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寒门学子的春天到了?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氪命修行:从锦衣卫开始长生、财阀小娇妻:叔,你要宠坏我了!、你是我的万千星辰薄夜唐诗、寄宿妈妈的闺蜜家后,阿姨破产了、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别叫我恶魔栾青峰、绝世狂医、从天才开始无敌于斗破、只想让女主摆脱渣男的我,竟成了牛头人?、
长孙冲虽然不知道李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弄一份这样的报纸。
如果李想能搞出什么名堂来,他也能跟着沾光。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你终于长大了。这倒是个好主意,燕王弄出一份《大唐日报》,肯定是有什么打算,不过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既然他做了一份报纸,那我们就做一份《长安晚报》,同样三天一版,不管燕王有什么目的,我们也都不会吃亏。”
长孙无忌一脸的欣慰。
长孙冲的提议虽然不是什么好主意,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是最合适的。
如果等到一切都弄清楚了再开始,那可就来不及了。
“父亲,我这就让人去办。听说《大唐日报》请了很多穷书生来当专栏作家,如果我们再不去的话,说不定好苗子就被人挑走了。”
长孙冲看来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打探到了不少的消息。
“放手去做。有什么不懂的,尽管跟我说!”
……
观狮山书院不远处的一座小院里,上书“大唐日报”,正是最近在长安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唐日报》出版的地方。
这几天,骆宾王一直在这里。
不管怎么说,他现在的教谕工作,平日里也是敷衍了事。
虽然,李想对小玉米的教育非常重视,但却从来没有强迫过她。
“王爷,这样写一篇文章,原本要一两页才能写完的,现在却要改成一页,甚至两页。”
骆宾王看着李想手里拿着一本《大唐日报》,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没关系,等纸张、印刷成本降下来后,我们再多弄几张。现在只有一页纸,将来会有两页、三页、甚至更多的纸。不过,白话文还是要普及的。”
“当然,我觉得大家都需要时间来接受,你可以参考《三国演义》、《笑傲江湖》等。”
想要办一份报纸,就离不开白话文。
一般人就算是识字,也看不懂文言文。
就像是后世的华夏人,人人都能识字一样,但光是《论语》,就足以让无数人望而止步。
如果《大唐日报》上的文章都是这样的话,就算一开始大家都是图个新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销量也会越来越少。
李想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如果仅仅是《三国演义》的水准,那还说得过去。不过,王爷说的像是日常说话一样,实在是太占篇幅了。”
“给你一个过渡的时间,两个月后,除了朝廷的公文之外,所有的文章都要通俗易懂,那些只认得一千多个普通文字的伙计们,也能看得懂,而不是只有一群读书人看得懂。”
对于《大唐日报》的开局,李想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销量还没破万,这要是放在后世,绝对是扑街扑街的节奏。
如果一家报纸的销量不超过十万份,那就亏大了。
当然,不包括学术类的。
“这个,王爷,您可要想清楚了?”
骆宾王见李想真要将报纸改成白话文,也慌了神。
这样的转变,又有多少读书人能接受?
不过,李想可不会在意那些读书人看不看得上眼,他只想让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我已经想好了。如果有人不服,那就换一个人,咱们的报纸,要的就是数量,曲高和寡,有什么意思?”
……
文铭忽然发现,他们这些读书人似乎变得更受欢迎了。
接下来的几天,有几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来找他打听。
“文兄,你真的能赚钱吗?”
如家客栈中,朱智看向文铭的目光充满了期待。
朱智也是江南道的一个落魄书生,比文铭还要惨。
他甚至没有足够的钱租房子,只能睡在如家客栈的一个大通铺里,里面住着七八个人。
而今天早上,竟然有人向他提出了约稿,这让他兴奋不已。
因为就在昨天下午,文铭拿到了稿费,请了几个平日里关系不错的书生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
所以朱智对约稿的事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原本他还有些羡慕,没想到第二天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朱智,《大唐日报》是这样写的,但长安晚报不是燕王府开的,所以我也不知道稿费是怎么算的。不过有《大唐日报》做对比,长安晚报的掌柜应该不会这么小气。”
文铭有些惊讶,这才几天的时间,现在又出现了《长安晚报》。
听说《曲江日报》也在招人。
报纸什么时候这么火了?
这是不是代表着自己这些寒门学子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苍天有眼啊!
这几天,郭得刚可是急坏了!
每天早上起来,他都会让郭运彭去打听一下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
虽然早就知道《大唐日报》每隔三天就会出版一次,但他依然在期待着会有什么惊喜。
虽然他只看了《红楼梦》的前两章,但他已经有了一种感觉。
当然,因为前面的内容比较枯燥,所以《红楼梦》并不像《三国演义》、《白蛇传》那样,一开始就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可是郭得刚是谁?
他看得出来,这本书有多好。
这要是放在前世,绝对是顶级编辑。
来说书,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师父,第三期《大唐日报》到了。”
就在郭得刚忐忑不安的吃着早餐的时候,郭运彭终于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快,让我瞧瞧。”
郭得刚一把抢过报纸,看了起来。
郭得刚看了一眼,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好在今天的报纸上还有《红楼梦》。
李想的《红楼梦》,因为篇幅的关系,每次只有一回。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本书恐怕要到明年才能连载完。
还好,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连载,所以也就没多想,看完之后,只是看到最后那句“预知下回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心中不免有些不爽。
“师父,你今天还要去五合居说书吗?”
郭运彭看着自己的师父目不转睛的看着报纸,有些犹豫的问道。
如果李想能搞出什么名堂来,他也能跟着沾光。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你终于长大了。这倒是个好主意,燕王弄出一份《大唐日报》,肯定是有什么打算,不过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既然他做了一份报纸,那我们就做一份《长安晚报》,同样三天一版,不管燕王有什么目的,我们也都不会吃亏。”
长孙无忌一脸的欣慰。
长孙冲的提议虽然不是什么好主意,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是最合适的。
如果等到一切都弄清楚了再开始,那可就来不及了。
“父亲,我这就让人去办。听说《大唐日报》请了很多穷书生来当专栏作家,如果我们再不去的话,说不定好苗子就被人挑走了。”
长孙冲看来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打探到了不少的消息。
“放手去做。有什么不懂的,尽管跟我说!”
……
观狮山书院不远处的一座小院里,上书“大唐日报”,正是最近在长安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唐日报》出版的地方。
这几天,骆宾王一直在这里。
不管怎么说,他现在的教谕工作,平日里也是敷衍了事。
虽然,李想对小玉米的教育非常重视,但却从来没有强迫过她。
“王爷,这样写一篇文章,原本要一两页才能写完的,现在却要改成一页,甚至两页。”
骆宾王看着李想手里拿着一本《大唐日报》,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没关系,等纸张、印刷成本降下来后,我们再多弄几张。现在只有一页纸,将来会有两页、三页、甚至更多的纸。不过,白话文还是要普及的。”
“当然,我觉得大家都需要时间来接受,你可以参考《三国演义》、《笑傲江湖》等。”
想要办一份报纸,就离不开白话文。
一般人就算是识字,也看不懂文言文。
就像是后世的华夏人,人人都能识字一样,但光是《论语》,就足以让无数人望而止步。
如果《大唐日报》上的文章都是这样的话,就算一开始大家都是图个新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销量也会越来越少。
李想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如果仅仅是《三国演义》的水准,那还说得过去。不过,王爷说的像是日常说话一样,实在是太占篇幅了。”
“给你一个过渡的时间,两个月后,除了朝廷的公文之外,所有的文章都要通俗易懂,那些只认得一千多个普通文字的伙计们,也能看得懂,而不是只有一群读书人看得懂。”
对于《大唐日报》的开局,李想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销量还没破万,这要是放在后世,绝对是扑街扑街的节奏。
如果一家报纸的销量不超过十万份,那就亏大了。
当然,不包括学术类的。
“这个,王爷,您可要想清楚了?”
骆宾王见李想真要将报纸改成白话文,也慌了神。
这样的转变,又有多少读书人能接受?
不过,李想可不会在意那些读书人看不看得上眼,他只想让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我已经想好了。如果有人不服,那就换一个人,咱们的报纸,要的就是数量,曲高和寡,有什么意思?”
……
文铭忽然发现,他们这些读书人似乎变得更受欢迎了。
接下来的几天,有几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来找他打听。
“文兄,你真的能赚钱吗?”
如家客栈中,朱智看向文铭的目光充满了期待。
朱智也是江南道的一个落魄书生,比文铭还要惨。
他甚至没有足够的钱租房子,只能睡在如家客栈的一个大通铺里,里面住着七八个人。
而今天早上,竟然有人向他提出了约稿,这让他兴奋不已。
因为就在昨天下午,文铭拿到了稿费,请了几个平日里关系不错的书生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
所以朱智对约稿的事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原本他还有些羡慕,没想到第二天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朱智,《大唐日报》是这样写的,但长安晚报不是燕王府开的,所以我也不知道稿费是怎么算的。不过有《大唐日报》做对比,长安晚报的掌柜应该不会这么小气。”
文铭有些惊讶,这才几天的时间,现在又出现了《长安晚报》。
听说《曲江日报》也在招人。
报纸什么时候这么火了?
这是不是代表着自己这些寒门学子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苍天有眼啊!
这几天,郭得刚可是急坏了!
每天早上起来,他都会让郭运彭去打听一下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
虽然早就知道《大唐日报》每隔三天就会出版一次,但他依然在期待着会有什么惊喜。
虽然他只看了《红楼梦》的前两章,但他已经有了一种感觉。
当然,因为前面的内容比较枯燥,所以《红楼梦》并不像《三国演义》、《白蛇传》那样,一开始就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可是郭得刚是谁?
他看得出来,这本书有多好。
这要是放在前世,绝对是顶级编辑。
来说书,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师父,第三期《大唐日报》到了。”
就在郭得刚忐忑不安的吃着早餐的时候,郭运彭终于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快,让我瞧瞧。”
郭得刚一把抢过报纸,看了起来。
郭得刚看了一眼,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好在今天的报纸上还有《红楼梦》。
李想的《红楼梦》,因为篇幅的关系,每次只有一回。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本书恐怕要到明年才能连载完。
还好,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连载,所以也就没多想,看完之后,只是看到最后那句“预知下回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心中不免有些不爽。
“师父,你今天还要去五合居说书吗?”
郭运彭看着自己的师父目不转睛的看着报纸,有些犹豫的问道。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07/53432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