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大明孝陵卫

推荐阅读:不明不清混沌天帝诀神医下山全球沦陷:我是末日大领主苏熙凌久泽当社恐成为警局团宠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夺婚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毫不夸张的说,就明朝这两京制度,如果不是一根绳儿前期太过爱惜羽毛,不愿南下,大明一时半会儿还真亡不了。
    韩赞周看着眼前这名内侍,语气有些急切的对其吩咐道:“速去请孝陵卫指挥使进宫。”
    “是,掌印。”
    内侍答应一声,也是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关于孝陵卫的事,还是临行之前,朱由检亲自向其交代下来的。
    韩赞周差一点就将这件事给忘了。
    朱由检之所以会向韩赞周个提起孝陵卫,完全是因为这支军队,在后世被传的实在是太过神乎其神了。
    所谓的孝陵卫,顾名思义,就是守卫孝陵的一个卫所。
    后世对这支军队评价很高。
    这里面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据后来孝陵卫和建奴的战斗结果来看,孝陵卫的战斗力着实很是惊人。
    指挥使梅春率领的孝陵卫,在建奴打到南京的时候,拒绝投降。
    率领仅剩的一千余人,与建奴展开数次大战,最后剩下的一十八人,在杀死三百余建奴后,全部战死。
    一些已经离开孝陵卫的老兵,年迈无力,没有办法上阵杀敌,竟是自尽而死。
    可以说,孝陵卫应该是这个时代,对大明最忠诚的一支军队了。
    当然,这也和孝陵卫的人员组成,以及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有一定关系。
    和其他卫所不一样,孝陵卫的人员构成,是以大明太祖皇帝的安徽老乡为主。
    主要是由周、李两家组成。
    指挥使一般是由驸马梅殷的后代担任。
    又有一家董姓人家,负责孝陵卫的马场。
    之所以这么安排,还和他们的姓氏有关。
    “董”这个字,拆开就是草千里,据说太祖皇帝就是因为这个,才让其世代担任这个官职。
    孝陵卫的兵卒,待遇远超其他卫所,在其他卫所都发不出饷银的时候,孝陵卫的军饷可是足额发放的。
    而且,在士卒年迈后,可以让自己的子侄接任,如果没有子侄,朝廷还会给其发放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让其安享晚年。
    孝陵卫军械装备,在大明那也是首屈一指。
    可以说,孝陵卫是大明王朝最为精锐,也是最为特殊的一支军队。
    而孝陵卫的驻地,就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
    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要调用孝陵卫的原因。
    虽然南京包括整个南直隶,名义上还有四十九个卫,但那也只是名义上。
    按照朱由检的估计,这四十九个卫,一个卫五千六百人,合计二十七万多的军队,实际上顶多也就不到三万人。
    而且这三万人,又有多少能打仗的,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想要守住南京,眼下就只有依靠孝陵卫,以及俞咨皋的宁波水师了。
    就在韩赞周焦急等待的时候,内侍快步走了进来,向其禀报道:“掌印,孝陵卫指挥使梅春求见。”
    “快,快请。”
    韩赞周闻言,连忙催促道。
    很快,一名身穿甲胄的青年将军,大步走了进来。
    韩赞周抬头一看,只见来人身高八尺,魁梧壮硕,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英气。
    一见之下,韩赞周便忍不住在心中暗赞一声:“好一员虎将。”
    “下官孝陵卫指挥使梅春,见过掌印。”
    梅春走到韩赞周身前,单膝跪地,向其行礼道。
    “梅指挥使快快请起。”
    韩赞周见状,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接着不等梅春说话,他又一脸急切的说道:“梅指挥使,咱家有一件十万火急之事,需要梅将军立刻去办。”
    梅春闻言,双眼瞳孔一缩,对着北方拱手道:“敢为掌印可有陛下旨意?”
    孝陵卫虽是属于中军都督府节制,但毕竟职责比较特殊,身为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的魏国公,也很难指挥得动孝陵卫。
    想要调动孝陵卫,还是大明皇帝的旨意。
    韩赞周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轻咳一声道:“梅指挥使,皇爷有旨意。”
    “臣孝陵卫指挥使梅春,恭请圣安。”
    “圣躬安。”
    “皇爷口谕,现有倭寇横行江南,兵锋直指留都,朕恐惊扰祖宗陵寝,特命孝陵卫,受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节制,防备南京、清剿倭寇。”
    韩赞周说完后,看向跪在那里的梅春。
    后者的脸色变得有些迟疑起来。
    见状,韩赞周的眼神一凛。
    “怎么?梅指挥使认为咱家是在矫诏?”
    “下官不敢。”
    梅春忙是出言道。
    一咬牙,他接着说道:“韩……”
    “梅指挥使,起来说话吧。”
    “谢公公。”
    等梅春起身后,韩赞周又邀请对方坐下,然后才问道:“梅指挥使可是有什么顾虑?”
    梅殷看了眼韩赞周,轻叹一声道:“韩公公刚从京城过来,对孝陵卫的情况可能不是很了解。”
    “现在的孝陵卫,已经不是之前的孝陵卫了。”
    “眼下的孝陵卫仅剩不到两千人,守备南京或许没有问题,但想要剿灭那伙倭寇,孝陵卫恐是有心无力。”
    梅春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眼中满是萧索之意。
    他们梅家,先后四代七人,担任过孝陵卫指挥使。
    对孝陵卫的没落,他也很是心痛。
    听他这么说,韩赞周的眉头仅仅皱了起来。
    “梅指挥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可是朝廷短了孝陵卫的军俸、军械?”
    韩赞周现在真的有些麻爪了。
    据东厂那边传来的消息,倭寇已经从当涂出发,向着南京而来。
    而俞咨皋的人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
    原本还想让孝陵卫剿灭这伙倭寇,现在看来也是指望不上了。
    梅春苦笑道:“韩公公有所不知,原本属于孝陵卫的军屯,被人占去了不少,剩下的军屯,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所以自世宗皇帝那会儿,孝陵卫就已经出现了不满编的情况。”
    “土地呢?被谁……”
    “算了,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梅指挥使,咱家就问你,如果咱家给你提供钱粮,你能否迅速招募一批兵卒?”
    韩赞周面色严肃的对其问道。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307/24452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