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郎主万岁
推荐阅读:星际种田,大小姐靠炼药逆袭、修仙后,她一心做老祖、终极:女友田欣,汪大东破防了!、半岛:大制作家、我,修罗铠甲,开局选择贝利亚、穿越妻荣夫贵:绝嗣世子养崽、我的绝色总裁老婆、全民飞升了,可我没上车、骄翎、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王守贞灰溜溜的回了内苑家中,告知其父自己受阻于杨思勖,没能把钱给提取出来。
王毛仲闻言后也是愤怒不已,恨声道:“这老阉狗性至凶残,屠其乡党獠蛮以为功,真以为自己威震内外?我不过因其老迈,不忍欺老罢了!”
话虽如此,他倒也不敢直接撕破了脸的与杨思勖相斗,毕竟杨思勖年纪老迈、且又没有什么血亲族属,做起事来更加的肆无忌惮。他并不需要与之针锋相对,拿命来熬都能熬死对方。
而且眼下的他也需要注意维护自己在圣人心目中的形象,杨思勖刚刚得胜归朝,他便与之纷争,难免会让圣人觉得自己跋扈狭隘、不能容人。
“不如我去寻张家六郎?他是聪明人,之前进计于我,已经存意交好。惠妃纵然与之有亲,但其一介深宫妇人,又能予之多少关照?他也犯不上身陷这些纷争之内,结怨我家。”
王守贞想了想之后,又开口说道。
王毛仲闻言后则沉声道:“北门宫卫有奏,惠妃归后曾经召其入见。此子同样心腹难得,但也如你所言,他是聪明人,应该明白身陷此中与其无益。
他若肯相助,那自然是好。若是不肯,我不过浅受几分钱帛短用之扰,但却要替张燕公管教一下不肖的儿孙!姚氏孙能逐,张氏孙亦可!”
南省的那些公卿宰相,或为百官领袖,但在他看来也不过如此。他如今不过只是专心于北衙宿卫与群牧事宜,假使有天圣人许他任职南省,他照样能够处理妥当,不逊那些所谓出将入相的名臣。
王氏父子都觉得张岱如果聪明的话,就应该老老实实的、不要轻易涉入他处理不好的人事纷争中来,张岱自然不笨,所以他也没打算涉入其中。
当王守贞再往康俗坊张家大宅去访问时,又扑了一个空,被张家仆人告知自家郎君早数日前便与友人们出游南山,所去不知且归期未定。王守贞便也只能留下一个口信,然后便悻悻而归。
张岱都懂得将王元宝给支走,自己当然不会留在城里夹在当中难做人。他给他大姨出主意那是人情,王毛仲又没直接针对他,他自然没必要上蹿下跳的,所以早早的便出城交游去了。
离城后他便住进了自家城南田庄中,眼下这田庄也在兴动土木、建造屋舍。
除了原本的庄人佃户之外,城中一些长寿寺的僧祇户匠人们也被安排在了这里,张岱准备把工坊建造在城外庄园里,城中的净土院则只当做一个待客和宣传的场所。
田庄原本的房屋并不多,突然又搬来百十人,自然变得十分拥挤,许多人只能住在临时的帐幕中。随着冬日来临,这样的居住环境自是有些辛苦。
张岱并不是一个黑心的地主,他此番入庄来,也带来大量的生活物资,单单食用的肥羊就带来百十只,并规定每天宰杀烹煮一只羊来改善伙食。
“郎主仁义,万岁万岁!”
众庄人与新来的匠人们闻听此言后,纷纷鼓掌夸赞起来。
张岱听到这口号后却吓了一跳,连连摆手喝令众人不要乱喊。
虽说眼下“万岁”并非帝王的专属,仆人称颂主人时或有使用,但这终究有些不妥,日后真要习惯了,仆人们在闹市吼上一嗓子,碰巧他再穿上个黄袍,那接下来究竟是去皇宫还是地府,可就不好说了。
“禀郎主,日前所付文卷模勒已经刻成,随时都能印绘!”
此时有匠人走上前来,有些拘谨的向张岱躬身说道。
张岱闻言后自是一喜,连忙往临时充当印刷车间的库房而去。匠人们在将雕版刻好之后,还要进行油浸、涂漆等一系列的保养程序,从而增加雕版的坚韧度与使用寿命。
这些人都是从业多年的熟练工,如今重操旧业,也只是印刷的内容有些不同而已。但这对他们而言也没什么差别,因为这些匠人多数并不识字,刻的是佛经还是文集他们也辨识不出。
此时所采取的雕版还是长形的木板,一遍印刷出来便是一轴卷。因为他们原本需要刻绘印刷的经变内容往往都需要连贯的线条勾勒图案,中间最好不要间断。
所以哪怕如今印刷的文字内容并不需要这种版型,但是由于张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进行交代,他们还是按照过往的习惯一版雕刻而成。
虽然凭添了雕版的难度,但是由于匠人本身技艺精熟,所以雕版用时并没有加长太多。
待到张岱走进库房,匠人们便将卷轴状的白纸缓缓滚动摊平在已经均匀的涂满油墨的雕版上,前方一人推纸,后方一人则将细绢包裹的竹尺力道均匀的在纸上压过。
这印刷的工序同样不复杂,核心就在一个用力要稳。当这张纸被缓缓揭起的时候,纸面上已经印满了笔画清晰、色泽均匀的字迹。
由于纸上墨迹未干,还弥漫着一股有些刺鼻的松脂和油墨气息,但张岱对此并不在意,他示意匠人们将这卷轴放在长案上,自己俯身从头到尾细览一边,发现字迹都印的十分清晰,摆在眼前的赫然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印刷产品。
“庄上备料还能印出多少卷图书出来?这每一卷本钱是多少?”
在欣赏完这一产品后,张岱又忍不住发问道。雕版印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效率高、能量产,眼下诸事具备、只待生产,张岱当然想尽快的投入到市场上去检验一下市场接受度如何。
“庄上纸墨物料都是长寿寺旧储,当下还不能自产,剩余物料度还能印出千数卷。纸料还有余,墨料却不足了。至于本钱,凡总物料应该在七百余钱间。”
负责管理生产的是原本庄上一个佃户,粗识一些文字算术,名字叫做赵明,之前张岱打算跑路时还打算跟随同去,后来丁苍入城居住,张岱便选了他来管理庄事。
“这一卷书,本钱就这么贵?”
张岱闻言后便忍不住皱眉道,如果所用物料成本都这么高,那么再加上人工和后续销售的成本,这一卷图书起码得卖上一两贯才能有显著的利润啊。
他倒不指望靠这牛刀小试的操作来赚取什么暴利,但起码也得收支持平吧?否则每一卷图书就算只赔个百十钱,动辄上千卷的印刷量,一卷内容也能赔出个几百贯啊!
而且市面上究竟价值多少,这也实在不好判定,虽然一些手抄的书卷价格同样不低,但这种批量印刷品在没有宗教情愫的加持下,究竟能卖上什么价还实在不好说。
“成本高,是因这些用料贵且精。这些用纸能略耐火烧水浸,作纸时需用石灰淋洗纸浆,再加桐油、鹿胶、鱼鳔等调制……”
赵明连忙又解释起来,他也是询问这些匠人们才知道长寿寺造纸竟然工序这么复杂、用料这么精贵。
听到这里,张岱才有所了然,原来成本高是因为用的物料本身就贵。长寿寺的平安笺能卖到那么贵且还有市场,自然是有些门道的。现在用同样的材料印刷文卷,成本可不就居高不下么!
若将这些原本稍显奢侈的物料替换掉之后,每一卷的物料成本则就能控制在三百钱左右,这样的价格则就极大的凸显出印刷工艺的优势了。
须知当下雇使一个抄经手来抄写经卷,每天的工钱也要达到三五百钱,还不算纸墨等本身的材料消耗。而且这些抄经手本身的水平、效率也不固定,难免会有一些抄写的错漏。
所以就算不考虑这些文集本身的内容价值,即便当作寻常书籍来发卖,在工料有所控制后,也能保证具有极高的竞争力。
不过张岱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这第一炮不要太过节省,工料先可着好的用。
就算在当下没有获得什么太大的回响,保不齐日后就会有人爱惜这纸墨材料而将之作为随葬品代入坟墓中,后世考古起来也能增加一些文物材料。
他如今虽然穿越来到了大唐时代,但想到后世自己的学习生涯时,心里仍是暖暖的,愿意给同行业的师姐师妹们提供一点便利,起码给她们提供一个水论文的题材。
他这里善解人意的自我感动一番,然后便退出了库房。正在这时候,丁苍等人也从庄外行入进来,同行还有一驾马车,马车停稳后从上面下来一个老太监。
“阿郎,这个便是我日前所说的高平王府旧人黎敬恩。他知阿郎近日得暇,便连连恳求我为之引见,想要当面与阿郎商讨东山窟事!”
丁苍下马后便快速的来到张岱面前,并指着老太监黎敬恩向他介绍道。
张岱闻言后便也向对方颔首打个招呼,并又笑语道:“黎丞事迹,我听丁苍讲过。没想到郐国公辞世多年,还有忠义旧仆对他故事念念不忘,仍欲复兴,当真情怀难得,令人感动!”
“六郎谬赞,老朽实在愧不敢当。虽有忠义情怀,憾无过人才力,仍需仰仗六郎这般人间英俊贤才,才敢稍作奢望能够遂愿。”
黎敬恩听到这话后,便也连忙向张岱俯身见礼道。
王毛仲闻言后也是愤怒不已,恨声道:“这老阉狗性至凶残,屠其乡党獠蛮以为功,真以为自己威震内外?我不过因其老迈,不忍欺老罢了!”
话虽如此,他倒也不敢直接撕破了脸的与杨思勖相斗,毕竟杨思勖年纪老迈、且又没有什么血亲族属,做起事来更加的肆无忌惮。他并不需要与之针锋相对,拿命来熬都能熬死对方。
而且眼下的他也需要注意维护自己在圣人心目中的形象,杨思勖刚刚得胜归朝,他便与之纷争,难免会让圣人觉得自己跋扈狭隘、不能容人。
“不如我去寻张家六郎?他是聪明人,之前进计于我,已经存意交好。惠妃纵然与之有亲,但其一介深宫妇人,又能予之多少关照?他也犯不上身陷这些纷争之内,结怨我家。”
王守贞想了想之后,又开口说道。
王毛仲闻言后则沉声道:“北门宫卫有奏,惠妃归后曾经召其入见。此子同样心腹难得,但也如你所言,他是聪明人,应该明白身陷此中与其无益。
他若肯相助,那自然是好。若是不肯,我不过浅受几分钱帛短用之扰,但却要替张燕公管教一下不肖的儿孙!姚氏孙能逐,张氏孙亦可!”
南省的那些公卿宰相,或为百官领袖,但在他看来也不过如此。他如今不过只是专心于北衙宿卫与群牧事宜,假使有天圣人许他任职南省,他照样能够处理妥当,不逊那些所谓出将入相的名臣。
王氏父子都觉得张岱如果聪明的话,就应该老老实实的、不要轻易涉入他处理不好的人事纷争中来,张岱自然不笨,所以他也没打算涉入其中。
当王守贞再往康俗坊张家大宅去访问时,又扑了一个空,被张家仆人告知自家郎君早数日前便与友人们出游南山,所去不知且归期未定。王守贞便也只能留下一个口信,然后便悻悻而归。
张岱都懂得将王元宝给支走,自己当然不会留在城里夹在当中难做人。他给他大姨出主意那是人情,王毛仲又没直接针对他,他自然没必要上蹿下跳的,所以早早的便出城交游去了。
离城后他便住进了自家城南田庄中,眼下这田庄也在兴动土木、建造屋舍。
除了原本的庄人佃户之外,城中一些长寿寺的僧祇户匠人们也被安排在了这里,张岱准备把工坊建造在城外庄园里,城中的净土院则只当做一个待客和宣传的场所。
田庄原本的房屋并不多,突然又搬来百十人,自然变得十分拥挤,许多人只能住在临时的帐幕中。随着冬日来临,这样的居住环境自是有些辛苦。
张岱并不是一个黑心的地主,他此番入庄来,也带来大量的生活物资,单单食用的肥羊就带来百十只,并规定每天宰杀烹煮一只羊来改善伙食。
“郎主仁义,万岁万岁!”
众庄人与新来的匠人们闻听此言后,纷纷鼓掌夸赞起来。
张岱听到这口号后却吓了一跳,连连摆手喝令众人不要乱喊。
虽说眼下“万岁”并非帝王的专属,仆人称颂主人时或有使用,但这终究有些不妥,日后真要习惯了,仆人们在闹市吼上一嗓子,碰巧他再穿上个黄袍,那接下来究竟是去皇宫还是地府,可就不好说了。
“禀郎主,日前所付文卷模勒已经刻成,随时都能印绘!”
此时有匠人走上前来,有些拘谨的向张岱躬身说道。
张岱闻言后自是一喜,连忙往临时充当印刷车间的库房而去。匠人们在将雕版刻好之后,还要进行油浸、涂漆等一系列的保养程序,从而增加雕版的坚韧度与使用寿命。
这些人都是从业多年的熟练工,如今重操旧业,也只是印刷的内容有些不同而已。但这对他们而言也没什么差别,因为这些匠人多数并不识字,刻的是佛经还是文集他们也辨识不出。
此时所采取的雕版还是长形的木板,一遍印刷出来便是一轴卷。因为他们原本需要刻绘印刷的经变内容往往都需要连贯的线条勾勒图案,中间最好不要间断。
所以哪怕如今印刷的文字内容并不需要这种版型,但是由于张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进行交代,他们还是按照过往的习惯一版雕刻而成。
虽然凭添了雕版的难度,但是由于匠人本身技艺精熟,所以雕版用时并没有加长太多。
待到张岱走进库房,匠人们便将卷轴状的白纸缓缓滚动摊平在已经均匀的涂满油墨的雕版上,前方一人推纸,后方一人则将细绢包裹的竹尺力道均匀的在纸上压过。
这印刷的工序同样不复杂,核心就在一个用力要稳。当这张纸被缓缓揭起的时候,纸面上已经印满了笔画清晰、色泽均匀的字迹。
由于纸上墨迹未干,还弥漫着一股有些刺鼻的松脂和油墨气息,但张岱对此并不在意,他示意匠人们将这卷轴放在长案上,自己俯身从头到尾细览一边,发现字迹都印的十分清晰,摆在眼前的赫然已经是十分成熟的印刷产品。
“庄上备料还能印出多少卷图书出来?这每一卷本钱是多少?”
在欣赏完这一产品后,张岱又忍不住发问道。雕版印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效率高、能量产,眼下诸事具备、只待生产,张岱当然想尽快的投入到市场上去检验一下市场接受度如何。
“庄上纸墨物料都是长寿寺旧储,当下还不能自产,剩余物料度还能印出千数卷。纸料还有余,墨料却不足了。至于本钱,凡总物料应该在七百余钱间。”
负责管理生产的是原本庄上一个佃户,粗识一些文字算术,名字叫做赵明,之前张岱打算跑路时还打算跟随同去,后来丁苍入城居住,张岱便选了他来管理庄事。
“这一卷书,本钱就这么贵?”
张岱闻言后便忍不住皱眉道,如果所用物料成本都这么高,那么再加上人工和后续销售的成本,这一卷图书起码得卖上一两贯才能有显著的利润啊。
他倒不指望靠这牛刀小试的操作来赚取什么暴利,但起码也得收支持平吧?否则每一卷图书就算只赔个百十钱,动辄上千卷的印刷量,一卷内容也能赔出个几百贯啊!
而且市面上究竟价值多少,这也实在不好判定,虽然一些手抄的书卷价格同样不低,但这种批量印刷品在没有宗教情愫的加持下,究竟能卖上什么价还实在不好说。
“成本高,是因这些用料贵且精。这些用纸能略耐火烧水浸,作纸时需用石灰淋洗纸浆,再加桐油、鹿胶、鱼鳔等调制……”
赵明连忙又解释起来,他也是询问这些匠人们才知道长寿寺造纸竟然工序这么复杂、用料这么精贵。
听到这里,张岱才有所了然,原来成本高是因为用的物料本身就贵。长寿寺的平安笺能卖到那么贵且还有市场,自然是有些门道的。现在用同样的材料印刷文卷,成本可不就居高不下么!
若将这些原本稍显奢侈的物料替换掉之后,每一卷的物料成本则就能控制在三百钱左右,这样的价格则就极大的凸显出印刷工艺的优势了。
须知当下雇使一个抄经手来抄写经卷,每天的工钱也要达到三五百钱,还不算纸墨等本身的材料消耗。而且这些抄经手本身的水平、效率也不固定,难免会有一些抄写的错漏。
所以就算不考虑这些文集本身的内容价值,即便当作寻常书籍来发卖,在工料有所控制后,也能保证具有极高的竞争力。
不过张岱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这第一炮不要太过节省,工料先可着好的用。
就算在当下没有获得什么太大的回响,保不齐日后就会有人爱惜这纸墨材料而将之作为随葬品代入坟墓中,后世考古起来也能增加一些文物材料。
他如今虽然穿越来到了大唐时代,但想到后世自己的学习生涯时,心里仍是暖暖的,愿意给同行业的师姐师妹们提供一点便利,起码给她们提供一个水论文的题材。
他这里善解人意的自我感动一番,然后便退出了库房。正在这时候,丁苍等人也从庄外行入进来,同行还有一驾马车,马车停稳后从上面下来一个老太监。
“阿郎,这个便是我日前所说的高平王府旧人黎敬恩。他知阿郎近日得暇,便连连恳求我为之引见,想要当面与阿郎商讨东山窟事!”
丁苍下马后便快速的来到张岱面前,并指着老太监黎敬恩向他介绍道。
张岱闻言后便也向对方颔首打个招呼,并又笑语道:“黎丞事迹,我听丁苍讲过。没想到郐国公辞世多年,还有忠义旧仆对他故事念念不忘,仍欲复兴,当真情怀难得,令人感动!”
“六郎谬赞,老朽实在愧不敢当。虽有忠义情怀,憾无过人才力,仍需仰仗六郎这般人间英俊贤才,才敢稍作奢望能够遂愿。”
黎敬恩听到这话后,便也连忙向张岱俯身见礼道。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843/52545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