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群众送行
推荐阅读:不怕道友过的苦,就怕道友猛如虎、从军赋、捡了小福星后,将军府旺疯了、开局满级天赋,从普通法师开始、剑出霜满城、问鼎权力巅峰、万界邪尊、绝色生骄、重生1979,带着全村赶山致富、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周本昌明显在怀疑他和陶丽丽,所以故意安排孙洁这个"已知情人"出现,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
如果王洋表现出与孙洁过分熟稔,就等于自投罗网,但如果刻意疏远,又显得可疑。
更复杂的是,他不知道陶丽丽是否向丈夫坦白过那个夜晚的事,如果坦白了,今晚就是一场审判,如果没说,那周本昌最多也只是捕风捉影地试探。
"躲在这儿干什么?"孙洁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她靠在云文石柱上,红唇在昏暗的灯光下像团火焰:"怕我吃了你?
王洋环顾四周,确保没人能听到他们的对话,而后才压低声音道:"你知道今天这是什么情况吗?
孙洁挑眉:"什么情况?老朋友聚会啊。
"别装傻!"王洋压低声音,"周本昌可能知道我们的关系了,他在试探我!
孙洁突然笑了,那笑声让王洋毛骨悚然:"哦,他好像的确知道了。
她凑近王洋耳边,温热的气息喷在他颈侧:"昨天他亲自来教育局找我,说听说我和王镇长'私交甚笃',想请我吃个饭聊聊。
王洋如坠冰窟:"你......你都告诉他了?
"我看起来像傻子吗?"孙洁翻了个白眼,"我告诉他我们只是普通同事关系,但他显然不信,不过我真没想到,你和陶丽丽竟然也有一腿。王镇长胃口不小啊。
"我们没有!"王洋厉声否认,随即意识到自己反应有些过度,"我和她之间什么都没发生。
孙洁不置可否地耸耸肩:"随你怎么说,不过,周本昌可不是好惹的,他在市里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还要深,你要是对他老婆也有想法的话,那以后最好小心点了。
就在两人聊天时,下半场演出的铃声响起,陶丽丽也从洗手间回来,三人重新回到包厢。
陶丽丽的玉手时不时地在王洋身上划过。
王洋如坐针毡,每一秒都像在走钢丝。
孙洁的警告回荡在耳边,而陶丽丽若有若无的触碰更让他心神不宁。
演出结束后,周本昌的司机已经在门口等候。
回程的车上,孙洁故意坐在王洋旁边,手指在他掌心画着圈,而陶丽丽则透过车窗望着夜景,表情变换莫测。
"今晚真愉快。"下车时,孙洁意味深长地说,"下次再聚啊,王镇长。
她故意在陶丽丽面前亲了亲王洋的脸颊,然后摇曳生姿地走向自己的车。
陶丽丽看着孙洁离去的背影,轻声道:"她很漂亮,是不是?
王洋不知如何回答,夜风吹拂下,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
翌日,清晨的阳光透过镇委大楼三楼那扇有些老旧的窗户,斜斜地洒在王洋的办公桌上。
他像往常一样,七点整就到了办公室,泡上一杯浓茶,开始批阅昨天积压的文件。
茶杯里升腾的热气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就像他这三年来在卧牛镇走过的每一步,历历在目。
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喂,我是王洋。"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丝地方口音。
"王镇长,我是市委组织部的李科长。"电话那头的声音公事公办,"有个通知要传达给您。
王洋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他隐约感觉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通知。
这半年来,他几乎把卧牛镇当成了自己的家,从刚来时的贫困落后,到现在初见成效的产业发展,每一步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但现在,市委组织部突如其来的电话,已经让王洋内心深处感到了一种危机感。
"经上级研究决定,您将被调往青山镇担任镇委副书记,分管农林工作,调令已经下发,请您在三天内完成工作交接。
闻言,王洋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青山县是全省最偏远的县之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而且这个调动来得太突然了,他根本就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李科长,我能问问原因吗?"王洋尽量保持声音平稳,但手指已经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起来。
"这个......这是组织上的安排,我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李科长的语气明显犹豫了一下,"不过,听说省厅的曹厅长亲自过问了这件事。
王洋的嘴角扯出一抹苦笑,曹振东,省公安厅厅长,他早该想到的。
当初他来到卧牛镇,是受到了曹振东的照顾,而现在,他的离开,同样也是因为曹振东。
"好的,我明白了,谢谢通知。"王洋挂断电话,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窗外,卧牛镇正在晨光中苏醒。
远处连绵的卧牛山轮廓清晰可见,山脚下是整齐的蔬菜大棚,那是他引进的扶贫项目。
近处的镇中心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在晨练,那里曾经是一片荒地,现在却被他开发成了一片活动广场。
更近处的街道干净整洁,路灯都是新换的太阳能灯。
王洋站起身,走到窗前,举目眺望。
半年前,他刚来时,卧牛镇还是个脏乱差的落后小镇,道路坑洼,垃圾遍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他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召开全镇干部大会时,台下那些怀疑的眼神似乎在问,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镇长,能改变卧牛镇吗?
结果他做到了,引进特色农业,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了多种举措。
现如今,半年过去了,卧牛镇俨然成了全省脱贫致富的典型,去年还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镇"。
而现在,他要离开了。
王洋开始收拾办公室里的个人物品,书架上那本《乡村治理创新案例集》是他经常翻阅的,里面夹满了笔记。
墙上挂着的卧牛镇规划图,每一个标记都是他亲自确认的,抽屉里那一叠感谢信,有贫困户送来的,有学生写的,有老人托人代笔的
他拿起一个相框,里面是他和镇里孩子们的合影,那是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他为镇上的小学争取到了新的操场和图书室。
照片上,孩子们笑得那么灿烂,围在他身边,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王洋把相框放进纸箱。
进来的是镇办公室主任老张,一个在卧牛镇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同志,他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脸色有些异样。
"王镇长,这是需要您签字的几份文件......"老张欲言又止,"听说您要调走了?
消息传得真快,王洋苦笑了一下:"嗯,组织安排,连你都知道了?
"这......这也太突然了。"老张的眼睛有些发红,"大家都舍不得您走,您知道吗,现在镇上传开了,说是上面有人要让您走,您不得不走。
"老张。"王洋打断他,"组织上的决定,我们服从就是了,没必要讨论太多。
老张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只是帮王洋一起收拾起东西来。
王洋的办公室在三楼,窗户正对着镇委大院的正门,当他正把最后几本书放进纸箱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他走到窗前,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镇委大院门外,聚集了数十名群众,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人
他们手里举着自制的牌子,上面写着"王镇长别走""卧牛镇需要您""感谢王镇长"等字样。
"王镇长!王镇长!
类似这种呼喊声越来越响亮,穿透了清晨的空气。
王洋的手紧紧抓住窗台,指节泛白,他认出了人群中的许多面孔。
最前面的是李大爷,他家的危房改造是王洋亲自督办的,他旁边是张婶,她儿子在王洋联系的技能培训班学成后,现在在镇上的工厂做技术员,还有小学校的刘老师,农家乐的赵老板
老张也凑到窗前,惊讶地说:"天啊,这是全镇的人都来了吗?"
如果王洋表现出与孙洁过分熟稔,就等于自投罗网,但如果刻意疏远,又显得可疑。
更复杂的是,他不知道陶丽丽是否向丈夫坦白过那个夜晚的事,如果坦白了,今晚就是一场审判,如果没说,那周本昌最多也只是捕风捉影地试探。
"躲在这儿干什么?"孙洁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她靠在云文石柱上,红唇在昏暗的灯光下像团火焰:"怕我吃了你?
王洋环顾四周,确保没人能听到他们的对话,而后才压低声音道:"你知道今天这是什么情况吗?
孙洁挑眉:"什么情况?老朋友聚会啊。
"别装傻!"王洋压低声音,"周本昌可能知道我们的关系了,他在试探我!
孙洁突然笑了,那笑声让王洋毛骨悚然:"哦,他好像的确知道了。
她凑近王洋耳边,温热的气息喷在他颈侧:"昨天他亲自来教育局找我,说听说我和王镇长'私交甚笃',想请我吃个饭聊聊。
王洋如坠冰窟:"你......你都告诉他了?
"我看起来像傻子吗?"孙洁翻了个白眼,"我告诉他我们只是普通同事关系,但他显然不信,不过我真没想到,你和陶丽丽竟然也有一腿。王镇长胃口不小啊。
"我们没有!"王洋厉声否认,随即意识到自己反应有些过度,"我和她之间什么都没发生。
孙洁不置可否地耸耸肩:"随你怎么说,不过,周本昌可不是好惹的,他在市里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还要深,你要是对他老婆也有想法的话,那以后最好小心点了。
就在两人聊天时,下半场演出的铃声响起,陶丽丽也从洗手间回来,三人重新回到包厢。
陶丽丽的玉手时不时地在王洋身上划过。
王洋如坐针毡,每一秒都像在走钢丝。
孙洁的警告回荡在耳边,而陶丽丽若有若无的触碰更让他心神不宁。
演出结束后,周本昌的司机已经在门口等候。
回程的车上,孙洁故意坐在王洋旁边,手指在他掌心画着圈,而陶丽丽则透过车窗望着夜景,表情变换莫测。
"今晚真愉快。"下车时,孙洁意味深长地说,"下次再聚啊,王镇长。
她故意在陶丽丽面前亲了亲王洋的脸颊,然后摇曳生姿地走向自己的车。
陶丽丽看着孙洁离去的背影,轻声道:"她很漂亮,是不是?
王洋不知如何回答,夜风吹拂下,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
翌日,清晨的阳光透过镇委大楼三楼那扇有些老旧的窗户,斜斜地洒在王洋的办公桌上。
他像往常一样,七点整就到了办公室,泡上一杯浓茶,开始批阅昨天积压的文件。
茶杯里升腾的热气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就像他这三年来在卧牛镇走过的每一步,历历在目。
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喂,我是王洋。"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丝地方口音。
"王镇长,我是市委组织部的李科长。"电话那头的声音公事公办,"有个通知要传达给您。
王洋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他隐约感觉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通知。
这半年来,他几乎把卧牛镇当成了自己的家,从刚来时的贫困落后,到现在初见成效的产业发展,每一步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但现在,市委组织部突如其来的电话,已经让王洋内心深处感到了一种危机感。
"经上级研究决定,您将被调往青山镇担任镇委副书记,分管农林工作,调令已经下发,请您在三天内完成工作交接。
闻言,王洋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青山县是全省最偏远的县之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而且这个调动来得太突然了,他根本就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李科长,我能问问原因吗?"王洋尽量保持声音平稳,但手指已经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起来。
"这个......这是组织上的安排,我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李科长的语气明显犹豫了一下,"不过,听说省厅的曹厅长亲自过问了这件事。
王洋的嘴角扯出一抹苦笑,曹振东,省公安厅厅长,他早该想到的。
当初他来到卧牛镇,是受到了曹振东的照顾,而现在,他的离开,同样也是因为曹振东。
"好的,我明白了,谢谢通知。"王洋挂断电话,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窗外,卧牛镇正在晨光中苏醒。
远处连绵的卧牛山轮廓清晰可见,山脚下是整齐的蔬菜大棚,那是他引进的扶贫项目。
近处的镇中心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在晨练,那里曾经是一片荒地,现在却被他开发成了一片活动广场。
更近处的街道干净整洁,路灯都是新换的太阳能灯。
王洋站起身,走到窗前,举目眺望。
半年前,他刚来时,卧牛镇还是个脏乱差的落后小镇,道路坑洼,垃圾遍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他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召开全镇干部大会时,台下那些怀疑的眼神似乎在问,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镇长,能改变卧牛镇吗?
结果他做到了,引进特色农业,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了多种举措。
现如今,半年过去了,卧牛镇俨然成了全省脱贫致富的典型,去年还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镇"。
而现在,他要离开了。
王洋开始收拾办公室里的个人物品,书架上那本《乡村治理创新案例集》是他经常翻阅的,里面夹满了笔记。
墙上挂着的卧牛镇规划图,每一个标记都是他亲自确认的,抽屉里那一叠感谢信,有贫困户送来的,有学生写的,有老人托人代笔的
他拿起一个相框,里面是他和镇里孩子们的合影,那是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他为镇上的小学争取到了新的操场和图书室。
照片上,孩子们笑得那么灿烂,围在他身边,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王洋把相框放进纸箱。
进来的是镇办公室主任老张,一个在卧牛镇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同志,他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脸色有些异样。
"王镇长,这是需要您签字的几份文件......"老张欲言又止,"听说您要调走了?
消息传得真快,王洋苦笑了一下:"嗯,组织安排,连你都知道了?
"这......这也太突然了。"老张的眼睛有些发红,"大家都舍不得您走,您知道吗,现在镇上传开了,说是上面有人要让您走,您不得不走。
"老张。"王洋打断他,"组织上的决定,我们服从就是了,没必要讨论太多。
老张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只是帮王洋一起收拾起东西来。
王洋的办公室在三楼,窗户正对着镇委大院的正门,当他正把最后几本书放进纸箱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他走到窗前,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镇委大院门外,聚集了数十名群众,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人
他们手里举着自制的牌子,上面写着"王镇长别走""卧牛镇需要您""感谢王镇长"等字样。
"王镇长!王镇长!
类似这种呼喊声越来越响亮,穿透了清晨的空气。
王洋的手紧紧抓住窗台,指节泛白,他认出了人群中的许多面孔。
最前面的是李大爷,他家的危房改造是王洋亲自督办的,他旁边是张婶,她儿子在王洋联系的技能培训班学成后,现在在镇上的工厂做技术员,还有小学校的刘老师,农家乐的赵老板
老张也凑到窗前,惊讶地说:"天啊,这是全镇的人都来了吗?"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2/2342/50920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