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能适应一天三顿,怎么就不适应用奴隶
推荐阅读: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我的拼夕夕连接物价膨胀世界、聚宝仙盆、凛冬末日:全民避难所求生、从勾栏听曲开始获得亿万不良人、混沌圣体,开局被仙子强迫双修、负鼎、死神塔、万仙来朝、君临万界,从开局无上帝境开始、
很多外界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打听到的消息,在观狮山书院中,却是很容易就能得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于观狮山书院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好处。
为什么后世的人,从小到大都以名牌大学为目标?
师资教育不同只是一个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人脉资源。
清北毕业的学生,可不是二流大学毕业的学生能比的。
等你毕业之后,想要找人帮忙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就做决定?”
石养虽然有些意动,但如此大事,让他一下子就做出决定,还真有些为难。
很多农民都是这样,明知道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却还是犹豫不决。
“父亲,朝廷给的一百亩永业田,是按照报名的顺序来的。去的早,就能选到最好的地,去的晚了,好地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什么?娃他爹,好田跟差田,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不如,不如……”
“明儿,那二百亩地虽好,可咱们家却种不了,这可怎么办?”
石养仍旧在挣扎着。
“父亲,我们家这些年也赚了不少钱吧?要我说,干脆去西市人市买两个奴隶,省得你那么辛苦。”
“什么?买奴隶?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买奴隶?”
石养显然还没有摆脱贫农的角色,总觉得自己还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
买奴隶?
在他的印象中,只有勋贵和地主,才会这么做。
关我什么事?
“父亲,西市的奴隶,十个银币都不到,贵的才十多个银币。买两个,到河东道去种棉花,不就能赚回来了?”
“说的也是,不过……不过,用奴隶这种事情,我还真不太习惯。”
石养听了石明的话,越想越有道理。
石明笑道:“父亲,一开始你一天只吃两顿饭,现在一天吃三顿,你有没有觉得不习惯?这不是挺好的吗?”
“是啊,以前天天吃稀粥,现在天天吃干饭,你不也习惯了吗?依我看,这件事,应该由明儿做主,他这么大了,都该成亲了。”
石明的阿娘这么一说,石养顿时放下心来。
但是,话题一下子就跑偏了。
“明儿,你阿娘说得没错,你也是个适婚的年纪了。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抓紧时间,把亲事定下来,这样,父亲才知道该怎么做了。不然以后搬去河东道,一个人都不认识,耽误了你的婚事,那可如何是好?”
石明:???
怎么画风突变的这么快?
我不是一直在为移民的事情发愁吗?
怎么会这样?
“咱们还是快去县衙报到吧,免得被人捷足先登了!”
河东道的迁移,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为了赶在大雪来临前把第一批移民送往目的地,第一批移民在登记之后的5天内就准备好出发了。
“石明,这大唐运输队,真能把咱们送到河东道,还不要钱吗?不会是半路要我们的钱吧?”
石富带着一丝忐忑,将最后一包东西往马车里一塞。
虽然朝廷负责运送移民,但也不可能奢侈到每家每户都配一辆马车。
每一辆马车上,都坐着十几个人,行李都被塞得满满当当,想要在马车上休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这不是比步行要好吗?
如果他们真的想要一辆马车,那就自己去租。
“石富叔,您放心,大唐运输队是燕王殿下亲自向陛下申请成立的,有户部做后盾,这点银子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就算你们不相信车夫,也应该相信陛下和燕王吧?”
石明原本可以随观狮山书院的学生同行,但一想到父母也要去河东道,他就跟着一起。
如此一来,周围的农夫们也都放下心来。
另外几个负责移民的胥吏,知道的事情比石明要少得多,说了也没人信。
“听说大唐运输队将来要开通一条从朔州通往长安城的马车线路,从朔州到长安,每天至少有一辆马车?”
石养看着周围的马车,也有些好奇。
大唐运输队的出现,实在是太突然了。
据说很多车夫,都是从建设局上借来的牛车和马车。
不过他们用的马车,却是宝马马车行里最新式的四轮马车,用的是钢铁做的轴承,车轮是软木的,价格不菲。
“这还不算完,从长安城到朔州,从长安城到洛阳,从洛阳到晋阳,从晋阳到朔州,这几个主要的州郡,都有大唐运输队的长途马车,为了方便大家的出行,这些地方都有专门的驿站,所有的旅客,都会在这个车站下车,这样也方便一些。”
这些日子,石明忙得不可开交。
一方面,观狮山书院对前往河东道、云中都督府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集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他的家人也要迁徙,石明不得不回去帮忙。
还好,总算是熬过去了。
石富:“这几个驿站,不就是类似于朝廷的驿站吗?”
石明笑道:“石富叔,你说得对。据我所知,朝廷正在准备把所有的驿站,都交给大唐运输队,供长途马车停靠,乘客们也可以在驿站里休息。”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坐的这辆马车,就相当于朝廷的马车了。这大唐运输队,不就是朝廷的一个衙门吗?”
石明也放心了不少。
这个时代,大唐朝廷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民间对于朝廷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
各级官员都不敢对平民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的融洽。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大唐运输队虽然隶属于朝廷,但和长安县、户部、工部这些地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按照燕王的话来说,大唐运输队是大唐的国企,和朝廷的衙门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马车上坐着的,大多都是和石明相熟的村民,他也不介意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众人。
这样也好,可以让大家的神经稍微放松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于观狮山书院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好处。
为什么后世的人,从小到大都以名牌大学为目标?
师资教育不同只是一个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人脉资源。
清北毕业的学生,可不是二流大学毕业的学生能比的。
等你毕业之后,想要找人帮忙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就做决定?”
石养虽然有些意动,但如此大事,让他一下子就做出决定,还真有些为难。
很多农民都是这样,明知道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却还是犹豫不决。
“父亲,朝廷给的一百亩永业田,是按照报名的顺序来的。去的早,就能选到最好的地,去的晚了,好地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什么?娃他爹,好田跟差田,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不如,不如……”
“明儿,那二百亩地虽好,可咱们家却种不了,这可怎么办?”
石养仍旧在挣扎着。
“父亲,我们家这些年也赚了不少钱吧?要我说,干脆去西市人市买两个奴隶,省得你那么辛苦。”
“什么?买奴隶?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买奴隶?”
石养显然还没有摆脱贫农的角色,总觉得自己还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
买奴隶?
在他的印象中,只有勋贵和地主,才会这么做。
关我什么事?
“父亲,西市的奴隶,十个银币都不到,贵的才十多个银币。买两个,到河东道去种棉花,不就能赚回来了?”
“说的也是,不过……不过,用奴隶这种事情,我还真不太习惯。”
石养听了石明的话,越想越有道理。
石明笑道:“父亲,一开始你一天只吃两顿饭,现在一天吃三顿,你有没有觉得不习惯?这不是挺好的吗?”
“是啊,以前天天吃稀粥,现在天天吃干饭,你不也习惯了吗?依我看,这件事,应该由明儿做主,他这么大了,都该成亲了。”
石明的阿娘这么一说,石养顿时放下心来。
但是,话题一下子就跑偏了。
“明儿,你阿娘说得没错,你也是个适婚的年纪了。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抓紧时间,把亲事定下来,这样,父亲才知道该怎么做了。不然以后搬去河东道,一个人都不认识,耽误了你的婚事,那可如何是好?”
石明:???
怎么画风突变的这么快?
我不是一直在为移民的事情发愁吗?
怎么会这样?
“咱们还是快去县衙报到吧,免得被人捷足先登了!”
河东道的迁移,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为了赶在大雪来临前把第一批移民送往目的地,第一批移民在登记之后的5天内就准备好出发了。
“石明,这大唐运输队,真能把咱们送到河东道,还不要钱吗?不会是半路要我们的钱吧?”
石富带着一丝忐忑,将最后一包东西往马车里一塞。
虽然朝廷负责运送移民,但也不可能奢侈到每家每户都配一辆马车。
每一辆马车上,都坐着十几个人,行李都被塞得满满当当,想要在马车上休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这不是比步行要好吗?
如果他们真的想要一辆马车,那就自己去租。
“石富叔,您放心,大唐运输队是燕王殿下亲自向陛下申请成立的,有户部做后盾,这点银子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就算你们不相信车夫,也应该相信陛下和燕王吧?”
石明原本可以随观狮山书院的学生同行,但一想到父母也要去河东道,他就跟着一起。
如此一来,周围的农夫们也都放下心来。
另外几个负责移民的胥吏,知道的事情比石明要少得多,说了也没人信。
“听说大唐运输队将来要开通一条从朔州通往长安城的马车线路,从朔州到长安,每天至少有一辆马车?”
石养看着周围的马车,也有些好奇。
大唐运输队的出现,实在是太突然了。
据说很多车夫,都是从建设局上借来的牛车和马车。
不过他们用的马车,却是宝马马车行里最新式的四轮马车,用的是钢铁做的轴承,车轮是软木的,价格不菲。
“这还不算完,从长安城到朔州,从长安城到洛阳,从洛阳到晋阳,从晋阳到朔州,这几个主要的州郡,都有大唐运输队的长途马车,为了方便大家的出行,这些地方都有专门的驿站,所有的旅客,都会在这个车站下车,这样也方便一些。”
这些日子,石明忙得不可开交。
一方面,观狮山书院对前往河东道、云中都督府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集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他的家人也要迁徙,石明不得不回去帮忙。
还好,总算是熬过去了。
石富:“这几个驿站,不就是类似于朝廷的驿站吗?”
石明笑道:“石富叔,你说得对。据我所知,朝廷正在准备把所有的驿站,都交给大唐运输队,供长途马车停靠,乘客们也可以在驿站里休息。”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坐的这辆马车,就相当于朝廷的马车了。这大唐运输队,不就是朝廷的一个衙门吗?”
石明也放心了不少。
这个时代,大唐朝廷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民间对于朝廷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
各级官员都不敢对平民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的融洽。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大唐运输队虽然隶属于朝廷,但和长安县、户部、工部这些地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按照燕王的话来说,大唐运输队是大唐的国企,和朝廷的衙门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马车上坐着的,大多都是和石明相熟的村民,他也不介意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众人。
这样也好,可以让大家的神经稍微放松一些。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07/53432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