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兄友弟恭

推荐阅读:嫡女风华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神级悟性,我靠读书成陆地神仙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斗破:火麟飞模板,三天之约!满门冤种炮灰,皆由师妹带飞蛇仙:开局吞噬仙帝我驯养师,养虫族天灾不过分吧?主母操劳而死,重生后养崽摆烂了一人之下:开局蛙崽送我绝缘之爪

    第155章兄友弟恭
    殿试开始前的规矩很是繁琐,有采律官挨个给考生们搜身,之后礼部老尚书又颤颤巍巍地走到考场前,说了一堆鼓励的话,最后再有都察院的官员做考前宣讲,强调考试纪律规则。
    天幕下,
    来自大宁各地的考生们静静肃立着,等待着那声铜锣声响,等待着那场决定命运的考试真正开始。
    皇帝已然坐于龙椅之上,不知何时有太监搬来了一张御案摆放在他面前,殿试需要进行到日落时分,他还有许多的奏折要批,自然不能白白把时间浪费掉。
    “诸生自髫龀受学,经史子集,穷究义理;诗词歌赋,涵养才情。由童试而院试,由乡试而会试,层层磨砺,方登此殿。其间寒灯苦读,暑雨奔波,皆为今日。”
    “今四海承平,圣恩浩荡,广纳贤才,以襄盛业。今逢殿试,乃圣上亲试,其重可知。此非仅为诸君个人荣辱,实系国家兴衰。国家以科举取士,欲得贤才辅弼,兴邦治国,造福苍生。
    “……以经世致用之策,答圣上垂询之问。待得金榜题名时,同赴朝堂,共襄盛举,护我山河永固,佑我万民安康。
    愿诸生奋笔疾书,不负多年苦读,不负圣上恩宠,不负家国期许。朕亦盼,诸君他日位列朝堂,展宏图之志,建不世之功,使我朝万邦来朝,永享太平。
    ……
    今时良辰已至,殿试始,诸君勉之!”
    李泽岳小心搀扶着礼部老尚书,站在太元殿白玉台阶下,老大人年纪虽大,但境界犹在,口中的话语随着胸膛内尚存的浩然正气一同吐出,清晰地传到了偌大广场上每一个耳朵里。
    广场中,听着这位老大人的言语,每一名学子胸膛内都燃起蓬勃的斗志。
    皇帝抬起头,再次看了一眼玉阶下的考生们。
    时辰差不多了。
    李泽岳亦步亦趋地扶着老尚书坐回皇帝后方的椅子上,之后自己重新站回大哥身边,静静等到开考时辰的到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忽的,一道高亢的声音自广场侧面传来,突兀而尖锐,让在场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李泽岳将目光投向声音传来之处。
    但见广场西侧众考官所在的位置,一位约莫三四十岁的男子露出身形。
    当然,不是他主动露出来的,是其余官员纷纷避开了他,让出了他的位置。
    监察御史,王临。
    一时间,整个广场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个面容忠厚的都察院七品官员,本次殿试的监试官之一。
    脑袋里都不由闪过了此人的信息。
    六年前科举赐进士出身,入翰林院编修,后授都察院御史,一向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深受左都御史刘进信赖。
    最重要的是,此人与东宫……
    关系极近。
    皇帝轻轻皱起了眉头。
    陆瑜心底一沉,事情好像和自己猜想的有些不太一样。
    “陛下,臣添为都察院监察御史兼本次殿试监试官,有监察百官、整肃考纪之责。
    近日,臣听闻了一些关于春闱时的风言风语,因有职责所在,臣亲自探查了一番,果然发现了一些蹊跷之处。
    臣自任监察御史以来,一向秉持公正,此次又得陛下恩准,任殿试监试官,誓让考场风清气正,使天下士子皆能凭真才实学晋身,不负陛下求贤若渴之心,保朝堂栋梁清正贤良。
    今日,臣既得知此事,必然要亲奏圣上,以保殿试之风清,科举之正当。
    此时殿试在即,科举乃大宁绵延万代圣明之策,万万不能因一时之失而误千秋之举,还请陛下听臣一言,
    臣,愿以命请谏!”
    王临慢慢从队伍中走到玉阶下,躬身一礼,话语掷地有声。
    闻言,整座殿前广场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众官员一脸惊骇地看向王临,
    他们一猜就知道这王临要说什么事。
    这是御前,这是殿试,为了你这所谓刚正不阿的清名,连命都不要了吗?
    还是说……
    是有人吩咐他做的?
    官员们想到此处,纷纷打了个寒颤,把脑袋低了下来,不敢再去细想,甚至都不敢抬头偷偷瞄上那位站在陛下身后的年轻人一眼。
    “太子……”
    皇帝面色平静,并未有丝毫动容,听得王临连以命相谏的话都说了出来,只是轻眨了一下眼皮,冷冷吐出一个字来:
    “讲。”
    王临抬起头,不顾皇帝面色冷淡,依旧面色凝重一字一句道:
    “春闱以来,市井坊间对科举公正性的议论不断,整整五日,风波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连五岁孩童都知晓此事。
    臣身为监察御史,有督察吏治之则,便主动探查了此事。赫然发现这此次事件皆源于礼部左侍郎兼春闱主考官吴夫之与会元陆瑜,其二人关系密切,会元陆瑜之父乃是金陵知府陆正狄,多年前与吴侍郎为同窗好友,两人亦是同榜进士,陆吴两家为世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此番关系,实乃耐人寻味。
    为求真相,臣亲往礼部贡院,翻阅了陆会元春闱所作考卷,发现其经义策论诗赋确为上佳之作,但臣又观其策论,极具个人风格,极易辨认,若是吴侍郎熟悉陆会元行文风格或提前知晓陆会元所做内容,想来在阅卷时认出这份考卷,是极为容易的。
    且,臣闻陆会元久居江南,却并未有诗名流传,乡试时所作诗词亦为中规中矩之作,但春闱时所作《雁门行》一诗实在过于惊艳,实乃千古名诗,与他平日所展露的诗才大不相同。
    臣以为,此诗并非陆会元所作,乃是有人提前泄露题目,陆会元再请名家所写,只为得这会元之位,登临御前殿试。
    臣,还请陛下明鉴,彻查此事,万万不可因此一事,而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呐。”
    言罢,王临跪伏于地,深深叩首。
    台下群臣与众考生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听到了什么?
    有一个七品的御史在殿试上,在御前,控告陛下钦点的春闱主考官舞弊春闱,控告已经昭告天下的会元名不符实,早就得到了题目。
    那御史还在暗戳戳地控告,控告……
    当朝二皇子殿下?
    说陆瑜请名家所写诗词,在这偌大的京城里,他能请谁?
    哪位名家能随意写出可以被称为“千古名诗”的诗词送人?
    在场的谁不知道,这位陆会元早已住进了二殿下府上,两人关系之亲密,花朝节那日可都是有目共睹的。
    二殿下的才名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没人会怀疑他是否拥有作出千古名诗的本事。
    最重要的是,这位胆大包天的王临御史,早就是朝堂公认的太子党了,平日里就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闻名,他此时如此头铁的把事情挑明,还意外地符合他的人设。
    此时,在场的众人没一个在乎此事的真相,对他们来说,这丝毫都不重要。
    他们只想知道一件事。
    “太子……这是要做什么?”
    ……
    “开始了。”
    不远处,皇宫廊下,木章眼看着那位御史俯身拜下,看着呆若木鸡的大宁群臣,嘴角不由透出一丝笑意。
    毕竟,谁能想到这位年轻刚正、倍得太子青眼相加的监察御史,是国师早年便在大宁埋下的钉子呢?
    “怀疑的种子一旦在心中埋下,那便再也拔不出来了。”
    他这些天所做的一切,在王临开口的那一刻,便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他不管此事的结果如何,他想要的,只有身上带着东宫标签的王临在如此场合下挑明此事。
    仅此而已。
    所有人都会怀疑,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东宫一手操控,目的就是不想让这位羽翼渐丰的胞弟获得朝堂上的力量,想要将那位有希望夺得状元之位的读书人打落尘埃。
    党争,开始了。
    木章不是没有想过,失踪的白沙是被李泽岳给绑走了,这位殿下从白沙嘴里可以得出之前铺天盖地的消息都是北蛮放出来的。
    但那又如何呢,身为敌国使节,都到了京城了,不搞些乱子才是不正常的事情,李泽岳又如何能料到这位御史是他北蛮的人呢?
    他只会认为,北蛮把这事情搞大就是为了动摇朝廷的威严,瓦解科举制度在百姓心中公正的地位。然后太子得了这个机会,趁机派手下在殿试当监试官的御史王临在御前控告陆瑜,想要剥夺他参与殿试获得出身的机会。
    至此,他的计划已然闭环。
    这王临已经活不过今晚了,死无对证。
    不论陆瑜是否还能继续参加殿试,李泽岳的心里都会对太子埋下怀疑的种子。
    至于太子解释?
    他怎么解释?
    且不说身为长兄,身为储君的尊严不允许他向胞弟主动低头,就说他解释了,李泽岳会相信吗?
    木章含笑摇了摇头,
    天家,南朝北朝都一样。
    亲兄弟又如何,
    千年来,谁的龙椅不是沾满了血腥?
    喜欢都重生了谁抢皇位啊请大家收藏:都重生了谁抢皇位啊20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202/45347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