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言利需慎

推荐阅读:官术以牙还牙盘龙神剑将军短命?换亲后我旺他百年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乔念萧衡小说爹爹开门,系窝呀阴阳鼎我见过很多变态,他们都叫我变态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柯南之柯学漫画家工藤悠二

    “大父,孩儿回来了!”
    张岱登堂后先向他爷爷作拜,然后又与堂内诸宾客一一见礼。
    张说抬手示意他侍立自己席侧,座中的赵冬曦已经忍不住望着张岱笑语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六郎气魄甚雄啊,听说此言一出,京兆府乡贡群徒尽皆喑声,不敢再非议你这解头!”
    “什么情况?”
    张说闻听此言后不免一奇,旋即便转头望着张岱询问道。
    张岱也没想到事情才过了几天,便已经在都下传扬开了,于是便略作一番解释。
    张说在听完后,也忍不住便笑起来,并又说道:“怪不得方才门下杜相公遣徒来见,还道来谢日前赠书,原来还有这样一桩前事。
    他门下儿郎少见都下人物风华,急欲广纳门客,却不辨才器高低、乱置臧否,为我孙致言挑之,总好过事上教他。”
    “还是不可小觑杜相公啊,他秉直清俭、名著安西,此度归朝,想必也是要为朝情带来一些别样风气。”
    张九龄听到张说此言又有些傲慢,便又开口说道。
    张说遭受挫折打击之后,性格倒是收敛许多,闻听张九龄此言后便也颔首说道:“倒也没有小觑他,他入都伊始,我便先投书致之。其以边事入朝,更应审度时势。
    年初王君入朝言事,无恤河陇疲敝,颇陈攻略,此徒勇而贪功、好斗无谋。杜氏若不能抑之,而以边士更益其计,罔顾内外之疾困,是以宰相之尊而作边将度支之属,久必为所累!”
    张说的营边策略是备边而慎斗,尤其是在当下国中灾害连连、物用匮乏的情况下,更加不建议大兴边事。但他如今早已去位,只能寄望于通过对杜暹的影响来间接影响朝务决策。
    但是这种方法效率如何是无从保证的,杜暹作为在职的宰相,显然也不会乐意有人对自己耳提面命、教他做事。一旦态度不对,彼此间反而还有可能结怨。
    张说如今的性格虽然说已经收敛不少,但也绝对谈不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杜暹边将入朝,风格必然也有些硬朗。
    所以双方如果想达成一定的默契,最好还是要有些比较实际的基础,彼此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而这也是这些人今日在张说家中聚会的原因。
    这种比较高端的会话不太适合让张岱这样的少年参与其中,因此在他登堂之后,堂内众人也都有默契的住嘴了。但是张说却并没有要将张岱屏退的意思,反而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因此众人包括张九龄在内,望向张岱的眼神都隐隐有些不同。须知之前有的时候张说在家中与他们议事的时候,连张均都不许在场,只说南省枢机、闲人少问。
    现在张岱却被留在堂中,是不是就意味着张说对这个孙子的认可度还超过了儿子?
    且不说众人心中的疑窦,张说又继续说道:“李相强直、杜相刚猛,源氏虽云立朝多年的耆老,但性柔怯、不善争,初时或可相忍,久后必难调和。趁今杜相乍入,人情维稳,宜从速出击,一雪前耻!”
    众人闻言后也都点头称是,张九龄则沉声说道:“年初宪台考校外官,崔大夫处事以敏,诸州岁考,一日而毕。其时大夫声势正雄,纵有错漏,人莫敢白。其后河南府却屡暴昏政、吏事曲隐甚多。
    日前奉命出使、往祭南岳南海,行途所历诸州,官员皆问今年朝中谁定岁考?知崔大夫仍未去职,人多嗟叹,心怀不安,朝集之士多有怨忿,恐一岁之功,顷刻为否。”
    朝廷每年都会针对内外官员和诸州政绩进行考课,以“四善二十七最”最为考课标准。
    去年的封禅典礼让大量的政务挤压于后,今年年初时,崔隐甫新任御史大夫、奉命主持外官考课,一改之前反复审查求证的工作流程,当场询问检验并加核实,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项工作。
    当时人称其能,圣人对崔隐甫如此高效的办事能力也是欣赏有加。可是之后发生了河南府整体塌房的事件,却让崔隐甫这个前河南尹的声望大打折扣,也被人质疑其真实才能,围绕在他身上的争议一直不少。
    如今年关将近,诸外州朝集使又集中入朝,有关崔隐甫的恶评也是甚嚣尘上,只待一个机会便会直接爆发出来。
    这对张说等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如果能够将这些外州人情加以引导运用,是极有可能报仇雪恨的,甚至趁机收复一部分失地也未可知。
    张说如今已经是半退休的状态,只看皇帝接连提拔后继梯队人员拜相,显然是已经没有再重新启用他的打算,只留下一个行事风格不那么强硬的源乾曜来进行老带新。
    之前的宰相姚宋、二张都属于比较强势的宰相,尤其张说在任上将政事堂改组为中书门下之后,使得宰相同时拥有了事务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权力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加强,甚至都影响到圣意在外朝的展现。
    所以新提拔起来的两位宰相,李元纮和杜暹虽然都风格比较强硬,但皇帝并没有直接将他们任命为两省的长官,李元纮只是担任中书侍郎、杜暹则是黄门侍郎,刻意的不授两省正职,也是在有意压制持续强化的宰相职权。
    张说虽然不奢望能再重新执掌朝政,但他队伍中的后进们却还需要进步。
    崔隐甫这么大个态度鲜明的政敌待在御史大夫这一监察百官的位置上,自然让张说一系处在极大的劣势中,所以还是趁早将其解决掉为好。
    同时此举还能向新晋宰相杜暹展现一下他们的实力和战斗力,让杜暹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从而彼此间加强合作与互动。
    张岱站在他爷爷席旁,听着这些人讨论行事的目标和步骤,感觉也是很新奇,有种自己也加入到这种朝堂上党同伐异的人事倾轧中来的感觉。
    之前的他虽然也有所表现,但主要还是出于自救,并没有直接加入到人事斗争的讨论和操作中来,如今则是身在现场,感受自然有些不同。
    只不过,他看了一眼侃侃而谈的张九龄一眼,心内有些痛心疾首的暗叹道,你这浓眉大眼的怎么策划起这种事来也这么有想法?你不应该是个风度翩翩、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吗!
    人总乐意将人和事进行片面化、标签化的理解和描述,注重特点而忽略全面。
    张九龄的积极发言固然让张岱有种滤镜破碎的感觉,不过这也让他对这位贤兄的认识更鲜活起来。
    只有操守没有手段难免迂执,只有手段没有操守则就是小人一个,只有二者兼具且能达到一种平衡,才是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政治家。张九龄言人言事确有章法,怪不得能为张说所欣赏信赖。
    很快一个围绕着崔隐甫进行反击的计划便形成了,张说在指点了几个小细节上的问题后,又转头望着张岱询问道:“你还有无进言?”
    众人听到张说这问话,一时间不免更加诧异。让一个少年旁听此会已经让人意外了,临了还要征询一下意见,难道燕公真的将这个孙子当作功业的接棒人?
    针对崔隐甫其人的攻讦,张岱倒没有什么好说的,他再聪明也终究比不上这些官场中人对情势的了解,提不出更加细致有效的建议。
    但是在整体的大局上,他也的确要了解的更加全面,于是便行入走到堂中来开口说道:“唐元以来国势中兴,诚然可喜。东封告成,更是宇内欢庆。
    但言及家国,不可谓大体无忧,贞观之世百事简约,而今开元之朝则人物繁盛。圣驾为事所留,久驻天中,四方之危不可不防。
    若边衅再生,必然用度顿增,届时诸边有事、内需维持,两者俱重,无从回避,度支之事将成国务之本,丰财益物将成施政之先。
    朝中营事易甚,内外咸举则难。日前所进漕运之事,已为权势所夺。河北亦钱赋重地,既需防备突厥,又要制衡两边,若有机会可以先着一笔!”
    他也算是首次参与团队内部相对正式的会议,所以便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意见,让大家的注意力不要老集中在朝廷之内这一亩三分地。
    尽管大唐重内轻外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对的。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体量巨大的帝国,本来就是大唐最大的优势,未来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朝廷内部的人事变动和章制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到地方上去寻找新的助力。
    他这里话一讲完,张九龄便微微的皱起了眉头,旋即沉声道:“宇文融等事利之臣得擢当时,已经令内外风俗渐变。国政之本,上下所事,在于义也,岂言利耶?六郎能识治物之功,不谓无知,但也不宜过度崇之。
    钱帛之利,人皆重之,得之精神焕发、失之如丧考妣。是利能邀衣食、足用度,官重之,民亦重之。但若施政以此为先,小民谁能抗阻?物敛于国,君必多欲。民失其利,百业竟荒!言利需慎啊!”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843/52545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