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李世民:哪个贵族会离开关中?

推荐阅读:武魂罗三炮?我乃龙帝临世!谁是文仙强龙出狱叶辰重生:开局和校花共睡一床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破产后,上门老公成了我的金主重生回来:权势滔天抠神癌症晚期,高冷老婆疯狂报复我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这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能多看几章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韦贵妃此时的心情,长孙皇后是非常明白的。
    李想的《红楼梦》,才刚刚进入高潮,后面就没有了!
    这还不把人逼疯?
    “母后,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这就去二哥那里,一定能拿到最新的稿子。”
    兕子自告奋勇,将这件事揽了下来。
    燕王府对兕子来说,就像是回家一样。
    “好,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长孙皇后亦是微微一笑,对于儿子的天赋,也是佩服不已。
    随便写本书,就能那么精彩。
    整个长安城,都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阿义看着手中的《大唐日报》,心中充满了喜悦。
    身为突厥贵族,阿义看报纸、看账本都很在行。
    “头儿,上个月来我们这里买石头的,比去年还多,这是我们这几年来,第一次比碎石卖得更好。”
    阿少古笑眯眯的把工坊里的情况说了一遍。
    阿少古是阿义最忠诚的奴仆,他的命运和阿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阿义花了大价钱,想要借着大明宫的建设大赚一笔,却没想到,水泥的出现,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好在后来大唐要修建水泥路,需要大量的石料,而阿义的工坊也及时的调整了一下方向,将重心放在了碎石上,这才让他们重新振作了起来。
    不过,碎石的利润肯定不是条石能比的,再加上又不是只有他们一家能做碎石生意,所以这些年,他们的日子只能说还算过得去。
    但是,自从大唐开始建造纪念碑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几乎不用水泥,而是用各种石头。
    阿义的作坊,简直就赚翻了。
    “阿少古,你先别急着高兴,这几个月朝廷正在修建碑亭及周边建筑,所以石材订单很多,以后可不会再有这种好事了。”
    阿义虽然心情很好,但是嘴上还是很谦虚的。
    不过,这话却是实话。
    李想用了大量的石头,来保护石碑千年不坏,而大唐皇家军校,则是用钢筋水泥砌成,连石头都没有用。
    “话是这么说,但做了这笔买卖之后,至少长安城内不少人都能看出来,条石比水泥,也有其自身的优势。这几天,来买石头的商人,明显比以前多了不少。”
    “是啊,还好当初我没有去找燕王府的麻烦,要不然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安逸。我现在明白了,在这长安城里,你可以得罪任何人,但绝对不能得罪燕王,这等于是得罪了钱。”
    “是啊,听说去年云中都督府迁往江南道的族人,现在过得挺好的。我看了一份《大唐日报》,上面说豫章县的兄弟过得很好。”
    《大唐日报》已经连续报道了好几天江南道、山南道移民们的幸福生活,每一位看过这份报纸的人,都不会错过。
    “是啊,我听说,这一次的迁移计划,也是有效的,希望草原上的人,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
    ……
    “启禀陛下,燕王觐见!”
    宣政殿上,李世民还在批阅奏章,张阿难迟疑了一下道。
    “是吗?他终于肯进宫来看朕了。”
    李世民忽然想起,最近朝堂上,经常有人提议,让他在关中种植棉花,李想今天来找他,恐怕就是为了这个。
    不过,他对李想的提议,还是很感兴趣的。
    “请进来!”
    经过数年的修建,大明宫终于建成了。
    因为采用了很多现代的建筑手法,所以这座宫殿看起来跟旁边的太极殿有很大的不同,气势十足。
    好在,李想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皇宫了,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李想被小太监带到宣政殿时,李世民正在低头批阅奏章,似乎没看到李想一样。
    噗!
    又来了!
    不过,李想并不在意。
    站在原地等了片刻。
    “告诉朕,你今日来,所为何事?”
    大约一刻钟之后,李世民放下毛笔,活动了一下筋骨。
    “儿臣这次来,是为了草原的长治久安。”
    李想一开口,就大言不惭,吓得张阿难打了个寒颤。
    什么时候,燕王的话,变得如此的不靠谱了?
    当着陛下的面,你怎么能这么说?
    “这事情岂是儿戏?”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李想一眼,沉声说道。
    草原的长治久安,是每一个中原王朝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很多大臣都在这个问题上出谋划策,包括李想,都曾经告诉过他草原上的战略。
    李世民显然不会因为李想的一句话而兴奋。
    “干爹,儿臣不过是有几分见解罢了。”
    “那朕就先听听你的意思,朕倒要看看,你所谓的长久之计,究竟有何不同之处。”
    虽然李世民并不在意,但他还是希望李想能给他一个不同的建议。
    李想一向都能给人惊喜,如果这次也能给他一个惊喜,那就再好不过了。
    “预计这个月内,大唐纪念碑的建设将会有一个雏形,儿臣认为,有功之人的封赏,陛下可以提前考虑。”
    “怎么,难道是朕亏待了那些有功之臣?”
    李世民虽然不知道李想为什么要提这件事,但这句话实在是太难听了。
    “不,我没有这个意思。不过,长安城之中,权贵云集,能够耕种的田地,都已经分配完毕,只有河东道的中部和北部,还有大量的良田荒废,而云中都督府,虽然紧邻着黄河,但却没有多少良田,实在是暴殄天物。”
    李世民问道:“你的意思是……”
    “儿臣建议陛下趁着大唐碑落成之机,赏赐云中都督府以及河东道以北的大片荒地草场,同时参照南洋推广水稻之法,凡愿前往云中都督府及河东道北部州府之民,皆可享百亩永业田,免三年赋税。”
    李想并没有直接告诉李世民,他是要如何让草原长治久安的,而是将自己的计划,一点一滴的说了出来。
    “云中都督府那地方,就算朕给每一位功臣都封了数万亩地,那又如何?谁会去?”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07/53432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