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自学成才

推荐阅读: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九龙归一诀重生八零: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柳无邪吞天神鼎穿越星际妻荣夫贵边军悍卒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华娱97:开局骗婚天仙妈逼我退团,我一首歌火遍全国星辰大道

    挂断电话,陈凡转身下楼。
    在楼梯口,正好碰上准备上去的两姐妹。
    姜丽丽看着他,瞪着大眼睛眨也不眨,问道,“是不是就定江影厂了呀?”
    姜甜甜没作声,却也目不转睛盯着他,那表情比自己的文章能不能发表还紧张。
    陈凡笑了笑,走到沙发上坐下。
    姜丽丽立刻去给他端茶杯,姜甜甜将电风扇打开,调到一档对准他吹。
    随后两人一左一右在他身边坐好。
    陈凡这才说道,“江影厂的诚意十足,而且现在只有他们联系我,确实可以作为第一选择。”
    这时姜甜甜小心翼翼地说道,“可是,江影厂工作人员技术能力低,成立21年了,连一部真正的电影都没有拍过,只拍过几部舞台电影,还有他们的设备比较落后,让他们拍这部戏,能成吗?”
    刚才她还担心没有电影厂主动找上门,现在有了,却又开始挑三拣四了。
    没别的,不管是哪家电影厂,都不能耽误了小凡的作品。
    姜丽丽在一旁小声说道,“可是,姐,现在只有江影厂找我们呀,……”
    顿了一下,她转头看着陈凡,“小凡,要不,你还是联系一下北影厂吧。你说的那个副厂长也是作协会员,他应该能理解你的创作意图吧?”
    陈凡张开双臂,一手搭一个肩膀,笑着说道,“江影厂也好,上影厂、北影厂也罢,其实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区别。
    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打算将小说交给上影厂改编,可是被他们拒绝以后,我就有了新的想法。”
    两姐妹一起看向他,“什么想法?”
    陈凡笑了笑,“我打算自己拍。”
    姜甜甜瞪大眼睛,“你要做电影导演?”
    姜丽丽则眼里充满想象,“你亲自拍电影?那一定会更好看。”
    姜甜甜也赶紧点头,“嗯嗯,故事是你写的,你最清楚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就和《云湖恋》、《摆渡人》一样,虽然很多观众觉得电影很好看,但是他们也觉得改编过的故事,没有书本里的好看,如果不是看过了原著,也不能很容易就领悟到故事传达的精神。
    我也觉得你当导演最好,这样才能完整的将故事展现出来。”
    陈凡哈哈一笑,说道,“你们倒是对我有信心,可是拍电影和写小说却不是一回事。小说没有字数限制,可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电影有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最长也不能超过两个小时,现在普遍在90到100分钟左右,这就对剧情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况电影技术也有一定的门槛,除了文学以外,还包括了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比如灯光、再比如摄影,都有很高的要求。
    你们对我有信心,我对自己也有信心,但是,别人可不一定对我有信心哦。”
    听到这话,两姐妹顿时面面相觑,随即一起转头看着他,“那怎么办?”
    电影不比小说,小说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而电影除了要审核之外,更需要多个工种的配合,摄影、美工、灯光……,尤其是演员。
    如果江影厂不同意,小凡上哪儿拍电影去?
    陈凡拍拍两人的肩头,笑道,“没事,等武厂长他们到了,可以慢慢谈嘛。”
    两姐妹又是相视一眼,同时嘟了嘟嘴。现在只希望那位武厂长能够识相一点,别逼她们求人!
    ……
    武厂长没让他们等太久,第二天早上8点半,正好是大部分行政单位上班的时间,家里的门铃被按响。
    有了心理准备,陈凡吃完早餐后也没有上楼玩乐器,静静坐在客厅沙发上等着。
    等门铃声一响,姜甜甜立刻出去开门。
    她手里拿着遥控器,将大门打开,便看见站在门口、三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
    都穿着白色短袖的确良衬衣,下身是深蓝色的涤纶裤子,脚上穿着镂空的凉皮鞋,落后半步的两人手里还拎着不少礼品。
    前面那人等大门打开,看见姜甜甜,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说道,“您好,请问这里是陈副主席家吗?您是姜同志吧,我是江影厂的厂长武志国,昨天请江南作协何主席打过电话的。”
    姜甜甜笑着说道,“武厂长您好,陈副主席等候您多时了,您里面请。”
    随即有条不紊地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请武厂长一行人入内。
    论级别,省级电影厂归属省文化厅管理,顶多算是副厅级建制,厂书记也就是副厅而已,跟陈凡如今一个级别,武厂长也不过是个正处,比陈凡还低了一级。
    更别说相比文艺界巨头的作协,一个连电影都没拍过的制片厂,重要性几乎为零。
    所以在陈凡面前,武厂长一行人只有低头的份。
    姜甜甜代替陈凡出来迎客,自然不会跌了他的面子,客气归客气,但气势却不能低了。
    武厂长三人赶紧进来,也没见有人关门,便看见两扇门自动合拢,顿时吓了一跳。
    不过三人都表面不动声色,将好奇心憋在心里,跟在姜甜甜身后往小洋房走去。
    同时在心里嘀咕,不愧是最年轻的作协副主席、名气最大、作品畅销海外的青年作家,生活条件就是不一样,独占一栋这样的小洋楼。
    啧啧,这可是旧上海资本家才住得起的洋房,最少也要一万块吧?
    不过想想陈作家赚的外汇稿费,听说有十几万了,还是美元,能够住这样的洋房,也很正常。
    上级开会不都说了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家里面、陈作家就是先富起来的,只要收入来源正常,也没人会说什么。
    等江南电影制片厂拿到陈作家的小说改编权,对比《摆渡人》和《云湖恋》,绝对能肥一波。
    中影的收购价多半能给到顶格,明年的职工宿舍楼就有希望了。
    最好是能够将这部电影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先例,以后就能源源不断获得陈作家的小说改编权,到时候江影厂也能和作协、文联一样,建自己的“文艺新村”,还月月发奖金,羡慕死同行!
    怀着满腔的期望,武厂长在门口换上拖鞋,此时也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陈凡。
    这是他第二次见陈凡,上一次还是在过年前的江南文艺界新春庆祝晚会上,欣赏了陈凡亲自演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点也不比央台春晚上那位女歌唱家唱得差。
    只可惜,江影厂在江南文艺界没什么存在感,哪怕他是厂长,位置也比较靠后,加上陈凡唱完就走,也没能打声招呼。
    此时见到真人,换好拖鞋以后,赶紧走过去,满面笑容地说道,“陈副主席您好,贸然求见,还望见谅。”
    陈凡并没有远迎,甚至没有到门口迎接,本身他就大一级,又是对方有求上门,自然是拿足了姿态,就在沙发旁等候。
    其实也是为了牢牢把握住主动性。
    等武厂长快步走到跟前,他才微笑着伸出右手打招呼,“武厂长好,昨天接到何主席和方老的电话,我是翘首以盼啊。”
    武厂长自然听出陈凡话里的客套。
    不过他心里也有数,自己是来求人的,虽然陈作家的小说被上影厂嫌弃,其他小厂也心有顾虑,但跟江影厂一样光脚的制片厂其实也不少。
    比如隔壁的扶栏电影制片厂,同样是58年就建厂,却在61年就停办,直到77年才重建,比江影厂还不堪。
    江影厂至少还拍过几部话剧电影,那扶影厂就是一块光牌子好吧。昨天晚上他在宾馆给厂里打电话,就得到方老书记的通知,扶影厂的厂长书记也已经收到消息,正打算赶来上海,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这一次,许成不许败,不管陈副主席提出什么样的条件,都要接着,务必保证拿到改编权,给江影厂取得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思绪转念间,他都忘了身后还有两个自己人。
    反倒要陈凡主动相询,“这两位是?”
    武厂长顿时反应过来,赶紧转过身,说道,“哦,这位是我们厂的制片部主任况明义,这位是办公室主任劳建华。
    况主任也是一位资深摄影师,曾经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拍摄,比如《闪闪的红星》,还有《洪湖赤卫队》,他的摄影经验非常丰富,前年才调到我们江影厂,立刻被委以重任,现在还是我们江影厂的导演,拍过几部电影短片,反响很不错。
    劳主任则是我们江影厂的老人了,从江影厂建厂就在厂里工作,对各个方面都非常熟悉,虽然江影厂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作品背后,都离不开劳主任的功劳。”
    这一次出差,他甚至连助理都没带,而是带上厂里的“精兵强将”,寄希望于一举成功!
    看到武厂长的态度,陈凡便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
    既然以后多半还要靠他们卖力,陈凡自然不会再拿架子,立刻伸手握手,客气地打招呼。
    寒暄过后,陈凡邀请三人入座。
    姜甜甜立刻送来三杯茶,又帮陈凡换了一杯新茶,姜丽丽则送来装满坚果、糖果的果盘,还有一盘冰镇的西瓜。
    忙完这些,两人便携手上楼,去房间里吹空调去了。
    可怜陈副主席只能在客厅里吹电风扇。
    话一开场,武厂长便道明来意,他对着陈凡笑道,“陈副主席,昨天我们方老书记给您打了电话,也说明了我们江影厂的态度。
    我在这里可以再次向您表态,虽然江影厂的实力,远远不能与上影厂相比,但是我们的态度和决心,也不是其他制片厂所能比拟的。
    只要陈副主席将作品交给我们江影厂来拍摄,剧本怎么改编,您说了算,电影怎么拍,也是您说了算。
    我们厂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执行单位,我们将派出最好的摄影师、制片主任、美工等等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将这部戏拍好。”
    陈凡笑了笑,说道,“首先呢,非常感谢江影厂方书记、还有武厂长你们对我的信任,关于小说里面几点需要忌讳的地方,昨天方老书记也都直接言明,并表达了态度,对于这一点,我是很感动的。”
    顿了一下,他起身走到旁边靠墙的矮柜前,从抽屉里拿出几叠稿纸,走回来放到武厂长面前,坐下后说道,“小说你们还没看过吧,这个是小说稿纸,包括故事大纲,你们可以先看看。”
    武厂长赶紧拿起来,发现有三份,便分给况主任和劳主任各一份,又对着陈凡笑了笑,才认真阅读。
    陈凡也没干等,他掏出烟,给三人各散了一支,随后便叼着烟,拿起一本书翻看。
    虽然他的知识面已经很广,可还是需要学习啊。别的不说,徐教授给他的书单就经常更新,尽管阅读量早已超过跟着徐教授读博士的十倍,可这位老人家似乎总是能找到适合他的书。
    而且不拘古今中外,却没有脱离文学、哲学的范畴。
    正好陈凡自从买房以后,就没停下过藏书,卢家湾的二楼书房、云湖老屋的书架上,加起来藏书就已经超过了一万册,更别说这栋小洋房的三楼和阁楼里、在京城大宅的三楼上,也都堆积了满满的书架。
    这些书可就不拘种类了,文、理、工、农、社科、童话、通俗、演义,乃至于音乐、美术等等艺术类书籍,几乎都有。
    让他慢慢看的话,估计这辈子能看完就算好的。
    此时他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本50年代的电影类专业杂志:《电影技术》,里面有许多电影制作的小技巧,很适合他这种半路出家的野路子。
    (电影技术杂志)
    当然,单靠野路子是成不了大师的,他通过一位上海作协的会员,从上海戏剧学院弄到不少老教材,保证看完就是正儿八经的科班生。
    那位会员老同志本身是上戏的戏剧系老师,写过不少戏剧剧本,他也知道上影厂退了陈凡的小说,见陈凡要借电影制作方面的书籍,果断将自己的珍藏拿出来,就想看看,这位据说什么都会一点、还有钱去折腾的天才青年作家,后面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若是他想要自己拍电影,并且通过看书自学成才,那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2/2343/50121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