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乌金玉!

推荐阅读: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从骗子酒馆开始,欺诈诸神!龙王医婿道侣三千我助关羽永镇山河全球沦陷:我是末日大领主我的美女老板婚姻航线我走后,渣男一夜白头长姐读我心眼子,我掏继母心窝子

    苏阳起身从西瓜地里出来,来到地头上,沿着小路来回走了几遍,在系统的随机扫描下,基本对这块瓜田有所了解。
    从出货率来看,这里不会低于自己的那片三级河床,而且蕴藏大货,要是瓜农知道的话,恐怕早就把自家的地掀了。
    谁还吭哧吭哧的种地啊。
    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
    走了一圈后,便和老杨一起回到了家里。家里的儿媳妇也已经做好了饭,苏阳跟他们一起吃了。
    刚端起碗,外面就有人敲门要卖石头。
    苏阳只好赶紧扒拉了两口,将桌子搬到了门口,铺上羊皮毯子开始收料子了。
    见苏阳支起了摊子,大家也纷纷赶了过来,就连纳鞋底的老太太都搬个凳子坐在对面,一边看热闹,一边扯针线。
    没过多久,人满为患。
    今天来卖石头的人,不光是本村的人,更多的是附近村里的。
    还有人走了十几里路跑过。
    原因无二,就是因为昨天老头卖了两万的事情,跟东风一样,一夜之间刮遍了整个墨钰县。
    大家也都是慕名而来。
    这年头碰到一个肯给高价,不诓骗的生意人也不容易。
    苏阳坐在凳子上,按照惯例,看货给钱。
    现在苏阳看得多了,也成了鉴定专家了,大部分的料子一眼就看出价值和质地,若有吃不准的料子,就借助系统扫描一下。
    今天来的人多了,好东西也明显多了起来。
    一会的功夫就收了两块大马勺一样的料子,而且是纯墨质地,价值两千。
    另外还有一块墨白子青花,这种料子相对比较难得,顾名思义是由白玉、墨玉两种玉料组成,也被称为“黑白玉”。
    玉料黑白分明,白的色如宣纸,墨的黑如夜空。
    可以用于巧雕和俏色雕,往往有出乎意料的美感,这在市场上也不多见,但也见过。
    因为刚一上市,就会被人抢了。
    而苏阳收的这块黑白玉,个头也不小,形如葫芦,葫芦头是一块纯白玉,往下则是黑玉。
    这种形状最适合雕刻一件玉如意,利用头部白玉,雕刻成如意头,绝对算得上是精品了。
    收到不错的料子,苏阳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看来还是要广收玉料,保不准就能碰到什么稀罕玩意。
    “哎呦,阿卜老哥,你这块石头可不少卖嘛?”
    “哪里嘛,人家还没说价格呢,不知道价钱嘛。”
    阿卜老哥就是那块黑白玉的主人,年纪有五十岁左右,邻村的瓜农,家里有三十多亩瓜田,从外面雇了几个人打理,到头来除去工人费,也不剩下什么。
    能稳住自己的吃喝。
    苏阳像拍瓜皮似的拍了拍黑白玉:“老哥,这块料子很少见,我给你三千怎么样?”
    三千?
    阿卜一听就愣住了,这可是一季西瓜的价格,没想到一块石头就值这么多。之前找人看过,给了两百,他让别人再加点价,那人胡里麻汤的糊弄了一下,老哥是个急性子,后来说什么也不卖了。
    阿卜庆幸自己以前还好没卖,这次本想着给三五百就卖的,没想到能值三千。
    “好嘛好嘛,卖了!”
    苏阳也很高兴,立刻掏钱。
    这种东西如果雕刻得当,可以买上万的价格,内地人都喜欢玉如意这种美好寓意的东西,压根不愁卖。
    大家伙连连惊叹,纷纷回到自家地里,准备趟石头去了。
    苏阳还是对大家说道:“大家不要心焦,玉石这玩意也是讲究一个缘分,不是说找就能找得到的,土地是咱们的命根子,咱们还是好好种地,才能保住咱们的饭碗,要是真想看石头赚钱,那才是不靠谱哩,大家可不要看到别人卖了钱,就瞧不上咱地里的西瓜....”
    苏阳一番话,大家听的点头称是。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一语惊醒梦中人。
    大家想想也就算了。
    种了这么多年地,拢共地里也没捡出来几块,现在回去翻地,纯属是心焦眼红。
    “巴郎子说得好啊,年纪轻轻就感觉活了两辈一样,说到俺心窝窝里了!”
    老杨在一旁听着竖起了大拇指。
    其他人听着,也慢慢冷静下来。
    阿卜高兴的数着钱,揣进了自己的口袋,塞的鼓鼓囊囊的。
    随后又从兜里掏出一块小东西,现在卖了几千块的玉石,这小东西体积小,只有牙签盒一样大小。
    握在手里滑溜溜的,随意的递到苏阳面前。
    “巴郎子,这里还有一块小玩意,你看能值多少钱?”
    阿卜想着给个几十块钱就卖,起码顶他卖半天瓜了。
    苏阳接过来看了看,确实是个普通的料子,表皮是聚墨状,摸起来很顺滑,跟其他的戈壁料不太像。
    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之处了。
    看这体积,应该能看到五十左右。
    苏阳刚想开口,脑海中浮现出玉料的相关信息。
    【种类:墨玉/乌金料】
    【特点】
    墨髓天成:石墨侵染逾千年,墨色渗入玉髓达3.2cm深度,日光下泛青铜色包浆光泽
    金砂隐现:断面含0.3mm粒径黄铁矿晶簇,强光照射呈星点金斑,俗称“墨底洒金“。
    【价值】
    原石估值:1.2万元。
    雕刻溢价:预估价18-25万元,参考故宫同类底料的藏品拍卖数据。
    文化附加:清代喀什噶尔办事大臣进贡“乌金墨玉虎符“同源玉种。
    【产地】
    墨钰县冲积扇平原北侧古河道,埋深1.8-2.3米,毗邻唐代于阗玉矿遗址。
    苏阳霎时一愣,自己看走眼了?
    这居然是乌金料,差点跑漏啊!
    苏阳抬头看了一眼咧嘴笑的老头,心想这老头运气真好啊,这跟买彩票连中两天有什么区别。
    苏阳立刻掏出了手电筒,想要看看这墨底洒金到底是什么来路。
    大家看到苏阳掏出了手电筒,不由的好奇起来。
    没记错的话,这还是他第一次掏出手电筒打灯。
    难道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阿卜也跟着好奇起来,凑着光看了过去。
    苏阳从底部打了三眼光,里面透露着一些金黄色的星点,在灯光的不同角度下,显示不一样的星光。
    一般来说,这种料子如果切开的话,可见一道乳白色玉髓过渡带,形成“墨海浮雪“奇观。
    也不知道这块料子有没有这种奇观,至于这些金星,并非是黄金,而是一种矿石。
    原是二叠纪时期,玄武岩浆包裹了玉石矿层,在“晚更新世”时期,地下水携带黄铁矿微粒,在玉髓缺陷处定向结晶,形成星点。
    不过里面黑如夜空,苏阳打灯也看不清什么。但是有一个老办法可以辨别,金砂遇硫化物蒸汽会短暂转为靛蓝色。
    既然系统都已经判定了,苏阳也就懒得再做实验了。
    没想到在这里还能收到一块乌金玉!
    上次在玛丽艳新村的时候,跟老郑他们几个文化人聊到过乌金玉。
    这种料子本就是侵染不均所至,但由于特殊的外形,阴差阳错成了稀罕物。
    最关键的是它自身所携带的文化属性。
    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关于乌金墨玉的故事。
    公元642年,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于阗王城夜坠赤焰流星,次日牧羊人在陨坑发现“玄玉含金星”。
    高昌国师解谶道:“墨玉现,王庭易”,三年后于阗果然归附大唐。此后,墨玉金星成为西域诸国进献天可汗的贡品!
    古时于阗的王城旧址就是这里,墨钰县。
    再清宫档案中也有记载,1765年兆惠将军平定西域,献乌金墨玉原石九块。乾隆命造办处将其雕作《九州星辉屏风》,暗嵌北斗七星金砂阵,现存三块残片于台北故宫。
    另外,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壁画中,仍有头戴金砂玉冠的“墨玉节度使“形象
    由此可见,乌金玉在古代王庭御用之物,是于阗进贡给天可汗的贡品。
    只是于阗早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在墨钰县的博物馆中能看到相关信息了。
    不过根据系统提示,这块乌金玉出自唐代于阗玉矿遗址。
    也就是说,阿卜的地里,原是以前的于阗玉矿?
    想到这里,苏良心跳都加快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家的那几亩地可就真是寸土寸金了。
    苏良想了想,也不准备扯什么谎,给出了一个折后的价格。
    “老哥,这块是乌金墨玉,可值钱了,你要是卖的话,我给你五千咋样?”
    五千块钱?
    大家再次瞪大了眼睛。
    这么小的一个东西,能值五千块钱?
    这比金子还金贵啊?
    “巴郎子,他这块这么小能卖五千,我这块怎么大,怎么就给五十啊?”
    “是啊,我瞅着这两块石头也没有什么区别嘛。”
    苏阳看大家有些不理解,便解释道:“他这块料子虽然小,但是因为里面有金星,目前也比较稀少,价格贵一些也是正常的。”
    “你们谁要是有金星的石头,我也能给你们一个高价。”
    那老哥有些不相信,拿过苏阳的手电筒,对着石头仔细照了照。
    “你别说,还真有金星!这八成是金子吧?”
    苏阳笑道:“金星不是金子,是铁矿铜矿物质,但是长在玉石里面,就比较稀罕了。”
    这么一说,他们纷纷看向自己的石头,果然没有一个带金星的。
    阿卜老哥楞在原地,瞪着眼睛块说不出话了。
    “哎呦,我几年也挣不到五千块钱啊....”
    “谁说不是呢,这是人家运气好,该人家发大财。”
    阿卜直接拍了拍桌子,激动的脸红:“卖了。”
    苏阳数好钱递给了他,便将那块乌金玉揣进了自己兜里。
    等回去雕刻一个乌金手把件,价格能翻两倍。
    等到了晌午,大家都陆续散去回家吃饭了。
    老杨家门口也清净了不少,这会儿,老杨的儿子赶着骡车从外面回来了。
    一进门,就高兴的卸下地板上的东西,从城里买的一些米面粮油,还有小孩吃的糖果。
    地板上的西瓜都已经卖完了。
    要是在以前,起码要到晚上才能到家,而且西瓜还卖不完。
    如今出去了半晌,车衫的西瓜就已经空了。
    “太谢谢你了阿达西,我来到城里就去建设路,找到了你的铺子,店里的伙计看到你写的条子,就直接买下来了。”
    老杨的儿子激动的说道。
    “那就行,以后隔三差五的去送一趟就好了。”
    老杨也很激动的从屋里取下一挂羊肉,今天咱们得好好喝一顿。
    苏阳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过了一个小时,饭就已经做好了。
    大家围坐在葡萄藤下吃着肉,喝着小酒,阳光撒在葡萄架上,撒下斑斑点点的阴凉,屋外有小风吹来,喝个微醺的程度,真是格外惬意。、
    这里虽然是戈壁,但比乔木村惬意多了。
    喝到一半的时候,外面走来一个人,手里拎着两瓶酒一箱牛奶走了过来。
    正是阿卜老哥。
    他笑着将牛奶给了小孩,笑道:“哎呦,知道你们长在吃饭,我就来了,俺儿子在外面给捎来的好酒,来尝尝。”
    阿卜跟老杨也是认识的,平时喜欢喝酒的也经常聚在一块。
    这次阿卜来,主要是来感谢苏阳的。
    上午一共卖了七千块钱,心里总觉得欠了苏阳什么人情一样。
    所以趁着吃饭的时间,便送来了两瓶酒。
    但其实,苏阳也是这么觉得,毕竟自己还要从中赚一道。
    “巴郎子,得亏是你啊,不然我这两块石头就被人糊弄走了。”
    “老哥,以后要是碰到什么稀罕的石头,可得长个心眼,可别让那些昧着良心的生意人赚钱了。”
    “放心吧,以后你常来,俺们乡亲邻里的都认你了。”
    老杨起了瓶酒,几个人倒上了。
    苏阳问道:“老哥,等会吃过饭,我想去你家地里看看怎么样嘛?”
    “那成嘛,你就看嘛。”
    老杨倒是痛快,答应下来。
    吃过饭后,几个人喝的微醺,苏阳便跟随阿卜去了地里。
    这里的村子相邻,但是地都在一块,一片连着一片。
    迎着太阳,阿卜随手在路边摘了个瓜,一锤两半,两个人边吃边走。
    走过了一坐小山丘,便来到了另一片的西瓜地。
    这里地势明显凹了下去,整个瓜秧比周围的也明显绿了一些。
    于阗玉石开采厂应该是依河而建,这里应该就是古河道了。
    大概是地势稍低,积蓄了一些水分,所以瓜秧长得更好。
    “巴郎子,从这棵树到那边的山丘,都是我家的西瓜地,你看嘛...”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12/48935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