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又不是什么棘手的事情

推荐阅读: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我靠烧香爆红娱乐圈手握七十万大军,本公主无敌了从零开始穿越原始部落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神豪:加载愉悦系统享受完美人生我的替身能力是操控楼梯赛博朋克:灾厄时代官声之巅峰权力一剑凌天

    第1316章又不是什么棘手的事情
    听了熊汝霖的陈奏,崇祯满腔怒火被担忧替代,紧皱的眉头能夹死苍蝇。
    “难道推行新盐政,错了?”崇祯不由自主地开始自我怀疑。
    接着看到一脸从容的云逍,他的心中顿时大定。
    开玩笑,叔父又怎么可能会犯错?
    熊汝霖还没完,又道出新盐政引发的第三个弊端。
    “盐生利,利生枭,枭生害,此为新盐政弊端之三!”熊汝霖接着一番详细解释。
    他所说的‘盐枭’,并非是指私盐贩子。
    新盐政推行之后,打破了就有的利益链条,却又重新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利益链。
    如今整个盐业生产领域,一共有三种人:盐丁、垣商(制造商)、运销商。
    盐丁就是吴盐生这种出力气的苦哈哈,当然不可能是盐枭。
    熊汝霖所说的盐枭,指的是其他两类人。
    也就是盐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各种霸头。
    当然了,这些盐商的背后都是有背景的,官商勾结,沆瀣一气。
    盐枭,把持着整个盐业从生产到销售、定价的全过程。
    而且所有制盐的生产资料,都被他们把持。
    举个栗子。制盐,需要卤池、盐灶、锅、敝、柴草、草荡、草木灰的基本资料。
    这些东西都被盐商持有,盐民生产盐,必须向他们租赁或购置。
    盐民生产的盐,也必须卖给垣商或运销商。
    盐的价格,由官府统一定价,叫做‘牌价’。
    据熊汝霖调查,两淮盐民卖给垣商的盐,每桶(200斤)牌价仅700文左右,每斤不到4文钱。
    这是朝廷的统一定价,按理说,卖到百姓手中,再贵也贵不到哪儿去。
    然而事实是,垣商把盐运到扬州的十二圩港,卖给运销商的所谓‘岸价’,每桶高达3500文左右,整整高出了五倍之多。
    这还不算完。
    盐运到指定的销地,如湖广等省,零售价又暴涨到120文到150文之间,比岸价又高出8倍左右。
    也就是说,百姓买盐实际要花的钱,比朝廷定价整整高出了40倍!
    这样的价格,比起新盐政推行之前,也相差无几。
    由此可见,盐枭从中获取的暴利,是何等惊人?
    由于朝廷不再对盐专营,自然也就少收了巨额的盐税。
    而辛苦劳作的盐丁,生活也并没有多大改善。
    唯独肥了盐商和贪官污吏。
    熊汝霖特意计算过,盐民生产盐一桶卖给垣商,仅合小麦一斗数升。
    而每生产一桶盐,平均要化5个工,折下来每个盐丁劳动一天,净得小麦2升左右(折合3斤)。
    这样的收入,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
    同时,盐民烧盐成本,也日益加大。
    如今每煎一斤盐,约耗柴草一斤。
    盐民向垣商购买柴草,每石定价200文,甚至更高。
    这样盐民每生产一桶盐,就要多出成本数十到100文。
    除此之外,盐民还有许多额外负担。
    盐场有官府派遣的巡监、总巡、巡役。
    每个灶户每月,要给他们孝敬的供俸,高达3000文以上。
    盐民累死累活,生产的盐,往往连成本都收不回,不逃亡才是怪事。
    盐产量锐减,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陛下、国师明鉴!”“国之大利在于盐,大害在于枭。盐生利,利生枭,枭生害,害进则利退,而国计穷,民生敝矣!”
    熊汝霖声泪俱下,朝着崇祯和云逍重重磕头。
    四周一片寂静。
    孙传庭无奈苦笑。
    熊汝霖曾经专门找他,痛陈新盐政弊端。
    而他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只能将这件事搁置,等崇祯南巡之后,再奏报上去。
    没想到这次国师直接把皇帝叫到了泰州盐场。
    而熊汝霖这个铁头,又当众把这个脓疮给挤破了。这下子该如何收场?
    官员们也都动起了心思。
    很多跟孙传庭一样的实干官员,思前想后,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当中牵扯的矛盾太多,哪有那么轻松解决?
    也有一部分官员,在暗中幸灾乐祸。
    大明的盐政,是从宋、元旧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的。
    打破一个旧的体制,建立一个新体制,哪里会有那么容易?
    自古以来,盐税就是朝廷最主要的财政收入。
    国师和皇帝脑袋一热,直接就砍断了朝廷的这条财路。
    还惹出了更大的乱子。
    旧盐政有什么不好?朝廷有税收,官员、商人有银子赚。
    也就是苦一苦盐丁和百姓而已。
    这下好了吧,活该!
    崇祯像是被当头一棒。
    闷了许久,他才强打起精神向众人问道:“熊汝霖刚才陈奏的盐政之弊,诸位可有良策解决?”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个人开口。
    不是他们没担当,也不是怕事。
    而是真的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啊!
    李标硬着头皮说道:“要不,重新恢复灶户制度?”
    站在朝廷的高度,当务之急是要确保盐产量。
    盐枭、盐丁的事情,反倒不是什么大事。
    要想保证盐产量,就只能增加人力。问题是,人从哪儿来?
    当然是重新把盐丁关进禁墙,实行团煎法,让他们成为煮盐的奴隶。
    孙传庭看了李标一眼,心说:“李阁老怕是有些老糊涂了,陛下和国师刚才还说要保障盐丁的权益,现在又要让他们重新成为灶户,这让陛下和国师威严何存?”
    “不妥!”
    果不其然,崇祯当即就否决了李标的提议。
    这时熊汝霖抬起头,看向云逍。
    孙传庭知道他的意图,抢先出声道:“盐政关系到社稷民生,需慎之又慎,陛下何不等回京后再议?”
    他是怕熊汝霖不知道天高地厚,逼云逍出主意。
    刚才说的这些,哪里有什么两全之策?到时候非把国师给逼到南墙上不可。
    如今也只能暂时放在那儿,下来再另想办法。
    云逍摆摆手,“又不是什么棘手的事情,就在这儿说清楚了,尽快解决掉。”
    “的确不是什么……嗯?”
    崇祯话说到一半,立即打住话头,难以置信地看着云逍。
    刚才叔父说,不是什么棘手的事情?
    大臣们也全都愣住了。
    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到国师这里,成了不是什么棘手的事情?
    孙传庭苦笑,自己还是低估国师了啊!
    “下官所料不差,国师果然胸有良策!”
    熊汝霖目光灼灼,抚掌大笑。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418/50818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