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为什么要把一次性的东西弄得那么精
推荐阅读:诗镇乾坤、官诱:分手后,高官女儿爱上我、漫威:卧底神盾局,我正得发邪、重生:开局和校花共睡一床、源力过载、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全民抽卡转职,我一抽满命!、仙根、女帝在上,穿越者他真的很迷人、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阳光穿透云层,将锦缎上的彩线照得发亮。刘嬷嬷突然夺过炭笔,在青砖上歪歪扭扭写下“9.3”,枯瘦的手背上青筋暴起:“老婆子虽不识字,可这‘点’比‘又’好认十倍!”她啐口唾沫抹平沙盘,又画了个标准的“7”。
物理院的学生们不知何时已挤到廊柱边。有人刚嘀咕“女子学什么算学”,就被朱幼薇的银剪抵住喉结。她另一只手抖开刚织的样布——经纬间竟用金线绣着“3.25×6=19.5”的算式。
“现在懂了?”剪尖擦过那学生惨白的脸,“你们调齿轮比时知道用‘5.5比1’,怎么轮到女子学算数就大惊小怪?”
勋贵子弟们的哄笑戛然而止。朱高炽突然抢过算盘,在“7”的档位狠狠一拨:“从今日起,物理院的物料账全改新式记法!”他腰间的铜牌晃到朱济喜眼前,上面“监生”二字被阳光镀得刺目。
陈寒趁机撒出把彩石。女工们争抢着在沙盘上排列组合,有个总角小童竟无师自通地排出“2+3=5”。朱允熥看得眼热,突然解下玉佩当筹码:“谁能用新数算出这架纺车的日耗纱量,这羊脂玉就归谁!”
算珠声与织机声忽然交织成奇特的韵律。小桃咬着笔杆在样布背面列竖式时,刘嬷嬷已用炭笔在青砖上算完三组数据。老妇人突然举起沙盘高喊:“算出来啦!按新法能省十二斤纱!”
她粗糙的掌心向上摊开,沙粒正从“14.8”的字迹缝隙簌簌滑落。
日头渐西,陈寒官服上的彩线早被女工们拆走当教材。他望着满院蹲在地上写算式的身影,忽然觉得那些歪扭的数字比任何锦绣文章都动人。朱幼薇不知何时站到他身旁,腕间的银镯碰着块松烟墨。
“夫君瞧见没?”她指向正教朱济喜画“8”字的小桃,“那丫头今早还分不清‘柒’和‘捌’,现在已会列三位数乘法了。”
最后一缕阳光穿过树梢,将沙盘上的“19.5”照得金光灿灿。
更远处,物理院的板壁上贴满了女工们歪斜的习作,夜风拂过时沙沙作响,像极了织机上新缠的经线。
晨光透过格窗洒在物理院的青砖地面上,细小的尘埃在光束中飞舞。朱允熥蹲在地上,手指蘸着茶水在砖缝间划拉阿拉伯数字“8”的弯钩,眉头拧成了疙瘩。
“姑父,您这手藏得可真严实!”他突然抬头,炭笔在青砖上重重一顿,“上个月我算蒸汽机压力比时,您就眼睁睁看我扒拉算盘珠子算到三更天?”
陈寒正帮小桃调整算盘上的定位珠,闻言失笑。他顺手从袖中摸出半截粉笔,在青石板上唰唰写下几行算式:“那时候教,你能有现在记得牢?”
朱允熥盯着那些弯弯绕绕的数字符号,突然抓起算盘往地上一摔。檀木珠子蹦跳着滚到廊柱边,惊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
“我不管!”他孩子气地拽住陈寒的衣袖,“您得把压箱底的都教出来!昨儿夜里我偷翻您的教案,可看见什么'对数表'了!”
物理院的学生们呼啦围上来。有人刚捡起滚到脚边的算珠,闻言手一抖,珠子又骨碌碌滚远了。朱高炽捧着《九章算术》挤到前排,腰间的铜牌晃得叮当响:“什么表?”
陈寒被缠得没法,只得从怀中掏出本靛蓝封皮的小册子。
书页翻开的瞬间,朱允熥眼尖地瞥见满纸密密麻麻的表格,数字排列得像织机的经纬线。
“这是……”
“自己看。”陈寒把册子往他怀里一塞,“左边是真数,右边是对数。两数相乘时,查表取对数相加,再反查真数——比算盘快十倍。”
朱允熥的指尖在表格上颤抖。他忽然想起上月调试蒸汽机时,为计算气缸容积熬红的眼睛。那些在油灯下反复验算的夜晚,竟本可以……
“姑父!”他猛地攥住陈寒的腕子,“您要早拿出这个,咱们的自动织机早上个月就能……”
话没说完,身后突然传来算盘珠子的噼啪声。众人回头,只见刘嬷嬷枯瘦的手指在算盘上翻飞,旁边沙盘里歪歪扭扭写着“3.2×4.5=14.4”。
“老婆子虽不懂什么'对树表',”老妇人得意地扬起下巴,“可这洋数码比'三又二分'强多了!”
物理院的学生们面面相觑。朱高煦突然抡起扳手砸向身旁的铜锣:“都愣着干什么?赶紧学啊!别让工坊的娘子们比下去!”
金属轰鸣声中,朱允熥已经蹲在地上,炭笔在青砖上疯狂抄写对数表。他写得那样急,笔迹都透进了砖缝,像要把这几个月的懊恼都刻进去。
“慢些。”陈寒按住他发抖的手腕,“先记首数定位法……”
“姑父!”朱允熥突然抬头,炭灰沾在鼻尖像颗黑痣,“您还有什么宝贝?一次拿出来行不行?”
陈寒笑而不答,目光扫过满院蹲在地上验算的身影。朱高炽正用红绳在算盘上标记定位,常家小子咬着笔杆在沙盘上列竖式,就连最木讷的朱济喜都学会了在账本边角记“3.5”这样的小数。
远处忽然传来织机的咔嗒声。小桃带着女工们回来了,每人怀里都抱着刚织的样布。阳光穿透织物,经纬间隐约显出用金线绣的阿拉伯数字——那是她们今早刚学会的计数法。
朱允熥望着那些闪闪发亮的数字,突然把对数表往怀里一揣:“姑父,今晚我去您书房睡!”
“想得美。”陈寒拎着他后领提起来,“先把定位法学透了再说。”
物理院的晨钟恰在此时敲响。钟声里混着算珠的噼啪声、织机的咔嗒声,还有年轻学子们此起彼伏的验算声,惊飞了满院的麻雀。
夕阳的余晖洒在学院的石阶上,朱允熥、朱济喜、朱高炽几个年轻的皇子皇孙围在陈寒身边,手里捏着几张新印制的代金券,翻来覆去地看。
“姑父,这代金券印得比铜钱还精细,花纹繁复,纸张厚实,连边角的暗纹都得对着光才能看清。”朱允熥皱着眉,指尖摩挲着券面上凸起的纹路,“可既然只用一次,何必费这么大功夫?工部那边光是调墨试版就折腾了半个月,这不是平白浪费人力物力吗?”
朱济喜也凑过来,晃了晃手里的券:“是啊,普通农户领了券,转头就去换农具种子,谁还管上面画的是龙是凤?粗纸糊一糊,能写清楚数额不就行了?”
陈寒闻言,轻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张崭新的代金券,对着夕阳一照,光影交错间,券面隐隐浮现出“洪武通宝”的暗记。他慢悠悠道:“你们觉得这是浪费?”
朱高炽挠了挠头:“户部王侍郎今早还在嘀咕,说光这批代金券的防伪工本,就抵得上松江府半年的税银……”
“糊涂!”陈寒突然打断,眼神一肃,“你们以为朝廷发代金券,就只是为了给农户换几把锄头?”
几个年轻人一愣。
陈寒将代金券拍在石桌上,指节敲了敲券面:“大明如今银钱流通太快,市面上的铜钱根本不够用。江南豪族囤积铜钱,百姓交易受阻,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乱子。代金券看似是张纸,实则是朝廷的信誉,是让银子活起来的法子!”
他顿了顿,见几人若有所思,又压低声音道:“况且,你们真当这券印得精美只是为了好看?工部调墨试版,用的是物理院新研制的颜料配方;纸张厚实,是为了让百姓觉得它值钱,愿意攥在手里流通;暗纹繁复,是为了防伪,更是为了让商贾不敢轻视——若随便拿张糙纸就能糊弄,那些奸商转眼就能仿出十车假券!”
朱允熥眼睛一亮:“所以先生是想……借着代金券的工本,逼着各地工坊提升技艺?”
“不止。”陈寒眯起眼,“你们想想,为了印这批券,应天纸坊新招了多少匠人?雕版师傅的月钱涨了几成?连带着墨坊、绢坊都跟着扩了规模。这些银子散出去,养活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工匠!将来若再有什么新物件要推广,这些人就是现成的根基。”
朱高炽恍然大悟:“难怪松江徐家前日突然派人去工部打听雕版手艺……”
“呵,他们倒是机灵。”陈寒冷笑,”可惜晚了——物理院下一批券要用琉球海砂掺纸浆,他们就算偷了版也仿不出手感。”
夕阳的余晖洒在物理院的青砖地面上,将那些用炭笔写满算式的痕迹映得格外清晰。
朱允熥手里攥着抄了一半的《对数表》,眉头却渐渐舒展。他抬头看向陈寒,眼底的困惑已被另一种光亮取代。
“先生,您的意思是……代金券的精细工艺,其实是在给天下工匠‘打样’?”他晃了晃手中代金券的样张,纸张边缘的暗纹在光下泛出细密的青金色。
陈寒接过样券,指尖在凹凸的纹路上摩挲。“殿下可记得松江徐家当初仿造织机齿轮,却连正反都装反的事?”
见朱允熥点头,他忽然将券面斜对着光线,原本平铺的“洪武通宝”四字竟浮出一层虹彩。
“这层釉色是物理院用海砂烧的,眼下全大明只有三个窑口能仿——可等工部将技法公开后,明年瓷器行的彩绘就能添十二种新色。”
他顿了顿,“朝廷总得先趟出一条路,百姓才知道脚该往哪儿踩。”
一旁的朱高炽突然拍案:“难怪您让巾帼工坊的女工在夜市摆织机!”
他掰着手指,“她们当场拆装纱锭,那些围观的小媳妇回头就敢自家调试纺车……”
话未说完,朱济熺已提着算盘挤过来,檀木珠子上还沾着女工们练习时留下的彩线头。
“先生,户部新账册用阿拉伯数字后,对不上账的胥吏少了三成——可若把《市容令》也印成带图例的券册……”
“正是此理!”陈寒大笑,从袖中抖出一卷绢布。
展开后竟是幅《洪武革新纪事图》,画中金陵城的排水沟、玻璃风灯等物皆标着尺寸数字,角落还注有“工程学院监制”的小印。
“王侍郎总嫌新政条文晦涩,若将每项法令都附上这样的工笔图解……”
忽然一阵银剪开合的脆响打断谈话。
朱幼薇不知何时站在了廊柱旁,手中剪刀正将一截错织的云锦绞成碎片。
“夫君漏说了一桩。”她扬起残留的锦缎,经纬间赫然是阿拉伯数字绣成的田亩算式,“女工们如今连给孩子缝肚兜都要缀几道算式——民智一开,可比你们发多少代金券都管用。”
暮色渐浓时,物理院的门槛已被前来抄录《对数表》的匠人踏得发亮。
陈寒望着人群里包头巾的北疆遗孀、束玉带的勋贵子弟,忽然指向远处炊烟袅袅的工坊。
“瞧见那烟囱没有?巾帼工坊今日试验新式染缸,用的是代金券换来的靛蓝——若试成了,应天府明年就能多出三十家印染铺子。”
夜风卷着算纸飞过皇城角楼,朱标执灯而立,身后屏风贴满了代金券的改良稿。
一张被红笔圈出的草图上,“一次兑付”四字旁,新添了朱砂小楷:“亦可作匠艺范本流传”。
夕阳的余晖透过物理院的窗棂,洒在铺满算草纸的长案上。
朱允熥捏着那张写满奇异符号的对数表,忽然抬头:“姑父,您造这些新式织机、推行代金券,莫非是要给天下人搭台子?”
铜壶滴漏的声音忽然清晰起来。
陈寒正在调试的六锭纺车发出“咔”的轻响,梭子稳稳停在经线中央。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笑道:“殿下说对了一半——这台子早就在那儿,只不过有人把梯子藏起来了。”
朱高炽从账册堆里抽出张描金笺,上面用新式数字记着今日耗用的纱锭数。
他忽然指着窗外:“你们看!”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七八个工匠蹲在院墙根下,正用炭笔在青砖上临摹阿拉伯数字。
有个老师傅颤巍巍地捧着《巾帼工坊纱锭耗用表》,每写一个数字就要对照半天。
“前日这些老师傅还说新算学是鬼画符。”朱幼薇捻着银剪剪断线头,她刚在样布上绣出“叁柒玖”几个数字,“今早却追着刘嬷嬷问进位口诀。”
院墙外忽然传来木轮碾过青石的声响……
物理院的学生们不知何时已挤到廊柱边。有人刚嘀咕“女子学什么算学”,就被朱幼薇的银剪抵住喉结。她另一只手抖开刚织的样布——经纬间竟用金线绣着“3.25×6=19.5”的算式。
“现在懂了?”剪尖擦过那学生惨白的脸,“你们调齿轮比时知道用‘5.5比1’,怎么轮到女子学算数就大惊小怪?”
勋贵子弟们的哄笑戛然而止。朱高炽突然抢过算盘,在“7”的档位狠狠一拨:“从今日起,物理院的物料账全改新式记法!”他腰间的铜牌晃到朱济喜眼前,上面“监生”二字被阳光镀得刺目。
陈寒趁机撒出把彩石。女工们争抢着在沙盘上排列组合,有个总角小童竟无师自通地排出“2+3=5”。朱允熥看得眼热,突然解下玉佩当筹码:“谁能用新数算出这架纺车的日耗纱量,这羊脂玉就归谁!”
算珠声与织机声忽然交织成奇特的韵律。小桃咬着笔杆在样布背面列竖式时,刘嬷嬷已用炭笔在青砖上算完三组数据。老妇人突然举起沙盘高喊:“算出来啦!按新法能省十二斤纱!”
她粗糙的掌心向上摊开,沙粒正从“14.8”的字迹缝隙簌簌滑落。
日头渐西,陈寒官服上的彩线早被女工们拆走当教材。他望着满院蹲在地上写算式的身影,忽然觉得那些歪扭的数字比任何锦绣文章都动人。朱幼薇不知何时站到他身旁,腕间的银镯碰着块松烟墨。
“夫君瞧见没?”她指向正教朱济喜画“8”字的小桃,“那丫头今早还分不清‘柒’和‘捌’,现在已会列三位数乘法了。”
最后一缕阳光穿过树梢,将沙盘上的“19.5”照得金光灿灿。
更远处,物理院的板壁上贴满了女工们歪斜的习作,夜风拂过时沙沙作响,像极了织机上新缠的经线。
晨光透过格窗洒在物理院的青砖地面上,细小的尘埃在光束中飞舞。朱允熥蹲在地上,手指蘸着茶水在砖缝间划拉阿拉伯数字“8”的弯钩,眉头拧成了疙瘩。
“姑父,您这手藏得可真严实!”他突然抬头,炭笔在青砖上重重一顿,“上个月我算蒸汽机压力比时,您就眼睁睁看我扒拉算盘珠子算到三更天?”
陈寒正帮小桃调整算盘上的定位珠,闻言失笑。他顺手从袖中摸出半截粉笔,在青石板上唰唰写下几行算式:“那时候教,你能有现在记得牢?”
朱允熥盯着那些弯弯绕绕的数字符号,突然抓起算盘往地上一摔。檀木珠子蹦跳着滚到廊柱边,惊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
“我不管!”他孩子气地拽住陈寒的衣袖,“您得把压箱底的都教出来!昨儿夜里我偷翻您的教案,可看见什么'对数表'了!”
物理院的学生们呼啦围上来。有人刚捡起滚到脚边的算珠,闻言手一抖,珠子又骨碌碌滚远了。朱高炽捧着《九章算术》挤到前排,腰间的铜牌晃得叮当响:“什么表?”
陈寒被缠得没法,只得从怀中掏出本靛蓝封皮的小册子。
书页翻开的瞬间,朱允熥眼尖地瞥见满纸密密麻麻的表格,数字排列得像织机的经纬线。
“这是……”
“自己看。”陈寒把册子往他怀里一塞,“左边是真数,右边是对数。两数相乘时,查表取对数相加,再反查真数——比算盘快十倍。”
朱允熥的指尖在表格上颤抖。他忽然想起上月调试蒸汽机时,为计算气缸容积熬红的眼睛。那些在油灯下反复验算的夜晚,竟本可以……
“姑父!”他猛地攥住陈寒的腕子,“您要早拿出这个,咱们的自动织机早上个月就能……”
话没说完,身后突然传来算盘珠子的噼啪声。众人回头,只见刘嬷嬷枯瘦的手指在算盘上翻飞,旁边沙盘里歪歪扭扭写着“3.2×4.5=14.4”。
“老婆子虽不懂什么'对树表',”老妇人得意地扬起下巴,“可这洋数码比'三又二分'强多了!”
物理院的学生们面面相觑。朱高煦突然抡起扳手砸向身旁的铜锣:“都愣着干什么?赶紧学啊!别让工坊的娘子们比下去!”
金属轰鸣声中,朱允熥已经蹲在地上,炭笔在青砖上疯狂抄写对数表。他写得那样急,笔迹都透进了砖缝,像要把这几个月的懊恼都刻进去。
“慢些。”陈寒按住他发抖的手腕,“先记首数定位法……”
“姑父!”朱允熥突然抬头,炭灰沾在鼻尖像颗黑痣,“您还有什么宝贝?一次拿出来行不行?”
陈寒笑而不答,目光扫过满院蹲在地上验算的身影。朱高炽正用红绳在算盘上标记定位,常家小子咬着笔杆在沙盘上列竖式,就连最木讷的朱济喜都学会了在账本边角记“3.5”这样的小数。
远处忽然传来织机的咔嗒声。小桃带着女工们回来了,每人怀里都抱着刚织的样布。阳光穿透织物,经纬间隐约显出用金线绣的阿拉伯数字——那是她们今早刚学会的计数法。
朱允熥望着那些闪闪发亮的数字,突然把对数表往怀里一揣:“姑父,今晚我去您书房睡!”
“想得美。”陈寒拎着他后领提起来,“先把定位法学透了再说。”
物理院的晨钟恰在此时敲响。钟声里混着算珠的噼啪声、织机的咔嗒声,还有年轻学子们此起彼伏的验算声,惊飞了满院的麻雀。
夕阳的余晖洒在学院的石阶上,朱允熥、朱济喜、朱高炽几个年轻的皇子皇孙围在陈寒身边,手里捏着几张新印制的代金券,翻来覆去地看。
“姑父,这代金券印得比铜钱还精细,花纹繁复,纸张厚实,连边角的暗纹都得对着光才能看清。”朱允熥皱着眉,指尖摩挲着券面上凸起的纹路,“可既然只用一次,何必费这么大功夫?工部那边光是调墨试版就折腾了半个月,这不是平白浪费人力物力吗?”
朱济喜也凑过来,晃了晃手里的券:“是啊,普通农户领了券,转头就去换农具种子,谁还管上面画的是龙是凤?粗纸糊一糊,能写清楚数额不就行了?”
陈寒闻言,轻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张崭新的代金券,对着夕阳一照,光影交错间,券面隐隐浮现出“洪武通宝”的暗记。他慢悠悠道:“你们觉得这是浪费?”
朱高炽挠了挠头:“户部王侍郎今早还在嘀咕,说光这批代金券的防伪工本,就抵得上松江府半年的税银……”
“糊涂!”陈寒突然打断,眼神一肃,“你们以为朝廷发代金券,就只是为了给农户换几把锄头?”
几个年轻人一愣。
陈寒将代金券拍在石桌上,指节敲了敲券面:“大明如今银钱流通太快,市面上的铜钱根本不够用。江南豪族囤积铜钱,百姓交易受阻,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乱子。代金券看似是张纸,实则是朝廷的信誉,是让银子活起来的法子!”
他顿了顿,见几人若有所思,又压低声音道:“况且,你们真当这券印得精美只是为了好看?工部调墨试版,用的是物理院新研制的颜料配方;纸张厚实,是为了让百姓觉得它值钱,愿意攥在手里流通;暗纹繁复,是为了防伪,更是为了让商贾不敢轻视——若随便拿张糙纸就能糊弄,那些奸商转眼就能仿出十车假券!”
朱允熥眼睛一亮:“所以先生是想……借着代金券的工本,逼着各地工坊提升技艺?”
“不止。”陈寒眯起眼,“你们想想,为了印这批券,应天纸坊新招了多少匠人?雕版师傅的月钱涨了几成?连带着墨坊、绢坊都跟着扩了规模。这些银子散出去,养活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工匠!将来若再有什么新物件要推广,这些人就是现成的根基。”
朱高炽恍然大悟:“难怪松江徐家前日突然派人去工部打听雕版手艺……”
“呵,他们倒是机灵。”陈寒冷笑,”可惜晚了——物理院下一批券要用琉球海砂掺纸浆,他们就算偷了版也仿不出手感。”
夕阳的余晖洒在物理院的青砖地面上,将那些用炭笔写满算式的痕迹映得格外清晰。
朱允熥手里攥着抄了一半的《对数表》,眉头却渐渐舒展。他抬头看向陈寒,眼底的困惑已被另一种光亮取代。
“先生,您的意思是……代金券的精细工艺,其实是在给天下工匠‘打样’?”他晃了晃手中代金券的样张,纸张边缘的暗纹在光下泛出细密的青金色。
陈寒接过样券,指尖在凹凸的纹路上摩挲。“殿下可记得松江徐家当初仿造织机齿轮,却连正反都装反的事?”
见朱允熥点头,他忽然将券面斜对着光线,原本平铺的“洪武通宝”四字竟浮出一层虹彩。
“这层釉色是物理院用海砂烧的,眼下全大明只有三个窑口能仿——可等工部将技法公开后,明年瓷器行的彩绘就能添十二种新色。”
他顿了顿,“朝廷总得先趟出一条路,百姓才知道脚该往哪儿踩。”
一旁的朱高炽突然拍案:“难怪您让巾帼工坊的女工在夜市摆织机!”
他掰着手指,“她们当场拆装纱锭,那些围观的小媳妇回头就敢自家调试纺车……”
话未说完,朱济熺已提着算盘挤过来,檀木珠子上还沾着女工们练习时留下的彩线头。
“先生,户部新账册用阿拉伯数字后,对不上账的胥吏少了三成——可若把《市容令》也印成带图例的券册……”
“正是此理!”陈寒大笑,从袖中抖出一卷绢布。
展开后竟是幅《洪武革新纪事图》,画中金陵城的排水沟、玻璃风灯等物皆标着尺寸数字,角落还注有“工程学院监制”的小印。
“王侍郎总嫌新政条文晦涩,若将每项法令都附上这样的工笔图解……”
忽然一阵银剪开合的脆响打断谈话。
朱幼薇不知何时站在了廊柱旁,手中剪刀正将一截错织的云锦绞成碎片。
“夫君漏说了一桩。”她扬起残留的锦缎,经纬间赫然是阿拉伯数字绣成的田亩算式,“女工们如今连给孩子缝肚兜都要缀几道算式——民智一开,可比你们发多少代金券都管用。”
暮色渐浓时,物理院的门槛已被前来抄录《对数表》的匠人踏得发亮。
陈寒望着人群里包头巾的北疆遗孀、束玉带的勋贵子弟,忽然指向远处炊烟袅袅的工坊。
“瞧见那烟囱没有?巾帼工坊今日试验新式染缸,用的是代金券换来的靛蓝——若试成了,应天府明年就能多出三十家印染铺子。”
夜风卷着算纸飞过皇城角楼,朱标执灯而立,身后屏风贴满了代金券的改良稿。
一张被红笔圈出的草图上,“一次兑付”四字旁,新添了朱砂小楷:“亦可作匠艺范本流传”。
夕阳的余晖透过物理院的窗棂,洒在铺满算草纸的长案上。
朱允熥捏着那张写满奇异符号的对数表,忽然抬头:“姑父,您造这些新式织机、推行代金券,莫非是要给天下人搭台子?”
铜壶滴漏的声音忽然清晰起来。
陈寒正在调试的六锭纺车发出“咔”的轻响,梭子稳稳停在经线中央。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笑道:“殿下说对了一半——这台子早就在那儿,只不过有人把梯子藏起来了。”
朱高炽从账册堆里抽出张描金笺,上面用新式数字记着今日耗用的纱锭数。
他忽然指着窗外:“你们看!”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七八个工匠蹲在院墙根下,正用炭笔在青砖上临摹阿拉伯数字。
有个老师傅颤巍巍地捧着《巾帼工坊纱锭耗用表》,每写一个数字就要对照半天。
“前日这些老师傅还说新算学是鬼画符。”朱幼薇捻着银剪剪断线头,她刚在样布上绣出“叁柒玖”几个数字,“今早却追着刘嬷嬷问进位口诀。”
院墙外忽然传来木轮碾过青石的声响……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5/5873/53229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