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无法防御
推荐阅读:绝世狂医、全球挖矿、星辰大道、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老祖别苟了,宇宙要没了、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剑来:开局镇守剑气长城、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1977,赶山打猎娶女知青、我,氪命练武,害怕校园不够暴力、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强大的算力。”
钱森走到一旁的控制台前,按下几个按钮,全息投影中的地球模型放大,显示出大气层的不同层次。
"大气层并非均质的。不同高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大气密度、温度、气流都有很大差异。
他指向模型中的特定区域:"我们的系统会实时分析全球大气数据,为导弹规划最优的'跳跃点'。”
“在这些精心选择的区域,导弹可以利用大气动力学效应获得最大的轨迹调整效果,同时最小化热负荷和能量消耗。
方宇补充道:"本质上,这就像一位顶级冲浪选手,懂得如何利用每一道波浪获得最大的推力。”
“我们的导弹'乘风破浪',利用大气层这个巨大的'海洋'来增强自身性能。
陈大将始终注视着全息投影,他的表情逐渐从困惑变为惊叹。
"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这意味着……
"意味着一种几乎无法拦截的打击能力,
方宇严肃地说。
"超高音速意味着敌方从探测到导弹到导弹抵达目标之间的时间极其短暂——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更少。而'钱森弹道'则确保敌方无法预测导弹的行进路线和最终目标。
钱森走回全息投影前,调出一段新的模拟动画。
"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这枚导弹从龙国发射,目标是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地点。
全息投影中,一个红点从亚洲东部出发,迅速上升到近太空区域,然后开始沿着不规则的波浪形轨迹前进。
轨迹时而下潜进入大气层上层,时而跃回太空边缘,每次"跳跃"都改变方向和速度。
"注意导弹的速度和高度变化,"钱森指着投影中不断变化的数据,"它并非简单地以恒定速度飞行,而是根据地形、大气条件和防御分布智能调整。”
“在经过敌方防御密集区时,它会上升到更高空间,减少被探测几率;在相对安全区域,它可能会选择下潜更深,利用大气效应进行更剧烈的机动。
方宇接着解释:"整个飞行过程中,导弹会不断收集和分析周围环境信息,实时调整飞行计划。”
“如果探测到潜在威胁,它可以立即改变轨迹规避。这种'自主决策'能力是传统导弹所不具备的。
陈大将看着那条蜿蜒复杂的轨迹线,不禁问道:"这种技术……是否已经实际验证过?
钱森点点头:"我们已经进行了七次缩小版原型的试验,全部成功。”
“最远的一次试验覆盖了近8000公里的距离,导弹全程保持在18-22马赫之间的速度,最终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十倍以上。
"但这并不是我们研发的全部内容,"方宇补充道,"除了基础的飞行技术外,这种导弹还具有强大的对抗能力。
他调出另一组技术数据:"传统导弹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受到电子干扰和反导系统的拦截。而我们的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它采用了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不依赖外部信号,因此不受干扰。”
“其次,它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能够主动干扰敌方的探测和跟踪雷达。
钱森走到一台设备前,调出一组复杂的波形图:"这是我们开发的主动隐身技术演示。”
“当导弹探测到敌方雷达信号时,不仅会接收信号,还会实时分析信号特征,然后发射精确调制的反向电波,有效抵消雷达反射。”
“简单说,这就像给导弹穿上了一件'隐形衣'。
陈大将认真听着,不时点头。他的军事背景让他充分理解这些技术突破的战略意义。
"如果我理解正确,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种几乎不可防御的远程打击能力。
"理论上是这样,"钱森谨慎地说,"但我们开发这项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动攻击,而是为了确保和平。”
“这是一种威慑武器,它的存在本身就能让潜在敌人三思而后行。
方宇点点头,补充道:"正如蘑菇蛋一样,真正的力量在于不必使用它。”
“只要敌人知道我们拥有这种能力,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战略平衡的本质。
陈大将沉思片刻,然后问道:"我还有一个问题。这种导弹的有效载荷是什么?它能携带何种武器?
钱森和方宇对视一眼,钱森回答道:"这个问题很好。实际上,这种导弹的革命性不仅在于其飞行能力,还在于其多功能性。”
“它的弹头舱设计为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搭载不同类型的武器系统。
方宇操作控制台,显示屏上出现了导弹前端的截面图:"最基本的配置是常规高爆弹头,爆炸当量可达50吨TNT,足以摧毁一个中等规模的军事基地。”
“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携带我们新研发的特种武器。
屏幕上显示出几种不同的弹头模块,方宇一一介绍:"这是电磁脉冲弹头,能够在目标区域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瘫痪方圆数百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但不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动能撞击弹,利用超高速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摧毁硬目标,完全不依赖爆炸物。”
“而这个……"他指向最后一种模块,"是散布式多功能子弹头,可以在目标上空释放数十个小型自主打击单元,对大范围区域内的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精确打击。
陈大将看着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不禁摇头感叹。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导弹'概念,更像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打击平台。
"正是如此,"钱森赞同道,"我们不仅仅是在研发一种武器,而是在创建一个全新的战略体系。”
“这种导弹不只是一个硬件产品,更是软硬件结合的复杂系统,包含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材料、空气动力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突破。
方宇引导陈大将来到另一个展示区:"除了导弹本身,我们还开发了配套的指挥控制系统。
他指向一排复杂的设备。
"这是我们设计的分布式指挥控制网络。与传统的集中式指挥不同,这个系统采用了去中心化架构,即使在部分节点被摧毁的情况下,整个网络依然能够正常运行。”
“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提供最优打击方案……”
钱森走到一旁的控制台前,按下几个按钮,全息投影中的地球模型放大,显示出大气层的不同层次。
"大气层并非均质的。不同高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大气密度、温度、气流都有很大差异。
他指向模型中的特定区域:"我们的系统会实时分析全球大气数据,为导弹规划最优的'跳跃点'。”
“在这些精心选择的区域,导弹可以利用大气动力学效应获得最大的轨迹调整效果,同时最小化热负荷和能量消耗。
方宇补充道:"本质上,这就像一位顶级冲浪选手,懂得如何利用每一道波浪获得最大的推力。”
“我们的导弹'乘风破浪',利用大气层这个巨大的'海洋'来增强自身性能。
陈大将始终注视着全息投影,他的表情逐渐从困惑变为惊叹。
"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这意味着……
"意味着一种几乎无法拦截的打击能力,
方宇严肃地说。
"超高音速意味着敌方从探测到导弹到导弹抵达目标之间的时间极其短暂——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更少。而'钱森弹道'则确保敌方无法预测导弹的行进路线和最终目标。
钱森走回全息投影前,调出一段新的模拟动画。
"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这枚导弹从龙国发射,目标是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地点。
全息投影中,一个红点从亚洲东部出发,迅速上升到近太空区域,然后开始沿着不规则的波浪形轨迹前进。
轨迹时而下潜进入大气层上层,时而跃回太空边缘,每次"跳跃"都改变方向和速度。
"注意导弹的速度和高度变化,"钱森指着投影中不断变化的数据,"它并非简单地以恒定速度飞行,而是根据地形、大气条件和防御分布智能调整。”
“在经过敌方防御密集区时,它会上升到更高空间,减少被探测几率;在相对安全区域,它可能会选择下潜更深,利用大气效应进行更剧烈的机动。
方宇接着解释:"整个飞行过程中,导弹会不断收集和分析周围环境信息,实时调整飞行计划。”
“如果探测到潜在威胁,它可以立即改变轨迹规避。这种'自主决策'能力是传统导弹所不具备的。
陈大将看着那条蜿蜒复杂的轨迹线,不禁问道:"这种技术……是否已经实际验证过?
钱森点点头:"我们已经进行了七次缩小版原型的试验,全部成功。”
“最远的一次试验覆盖了近8000公里的距离,导弹全程保持在18-22马赫之间的速度,最终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十倍以上。
"但这并不是我们研发的全部内容,"方宇补充道,"除了基础的飞行技术外,这种导弹还具有强大的对抗能力。
他调出另一组技术数据:"传统导弹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受到电子干扰和反导系统的拦截。而我们的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它采用了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不依赖外部信号,因此不受干扰。”
“其次,它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能够主动干扰敌方的探测和跟踪雷达。
钱森走到一台设备前,调出一组复杂的波形图:"这是我们开发的主动隐身技术演示。”
“当导弹探测到敌方雷达信号时,不仅会接收信号,还会实时分析信号特征,然后发射精确调制的反向电波,有效抵消雷达反射。”
“简单说,这就像给导弹穿上了一件'隐形衣'。
陈大将认真听着,不时点头。他的军事背景让他充分理解这些技术突破的战略意义。
"如果我理解正确,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种几乎不可防御的远程打击能力。
"理论上是这样,"钱森谨慎地说,"但我们开发这项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动攻击,而是为了确保和平。”
“这是一种威慑武器,它的存在本身就能让潜在敌人三思而后行。
方宇点点头,补充道:"正如蘑菇蛋一样,真正的力量在于不必使用它。”
“只要敌人知道我们拥有这种能力,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战略平衡的本质。
陈大将沉思片刻,然后问道:"我还有一个问题。这种导弹的有效载荷是什么?它能携带何种武器?
钱森和方宇对视一眼,钱森回答道:"这个问题很好。实际上,这种导弹的革命性不仅在于其飞行能力,还在于其多功能性。”
“它的弹头舱设计为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搭载不同类型的武器系统。
方宇操作控制台,显示屏上出现了导弹前端的截面图:"最基本的配置是常规高爆弹头,爆炸当量可达50吨TNT,足以摧毁一个中等规模的军事基地。”
“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携带我们新研发的特种武器。
屏幕上显示出几种不同的弹头模块,方宇一一介绍:"这是电磁脉冲弹头,能够在目标区域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瘫痪方圆数百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但不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动能撞击弹,利用超高速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摧毁硬目标,完全不依赖爆炸物。”
“而这个……"他指向最后一种模块,"是散布式多功能子弹头,可以在目标上空释放数十个小型自主打击单元,对大范围区域内的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精确打击。
陈大将看着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不禁摇头感叹。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导弹'概念,更像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打击平台。
"正是如此,"钱森赞同道,"我们不仅仅是在研发一种武器,而是在创建一个全新的战略体系。”
“这种导弹不只是一个硬件产品,更是软硬件结合的复杂系统,包含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材料、空气动力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突破。
方宇引导陈大将来到另一个展示区:"除了导弹本身,我们还开发了配套的指挥控制系统。
他指向一排复杂的设备。
"这是我们设计的分布式指挥控制网络。与传统的集中式指挥不同,这个系统采用了去中心化架构,即使在部分节点被摧毁的情况下,整个网络依然能够正常运行。”
“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提供最优打击方案……”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2/2262/53746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