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新阅读小说网,阅读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34章 靠三个酸文人救大明?朱家皇帝们表示质疑!

第34章 靠三个酸文人救大明?朱家皇帝们表示质疑!

推荐阅读:修仙家族之化灵碗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我合成了全世界词条修仙:生子就无敌失忆后,前任小叔诱她沉沦葬神棺开局小姨子陷害,反手掠夺太阴之体天命败家子官诱:分手后,高官女儿爱上我我不是戏神

    朱标看了一眼朱元璋。
    他有点心疼。
    打记事起到现在,他的父亲始终像一块铁石,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或者危险,脸上从不会有任何害怕和迷茫。
    但现在,朱标惊奇的发现,朱元璋的脸上竟然出现了这样的表情,仿佛在告诉他,那个永远雷霆霹雳,势若奔火的父亲,已经老了。
    在听到天幕里的朱由检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和权力洗牌的时候,朱标心中的震撼和迷茫,其实并不比朱元璋少。
    他是当今的太子,一生都在为登上帝位做准备,也一直都在帮着朱元璋治理这个国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历史周期率到底有多么可怕。
    正如朱由检所说,一个国家真要是到了衰亡的时候,那便是滚滚历史潮流扑面而来,绝不是靠一个圣明的君主,几个贤良的大臣,就能力挽狂澜,拯救危局的。
    这些因素只有在盛世的时候,或者在一个王朝处于上升趋势的时候,才能做到锦上添花。
    就像朱由检提出的“那锅米饭”,如果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钱花,那么就算朝廷再黑暗,皇帝再昏聩,大臣再无能,帝国的统治也能马马虎虎的统治下去。
    最核心的关键是什么?
    是人性的贪念,是无法做大蛋糕,是上层贵族的人口越来越多产生的压榨,导致底层的老百姓连一粒米都吃不到。
    这就是大明末期所面临的困境。
    “那孩子说的是对的,想要拯救大明,绝不是靠个人行为能做得到的。”
    朱标最后不得不去认同朱由检的观点,即便他不愿意承认。
    “爹,大哥,你们能不能多有点信心啊?就算大明再这么困难,那孩子不还是照样创造奇迹了吗?”
    一看到朱元璋和朱标满脸绝望的表情,向来自信的朱棣,心里面也有点慌了。
    这个时候,他还很年轻,并不了解朝廷的政治,对朱由检所说的话,也只是一知半解。
    不过他相信自己的子孙,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老四说的对。”
    马皇后也忍不住开口道:“你看看你们爷俩,像是大明马上就要亡了似的,能不能精神点?”
    朱元璋和朱标回过神来,尴尬的笑了笑。
    “咱这不也是替他担心吗?”
    朱元璋望着天幕,深深叹息道:“之前是咱错了,咱只知道这孩子面临的困难很大,可没想到会大到这种程度。”
    “他这已经不是拯救大明那么简单了,他是在逆天而行啊。”
    朱标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如果历史初期率已经到来的话,那便是天意让大明灭亡。
    朱由检如果要挽救大明,可不就是逆天而行吗?
    “有那么夸张吗?”朱棣挠挠头,不太理解。
    “混账东西,你懂个屁!”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完全不想跟朱棣说话。
    ……
    永乐位面。
    “历史周期率……权利洗牌……这孩子是真敢说啊。”
    永乐大帝朱棣眼神深邃,表面看似淡定,但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是他从未听到过的惊天言论,同样也是直击王朝本质的帝王之道!
    仔细想想。
    他从当上皇帝到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正如朱由检所说,将锅里的大米饭分配给跟随自己靖难的功臣吗?
    比如说大将张玉,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朱棣封他为荣国公,世袭罔替。
    在明代一个国公爵位,可以说得上是极尽荣宠,子子孙孙全都一步登天,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按照朱由检的说法,在永乐一朝,张玉就是第一批分配到米饭的人。
    除了他之外,还有朱能、丘福、朱能等靖难四公爵,在靖难之役后的权力洗牌时,都是第一批分配到米饭的人,同时也是第一批既得利益者。
    本质上,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开国皇帝,做的事情也都一样,把帝国的权利,按功劳分配给底下的每一个人。
    那么历史周期率又是什么呢?
    就是张玉的世子继续当荣国公,可是他的后代却不止一个人,除了国公府世子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子子孙孙。
    那么那些人又该怎么办呢?
    他们承袭不了国公的爵位,肯定也会靠着这个名头,千方百计攫取权力,以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
    经过靖难之役之后的朱棣,早已经脱胎换骨,对世间的人性看得透透的,不再像曾经那么天真。
    他敢肯定,就算张玉的下一代还是将门虎子,大公无私,但第三代呢?第四代呢?
    谁敢保证保证代代都是愿为朝廷社稷不多拿一粒米的人?
    谁也保证不了。
    强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在几代之后,子孙都堕落成了像猪一样,更别说大明的功勋后代了。
    几代之后,结果都是一样。
    这就是人性!
    最终的结果就像朱由检所说的那句结论。
    “只要有人性,会有历史周期率。”
    当真是至理名言,令人振聋发聩!
    一向急性子的朱高煦,烦躁的挠了挠头,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怎么才能救得了大明?”
    “难不成还真靠这三个酸文人?”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无论是百官也好,还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人也好,都没有人能回答得了朱高煦这个问题。
    因为连他们自己也想知道,朱由检如此看重这三个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难道刚刚那句话真不是戏言,他真的打算靠这三个人拯救大明?
    “他们一定有什么不得了的能力,所以才能让这孩子这么看重。”朱高炽笃定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只是他们,大明各个历史时空里,但凡有识之士,都开始相信朱由检之前所说的这三个人能拯救大明的话,不是一句戏言,更不是笼络人心的手段。
    那些本来还嘲笑朱由检手段低劣的人,此刻也都不出声了,心虚的看着天幕,也好奇那三个人到底有什么本事。
    “朕不相信!”
    崇祯皇帝却还是非常固执。
    他觉得天幕里的朱由检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和权力洗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这也说明不了什么。
    清谈谁不会?
    有本事就救一个大明看看!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018/22324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