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群策群力!

推荐阅读:小领主重生八零:老太太抛子弃女合欢宗,从教训干侄女开始长生重生官场从阶下囚到封疆大吏炼气家族,我有一个造化空间手机连未来,破产又何妨高冷校花重生了,疯狂倒追我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负债3万亿,债主们跪求我别死别叫我恶魔栾青峰

    “你那?”
    杨东看向史大光,问。
    史大光心里一紧,有些后悔让贺小丽先说了,早知道自己先说啊。
    自己先说的话,不管说好说坏都是第一个发言,属于承上启下。
    但是第二个发言,要是比第一个发言做的差,那可真是找罪受。
    问题是他们茅乡根本就没有崔老庄乡的民族特色风格啊,论文化底蕴的话,他是找不到任何机会的。
    茅乡的情况就是有一条河,叫做茅河,有一个山叫做小毛山,海拔只有四五百米的样子,以及还有一个向北湿地保护区,属于湿地公园。
    除此之外的话,还有二分之一的青青草原,位于茅乡的范围之内。
    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冰雪旅游主力军,主要用途。
    但他必须得汇报,否则显得他们茅乡工作进度太慢,工作态度不认真。
    “呃,我们茅乡打算围绕茅河和小毛山来打造旅游胜地。”
    史大光开口,汇报起来。
    但是第一句话,杨东就不禁皱起眉头。
    不过他没有打断史大光的发言,他能够看出来史大光有些紧张。
    这也在所难免的,茅乡的确没有崔老庄那么有特色,属于多民族融合乡。
    所以他对茅乡会比较宽容,只要茅乡能够抓住他们自己的特色,就算很好了。
    “我们将以茅河以及小毛山为侧重点,打造一个旅游长廊,从茅河到小毛山大概有十五公里,我们准备了游湖项目,游客可以从茅河一路游到小毛山,然后采野菜,小毛山有很多山货以及野菜,适合游客采摘。”
    “同时小毛山还有几个以前夫余边城将领的石头坟,现在保存的比较完好,我们打算从这里入手,挖掘出一些少民族政权的历史和故事。”
    “最后就是向海湿地保护区,那里有全国最大的丹顶鹤生长基地,丹顶鹤保护基地,还有很多天鹅,大雁,各种鸟类栖息。”
    “最后就是青青草原,我们准备了游牧游猎体验,还可以提供游客采风,野炊,户外观星。”
    “我们茅乡也准备了一个超过二十公里范围的旅游范围,提供给游客。”
    “包括我们茅乡也打造了青青草原帐篷,茅河以及小毛山附近的民宿,让游客近距离观赏湖景和山色。”
    “以上就是我们茅乡的准备工作和规划思路,请县长斧正。”
    史大光汇报完了之后,深呼口气,用手擦了擦额头的油和汗。
    他不容易了,他一个五十岁的老干部,面对一个三十岁的县长,竟然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这在以前面对历届县领导,都不怎么有过的。
    “看出来的,茅乡的准备工作也挺充分,挺充足的。”
    杨东点了点头,朝着史大光开口,评价了一下。
    不管怎么样,手底下的人工作了,这就是好事,必要时候还是要鼓励一下的。
    但是鼓励之后,就得提出真正的意见了。
    “但是茅乡的工作重点错了,工作思路也出了问题。”
    “大光乡长,你是老干部了,我想问你,旅游胜地是个什么定义?怎么才能称之为旅游胜地?”
    杨东开口,犀利且直接的问史大光。
    史大光刚才用了旅游胜地这个词,可以说非常的夸张,也非常的大胆。
    因为目前为止,庆和县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资格用旅游胜地来称呼。
    什么才叫旅游胜地?那就是自古以来都是历史文化名地,哪怕到了现在也是旅游最热的地方,而且最好的地方,才能称呼为旅游胜地。
    比如京城的皇宫,就可以称得上是旅游胜地,再比如泰山,再比如西湖,还有邯郸,开丰,洛阳,都能够称得上是旅游胜地。
    因为这里,有很多特色,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又能够吸引流量。
    但是茅乡有什么?一个茅河也没什么出名的,全国有几十万条这样的小河流,小毛山更别提了,在西南人眼里,这都不算是山,海拔只有不到五百米,算什么山?
    哪怕是在吉江省,也算不上是山,因为有长白山矗立在吉江省西南,高达两千七百多米的长白山,才叫东北名山,才叫旅游胜地。
    至于向北湿地保护区,那是湿地保护,不是旅游的地方,也不该开发旅游,以免破坏生态,只能适度游玩,以免影响鸟类栖息。
    所以因此说,史大光的工作侧重点出现了错误。
    “请县长指点我们茅乡,我们毕竟没搞过旅游啊。”
    史大光苦笑着开口,他虽然是个老干部,活了五十岁了,可是他就没听过旅游和茅乡能产生什么联系啊。
    他们茅乡目前最大的贡献还是在种植水稻上面,以及种粮食。
    你让他搞旅游,实在是不懂啊,也不专业啊。
    杨东微微叹了口气,有些干部的综合能力不够强,但是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干部如果能力都强的话,东北地区就不至于是这个样子。
    这些人思想都比较保守以及落后,或许也是因为八十年代后期,工厂破败之后,这些下岗的人恐慌,对未来失去信心,而这些失去的信心又影响了下一代人,以至于东北人最怕的就是下岗,没工作。
    所以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希望有一个铁饭碗,来保证收入。
    至于发言,先不谈了。
    以前的东北可不是保守的代名词啊,以前的东北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最重要的粮食基地,最重要科技基地,那个时候东北人可是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非常高。
    只能说是被大环境影响了心态,从而一代一代的人,越发的害怕不稳定,越发的害怕下岗两个字。
    八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东北人下岗最多,东北地区的各大工厂,大工厂,小工厂,解散的,破产的,不计其数。
    老百姓尚且如此,干部也是如此,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干部,思维上面,还停留在过去的发展模式里面。
    因此,新兴的东西他们不懂,也不怎么能够接受,不敢尝试。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很容易出问题。
    “茅乡的特色不在于茅河,但也在于茅河,只是看你如何利用,你搞个游湖,搞个划船,这个不行。”
    “人家游客那么多名山大川不看,那么多出名的大江大河不玩,跑到咱们东北的县城游湖?咋想的?”
    “所以茅乡的旅游开发还是在于冰雪上面,尤其是冰。”
    “茅河的确不出名,也没什么存在感,但它地处东北,就是最大的特色!”
    杨东敲了敲桌子,一锤定音。
    “搞冰灯,冰雕。”
    “打造冰雕十二公里!”
    “从茅河开始到小毛山的山顶结束,一路都是冰雕,冰灯,尽可能的让冬季的新鲜感,吹动南方游客的心。”
    “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冰上龙舟,冰上滑冰,冰上娱乐活动,娱乐项目,丰富边缘项目。”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711/38839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