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爷爷是天生要当皇帝的

推荐阅读: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九龙归一诀重生八零: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柳无邪吞天神鼎穿越星际妻荣夫贵边军悍卒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华娱97:开局骗婚天仙妈逼我退团,我一首歌火遍全国星辰大道

    朱元璋似乎注意到朱尚炳的小动作,微笑着望过来,眼里满是期待,心想老二家的娃能讲出啥新鲜词儿。
    朱尚炳被一盯,背后一紧,喉咙动了两下,实在憋不出啥好词,索性一挥手喊道:“爷爷天生是当皇帝的命。”
    “……”
    寝宫里的人瞬时都愣住了。
    这就是朱樉的儿子。
    朱标对这个侄子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爱,感觉他总能带来欢乐。
    “呵呵呵……”
    “对,爷爷天生是当皇帝的命,注定要带领大明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放声大笑,之前听闻汤和离世的消息都没掉泪,此刻却笑得眼角泛起了几滴泪珠。
    朱尚炳轻轻放下手,小声嘀咕:“我……我讲的不对吗?”
    砰砰。
    朱允熥用力拍了拍朱尚炳的肩头,“没错。爷爷天生当皇帝的命,否则哪会有你……”
    说着,朱允熥也忍不住跟着笑开了。
    顿时,满室笑声。
    片刻后,朱元璋轻咳一声,望向朱允熥:“汤大哥视咱为兄弟,所以当初才给你跟汤家姑娘定了亲。现在汤大哥突然离去,汤家姑娘又刚生产不久,这消息还是晚点告诉她吧。”
    “你留在应天,要把功臣陵的事办好,朝廷里那些老哥们也都是60多岁的人了,还有几年好活?连咱都不敢说还有多少时日。把这事办妥,别让功臣们留有遗憾。”
    “军中将士们也不能怠慢,既然决定了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有半点差池。将来,也让后人看看,咱大明先辈们的英勇,大明是如何打下的江山。”
    ……
    “我看修建功臣陵这事儿,你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否则今日不会这么突然就向皇爷爷提议。”
    朱高炽一脸古怪地瞅着朱允熥,轻声嘟囔着。
    朱尚炳则紧锁眉头,仍在琢磨究竟是什么让皇爷爷那样开怀大笑。
    安抚完老爷子,朱允熥几人离开了乾清宫。
    听到朱高炽嘟囔,朱允熥转了一下脖子:“是也不是。本来,我是打算在南征北战胜利归来,开国公、曹国公回京晋升王位的时候提出这事。”
    “他们封王,立功将士得到奖赏,那牺牲的将士呢?朝廷自会有抚恤,也会善待他们家人,但他们呢?安葬在钟山下,生前冲锋陷阵,死后守护皇陵,说是荣誉,倒不如说是为了让我们心中踏实。”
    朱高炽嘴角一撇。
    允熥近来讲话,老爱藏着掖着,话说半句留半句的。
    这习惯可不怎么样。
    “不信?”朱允熥目光轻轻掠过朱高炽。
    朱高炽郑重其事地颔首:“我记得你提过‘形式’这词,大概就跟搞那个大会议一样,为的是鼓舞人心。现在要建这个功勋陵,也是同理吧。”
    “就像重现秦时按军功封爵那一套,目的是让大明的百万将士心甘情愿为国效力,死了也无怨无悔。”
    朱允熥望向朱高炽,随之轻轻叹气。
    见朱高炽一脸疑惑,朱允熥摆了摆手。
    “你这脑瓜子太灵光了也不好。事儿一旦点破了,再去做,味道就不对劲了。”
    朱高炽撇了撇嘴:“那明天你不要去国子监了,让解缙自个儿去讲课。”
    “那怎么行。”
    朱允熥立刻摆手拒绝,“排场是为了彰显皇威。我必须去。”
    应天府的秋雨连绵了好些天。
    朝廷打算修建功勋陵的事,迅速传遍了宫内宫外。
    这场雨,仿佛是在哀悼已故信国公,同时也是对朝廷厚待功臣的一种呼应。
    连日秋雨,总带着几分秋日的凄凉。
    内阁在雨季的最后一天,给应天府下发翰林,叮嘱要警惕秋汛,防止京城因雨水泛滥而受阻。
    应天府自然唯命是从,但关起门来,一干人等对内阁这种略显多余的指令私下里多少有些不屑。
    先不说京城位于江南水乡,靠着长江,排水沟渠四通八达,
    单是应天府近年来一直挖掘拓宽的长江新航道和玄武湖水系,就已经足以确保京城安全无忧了。
    “咱们挖啊挖啊挖,在那玄武湖畔挖出了一条长长的小河沟。”
    “见鬼了,朝廷咋就看不见咱干的活儿?”
    应天府衙门深处,通判边嘟囔边发泄着对朝廷内阁的不满。
    同知探头瞅了瞅窗外,绵绵秋雨总算在昨晚收了手。
    今日天色大好,晴空万里,一片云彩都寻不着。
    他转回头,冲着知府郑明旭道:“府台大人,看这情形,今天是个大晴天。内阁原计划让解阁老去国子监讲课,这下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了。”
    通判感觉自己都快成田间老农了,闻言立刻正色道。
    “解阁老去国子监,听说太孙也打算过去。上次那些监生在咱应天府闹的那出,可真够瞧的。咱们应天府的脸面……全给丢到秦淮河底下去了。”
    这话一出,屋子里包括郑明旭在内的众人,个个脸上一阵发烧,纷纷摆头四顾,回避这尴尬的话题。
    原因无他,前些日子国子监的监生又闹腾了一回。
    应天府鉴于以往教训,这次可是如临大敌,整个府县上下倾其所有,连兵马司的人都被紧急调度前往处理。
    等郑明旭带队伍赶到现场,本想好了一肚子的安抚言辞,却硬是被堵在胸口。
    那天,国子监内外,加上城里那些爱看热闹的闲人们,聚集了一大拨人。
    情况却出乎意料,既没有激动人心的集体沸腾,也没出现冲撞宫门。
    现场倒像是过节,锣鼓声、鞭炮声混成一片,彩旗招展,热闹非凡。
    郑明旭领着府县两级的官员和兵马司的人马,远远站着,望向那边,眼睛都快看直了。
    整条街,到处是匆忙赶制的旗帜,在国子监学生的手中高高飘扬。
    旗面上,黑漆漆的大字格外醒目。
    “大明雄风。”
    “皇上万岁。”
    “太孙英勇。”
    各式各样的赞美之词,数不胜数。
    郑明旭当场愣住了。
    本想着调集了应天府跟下辖两县,还有兵马司。
    这么大的阵仗,结果这群学子竟然是在给朝廷唱赞歌?
    郑明旭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气。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带人去城外挖沟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447/47024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