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对局(下)
推荐阅读:沉睡千年醒来,749局找上门、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吞噬古帝、超能力是声带模仿、重生86:从进山打猎开始发家致富、唯一幸存者、绝症封心后,温小姐顶替了白月光、盖世神医、我踩死条虫子,你说我屠了条龙?、不败战神杨辰、
这一次,柳惔没有听从王扬的话,目光坚定道:
“兵法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今我军登岸,背水一战,人必殊死而斗,此韩信破赵之策!今亦可用!”
王扬断然否决:
“不可用!
韩信破赵,先以万人背水结阵,此固阵在先;
后佯败诱敌,轻骑两千,拔赵壁垒,此奇兵在后;
汉兵人少,易被包抄,背水而营,后顾无忧,故能以地形补兵力之阙,保持阵幅宽大,与敌相当,此因势在心。
先有固阵为基,这是正。再有批亢捣虚,这是奇。正奇皆备,而后可以用势。三者俱足,可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谡不知此,有正无奇又不能察势,故徒陷死地而不能生。敢问柳兄,此战何者为正?何者为奇?又如何因势?”
“这......”
柳惔不能答。
封一陵瞠目神凝。
柳惔沉默半晌道:“我是不知兵,但之颜你既才略如此,为何不布兵与敌一战?”
王扬看向柳惔:“你知道用兵的要义是什么吗?”
柳惔想了想说:“自然是整军备武,秣马厉兵......”
王扬摇头:
“你说的这是用兵之前的事。理想状态下,操训士卒,讲习战阵,强弓劲弩,甲固刀锋,选练天下精兵,得不世劲旅,以此而征,十全必克,此古今为将者所同望也。
然事常有不谐,韩信破魏,麾下精兵多诣荥阳以距楚,自将余者数万伐赵,故生‘驱市人而战’之言;陈豨劫略赵、代,高祖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唯邯郸有兵,遂有‘竖子能为将乎’之问。
正因战备甲兵,不能每如人意,故需将领逞才。用兵之前,整军饬武,必固本笃行,不能取巧。然用兵之中,需极尽取巧之能事!有巧要抢巧,巧不可失;无巧要生巧,巧在人为。
川壑险阻,可张弓矢;高坡临下,宜纵飞骑;此占地利之巧。雾霭迷蒙,可隐军马;乘风凛冽,宜纵火攻;此占天时之巧。敌骄我怯,可设诈降;卒怒将疑,宜激内变;此占人心之巧。兵法十分,五分皆取巧之道!
今敌设伏于虎头路口,已占尽巧利,滩头不能急登兵,陆路又与汶阳郡区隔相背;除非早早抢在敌伏之前,派兵登岸,先驻高地。虽孤军无援,但也可一战。敌见我军有备,也许会退,也许多聚兵卒围攻。并且声言是你犯界在先。胜负先不论,此乃汉界之外,荆州司马护送使团的州兵都只能送到界山为止,你身为汶阳太守,没有上命便妄自兴兵越界,擅启边衅,到时蛮祸之发,归于你一身,你如何交待?”
封一陵在一旁听得暗暗心惊,柳惔神色几变,目光微垂,几番权衡之后,抬眼看向王扬:
“我不明白,你既知有伏兵,为什么不上告刺史府?即便你不愿告知巴东王,也可以知会永宁太守,从永宁郡调兵走陆路到虎头,最是便宜......好吧,或许你有你的理由,我答应过不问,可以。但兹事体大,又涉百余人生死,已非一郡所能周全,既然你我现在都没有善策,那便必须寻求外助!”
王扬听音辨色,知柳惔意坚,便颓然叹了口气:
“我之前说过,让你只相信我一个人.......”
柳惔马上说:“当然,所以我并没有上报,只是现在事情已非我们——”
王扬凝视着柳惔,缓缓道:
“还有一句话我没说,其实我,也只相信你一个人。
荆州虽大,唯君可托矣。”
柳惔蓦地僵住,心中猛然一震。
望着王扬的眼睛,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那眼底藏着的,竟是如此沉重的孤独与信任。他忽然觉得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执意要求外援的行为,辜负了王扬那沉甸甸的真心与托付。
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柳惔当即整衣肃容,对着王扬一揖:
“惔一时思虑不周,几负君托,惭愧之至!”
王扬急忙答礼:
“柳兄!你我之间,何须说这些?”
柳惔愧甚:“你以赤诚相待,我却险些因迂阔害事。之颜,抱歉,是我莽撞了......”
王扬“甚愧”:“柳兄快莫如此!如今敌暗我明,能得柳兄肝胆相照,实乃我之万幸。”
“之颜,我知你这么做必有缘故,只是......只是之颜你文武双全,学通古今,论才具,论智谋,都胜我数倍!一定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又不是“戴高乐”(一戴高帽就乐)
“没有。”王扬直接道。
柳惔坚持:“一定有!”
王扬无语:“真没有!”
柳惔抓住王扬的手腕,眼中闪着执拗的光:“再想一想......”
王扬是有办法,不过阿叔那一路是敌是友还分不清,为此冒险,殊为不智。
“柳兄,之前我们已经讨论得很明白了。所谓‘绝地无留’,虎头乃绝地,战必不利,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想。”
柳惔缓缓松开王扬手腕,沉声道: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我便提前派兵登岸,就说是收到密报,有蛮人异动,我担心使团安危,所以发兵护卫。朝廷怪罪下来,我一力承担!”
王扬:
“你就算派了兵,就一定能打赢?”
“总要一试!”
“兵者死生之事,不是拿来试的!”
“兵者禁暴救乱,护国而战!我说的试便是战!敌要伏我使团,此乃衅鼓而攻!我应桴而战,有何不可?何况我已侦知其谋,是以有备算无备,如何不能一战?!”
“你知道敌人是谁吗?”
“南蛮。”
“南蛮哪一部?”
“哪一部有区别吗?”
“如果不是南蛮呢?”
“怎么可能?能把兵布到这个位置上,除了南蛮还有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又不知彼,每战必殆!你新御汶阳,尚未到任,麾下能调动者多少,堪战者有多少,器仗如何,甲胄如何,军心如何你一概不知,可算知己?至于知彼就更谈不上了。你连敌方是谁都不知道,贸然派兵,岂有胜算?便是胜了,你知道你这么做,可能引发什么结果吗?”
“你知道敌方是谁,你告诉我!”
“就因为我知道,所以我不让你这么做!”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快,互不相让!封一陵站在一旁,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看着两人的模样,喉结动了动,却始终没敢插话。
柳惔声音提高,神色慷慨:“我受任汶阳,牧守一方,岂能坐视我朝钦命使团,遭人屠戮!!”
王扬直接伸出一根手指:“一句话,你到底救不救你弟了?”
柳惔本来气势如虹,被王扬突然一句救不救弟弟了,将他好不容易聚起的气势削去一半,小声地说了句“救”,然后又和王扬继续掰扯起来,只是底气远没有刚才那么足了。
封一陵见两人争执不下,突然跨步上前,向柳惔抱拳道:“我有要事禀报二公子!”
柳惔一怔:“什么事?”
封一陵不语。
柳惔反应过来,看向王扬道:“之颜,那......”
王扬无奈点点头:“去吧去吧。”
柳惔和封一陵刚要出门,便听王扬叫道:“等等!”
柳惔回头,疑惑地看向王扬。
“你家那个酒酿红豆羹不错,再给我来一碗。再来一杯葡萄汁......葡萄浆。”
柳惔愕然又哑然。
王扬坦然且悠然。
两人对视片刻,同时笑了起来。
柳惔刚才和王扬争得口干舌燥,接过茶便喝。
“封叔,到底是什么事?”
“国公爷的信二公子还记得吗?”
“当然,我也是按父亲的意思办的,要救阿深,自然是要倚仗王扬,只是现在事有难决,不能贸然从他之计。”
“国公爷还有四个字没写在信上。让我在二公子和王公子意见相左、争执不下时,再告诉公子。”
“哪四个字?”
“唯扬是从。”
柳惔一口茶呛了出来……
柳惔回到屋内,沉闷坐下,盯着王扬看,也不说话。
王扬斜倚在雕花窗棂旁,勺子轻搅红羹,带起缕缕甜香,悠悠道:“这羹做得不错,让我想起我以前吃过的一道小食,叫酒酿赤豆元宵......要不,你也来一碗?”
“就按你说的办。”柳惔忽然开口。
王扬停勺:“你说的羹还是......”
柳惔悻悻道:“羹就不听你的了。我没胃口。”
王扬一笑:“那我敬你一杯葡萄浆!”
柳惔看着王扬,无比认真:“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君子之诺。”
“诺什么?”
“你要尽力为使团的人谋划一条生路。”
王扬舀羹吃了两勺,说道:“其实使团的生路,从来都不需要我谋划。”
柳惔:???
“什么意思?”
王扬看着红豆在羹里沉浮,抬起眼,目光穿过丝丝热气,与柳惔相接:
“他们本来就有生路,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为他们指出来。”
“兵法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今我军登岸,背水一战,人必殊死而斗,此韩信破赵之策!今亦可用!”
王扬断然否决:
“不可用!
韩信破赵,先以万人背水结阵,此固阵在先;
后佯败诱敌,轻骑两千,拔赵壁垒,此奇兵在后;
汉兵人少,易被包抄,背水而营,后顾无忧,故能以地形补兵力之阙,保持阵幅宽大,与敌相当,此因势在心。
先有固阵为基,这是正。再有批亢捣虚,这是奇。正奇皆备,而后可以用势。三者俱足,可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谡不知此,有正无奇又不能察势,故徒陷死地而不能生。敢问柳兄,此战何者为正?何者为奇?又如何因势?”
“这......”
柳惔不能答。
封一陵瞠目神凝。
柳惔沉默半晌道:“我是不知兵,但之颜你既才略如此,为何不布兵与敌一战?”
王扬看向柳惔:“你知道用兵的要义是什么吗?”
柳惔想了想说:“自然是整军备武,秣马厉兵......”
王扬摇头:
“你说的这是用兵之前的事。理想状态下,操训士卒,讲习战阵,强弓劲弩,甲固刀锋,选练天下精兵,得不世劲旅,以此而征,十全必克,此古今为将者所同望也。
然事常有不谐,韩信破魏,麾下精兵多诣荥阳以距楚,自将余者数万伐赵,故生‘驱市人而战’之言;陈豨劫略赵、代,高祖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唯邯郸有兵,遂有‘竖子能为将乎’之问。
正因战备甲兵,不能每如人意,故需将领逞才。用兵之前,整军饬武,必固本笃行,不能取巧。然用兵之中,需极尽取巧之能事!有巧要抢巧,巧不可失;无巧要生巧,巧在人为。
川壑险阻,可张弓矢;高坡临下,宜纵飞骑;此占地利之巧。雾霭迷蒙,可隐军马;乘风凛冽,宜纵火攻;此占天时之巧。敌骄我怯,可设诈降;卒怒将疑,宜激内变;此占人心之巧。兵法十分,五分皆取巧之道!
今敌设伏于虎头路口,已占尽巧利,滩头不能急登兵,陆路又与汶阳郡区隔相背;除非早早抢在敌伏之前,派兵登岸,先驻高地。虽孤军无援,但也可一战。敌见我军有备,也许会退,也许多聚兵卒围攻。并且声言是你犯界在先。胜负先不论,此乃汉界之外,荆州司马护送使团的州兵都只能送到界山为止,你身为汶阳太守,没有上命便妄自兴兵越界,擅启边衅,到时蛮祸之发,归于你一身,你如何交待?”
封一陵在一旁听得暗暗心惊,柳惔神色几变,目光微垂,几番权衡之后,抬眼看向王扬:
“我不明白,你既知有伏兵,为什么不上告刺史府?即便你不愿告知巴东王,也可以知会永宁太守,从永宁郡调兵走陆路到虎头,最是便宜......好吧,或许你有你的理由,我答应过不问,可以。但兹事体大,又涉百余人生死,已非一郡所能周全,既然你我现在都没有善策,那便必须寻求外助!”
王扬听音辨色,知柳惔意坚,便颓然叹了口气:
“我之前说过,让你只相信我一个人.......”
柳惔马上说:“当然,所以我并没有上报,只是现在事情已非我们——”
王扬凝视着柳惔,缓缓道:
“还有一句话我没说,其实我,也只相信你一个人。
荆州虽大,唯君可托矣。”
柳惔蓦地僵住,心中猛然一震。
望着王扬的眼睛,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那眼底藏着的,竟是如此沉重的孤独与信任。他忽然觉得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执意要求外援的行为,辜负了王扬那沉甸甸的真心与托付。
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柳惔当即整衣肃容,对着王扬一揖:
“惔一时思虑不周,几负君托,惭愧之至!”
王扬急忙答礼:
“柳兄!你我之间,何须说这些?”
柳惔愧甚:“你以赤诚相待,我却险些因迂阔害事。之颜,抱歉,是我莽撞了......”
王扬“甚愧”:“柳兄快莫如此!如今敌暗我明,能得柳兄肝胆相照,实乃我之万幸。”
“之颜,我知你这么做必有缘故,只是......只是之颜你文武双全,学通古今,论才具,论智谋,都胜我数倍!一定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又不是“戴高乐”(一戴高帽就乐)
“没有。”王扬直接道。
柳惔坚持:“一定有!”
王扬无语:“真没有!”
柳惔抓住王扬的手腕,眼中闪着执拗的光:“再想一想......”
王扬是有办法,不过阿叔那一路是敌是友还分不清,为此冒险,殊为不智。
“柳兄,之前我们已经讨论得很明白了。所谓‘绝地无留’,虎头乃绝地,战必不利,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想。”
柳惔缓缓松开王扬手腕,沉声道: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我便提前派兵登岸,就说是收到密报,有蛮人异动,我担心使团安危,所以发兵护卫。朝廷怪罪下来,我一力承担!”
王扬:
“你就算派了兵,就一定能打赢?”
“总要一试!”
“兵者死生之事,不是拿来试的!”
“兵者禁暴救乱,护国而战!我说的试便是战!敌要伏我使团,此乃衅鼓而攻!我应桴而战,有何不可?何况我已侦知其谋,是以有备算无备,如何不能一战?!”
“你知道敌人是谁吗?”
“南蛮。”
“南蛮哪一部?”
“哪一部有区别吗?”
“如果不是南蛮呢?”
“怎么可能?能把兵布到这个位置上,除了南蛮还有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又不知彼,每战必殆!你新御汶阳,尚未到任,麾下能调动者多少,堪战者有多少,器仗如何,甲胄如何,军心如何你一概不知,可算知己?至于知彼就更谈不上了。你连敌方是谁都不知道,贸然派兵,岂有胜算?便是胜了,你知道你这么做,可能引发什么结果吗?”
“你知道敌方是谁,你告诉我!”
“就因为我知道,所以我不让你这么做!”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快,互不相让!封一陵站在一旁,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看着两人的模样,喉结动了动,却始终没敢插话。
柳惔声音提高,神色慷慨:“我受任汶阳,牧守一方,岂能坐视我朝钦命使团,遭人屠戮!!”
王扬直接伸出一根手指:“一句话,你到底救不救你弟了?”
柳惔本来气势如虹,被王扬突然一句救不救弟弟了,将他好不容易聚起的气势削去一半,小声地说了句“救”,然后又和王扬继续掰扯起来,只是底气远没有刚才那么足了。
封一陵见两人争执不下,突然跨步上前,向柳惔抱拳道:“我有要事禀报二公子!”
柳惔一怔:“什么事?”
封一陵不语。
柳惔反应过来,看向王扬道:“之颜,那......”
王扬无奈点点头:“去吧去吧。”
柳惔和封一陵刚要出门,便听王扬叫道:“等等!”
柳惔回头,疑惑地看向王扬。
“你家那个酒酿红豆羹不错,再给我来一碗。再来一杯葡萄汁......葡萄浆。”
柳惔愕然又哑然。
王扬坦然且悠然。
两人对视片刻,同时笑了起来。
柳惔刚才和王扬争得口干舌燥,接过茶便喝。
“封叔,到底是什么事?”
“国公爷的信二公子还记得吗?”
“当然,我也是按父亲的意思办的,要救阿深,自然是要倚仗王扬,只是现在事有难决,不能贸然从他之计。”
“国公爷还有四个字没写在信上。让我在二公子和王公子意见相左、争执不下时,再告诉公子。”
“哪四个字?”
“唯扬是从。”
柳惔一口茶呛了出来……
柳惔回到屋内,沉闷坐下,盯着王扬看,也不说话。
王扬斜倚在雕花窗棂旁,勺子轻搅红羹,带起缕缕甜香,悠悠道:“这羹做得不错,让我想起我以前吃过的一道小食,叫酒酿赤豆元宵......要不,你也来一碗?”
“就按你说的办。”柳惔忽然开口。
王扬停勺:“你说的羹还是......”
柳惔悻悻道:“羹就不听你的了。我没胃口。”
王扬一笑:“那我敬你一杯葡萄浆!”
柳惔看着王扬,无比认真:“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君子之诺。”
“诺什么?”
“你要尽力为使团的人谋划一条生路。”
王扬舀羹吃了两勺,说道:“其实使团的生路,从来都不需要我谋划。”
柳惔:???
“什么意思?”
王扬看着红豆在羹里沉浮,抬起眼,目光穿过丝丝热气,与柳惔相接:
“他们本来就有生路,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为他们指出来。”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83/50073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