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盐的生意
推荐阅读:请仙人赴死、重生急诊医生:从挽救市长千金开始、疯了!校花妈妈给我当秘书!、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众筹建修仙大学,我真没搞诈骗啊!、一级一兵团,我靠万魂幡打造亡灵天灾、蛇仙:开局吞噬仙帝、征服女帝后,我成就无上剑仙、退出组合后,我被迫成为顶流!、快穿高武:系统要我做舔狗、
这时九娘身旁的李原也点头说道。
“说的好。”
“这青原城防,事关大家的身家安危。”
“我在青原城中,也有店铺商会。”
“自然也有捐输的责任。”
“那我也出两百贯。”
“用于资助县府修缮城墙。”
听闻此言,一旁的杨悦连忙起身谢过九娘与李原。
“伯爷心怀青原安危,卑职谢过。”
“九娘巾帼不让须眉,在下佩服。”
其实对于席上众人来说,这种捐输财帛的事情都是为城中士绅大户准备的。
勋贵一般并不会参与其中。
这一次没想到,青原伯也为修缮城防捐助了两百贯。
虽然人家伯爷家大业大,这点钱不算什么,但还是让主簿杨悦非常感激。
在李原与九娘的带动下,几位城中士绅互相对视了一眼。
人家伯爷都为修缮城防捐输,自己也不能落于人后啊。
于是便我七十贯,你八十贯的,将修缮城墙剩下的五百贯缺口也给补上了。
这让杨大人是长出了一口气,连忙对众人纷纷致谢。
对于这些士绅的推诿做派,让坐在一旁的左司卫张魁觉得很不痛快。
他本就是急躁的性子
看不上这些士绅的做派。
于是便用手指点着几人,讥讽的说道。
“赵员外,只是捐输区区几十贯钱而已。”
“你们赵家酱园,怕是一天的收益都比这个高吧。”
“还有你宋员外。”
“你们宋家,可是垄断了咱青原的腌鮓豆豉行,谁不知道你买个丫鬟暖脚都得百十贯的。”
“让你拿出个几十贯钱至于如此吗?”
几位士绅被张魁这么一说,都是苦着脸无奈摇头。
那宋员外更是委屈的对张魁说道。
“张大人有所不知,其实我们也不容易啊。”
“之前是山匪横行,商路不通。”
“搞的是原料腾贵,我们这些店铺也是获利微薄。”
“这些日子,不知为何南来的海盐与西川道的胡盐都少了许多。”
“盐价比之去年已经是涨了两倍有余,还时常断货。”
“我们这些做酱园与腌鮓生意的,这盐价就是命。”
“如果这盐价在涨下去,我这的生意可就做不下去喽。”
宋员外的话,在同席的士绅中引起了共鸣。
其他众人也是纷纷点头,更有消息灵通的人说道。
“这事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北宁江的西段,出了一位水寇人称浪里蛟。”
“率领着上千的水匪,沿途劫了几十艘的盐船。”
“一时间这江北是处处缺盐,你说咱们这北川道的盐能不贵吗?”
另一人也点头说道。
“至于西川道运来的胡盐,听说是西域诸国爆发了混战。”
“以至于商路断绝胡商绝迹,至于什么时候这商路才能再通。”
“也只有天知道了。”
听闻此言,席上众人都是纷纷摇头。
关于北川道这些日子闹盐荒的消息,李原倒是也有耳闻。
只是没想到居然严重到了如此地步,于是他便问道。
“你们可知,现在的盐价是几何?”
那宋员外连忙答道。
“回禀伯爷,我是做这腌鮓生意的,这盐价我最清楚。”
“以往咱们青原的盐价,大约是每石盐九贯钱左右。”
“这些日子,一路涨到了二十贯一石都不止。”
“在涨下去,我这生意真就做不了喽。”
所谓腌鮓,就是用盐酒各种调味品腌制的鱼,肉或是蔬菜。
在大梁这个时代腌鮓食物的需求量很大,这腌鮓业可是非常赚钱的生意。
因为腌制需要大量的食盐,所以腌鮓作坊一般都有自己的购盐渠道。
如果他们都说盐难买。
那就说明,现在的北川道确实是在闹盐荒。
李原是心中暗笑,这事不巧了吗,自己刚刚在北邙山中占下了一座盐矿。
这生意便自己送上门来了。
望着满席的愁眉苦脸,李原轻咳了一声,温声说道。
“北川缺盐,确实是苦了百姓。”
“这样吧,我倒是有条运盐的路子。”
“过几日,我便在城里开一间盐铺。”
“价格自会低上一些。”
“也帮咱青原缓解一下盐荒。”
听闻此言,两位做腌鮓酱园的士绅立刻是睁大了眼睛。
“伯爷,此话当真!”
“伯爷,若是这盐的价格合适,我宋家愿意全收。”
“你这叫什么话,人家伯爷说了,这是为了缓解我青原盐荒。”
“你一个人收了算什么。”
“我赵家只要一半便好。”
“对了伯爷,不知您的盐铺每日里能放出多少盐来?”
这些城中的士绅大户,自然不会怀疑李原的门路。
世人皆知,人家青原伯与龙骧侯交好,所以有一条运盐的商路一点都不奇怪。
他们现在反倒是关心起,李原这盐铺每日里到底能放出多少盐来。
李原是真没想到,这些士绅对盐的需求竟然如此迫切。
他略一思量。
乱石寨的盐洞,现在每日产盐在十五石到二十石左右。
如果自己在增加一些人手提高一下工艺,每日产量应该能增加到三十石,甚至五十石。
不过不急,一下子拿出来太多的盐反倒会冲击价格,不如一点点放出来获利最高。
于是李原对众人说道。
“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每日不会低于十五石。”
十五石其实就是一千八百斤的盐了。
众人听闻都是面露惊喜,各位士绅也是纷纷上前敬酒,他们都希望能从李原这里定下购买的配额。
李原便告知众人,若是想大批购盐,可以到城中的青原商会洽谈,那里自有人接待。
对于这做生意,李原还是交给懂行的谭云处理更好。
李原有运盐的路子,让酒宴的气氛更加的热络。
差点让这场接风宴变成了商务洽谈会。
这酒又喝了一阵,窗外的天色已暗。
时间已近黄昏。
见时候不早,余县令与郭督帅,便带着城中士绅纷纷起身与李原告辞。
至于为何是告辞,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醉香居的九娘已经是李原的人了。
人家伯爷在醉香居,岂不是就跟回了自己家一样。
众人走了以后,李原便与九娘一路步行,返回了青原的小宅之中。
两人刚进了小院,九娘便一下子扑进了李原的怀中。
在李郎的面前,九娘一改醉香居女东家的沉稳庄重。
变的如同小女儿家一般,拥着李原。
倾诉离别之苦,说着相思之情。
美人投怀送抱,李原又怎能浪费这良辰美景呢。
于是便挽着九娘,走入了小宅的卧房之中。
可说是。
烛摇窗影秀,风送晚庭芳。
放下轻罗幔,尽享软玉香。
“说的好。”
“这青原城防,事关大家的身家安危。”
“我在青原城中,也有店铺商会。”
“自然也有捐输的责任。”
“那我也出两百贯。”
“用于资助县府修缮城墙。”
听闻此言,一旁的杨悦连忙起身谢过九娘与李原。
“伯爷心怀青原安危,卑职谢过。”
“九娘巾帼不让须眉,在下佩服。”
其实对于席上众人来说,这种捐输财帛的事情都是为城中士绅大户准备的。
勋贵一般并不会参与其中。
这一次没想到,青原伯也为修缮城防捐助了两百贯。
虽然人家伯爷家大业大,这点钱不算什么,但还是让主簿杨悦非常感激。
在李原与九娘的带动下,几位城中士绅互相对视了一眼。
人家伯爷都为修缮城防捐输,自己也不能落于人后啊。
于是便我七十贯,你八十贯的,将修缮城墙剩下的五百贯缺口也给补上了。
这让杨大人是长出了一口气,连忙对众人纷纷致谢。
对于这些士绅的推诿做派,让坐在一旁的左司卫张魁觉得很不痛快。
他本就是急躁的性子
看不上这些士绅的做派。
于是便用手指点着几人,讥讽的说道。
“赵员外,只是捐输区区几十贯钱而已。”
“你们赵家酱园,怕是一天的收益都比这个高吧。”
“还有你宋员外。”
“你们宋家,可是垄断了咱青原的腌鮓豆豉行,谁不知道你买个丫鬟暖脚都得百十贯的。”
“让你拿出个几十贯钱至于如此吗?”
几位士绅被张魁这么一说,都是苦着脸无奈摇头。
那宋员外更是委屈的对张魁说道。
“张大人有所不知,其实我们也不容易啊。”
“之前是山匪横行,商路不通。”
“搞的是原料腾贵,我们这些店铺也是获利微薄。”
“这些日子,不知为何南来的海盐与西川道的胡盐都少了许多。”
“盐价比之去年已经是涨了两倍有余,还时常断货。”
“我们这些做酱园与腌鮓生意的,这盐价就是命。”
“如果这盐价在涨下去,我这的生意可就做不下去喽。”
宋员外的话,在同席的士绅中引起了共鸣。
其他众人也是纷纷点头,更有消息灵通的人说道。
“这事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北宁江的西段,出了一位水寇人称浪里蛟。”
“率领着上千的水匪,沿途劫了几十艘的盐船。”
“一时间这江北是处处缺盐,你说咱们这北川道的盐能不贵吗?”
另一人也点头说道。
“至于西川道运来的胡盐,听说是西域诸国爆发了混战。”
“以至于商路断绝胡商绝迹,至于什么时候这商路才能再通。”
“也只有天知道了。”
听闻此言,席上众人都是纷纷摇头。
关于北川道这些日子闹盐荒的消息,李原倒是也有耳闻。
只是没想到居然严重到了如此地步,于是他便问道。
“你们可知,现在的盐价是几何?”
那宋员外连忙答道。
“回禀伯爷,我是做这腌鮓生意的,这盐价我最清楚。”
“以往咱们青原的盐价,大约是每石盐九贯钱左右。”
“这些日子,一路涨到了二十贯一石都不止。”
“在涨下去,我这生意真就做不了喽。”
所谓腌鮓,就是用盐酒各种调味品腌制的鱼,肉或是蔬菜。
在大梁这个时代腌鮓食物的需求量很大,这腌鮓业可是非常赚钱的生意。
因为腌制需要大量的食盐,所以腌鮓作坊一般都有自己的购盐渠道。
如果他们都说盐难买。
那就说明,现在的北川道确实是在闹盐荒。
李原是心中暗笑,这事不巧了吗,自己刚刚在北邙山中占下了一座盐矿。
这生意便自己送上门来了。
望着满席的愁眉苦脸,李原轻咳了一声,温声说道。
“北川缺盐,确实是苦了百姓。”
“这样吧,我倒是有条运盐的路子。”
“过几日,我便在城里开一间盐铺。”
“价格自会低上一些。”
“也帮咱青原缓解一下盐荒。”
听闻此言,两位做腌鮓酱园的士绅立刻是睁大了眼睛。
“伯爷,此话当真!”
“伯爷,若是这盐的价格合适,我宋家愿意全收。”
“你这叫什么话,人家伯爷说了,这是为了缓解我青原盐荒。”
“你一个人收了算什么。”
“我赵家只要一半便好。”
“对了伯爷,不知您的盐铺每日里能放出多少盐来?”
这些城中的士绅大户,自然不会怀疑李原的门路。
世人皆知,人家青原伯与龙骧侯交好,所以有一条运盐的商路一点都不奇怪。
他们现在反倒是关心起,李原这盐铺每日里到底能放出多少盐来。
李原是真没想到,这些士绅对盐的需求竟然如此迫切。
他略一思量。
乱石寨的盐洞,现在每日产盐在十五石到二十石左右。
如果自己在增加一些人手提高一下工艺,每日产量应该能增加到三十石,甚至五十石。
不过不急,一下子拿出来太多的盐反倒会冲击价格,不如一点点放出来获利最高。
于是李原对众人说道。
“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每日不会低于十五石。”
十五石其实就是一千八百斤的盐了。
众人听闻都是面露惊喜,各位士绅也是纷纷上前敬酒,他们都希望能从李原这里定下购买的配额。
李原便告知众人,若是想大批购盐,可以到城中的青原商会洽谈,那里自有人接待。
对于这做生意,李原还是交给懂行的谭云处理更好。
李原有运盐的路子,让酒宴的气氛更加的热络。
差点让这场接风宴变成了商务洽谈会。
这酒又喝了一阵,窗外的天色已暗。
时间已近黄昏。
见时候不早,余县令与郭督帅,便带着城中士绅纷纷起身与李原告辞。
至于为何是告辞,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醉香居的九娘已经是李原的人了。
人家伯爷在醉香居,岂不是就跟回了自己家一样。
众人走了以后,李原便与九娘一路步行,返回了青原的小宅之中。
两人刚进了小院,九娘便一下子扑进了李原的怀中。
在李郎的面前,九娘一改醉香居女东家的沉稳庄重。
变的如同小女儿家一般,拥着李原。
倾诉离别之苦,说着相思之情。
美人投怀送抱,李原又怎能浪费这良辰美景呢。
于是便挽着九娘,走入了小宅的卧房之中。
可说是。
烛摇窗影秀,风送晚庭芳。
放下轻罗幔,尽享软玉香。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128/5411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