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清场收瓜
推荐阅读:娘子,请飞升、从肝熟练度开始长生不死、人在大理寺,开局还王妃清白、老祖别苟了,宇宙要没了、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高手下山,我的绝色未婚妻、最强狂兵2:黑暗荣耀、从哥布林开始骑马砍杀、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绝色、
旺什村,下午时分。
苏阳跟王桂芹他们来到了戈壁的村子,来到地方的时候,村里的人已经在等待了。
农业局的同志临时就在村里的石碾盘上登记起来,盘腿往地上一坐,就是工作位了。
村里的人陆续排起了队伍,苏阳则来到瓜田里看了看,这些村子的地,都是连着的,上次这个村里也收了不少的玉石料子。
当初在收的时候就有注意到,一般数量多的村子,毋庸置疑,那地里的东西也多。
要是少的,那地里的也不会多,但是苏阳也不至于赔钱赚吆喝。就光是收棉花也能收回成本。
苏阳来到了地里,顺手牵了一个瓜,用指甲盖一掐,就“崩”的一声裂开了一条缝,西瓜汁顺着缝隙往外流。
苏阳吃着瓜,默默开启了扫描系统,将方圆一公里覆盖在脑海中,大致出现了一个分布热力图。
这个村子相对往什村的瓜田,目测的出货率会低一些,但是也星罗密布的分布了很多。尤其是北面低洼处,是跟阿卜家的地连在一块的,有部分或许曾是古玉矿场的遗址,出现乌金玉的几率很大。
而其他地方稀松平常。
这玩意不就是博概率嘛!
也不可能几千亩的土地全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那我自己不就成老财主了嘛。
苏阳吃完瓜。
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打算。
最先做的就是地里的西瓜,一望无际的瓜田,最愁的就是销路了,也不知道农业局那边怎么样了。
等明天一早就去城里看看。
眼瞅着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再晚,就赶不上播种了。
苏阳回到村里。登记工作还在进行。
村里的书记在一旁给大家倒着茶,有一搭没一搭的咨询着改良的事宜。
很多人看着苏阳年纪轻轻的模样,有些不信任。农村人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若不是之前收料子的时候,出价实在,不坑人。
不然,大伙是很难信任的。
等到了晚上,村里的登记工作才完成,一共两百多户人家,基本上都做了登记,多多少少都报了几亩尝试一下。
随后便留在村里吃了个晚饭,村里的人都很热情,还给他们特意蒸了白面馒头,还有羊肉浇头的拉条子,以及面肺子。
吃过饭,大家才回到了夜校。
男同志们忙活了一天,出了一身汗,背心都贴后背了,大家在院里接了水,往身上一泼,就当是洗澡了。
女同志们则关上门,趁这会功夫,计算着今天的总数。
等大家洗好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后,哈孜克特意抹了一把苏阳的摩丝,把前面的几根毛给斜到了一边儿。
“阳哥,你看我咋样?”哈孜克瞪着眼珠子,伸手捋了捋刘海。
“头发还行,就是这头型跟金刚葫芦娃一样。”苏阳看了一眼,这大头娃娃的造型,的确很像。
“阳哥,那你说王桂芹喜欢俺这样的不?”
苏阳忽然一愣。没想到这家伙还挺上道。现在都知道为自己争取了。
既然如此,苏阳自然是想往前推一把的,哈孜克这人虽然有些憨头憨脑的。但绝对是靠得住的好男人。
没有坏心眼,你对他好,他就把命豁出去给你。
这样有情有义的人不多。
再说了,哈孜克以后跟着自己干,在城里买小楼房那是迟早的事。以后翻身就是城里人,就这一点就超过了一大半的男人。
苏阳帮忙给哈孜克捯饬了一遍,看着人模人样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孜,井台的水桶里有瓶汽水,你拿过去给王桂芹送过去。”
“好嘞阳哥,那我到了说啥?”
“说请人家喝汽水啊,就说你特意买的,明白了不?”
“明白!”
哈孜克信心十足的长呼了一口气,随后来到井台边儿,从水桶里捞出一瓶汽水在怀里擦了擦。
这时王桂芹和林晓倩算好了账,从屋里出来。
哈孜克提了提裤子,径直走了过去,来到王桂芹面前,抬起胳膊把汽水递到了王桂芹面前。
“这是...给我的?”王桂芹问道。
哈孜克咧着嘴,重重的点了点头:“昂。”
王桂芹“噗嗤”一声笑了,林晓倩似乎看出一点意思,故意打趣道:“哎呦,咋没人送我喝汽水啊?”
哈孜克一愣,脑壳宕机了。
回头撇向苏阳。
“那个...阳哥说的就一瓶,让我给王桂芹喝。”
苏阳一拍脑门:“娘的,真是扶不上墙!”
大家伙在一旁哄笑起来,哈孜克看着憨厚,但脸皮子还挺薄的,捂着脸跑回屋里去了。
王桂芹也不在意,就当是闹个笑话。
“苏阳,我们统计好了,博格达尔村,一共有一千三百亩地,两百零三户人家登记了。”
苏阳点点头,“这也不少了,贪多嚼不烂。”
这才两个村子就已经三千多亩地了,这个扎瓦镇有十几个村子,由于地广人稀,村落之间相隔的比较远。只能一边改良,一边登记,双头并进才好。
“晓倩,明天你们大家继续去下一个村子吧,我去城里一趟,这些地里的西瓜总得处理掉,不然也没法开工。”
“嗯,放心吧,这边有我们呢。”
忙了一天,林晓倩脸上抹的白粉也花了,苏阳从井台边拎过一个水桶,“你们女同志就在屋里洗吧,把门关上。”
随后从水桶里又捞出一瓶汽水递给林晓倩:“还还有一瓶,解解渴。”
“谢谢你,苏阳。”
第二天一早。
大家伙吃过早饭,农业局的同志就开车前往下一个地方了,苏良正准备去城里时,远远看到村口掀起了一阵狼烟。
老杨从村口快步走了过来。
“巴郎子,外面运秸秆的车到了,说是找你的,你快去看看嘛。”
“来了杨叔。”
苏阳又停好摩托车,朝着村口走去:“八成是六子来了。”
由于六子那边先打了六吨的碎料,就优先给送了过来,连同拖拉机和推土机也一并开了过来。
二冬子站在车头上,看着绿油油的西瓜地,一阵感叹。
“这他妈的,好多地啊!”
苏阳来到村口,看着二冬子正准备掏烟,冲他喊道:“后面都是柴火,你他娘的不想活了。”
“嘿嘿,忘了。”二冬子尴尬的笑了笑:“阳子,这六吨料子你先将就着用,六子在村里又收了好多,保证能供足。”
苏阳抓了一把碎料在手心里搓了搓,“地理大师”出现相关信息提示。
【种类:秸秆类(纤维结构紧密,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玉米秸秆(木质素含量高,碳氮比高)豆科类(含氮量较高,能部分补充土壤氮素,缓解碳氮失衡问题)】
【成分:秸秆混合物(麦40%+玉米30%+豆科30%)兼具碳氮平衡与功能互补性,适合作为快速改良土壤的优质有机物料。推荐每亩单次用量500斤,配合浅翻使用,旱地15-20厘米。】
【作用:豆科秸秆弥补麦秸、玉米秸的氮不足,麦秸秆纤维增强透气性。玉米秸秆木质素延缓分解,长期维持土壤孔隙度。豆科秸秆促进固氮菌繁殖,玉米秸秆吸引木质素降解菌,形成良性微生态循环。】
苏阳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六子这回干的不错嘛,秸秆和豆科类的比例掺的很好,可以保证土地的改良效果。
“二冬,先把车开进村里吧,找个地方停一下,别耽误大家走路。”
二冬子有些疑惑,悄声问道:“阳子,咱们什么时候开干啊,车停着算怎么回事嘛。”
苏阳摇头叹了口气。
“娘的,到现在收西瓜的车都还没有过来,大家伙的地里还没清,干个屁啊!”
苏阳抽了一根烟,三口吸到了烟头,长吐了一口气。头一次感觉到压力山大,几千亩的土地,牛皮都吹出去了,军令状都立过了,眼瞅着播种在即,能不着急嘛!
哈孜克从怀里掏出一瓶汽水,咬掉瓶盖递了过来:“阳哥,给你喝,消消火。”
苏阳一口气干掉半瓶,才想起来:“哈孜,汽水哪来的?”
“昨天王桂芹不喝,我又给要回来了,嘿嘿,那女人再重要,也没有阳哥重要。”
“哎呦卧槽!”
苏阳看向哈孜克那张朴实无华的脸,居然还有几分感动,这小子
喝了瓶汽水,打了个饱嗝。
苏阳跨上了摩托车,准备去城里问问。
就在此时。
远处忽然传来叮咣咣的声音。
随后看到好几辆的蛤蟆车开了过来。
苏阳激动的一拍座位:“他妈的,终于来了!”
苏阳立刻走了过去。
蛤蟆车停在村口,几分钟后,从蛤蟆车后面开过来一辆小汽车。车子停稳后,下来几位熟悉的面孔。
苏阳立刻往前快走了几步,握了握手。
“林局长,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林局长笑着看向大家:“你这里搞这么大的工程,我还是得过来看看的嘛。”
随后从皮包里掏出几张纸:“这是地区领导班子开会决议后,下发的红头文件,正式批准了扎瓦镇的土地改良工作,由农业局负责监督执行。”
“太好了。谢谢林局长。”苏阳打开看了两眼,大红戳子格外闪亮!
“林局长你看,我们这边的秸秆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你来当我们处理西瓜了,只要把西瓜拉走,我这就能开工,现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是耽误了棉花的最佳播种时机,就得不偿失了。”
这话不用苏阳提醒。
林局长心里跟明镜一样。
他也是看重这几千亩的土地指标,再加上这里的村民都比较配合,大块的土地顺利改良后,今年的推广目标就算是完成了。
“那这样吧,先收瓜!”
林局长大手一挥,跟身旁的助理说道:“你带着人做好登记工作,认真些,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放心吧林局长。”
没过多久,村里的书记也急忙赶了过来,拉着林局长回家坐坐。
不过坐也坐不住。
走着走着又来到了地里。
七八两蛤蟆车从村里开了进来。
大喇叭随即响起了激动的声音。
“喂..我说...”
“咱们村的大伙儿注意了,现在农业局的林局长帮咱们收瓜来了,现在车就停在村里,老杨家门口。现在各家按照上报的亩数去地里摘瓜,把目前地里的熟瓜都给摘了,统一收购机,三毛钱一公斤....”
三毛钱,价格是低了些。
但只能这样了,这龟孙西瓜算是种到头了,忽然有种解脱的感觉。
大家从家里走出,拎着化肥袋子,拉着地板车出门了。
空落落的西瓜地里瞬间挤满了人。
大家一边摘瓜一边骂咧咧的。
“狗日的,平时不帮俺找销路,西瓜都烂在地里没人管,现在改种棉花了,这大车小车的就开过来了,这不是明摆着是无利不起早嘛!”
“说那干啥?赶紧摘瓜吧...”
苏阳站在地头上,随手掰开一个西瓜,给林局长一人一半,指着远处的瓜田介绍了一番。
林局长时不时的点评两句,算是做了重要指示。随后转身看向苏阳:“巴郎子,这里可就交给你了,你放心,咱们答应你的事一定会照办,等收棉的时候,这里也都是你的了。”
“感谢林局长!”
“那行,我局里还有个会,就不在耽误你们工作了,有什么事情随时联系嘛。”
苏阳目送林局长上车走了之后,帮忙收起了西瓜。
现在七辆蛤蟆车一字排开,每辆车前都放着一台坐磅,大家将西瓜放在坐磅上的竹筐里称重。
井井有条,也省的有人插队。
这些蛤蟆车上农业局出钱租来的,并且利用农业局的关系,分别给七县一市下了销售指标。
等满车后就运送到各个县里。
比如机关食堂,政府各部门,实在不行就巴扎上销售。
一个县消化几十吨的西瓜,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到底还是西瓜内销,往外销售还是要等高速建成后才可以了,现在有些为时尚早。
苏阳跟二冬子来到夜校住的地方,开始商量着下一步干活的事。
按照苏阳的想法是分成两班倒,白天就正常犁地翻耕,将这些地块全部犁成土沟。
到了晚上再进行撒秸秆工作,顺便再收玉料,随后直接推土机推平。
这样就的流程式作业,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掩人耳目。
二人说定了以后,便分头行动了。
村里给专门找了一块空地,秸秆全部堆放在了一起,并派人轮流看着,毕竟这玩意怕火,碰上一个火星子,风一吹,整个村都完了。
大家伙将秸秆卸在这里,便调头回乔木村了。那些蛤蟆车不多时也收满了,只能先运出去,一来一回三个小时,大家也等的急。
那些找清理完的地块,就可以直接动工了,那些地上的西瓜秧也不用薅了,直接犁地翻在地里,就当是秸秆了,也能填补有机肥。
苏阳跟王桂芹他们来到了戈壁的村子,来到地方的时候,村里的人已经在等待了。
农业局的同志临时就在村里的石碾盘上登记起来,盘腿往地上一坐,就是工作位了。
村里的人陆续排起了队伍,苏阳则来到瓜田里看了看,这些村子的地,都是连着的,上次这个村里也收了不少的玉石料子。
当初在收的时候就有注意到,一般数量多的村子,毋庸置疑,那地里的东西也多。
要是少的,那地里的也不会多,但是苏阳也不至于赔钱赚吆喝。就光是收棉花也能收回成本。
苏阳来到了地里,顺手牵了一个瓜,用指甲盖一掐,就“崩”的一声裂开了一条缝,西瓜汁顺着缝隙往外流。
苏阳吃着瓜,默默开启了扫描系统,将方圆一公里覆盖在脑海中,大致出现了一个分布热力图。
这个村子相对往什村的瓜田,目测的出货率会低一些,但是也星罗密布的分布了很多。尤其是北面低洼处,是跟阿卜家的地连在一块的,有部分或许曾是古玉矿场的遗址,出现乌金玉的几率很大。
而其他地方稀松平常。
这玩意不就是博概率嘛!
也不可能几千亩的土地全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那我自己不就成老财主了嘛。
苏阳吃完瓜。
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打算。
最先做的就是地里的西瓜,一望无际的瓜田,最愁的就是销路了,也不知道农业局那边怎么样了。
等明天一早就去城里看看。
眼瞅着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再晚,就赶不上播种了。
苏阳回到村里。登记工作还在进行。
村里的书记在一旁给大家倒着茶,有一搭没一搭的咨询着改良的事宜。
很多人看着苏阳年纪轻轻的模样,有些不信任。农村人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若不是之前收料子的时候,出价实在,不坑人。
不然,大伙是很难信任的。
等到了晚上,村里的登记工作才完成,一共两百多户人家,基本上都做了登记,多多少少都报了几亩尝试一下。
随后便留在村里吃了个晚饭,村里的人都很热情,还给他们特意蒸了白面馒头,还有羊肉浇头的拉条子,以及面肺子。
吃过饭,大家才回到了夜校。
男同志们忙活了一天,出了一身汗,背心都贴后背了,大家在院里接了水,往身上一泼,就当是洗澡了。
女同志们则关上门,趁这会功夫,计算着今天的总数。
等大家洗好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后,哈孜克特意抹了一把苏阳的摩丝,把前面的几根毛给斜到了一边儿。
“阳哥,你看我咋样?”哈孜克瞪着眼珠子,伸手捋了捋刘海。
“头发还行,就是这头型跟金刚葫芦娃一样。”苏阳看了一眼,这大头娃娃的造型,的确很像。
“阳哥,那你说王桂芹喜欢俺这样的不?”
苏阳忽然一愣。没想到这家伙还挺上道。现在都知道为自己争取了。
既然如此,苏阳自然是想往前推一把的,哈孜克这人虽然有些憨头憨脑的。但绝对是靠得住的好男人。
没有坏心眼,你对他好,他就把命豁出去给你。
这样有情有义的人不多。
再说了,哈孜克以后跟着自己干,在城里买小楼房那是迟早的事。以后翻身就是城里人,就这一点就超过了一大半的男人。
苏阳帮忙给哈孜克捯饬了一遍,看着人模人样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孜,井台的水桶里有瓶汽水,你拿过去给王桂芹送过去。”
“好嘞阳哥,那我到了说啥?”
“说请人家喝汽水啊,就说你特意买的,明白了不?”
“明白!”
哈孜克信心十足的长呼了一口气,随后来到井台边儿,从水桶里捞出一瓶汽水在怀里擦了擦。
这时王桂芹和林晓倩算好了账,从屋里出来。
哈孜克提了提裤子,径直走了过去,来到王桂芹面前,抬起胳膊把汽水递到了王桂芹面前。
“这是...给我的?”王桂芹问道。
哈孜克咧着嘴,重重的点了点头:“昂。”
王桂芹“噗嗤”一声笑了,林晓倩似乎看出一点意思,故意打趣道:“哎呦,咋没人送我喝汽水啊?”
哈孜克一愣,脑壳宕机了。
回头撇向苏阳。
“那个...阳哥说的就一瓶,让我给王桂芹喝。”
苏阳一拍脑门:“娘的,真是扶不上墙!”
大家伙在一旁哄笑起来,哈孜克看着憨厚,但脸皮子还挺薄的,捂着脸跑回屋里去了。
王桂芹也不在意,就当是闹个笑话。
“苏阳,我们统计好了,博格达尔村,一共有一千三百亩地,两百零三户人家登记了。”
苏阳点点头,“这也不少了,贪多嚼不烂。”
这才两个村子就已经三千多亩地了,这个扎瓦镇有十几个村子,由于地广人稀,村落之间相隔的比较远。只能一边改良,一边登记,双头并进才好。
“晓倩,明天你们大家继续去下一个村子吧,我去城里一趟,这些地里的西瓜总得处理掉,不然也没法开工。”
“嗯,放心吧,这边有我们呢。”
忙了一天,林晓倩脸上抹的白粉也花了,苏阳从井台边拎过一个水桶,“你们女同志就在屋里洗吧,把门关上。”
随后从水桶里又捞出一瓶汽水递给林晓倩:“还还有一瓶,解解渴。”
“谢谢你,苏阳。”
第二天一早。
大家伙吃过早饭,农业局的同志就开车前往下一个地方了,苏良正准备去城里时,远远看到村口掀起了一阵狼烟。
老杨从村口快步走了过来。
“巴郎子,外面运秸秆的车到了,说是找你的,你快去看看嘛。”
“来了杨叔。”
苏阳又停好摩托车,朝着村口走去:“八成是六子来了。”
由于六子那边先打了六吨的碎料,就优先给送了过来,连同拖拉机和推土机也一并开了过来。
二冬子站在车头上,看着绿油油的西瓜地,一阵感叹。
“这他妈的,好多地啊!”
苏阳来到村口,看着二冬子正准备掏烟,冲他喊道:“后面都是柴火,你他娘的不想活了。”
“嘿嘿,忘了。”二冬子尴尬的笑了笑:“阳子,这六吨料子你先将就着用,六子在村里又收了好多,保证能供足。”
苏阳抓了一把碎料在手心里搓了搓,“地理大师”出现相关信息提示。
【种类:秸秆类(纤维结构紧密,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玉米秸秆(木质素含量高,碳氮比高)豆科类(含氮量较高,能部分补充土壤氮素,缓解碳氮失衡问题)】
【成分:秸秆混合物(麦40%+玉米30%+豆科30%)兼具碳氮平衡与功能互补性,适合作为快速改良土壤的优质有机物料。推荐每亩单次用量500斤,配合浅翻使用,旱地15-20厘米。】
【作用:豆科秸秆弥补麦秸、玉米秸的氮不足,麦秸秆纤维增强透气性。玉米秸秆木质素延缓分解,长期维持土壤孔隙度。豆科秸秆促进固氮菌繁殖,玉米秸秆吸引木质素降解菌,形成良性微生态循环。】
苏阳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六子这回干的不错嘛,秸秆和豆科类的比例掺的很好,可以保证土地的改良效果。
“二冬,先把车开进村里吧,找个地方停一下,别耽误大家走路。”
二冬子有些疑惑,悄声问道:“阳子,咱们什么时候开干啊,车停着算怎么回事嘛。”
苏阳摇头叹了口气。
“娘的,到现在收西瓜的车都还没有过来,大家伙的地里还没清,干个屁啊!”
苏阳抽了一根烟,三口吸到了烟头,长吐了一口气。头一次感觉到压力山大,几千亩的土地,牛皮都吹出去了,军令状都立过了,眼瞅着播种在即,能不着急嘛!
哈孜克从怀里掏出一瓶汽水,咬掉瓶盖递了过来:“阳哥,给你喝,消消火。”
苏阳一口气干掉半瓶,才想起来:“哈孜,汽水哪来的?”
“昨天王桂芹不喝,我又给要回来了,嘿嘿,那女人再重要,也没有阳哥重要。”
“哎呦卧槽!”
苏阳看向哈孜克那张朴实无华的脸,居然还有几分感动,这小子
喝了瓶汽水,打了个饱嗝。
苏阳跨上了摩托车,准备去城里问问。
就在此时。
远处忽然传来叮咣咣的声音。
随后看到好几辆的蛤蟆车开了过来。
苏阳激动的一拍座位:“他妈的,终于来了!”
苏阳立刻走了过去。
蛤蟆车停在村口,几分钟后,从蛤蟆车后面开过来一辆小汽车。车子停稳后,下来几位熟悉的面孔。
苏阳立刻往前快走了几步,握了握手。
“林局长,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林局长笑着看向大家:“你这里搞这么大的工程,我还是得过来看看的嘛。”
随后从皮包里掏出几张纸:“这是地区领导班子开会决议后,下发的红头文件,正式批准了扎瓦镇的土地改良工作,由农业局负责监督执行。”
“太好了。谢谢林局长。”苏阳打开看了两眼,大红戳子格外闪亮!
“林局长你看,我们这边的秸秆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你来当我们处理西瓜了,只要把西瓜拉走,我这就能开工,现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是耽误了棉花的最佳播种时机,就得不偿失了。”
这话不用苏阳提醒。
林局长心里跟明镜一样。
他也是看重这几千亩的土地指标,再加上这里的村民都比较配合,大块的土地顺利改良后,今年的推广目标就算是完成了。
“那这样吧,先收瓜!”
林局长大手一挥,跟身旁的助理说道:“你带着人做好登记工作,认真些,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放心吧林局长。”
没过多久,村里的书记也急忙赶了过来,拉着林局长回家坐坐。
不过坐也坐不住。
走着走着又来到了地里。
七八两蛤蟆车从村里开了进来。
大喇叭随即响起了激动的声音。
“喂..我说...”
“咱们村的大伙儿注意了,现在农业局的林局长帮咱们收瓜来了,现在车就停在村里,老杨家门口。现在各家按照上报的亩数去地里摘瓜,把目前地里的熟瓜都给摘了,统一收购机,三毛钱一公斤....”
三毛钱,价格是低了些。
但只能这样了,这龟孙西瓜算是种到头了,忽然有种解脱的感觉。
大家从家里走出,拎着化肥袋子,拉着地板车出门了。
空落落的西瓜地里瞬间挤满了人。
大家一边摘瓜一边骂咧咧的。
“狗日的,平时不帮俺找销路,西瓜都烂在地里没人管,现在改种棉花了,这大车小车的就开过来了,这不是明摆着是无利不起早嘛!”
“说那干啥?赶紧摘瓜吧...”
苏阳站在地头上,随手掰开一个西瓜,给林局长一人一半,指着远处的瓜田介绍了一番。
林局长时不时的点评两句,算是做了重要指示。随后转身看向苏阳:“巴郎子,这里可就交给你了,你放心,咱们答应你的事一定会照办,等收棉的时候,这里也都是你的了。”
“感谢林局长!”
“那行,我局里还有个会,就不在耽误你们工作了,有什么事情随时联系嘛。”
苏阳目送林局长上车走了之后,帮忙收起了西瓜。
现在七辆蛤蟆车一字排开,每辆车前都放着一台坐磅,大家将西瓜放在坐磅上的竹筐里称重。
井井有条,也省的有人插队。
这些蛤蟆车上农业局出钱租来的,并且利用农业局的关系,分别给七县一市下了销售指标。
等满车后就运送到各个县里。
比如机关食堂,政府各部门,实在不行就巴扎上销售。
一个县消化几十吨的西瓜,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到底还是西瓜内销,往外销售还是要等高速建成后才可以了,现在有些为时尚早。
苏阳跟二冬子来到夜校住的地方,开始商量着下一步干活的事。
按照苏阳的想法是分成两班倒,白天就正常犁地翻耕,将这些地块全部犁成土沟。
到了晚上再进行撒秸秆工作,顺便再收玉料,随后直接推土机推平。
这样就的流程式作业,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掩人耳目。
二人说定了以后,便分头行动了。
村里给专门找了一块空地,秸秆全部堆放在了一起,并派人轮流看着,毕竟这玩意怕火,碰上一个火星子,风一吹,整个村都完了。
大家伙将秸秆卸在这里,便调头回乔木村了。那些蛤蟆车不多时也收满了,只能先运出去,一来一回三个小时,大家也等的急。
那些找清理完的地块,就可以直接动工了,那些地上的西瓜秧也不用薅了,直接犁地翻在地里,就当是秸秆了,也能填补有机肥。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12/48936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