄老百姓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对化肥的认知度不高,一直以为化肥是肥田的大粪,你觉得能不能在这方面做文章?”
    参谋长笑道:“你小子啊,跟旅长还真是不谋而合,他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
    旅长笑道:“这事你就放心吧,我已经安排人到杨庄去了。”
    1939年3月22日,天气晴朗,早春的风吹拂着面颊,带来沁人心脾的草木芬芳。
    然而杨庄的老百姓们,可没心情讴歌这样的春日年华,他们要为来年的收成忙碌起来了。
    杨庄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百多口人都被集合到了一起,正在等待着八路军来的农业指导。
    “八叔,八路军这是要干啥呀,连咱们种地都要插手吗?”
    来杨庄走亲戚的伏润凑在八叔的耳边,轻声询问着。
    有着跟他相同看法的大有人在。
    “哎呀,咱们种了一辈子的地,怎么伺候土地,咱们可比八路军懂得多。”
    “就是啊,八路军只要扛枪打鬼子就行了,咱们种地的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
    八叔在杨庄颇有威望,见大家越说越不像话,急忙站起来道:“大家都安静!先听我说!”
    待大家都安静下来,八叔才道:“各位还记得新一团之前搞的养殖场吗?以前鬼子不是没来扫荡过,哪一次鬼子来扫荡,咱们不是躲进山里忍饥挨饿?可自从新一团搞了养殖场,咱们躲进山里过的是啥日子?每天都有鸡鸭肉吃,对不对?”
    “咱们有的乡亲脑子灵活,也跟着在养殖场干了一段时间,如今也从八路军手里领到了鸡鸭苗,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听到鸡鸭的叫声,那好日子大家都是能看得到的。”
    “可为什么有的人领来的鸡鸭,没养几天就死了?有的人家的鸡鸭,那个头是见天的在长?”
    “这说明搞养殖是一门学问!”
    “既然喂鸡鸭都能是一门学问,种地肯定也是一样,你们说对不对?”
    有在养殖场干过,自己家鸡鸭也喂的好的老乡现身说法道:“对!重点肯定跟养殖一样,都是学问!”
    见大家态度发生变化,八叔又重新坐了回去。
    伏润急忙小声问道:“八叔,您说的这个养殖场是怎么回事啊?”
    八叔笑着道:“那是一位归国的留学生,喝了点洋墨水,在咱们这搞的个专门喂鸡鸭的地方,据说那个留学生是专门学伺候土地的呢。”
    伏润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明白了,那是个农业专家,对蝗军没有直接的威胁,也跟它要打听的情报没有太大关系。
    没错,伏润并不是地道的华人,而是一头大陆挺进队成员!
    鬼子对中原大地早有野心,早就布局侵攻大陆的计划。
    而大陆挺进队,就是鬼子侵攻大陆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鬼子将洗脑完成的少年送到大陆,以逃荒、避难等等名义生活在中原,学着中原人说话、生活方式,甚至可能连名字都十分的本土化。
    伏润本名伏见润一郎,在中原已经潜伏小二十年,最近才被上级唤醒,任务是打听八路军的火炮来源,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找到八路军的火炮生产技术并想办法摧毁。
    凭借自幼在中原生活的经历,伏见润一郎讲一口流利的中原方言,行为举止也跟中原人一般无二,经过多番打听,伏见润一郎将目光锁定在了杨庄。
    只可惜,鬼子当初在布局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更是没有大陆挺进队的成员存在,伏见润一郎七拐八拐才找到个在杨庄生活的亲戚,以逃避战乱为由,来到了杨庄。
    伏见润一郎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听到那位留学生只是农业专家,就直接舍弃了这条线索,并且也没继续开口追问,而是跟八叔聊起了其他。
    “唉,八叔,您是不知道,我在城里的日子是真不好过,狗日的小鬼子不是人,我一家老小都被鬼子给害了,我想给一家老小报仇,可我伏家还没个后,只能暂时忍了。”
    八叔哪能分辨伏见润一郎这样深潜的特务,见它说起自己一家老小都被鬼子害死,顿时就起了同情心。
    “你在咱们杨庄就好好生活,等八路军打跑了鬼子,大家就有好日子过了。”
    话音刚落,一名八路军干部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里。
    他爬上由几张桌子搭成的台子,拿着扩音喇叭大声道:“杨庄的父老乡亲们,我是八路军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卞松,以后就常驻在咱们杨庄了,大家以后有什么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随时欢迎来农技站找我咨询,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早春玉米的种植以及相关技术。”
    见下面老乡反应还算好,比他之前去的几个村落都要配合,卞松心里松了一口气。
    但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方恒打下的基础。
    正是因为尝到了养殖场的甜头,所以杨庄的老百姓才会对新出现的事物更加具有耐心。
    “好了,现在请大家推举几名代表到前面来,我负责给代表展示早春玉米营养坨的制作方法,然后再由各位代表教授给所有村民。”
    不一会儿,十名代表就被推举了出来,作为村里最有威信的人之一,八叔也是代表之一。
    站在前面看卞松操作一番,制作出一个营养坨,八叔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什么营养坨?不就是粪蛋吗?”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990/49975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