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评
推荐阅读:十天一天赋,成为吸血鬼的我太BUG了、身患绝症,老婆说我只是替身、开局穿越射雕,我的系统还嘴硬、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宝可梦:我为联盟建设添砖加瓦、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家父吕奉先、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万古之王、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饭菜上来,一碟莼菜,一碟葵菹,一碗炖鱼,一碗稻米饭。
刘道规平日差不多也是这么吃的。
刘穆之出身寒门,这种待遇不算差。
岂料他却半开玩笑道:“哎呀,都督如今财大气粗,如此招待故人么?既无酒,亦无肉,更无宴席,望之心寒呀。”
“失礼失礼,刘兄莫怪,先垫垫肚子,我这就让人去准备!”刘道规一拍脑门,自己节俭惯了,全当他是自己人,的确有些招待不周。
连忙亲自去后厨,让庖人准备一顿丰盛晚宴。
鸡、鸭、鱼、羊肉、猪肉、牛肉,全部备上,羌煮貊炙,又令人去集市上买来好酒。
琳琅满目,放了两大案。
刘穆之大快朵颐,一口接一口,完全不顾风仪。
“慢些吃。”刘道规没想到他还有此嗜好。
不过这比服用五石散,男女通吃强太多。
刘道规现在也不差这点吃的。
吃的差不多了,刘穆之又掏出一枚槟榔,满脸陶醉的咀嚼起来。
刘道规静静的望着他。
半晌,他才睁开眼,满脸戏谑道:“少时家贫,饥寒交迫,于妻兄家讨食,饭后食槟榔,被人嘲笑,我夫人不忍我受辱,剪去头发,拿到市集上换钱买来酒肉,抵其兄饭食钱……”
他嘴上说的轻松,刘道规却听出其中的悲凉。
不过他能将这些往事说出来,是将刘道规当成了知己。
这种经历反而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早年刘道规日子也过的凄惨,饥一顿饱一顿也是常事,“我等寒门尚且如此,更何况庶族?”
“都督励精图治,善待百姓,实乃苍生之幸,今天下动荡,北有强魏斗二燕,南有桓玄作乱,此英雄用武之时也。”
刘穆之似乎喝多了,满脸潮红。
燕国遭受重创,却并没有覆灭,慕容垂的舅父兰汉兵变,诱杀慕容宝,及太子慕容策及王公卿士以下百余人,兼并其众,大都督大单于大将军,昌黎王,改元青龙。
慕容盛前去龙城吊丧,骗得兰汗的信任,暗中联络慕容氏旧部,发动兵变,杀兰氏满门,以长乐王身份行使燕帝权力,国内大赦,改年号为建平,是为北燕。
南面慕容德入青州,登基称帝,是为南燕。
这期间,慕容德还击退了两次北魏的进犯,在青州彻底站稳脚跟。
刘道规问道:“以刘兄之见,桓玄不能成事么?”
男人都有同样的毛病,酒喝多了,话也就多了。
“桓玄膏粱子弟,与士族高门同流合污,岂能长久?此人善于内斗,并非雄主,虽有振作之意,却目光短浅,一心一意对付北府军,败亡无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晋室已经病入膏肓了,桓玄却换汤不换药,与士族妥协,一切照旧。
这么发展下去,也不过是另一个司马家而已,并没有解决司马家留下的烂摊子。
“如今北府群龙无首,只怕不是桓玄之敌……”
刘道规饮了一口酒。
刘穆之却连连挥手,“不破不立,北府皆是北方流民,自成一系,桓玄除非屠尽京口、广陵几十万人口,否则北府便不会消亡,除掉了刘牢之和北府诸将,非但不能除掉祸患,反而为他人作嫁衣。”
“刘兄高见!”
北府与西府不一样,西府当年经过了桓温的整合,没有了那种自下而上的野性。
北府兵权分散在诸将手中。
桓玄除掉这些老将,反而解除了北府军的束缚,还建立了仇恨。
只要京口和广陵的流民还在,北府就不会消亡。
若是换成刘道规,这个时候应该千方百计的拉拢安抚北府将领,或者发动一场北伐,消耗北府军的有生力量。
“北府他日必落入你兄弟二人之……手……”刘穆之忽然脑袋一歪,好巧不巧的睡着了。
不过他这话肯定不是无心之言。
兄长刘裕在北府军中声名赫赫,刘牢之死了,他就是毫无疑问的北府首将。
孙恩的妖贼大军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谁上去都没有用,都是送人头,只有刘裕几千人一路按着孙恩的脑袋砍……
一人追杀千人,千人破十余万……
如果不是生在这个时代,谁敢相信这是真的?
当年霸王不过如此。
北府就像历史夹缝中的狼群,头狼刘牢之已经死了,新的狼王即将诞生。
如果兄长刘裕能在南面取得北府兵权,自己在北面割据淮泗,天下还有何人能敌?桓玄的末日也就到了……
刘穆之的一席话,让刘道规心中顿时清明起来。
从没想到权力竟然离自己如此之近。
不破不立,实在太符合眼下时局了。
晋室这个烂摊子已经穷途末路,别说桓玄,就是当年的桓温、谢安都扶不起来。
桓玄选择站在士族一面,实在是大错特错……
刘道规令人取来皮氅盖在刘穆之身上,心潮久久不能平复,如果自己兄弟二人能在这场狂风暴雨中崛起,那么北伐就近在眼前了。
接下来时日,刘道规与刘穆之配合无间。
他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权给钱,连建威中军都随他调遣,占田令得以快速推进。
六七万流民迁徙到泰山、东平、山阳、济阴诸郡,分宅的分宅,占田的占田,忙碌之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过这时南面也不消停。
桓玄上位不到三个月,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三吴八郡常年遭受兵灾,爆发大饥荒,士族富户,守着金银珠宝,却换不来粮食,活活饿死在家中。
桓玄拿不出粮食赈济这么多的百姓。
会稽内史王愉非但不调运粮草,还下令外出寻食的百姓回城,仆道而死者十之八九。
桓玄对这些人不管不顾,反而借口赈济灾民不利,杀吴兴太守高素,再以从贼之罪,捕竺谦之、竺朗之下狱,不经审问,直接斩首。
建康城内人人自危。
坐镇广陵的高雅之也待不下去了,不过这人实在无能,亲生父亲死于非难,他却不敢起兵报仇,反而与逃出建康的司马尚之、刘敬宣、刘轨等人弃城而走,渡海北上,投奔慕容德去了……
刘道规平日差不多也是这么吃的。
刘穆之出身寒门,这种待遇不算差。
岂料他却半开玩笑道:“哎呀,都督如今财大气粗,如此招待故人么?既无酒,亦无肉,更无宴席,望之心寒呀。”
“失礼失礼,刘兄莫怪,先垫垫肚子,我这就让人去准备!”刘道规一拍脑门,自己节俭惯了,全当他是自己人,的确有些招待不周。
连忙亲自去后厨,让庖人准备一顿丰盛晚宴。
鸡、鸭、鱼、羊肉、猪肉、牛肉,全部备上,羌煮貊炙,又令人去集市上买来好酒。
琳琅满目,放了两大案。
刘穆之大快朵颐,一口接一口,完全不顾风仪。
“慢些吃。”刘道规没想到他还有此嗜好。
不过这比服用五石散,男女通吃强太多。
刘道规现在也不差这点吃的。
吃的差不多了,刘穆之又掏出一枚槟榔,满脸陶醉的咀嚼起来。
刘道规静静的望着他。
半晌,他才睁开眼,满脸戏谑道:“少时家贫,饥寒交迫,于妻兄家讨食,饭后食槟榔,被人嘲笑,我夫人不忍我受辱,剪去头发,拿到市集上换钱买来酒肉,抵其兄饭食钱……”
他嘴上说的轻松,刘道规却听出其中的悲凉。
不过他能将这些往事说出来,是将刘道规当成了知己。
这种经历反而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早年刘道规日子也过的凄惨,饥一顿饱一顿也是常事,“我等寒门尚且如此,更何况庶族?”
“都督励精图治,善待百姓,实乃苍生之幸,今天下动荡,北有强魏斗二燕,南有桓玄作乱,此英雄用武之时也。”
刘穆之似乎喝多了,满脸潮红。
燕国遭受重创,却并没有覆灭,慕容垂的舅父兰汉兵变,诱杀慕容宝,及太子慕容策及王公卿士以下百余人,兼并其众,大都督大单于大将军,昌黎王,改元青龙。
慕容盛前去龙城吊丧,骗得兰汗的信任,暗中联络慕容氏旧部,发动兵变,杀兰氏满门,以长乐王身份行使燕帝权力,国内大赦,改年号为建平,是为北燕。
南面慕容德入青州,登基称帝,是为南燕。
这期间,慕容德还击退了两次北魏的进犯,在青州彻底站稳脚跟。
刘道规问道:“以刘兄之见,桓玄不能成事么?”
男人都有同样的毛病,酒喝多了,话也就多了。
“桓玄膏粱子弟,与士族高门同流合污,岂能长久?此人善于内斗,并非雄主,虽有振作之意,却目光短浅,一心一意对付北府军,败亡无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晋室已经病入膏肓了,桓玄却换汤不换药,与士族妥协,一切照旧。
这么发展下去,也不过是另一个司马家而已,并没有解决司马家留下的烂摊子。
“如今北府群龙无首,只怕不是桓玄之敌……”
刘道规饮了一口酒。
刘穆之却连连挥手,“不破不立,北府皆是北方流民,自成一系,桓玄除非屠尽京口、广陵几十万人口,否则北府便不会消亡,除掉了刘牢之和北府诸将,非但不能除掉祸患,反而为他人作嫁衣。”
“刘兄高见!”
北府与西府不一样,西府当年经过了桓温的整合,没有了那种自下而上的野性。
北府兵权分散在诸将手中。
桓玄除掉这些老将,反而解除了北府军的束缚,还建立了仇恨。
只要京口和广陵的流民还在,北府就不会消亡。
若是换成刘道规,这个时候应该千方百计的拉拢安抚北府将领,或者发动一场北伐,消耗北府军的有生力量。
“北府他日必落入你兄弟二人之……手……”刘穆之忽然脑袋一歪,好巧不巧的睡着了。
不过他这话肯定不是无心之言。
兄长刘裕在北府军中声名赫赫,刘牢之死了,他就是毫无疑问的北府首将。
孙恩的妖贼大军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谁上去都没有用,都是送人头,只有刘裕几千人一路按着孙恩的脑袋砍……
一人追杀千人,千人破十余万……
如果不是生在这个时代,谁敢相信这是真的?
当年霸王不过如此。
北府就像历史夹缝中的狼群,头狼刘牢之已经死了,新的狼王即将诞生。
如果兄长刘裕能在南面取得北府兵权,自己在北面割据淮泗,天下还有何人能敌?桓玄的末日也就到了……
刘穆之的一席话,让刘道规心中顿时清明起来。
从没想到权力竟然离自己如此之近。
不破不立,实在太符合眼下时局了。
晋室这个烂摊子已经穷途末路,别说桓玄,就是当年的桓温、谢安都扶不起来。
桓玄选择站在士族一面,实在是大错特错……
刘道规令人取来皮氅盖在刘穆之身上,心潮久久不能平复,如果自己兄弟二人能在这场狂风暴雨中崛起,那么北伐就近在眼前了。
接下来时日,刘道规与刘穆之配合无间。
他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权给钱,连建威中军都随他调遣,占田令得以快速推进。
六七万流民迁徙到泰山、东平、山阳、济阴诸郡,分宅的分宅,占田的占田,忙碌之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过这时南面也不消停。
桓玄上位不到三个月,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三吴八郡常年遭受兵灾,爆发大饥荒,士族富户,守着金银珠宝,却换不来粮食,活活饿死在家中。
桓玄拿不出粮食赈济这么多的百姓。
会稽内史王愉非但不调运粮草,还下令外出寻食的百姓回城,仆道而死者十之八九。
桓玄对这些人不管不顾,反而借口赈济灾民不利,杀吴兴太守高素,再以从贼之罪,捕竺谦之、竺朗之下狱,不经审问,直接斩首。
建康城内人人自危。
坐镇广陵的高雅之也待不下去了,不过这人实在无能,亲生父亲死于非难,他却不敢起兵报仇,反而与逃出建康的司马尚之、刘敬宣、刘轨等人弃城而走,渡海北上,投奔慕容德去了……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799/54000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