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名扬天下

推荐阅读:不怕道友过的苦,就怕道友猛如虎从军赋捡了小福星后,将军府旺疯了开局满级天赋,从普通法师开始剑出霜满城问鼎权力巅峰万界邪尊绝色生骄重生1979,带着全村赶山致富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好功夫。”
    女子收剑而立,月光下露出一张英气逼人的脸,笑道:
    “哦,你就是那个冒名顶替大理寺少卿的陈昭?”
    刘师爷慌忙上前,道:“小姐不可无礼!”
    陈昭闻言朗声一笑,道:
    “没想到陈某这点小事,竟在短短两月间传得天下皆知了?”
    那女子挽了个漂亮的剑花,眉眼间带着几分俏皮,笑道:
    “咱们大周开国以来,像你这样冒名顶替朝廷大官还能活着的,可是独一份呢!”
    她向前一步,笑吟吟地道:
    “更何况,你顶替兄长查案的故事实在太传奇了。
    听说你在京城破获了好几桩奇案,连陛下都夸你断案如神。
    这样的名声,能不响亮吗?”
    “多谢姑娘抬爱。”陈昭拱手作揖。
    女子挥挥手,笑道:
    “能在这里遇见你,倒真是桩幸事。没想到你会来洪山县查案。”
    陈昭看了眼天色,道:“时候不早,我等先行告退。”
    说罢,便与沈峻随刘师爷往客房方向走去。
    “唉,还没说完呢,就走了啊!”
    女子摇摇头。
    待陈昭二人走远,那女子立即拉住刘师爷的衣袖,问道:
    “他查得如何了?”
    刘师爷苦笑道:“小姐,此案扑朔迷离,陈大人明日要去平水镇查访。”
    “平水镇?”
    女子眼睛一亮,笑道:“那我也要去看看!”
    刘师爷急得直跺脚,道:
    “小姐使不得啊!上次您私自出门,惹出事来,整个衙门都鸡飞狗跳呢。”
    “怕什么?”
    女子满不在乎地摆摆手,笑道:
    “我周清澜想去的地方,还没人能拦得住。”
    再说了,跟着这位陈大人,说不定我能学点东西。”
    刘师爷还要再劝,周清澜打了一个哈欠,回房去了,还补充了句,道:
    “记得给我备马。”
    次日拂晓,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陈昭与沈峻已整装待发。
    县衙马厩前,两人正在检查马鞍行装,忽听背后一阵马蹄声。
    “等等我!”
    只见周清澜一身利落的骑装,腰间佩剑,骑着一匹枣红马飞奔而来。
    她身后跟着两个满脸愁容的衙役,显然是奉命阻拦未果。
    刘师爷气喘吁吁地追在后面,道:“小姐!老爷说了不许您出门啊!”
    周清澜勒住缰绳,瞪了眼,道:
    “我爹那边我自会交代。不要你管!”
    她转头看向陈昭,笑道:
    “陈大人,平水镇山路险峻,我给你们当向导如何?”
    沈峻皱眉低声道:“大人,这……”
    陈昭却微微一笑,道:“周小姐对平水镇很熟?”
    周清澜骄傲地扬起下巴,道:
    “当然,我每月都要去平水镇探望外祖母。
    那里的每一条山路我都了如指掌。”
    陈昭略一沉吟,道:“那就有劳周小姐了。”
    刘师爷急得直搓手,道:“小姐,老爷知道了,非要撕了我不可!”
    陈昭翻身上马,笑道:“师爷放心,不会有事的。”
    周清澜得意地冲刘师爷做了个鬼脸,一夹马腹冲到队伍最前,道:
    “跟我走!我知道一条近路!”
    三人出了城,沿着山间小路疾驰,晨雾渐渐散去。
    周清澜回头看向陈昭,道:
    “陈大人,你们去平水镇找谁?”
    “一个叫方通的犯人的家属。”陈昭答道。
    周清澜突然勒住马缰,道:
    “方通?是不是十年前死在牢里的那个强盗?”
    沈峻惊讶道:“周小姐也知道此人?”
    周清澜点了点头,道:
    “镇子上的人姓方的只有几户,犯过大案的就是其中一户方家,以前我听外祖母说过。”
    陈昭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转过几道山梁,平水镇突然出现在眼前。
    整个小镇笼罩在朦胧的白色雾气中,远远望去,仿佛漂浮在云端。
    “咦?”
    陈昭勒住马缰,眯起眼睛,道:“这雾气……”
    周清澜轻笑一声,策马靠近,道:
    “陈大人不必担心,这不是普通的雾气。”
    她指向镇子边缘几处冒着浓烟的棚屋,介绍道:
    “平水镇以煮盐为生,这些白雾都是熬盐时蒸腾的水汽。”
    随着距离拉近,空气中渐渐弥漫开一股咸涩的味道。
    陈昭注意到镇子周围搭建着数十座简陋的草棚。
    每座棚子下都支着一口大铁锅,锅下柴火熊熊,锅中翻滚着浑浊的卤水。
    赤膊的盐工们手持长木铲,不断搅动着锅中渐渐结晶的盐粒。
    “我们洪山县以及宁阳县的地下有盐卤井。
    百姓们从井中汲出卤水,在大锅中熬煮,待水分蒸发后便得到粗盐。
    一锅卤水要熬上一天一夜,才能出十斤左右的盐。”
    周清澜解释道。
    沈峻好奇地问道:“为何不直接晒盐?”
    周清澜摇摇头,笑道:
    “沈大人,这里不比海边。
    卤水浓度不够,全靠熬煮。
    所以平水镇家家户户都以煮盐为业,日夜不停。
    你看,每家门前都堆着柴垛,灶火终年不熄。”
    陈昭点了点头,道:
    “一口锅能装水一百斤吧,出十斤多盐,这还不错了。”
    周清澜哈哈一笑,道:
    “这算什么?难道你们不知道,在宁阳县有个地方,百斤卤水能出十八斤盐呢。那个地方好像就叫十八里铺。”
    陈昭眉头一皱,道:
    “竟有此事?既然你们这里煮盐,为何地方如此凋敝?”
    周清澜解释道:
    “官府收重税呗,朝廷派来的监盐官,我父亲都插不了手。
    出的盐,上面要抽走七成,剩下三成,地方要拿走一部分,百姓还能剩下多少?
    他们还有承担这柴火钱。
    而且,开一口卤井要很多钱,这些卤井大部分都是那些地主的。
    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给地主打工的。”
    陈昭一惊,道:“那岂不是说官府要从这上面拿走七八成?”
    周清澜点点头,道:
    “就是这样。而且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还有些人收买朝廷的监盐官,大量走私私盐。”
    陈昭没想到朝廷盘剥如此之重。
    如此重税,民间岂能不贩卖私盐?
    而且,这里面的问题确实很严重。
    陈昭眉头一皱,道:
    “那么说来,这地方上走私盐很猖獗?”
    “不错,很严重!”
    周清澜点了点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933/47100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